兩會話題:熱議電力行業形象
編者按? 今年“兩會”前夕,電力行業老領導黃毅誠給各大電力企業的老總寫了一封信,說電力行業這幾年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付出了很多,貢獻也很大,但是電力企業在社會上的形象不太好,提出了大力弘揚電力精神、建設優秀行業文化的命題。本網今日特邀部分代表委員就整合企業文化、建設行業文化、提升行業形象話題展開討論與交流。
本期嘉賓
全國政協委員、中電投集團公司總經理 陸啟洲
??? 全國政協委員、中廣核集團公司總經理 錢智民
???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電力公司總經理 費圣英
???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羨崇
???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萊蕪市市長 馬平昌
全國人大代表、大唐集團公司辦公廳主任 王欣
???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三門峽黃河明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刁兆秋
???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南京自動化研究院總工程師 薛禹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蔡國雄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凌海電力集團公司董事長 張占宇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鞍山市衛生局局長 巴福榮
全國人大代表、華電遵義發電廠副總工程師 楊洪波
全國人大代表、神華集團烏海能源有限公司工會宣傳部部長 王潤剛
???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哈爾濱電業局“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榮譽隊長 李慶長
??? 對話主題? 如何看待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
主持人: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這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與電力行業對國民經濟作出的貢獻明顯不相稱,行業內部的感知與社會輿論明顯不相稱,請問各位代表委員,你們是如何評價電力行業社會形象的?
陸啟洲:多年來,電力行業尤其是中央電力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與電力行業對國民經濟作出的貢獻明顯不相稱。我們需要加強行業內部的溝通和交流,共同努力改善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
此外,電力行業的外部發展環境也需要我們去努力改善,近些年來,尤其是電力體制改革以后,電力行業在與相關行業的博弈中,始終處于被動局面。我們看到,在煤電運各環節中,煤炭和運輸處于強勢地位,電力處于弱勢地位。同樣,電力與石油、電信等行業的比較優勢也在逐步降低,電力行業的整體合力和社會影響力亟待加強。
張羨崇:近年來,作為電力行業的一員,我很高興地看到:通過“戶戶通電”、優質服務等惠民工程;通過抗冰救災、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等一系列保電行動,展現出電力企業不斷樹立、深化的企業精神風貌。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也在逐步發生著轉變,已不再是過去老百姓口中的“電老虎”、“電霸王”了。但同時我也注意到,當電力供應出現問題時,無論具體問題發生在電源企業、電網企業,或是小區物業管理的配電箱,普通用戶都會認為是你電力行業的問題。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是哪種電力企業,在用戶面前我們都是統一的一個名字:電力行業。
馬平昌:近年來,電力行業尤其是基層電力企業,在社會形象上,應該說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基本沒有對電力企業的投訴。我認為,電力企業形象的轉變,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電力企業能立足于群眾需要,一切為了群眾的利益著想,轉變工作思路;二是電力企業近年來積極推行優質服務,不斷優化服務理念,認真履行服務承諾,規范服務基礎管理;三是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改變以前“等群眾上門”為深入群眾,在行業作風建設上不斷自我加壓。
錢智民:電力行業的社會形象到底怎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有人認為電力行業的話語權不強,但也有人至今還認為是“電老虎”,話語權仍然很強。
行業的影響力大小是在國家的決策當中、政策影響當中、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去判斷的,這個影響力就是文化。我們實際上是需要一個在資源方面做好、政策方面做好、產業方面做好后的影響力。
薛禹勝: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并不認為電力行業在社會上的評價是很差的,因為從公共評價的角度來講,對電的評價還是可以的。但問題是電的壟斷性在客觀上就容易讓人懷疑,我們要做的是怎樣做好溝通工作,怎樣做好普及工作,讓大家知道電價、供電可靠性的保證所需要的技術上的復雜性和所要付出的代價。讓大家都認識這些,而不只是關心電價、關心到電的質量和停電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加強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社會上對電的壟斷性的擔心,從某種情況來講的確也有它的道理,我們應該很好地聽取大家意見。當然,盡量在目前技術限制、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保持開放也是我們智能電網建設提出來的一個要求。
巴福榮:就我個人的感覺,電力行業形象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叫“電霸”、“電老虎”,現在社會上這種印象開始淡化。
以我切身的用電感受,電力服務都很到位,作為百姓,我們覺得電力部門服務有了質的提高。作為人大代表,“兩會”之前,和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法院、檢察院,其次就是電力部門。來北京之前,鞍山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專門帶隊和代表見面,給我們一份當地電力的工作總結,征求我們對電力工作的意見。我覺得他們工作做得很到位,讓代表心里感覺到很溫暖。每個市、每個部門都離不開電力支持,電力能夠把服務放在首位,也就能發展得越來越好,老百姓越來越滿意。
?? 各抒己見 行業內部需要確立普遍的認同感
主持人:在今年的電力行業新春茶話會上,出席會議的各大電力企業負責人提出了建設“誠信、負責、合作、創新”的行業文化的建議。企業文化和行業文化是兩個不同的范疇,如何在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基礎上建設全行業都能認可的統一的行業文化理念,靠什么樣的文化才能把全行業凝聚起來?
王欣:現在行業分為許多企業,大家都是獨立法人,怎么才能凝聚到一起來呢?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怎么辦呢?必須靠一種共同的信念,靠統一的文化把大家凝聚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設統一的行業文化,大力弘揚我們的行業文化,讓它深入到行業里的每一名員工心中。
費圣英:建設統一的行業文化,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現在分開的發電企業、供電企業,包括電建企業、送變電企業,歷史上都是一家人,分家以后,雖然成為不同的法人單位,但是現在聯系依然非常緊密,而且從本質上說,電力的發供用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具有天然的整體性。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聯系只能會更加緊密,所以這個時候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出建設統一的行業文化,是很及時的,至少可以起到這樣一個作用:通過文化的凝聚,大家在協調一些問題上會更加容易,通過協調達到和諧,并進一步在和諧的環境中進行更好的協調。
刁兆秋: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企業軟實力的集中反映。由于地域文化、歷史傳統和經營環境等不同,電力行業文化建設在形式、重點和理念上會有一定的不同,此次電力行業提出建設統一的行業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設統一的行業文化,關鍵在于一個認同感,也就是整個行業的共同的核心價值取向。結合市場、服務、效率等因素,樹立發展意識、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全面融入制度建設、經營管理和員工行為,從而增強行業的科學發展能力。統一的行業文化,需要擁有共同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及標識等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擁有統一的組織結構、組織制度和管理標準。文化建設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分階段進行,在各個階段有具體的要求,要在過程中講求統一的步伐,保持目標的一致性。要注重基層建設和陣地建設,加強輿論宣傳引導,通過積極開展有效的活動使企業文化落地生根,并滲透到細節和行為習慣中,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蔡國雄:電力行業在今后的發展中,必須要建立一個具有電力行業自身特點的行業文化及行業形象,這樣才能在行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潤剛:我是煤炭行業的代表,但我本身又是搞企業文化這一塊的,所以你提的這個問題,我還真有話說。我們煤炭行業這幾年一直在著力建設一個統一的行業文化,到現在應該說已經基本成型、比較完善了。這個文化發揮的作用也確實是很明顯的,起到凝聚人心,形成發展合力的作用。這次電力行業提出要建設行業文化,我覺得是比較好的,一個行業必須得有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念、都認同的信念,甚至是認同的利益方向,這樣才能把一個行業擰成一股繩,形成發展合力,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加強對外宣傳 建立開放的社會公共關系
主持人:最近,很多電力企業的領導在反思一個問題———電力企業目前封閉的內循環宣傳難以達到輻射全社會的開放式的宣傳效果。如何改善對外宣傳模式,建立更加開放的社會公共關系,是建設行業文化的一個重要課題。
蔡國雄:電力企業應該從用戶的心理出發,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解釋問題,更多地反映基層和用戶關注的問題,用有血有肉的文章去打動用戶,這樣才能真正拉近電力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和諧、信任、理解的社會關系。
舉例來說,目前媒體關注度很高的變電站選址問題,其安全性就是用戶十分關心的問題。如果我們同用戶之間已經通過平時的良好溝通,建立深層次的互相信任關系,在這樣的基礎上與用戶溝通自然會更加順暢,選址也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現在,電力行業許多單位已經陸續啟動了一些開放日活動,讓廣大用戶能夠親眼看到發電的全過程以及電力系統的操作過程。這樣的舉動有助于電力行業形象的宣傳,有助于為許多不了解電力行業的用戶搭建一個橋梁。這些切身的體會讓他們有興趣主動認識電力行業,關心電力行業。我們需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多舉辦類似活動,擴大影響范圍,讓更多的用戶相信電力行業就是服務千家萬戶的行業,離他們并不遙遠,就在他們身邊。
李慶長:電力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影響面很大,關系到千家萬戶。現在電力企業雖然沒有政府職能了,但在服務客戶的時候,仍要代表國家、代表政府履行社會責任。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樹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形象。那么怎么樹立這個形象?我認為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電力行業文化很重要。
根據我30年的電力行業從業經驗,在這個時代,想要把一種文化培育起來,把形象立好,只服務好了也不行,還要注重宣傳。我現在要求“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都要配相機,把每次服務的資料留下來,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講出我們服務過程中遇到的生動故事。通過宣傳,才會使更多的用戶了解我們的工作,并在這種了解過程中建立一種信任。要建設電力行業文化也是這個道理。
楊洪波:電力行業文化建設需要正確的宣傳引導。我們電力系統現在的工作對員工素質要求很高,壓力也非常大,很多電廠位置偏遠,工作條件也很艱苦。我曾經到貴州的水電站去考察,他們的工作場所在一個山洞里,一上班就見不到陽光,離市區很遠,有三個小時的車程,他們對家庭無暇照顧。
我覺得電力在社會上的形象應該是“光明使者”,給大家帶來光明。而且要讓社會知道電力員工的敬業精神。電力生產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勞動強度也很大,電力人為了社會的安全可靠用電付出了非常艱辛的勞動,這些都應該讓社會了解。
巴福榮:我呼吁電力對公益事業給予一些傾斜政策。比如加強對教育和衛生等公益事業的支持,對鄉鎮衛生院,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衛生院,在電費上是否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電力行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會更加深入人心。
高揚服務意識 鑄造電力精神
主持人:如何建設“誠信、負責、合作、創新”的行業文化,如何在各個企業的企業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尋找和定位全行業的共同信念,我們的電力行業精神到底是什么?
張占宇:電力行業的精神,我認為主要應該是一種服務精神。要為社會服務、為百姓服務。我是從基層來的,據我了解,老百姓對那些口號式的所謂文化并不感興趣,只有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服務,做好我們的工作,才是最實在的。用戶滿意了,我們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所以,我認為,真正培育行業形象的手段,應該就是切切實實地做利國利民的事,為用戶服務。
張羨崇:多年來,我們總在強調一個觀念,電力行業是為社會、為老百姓服務的,那么在這種服務理念下,建設一個整體的行業文化,樹立一個統一的行業精神至關重要。當然,并不是說我們建設行業文化,就不要企業文化了。我認為應該做到兩者結合。企業文化是有針對性的,從企業自身的工作出發所形成的。要建設行業文化,需要在已經比較成熟的企業文化上注入一個新觀念,那就是以做好企業本職工作為基礎,提升行業形象。
馬平昌:電力行業要建設一個統一的行業文化,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怎么來建設這個文化,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要和電力行業的性質緊密聯系上,電力行業的性質是什么?就是服務的性質,就是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任務,圍繞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用電需求來開展工作,所以,電力行業文化建設也要抓住這個中心點;另一點就是社會責任,電力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沒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不行的。這兩個要求是對外的,也是排在前兩位的,最后才是電力行業內部的一些要求,比如說要團結合作,要創新發展之類等。
陸啟洲:電力行業的行業文化更多的應該體現在溝通交融上。電力系統是一個協調運轉的有機整體,行業內各單位之間業務聯系緊密、唇齒相依。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合作,形成和諧、互利共贏的局面,逐步增強在電力工業發展與改革等重大問題上的話語權,共同拓展行業的發展空間,通過充分發揮全行業的力量,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錢智民:我認為電力行業不是需不需要文化的問題,而是本來就存在行業文化,至于這個文化是什么,實際上是電力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習慣、做法、制度、導向等一系列形成共識后形成的文化。
王潤剛:電力行業文化該怎么建設呢?我覺得首先要想得高,看得遠,必須能真正代表一個行業的形象,讓人一提起這個文化,這個理念就知道是電力行業。其次必須要得到行業里各個企業的認同,能囊括不同企業的發展特點,比如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等,讓大家都認同。我建議,在建設統一的行業文化的同時,各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也應該保留,畢竟各個企業不一樣,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一樣,所面臨的發展任務不一樣,不能用行業文化代替企業文化。
費圣英:我們電力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方面有著光榮的傳統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建設行業文化是一個新的理念,需要全行業來共同努力。推進行業文化人格化,有可能成為行業文化建設的載體和突破口,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積極選樹干部員工身邊的先進典型,推進企業文化人格化。另外,推進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也是我們今年文化建設的另一個重要目標。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