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HUAWEI P9到今年的HUAWEI P10,華為攜手徠卡持續升級手機攝影技術,為全球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攝影體驗。不知道小伙伴們有沒有很好奇華為和徠卡到底是怎樣走到一起的呢,合作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什么,還有最后究竟突破了什么?今天本君就一次性給大家揭露獨家內幕,滿足好奇寶寶們的求知欲,準備開車了,坐穩!
從2000年11月SHARP在日本發布第一支拍照手機至今,手機拍照已經成為了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每天有數以億計的照片上傳至社交網絡進行分享,其中絕大部分的照片來自于手機。手機拍照有獨特的優勢,便攜、永遠在線、隨時分享。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圖片本身就是多媒體信息最有效的傳遞載體。人們用手機記錄自己生活中每一個值得留戀的瞬間。所以,手機拍照的體驗,就成了手機行業最重要的競爭陣地。
手機拍照最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照片的品質。手機的拍照機構,就是一部縮小版的數碼相機,雖然物理尺寸對手機拍照的成像品質上有天然的制約,但是由于近年數碼影像處理技術飛速發展,手機的數字信號處理能力大大提高,所以手機拍照的影像品質也得到飛快的提升,逐漸取代了常見的便攜數碼相機的地位,直逼準專業的單反和微單相機。依托著強大的手機處理能力,各個廠家在這個領域各顯其能,一時間,大像素、高分辨率、各種濾鏡、光學防抖、自拍美顏、超級夜景……在提升成像素質的同時,也極大豐富了消費者的拍照體驗。
數字成像技術,是一個從光子到電子再到比特的過程。光線通過光學鏡片,在感光器件上形成原始的數字信號,通過ISP(圖像信號處理)和后處理算法,最終形成可以觀賞和分享的圖片。要想在眼花繚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還是要追本溯源。消費者最基本的需求,還是出眾的圖像品質,和愉快的拍照體驗。
傳統的相機廠商,在數碼技術的沖擊下,也經歷著消亡、整合、起起落落的過程。柯達,雖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但由于在轉型過程中對既有的優勢膠片市場始終抱有幻想,最終以破產告別了市場,變成了攝影史上被紀念的名字。
但傳統相機廠商在光學設計和圖像質量控制上的經驗,是否可以用到手機上?我們是否可以復制膠片時代那些偉大的照片,讓手機拍攝的照片也有“情感”和“思想”?經過一番思考,華為決定去和這個產業中最頂尖的公司溝通一下,它的名字叫Leica(徠卡)。
01 為什么是徠卡?
在攝影愛好者心目中,徠卡是一個高山仰止的傳奇。不僅僅是因為奧斯卡·巴納克在1914年手工制造出第一臺用35mm電影膠片的徠卡原型機Ur-Leica,這是現代便攜式相機的雛形,更是因為百年來,徠卡相機一直保持著卓越的品質,有多少攝影師用徠卡相機留下了寶貴的瞬間,從羅伯特卡帕的“士兵之死”到時代廣場的“勝利之吻”,從周恩來***半身坐像到拳王阿里的出拳照片,徠卡相機始終忠實地記錄著歷史。
徠卡相機有著出色的光學系統。徠卡鏡片的生產工藝非常復雜,除了獨特的配料之外,為了讓內部應力達到均衡,甚至要花上數月的時間,讓光學玻璃的溫度逐步降低到可以加工的溫度。徠卡所在的小鎮Wetzlar,號稱歐洲的“光學硅谷”,一代又一代的光學專家在這里潛心研究,改進設計。用徠卡相機拍出的照片,圖像銳利,色彩飽和,大氣沉穩,被攝主體和背景有可分離的立體感;因為鏡頭的解析力高,圖像的過渡層次豐富,有一種特殊的油潤感。
經過百年的發展,徠卡形成了其獨特的產品文化。徠卡相機從不會讓使用者失望,每一個細節都琢磨到極致;徠卡相機是專業技術的象征,是藝術創作的保證,是攝影師敏銳觀察力的延伸;當然由于其高昂的價格,徠卡也是奢侈品的代名詞。
使用徠卡相機是追求一種品位,一種文化,徠卡是為人一輩子而造的相機。
Steve Jobs 在iPhone 4的發布會上曾經這樣說:毫無疑問,(iPhone 4)是我們做過的最精密和最漂亮的產品,它就像一臺漂亮的老式徠卡相機。
華為,作為一個年輕的快速崛起的消費電子品牌會和百年徠卡碰撞出火花嗎?
02 合作的過程就像談戀愛
第一次拜訪徠卡是在2014年的夏天。早在2013年底,華為通過郵件和對方溝通,表達希望合作的意愿,被對方禮貌地回絕了。后來又經過幾次郵件的溝通,徠卡終于同意見面。
見面是從參觀開始的,2014年是徠卡的百年紀念,公司也搬進了剛落成的總部。總部從空中看像是一個“8”和“0”的組合,象征著徠卡的兩個主要業務:望遠鏡和照相機。
徠卡新總部的大廳,是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小型博物館,常年有攝影師的作品展覽;在這里,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觀賞徠卡的全系列相機,第一次發現,原來“這些照片”都是用徠卡相機拍的,也是在這里,第一次知道了徠卡M Monochrome,那臺著名的只能拍黑白照片的數碼相機。
一樓大廳和后面的工廠相連,參觀者可以通過玻璃窗,觀看后面的鏡頭生產和組裝產線。奇怪的是,我們參觀時工廠里面空無一人。原來當天下午是德國隊在世界杯上小組賽的第一場比賽,所有人(除了要和我們見面的徠卡方的負責人,以及徠卡當時的CEO)都回家看球去了。每次和徠卡的朋友們回憶起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都不禁啞然失笑,感慨于德國人民對足球的狂熱,設身處地地想想,當時他們在會議室里應該是如坐針氈的感覺吧。
第一次見面,雙方介紹了各自公司的情況,徠卡的CEO專門抽出了20分鐘來聽我們的介紹。雙方約定,各自向高層匯報情況,并推動下一次見面。
在徠卡短短兩個小時的拜訪,讓我心潮澎湃。長達百年的創造優質圖像的經驗,始終如一的高超技術、精湛的工藝和完美的細節,專注、聚焦且追求極致的企業文化,和華為的DNA何其相似?!如果華為終端和徠卡在手機拍照技術上能夠深入合作,將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其實徠卡內部也頗不平靜。雖然每年的銷售還在平穩增長,雖然還保持著優厚的利潤,但徠卡的高層也在思考:徠卡的使命是將優質的圖像帶給消費者,面對著越來越多的照片圖像來自于智能手機的今天,徠卡也希望把他的百年積累應用在智能手機上。為此,他需要一個戰略合作伙伴,有相似的文化、愿景,實干的精神,極致的技術。
所以,徠卡在尋找,華為在敲門……?
一個來自于中國的年輕高科技企業,跟徠卡這樣一個典型的德國百年老店,在這么短時間內合作成功,做出產品上市,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看到時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照片來自于手機,這個趨勢會改變很多東西,同時大家也看到雙方能夠一起合作,優勢互補,形成獨特的組合優勢,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價值。戰略合作雙方的價值觀統一非常重要,在溝通期間徠卡與華為雙方高層都保持著良好的信任和溝通。談判的關鍵時刻徠卡CEO專門從德國飛到上海,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當面敲定細節以加速談判進程。
經過幾輪的深入溝通和評估,雙方高層的見面,到最后簽訂戰略合作合同,雙方抱著真誠合作的態度,跨過各自熟悉的領域,去理解并尊重對方的價值。這就像談戀愛,通過溝通形成互相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信任,達成尊重,到最后終于牽手,水到渠成。
03 黎明的前夜最黑暗
達成合作協定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雙方的目標是要通過合作,給用戶帶來全新的拍照體驗,使華為手機的影像質量有實質性的提升。從一開始雙方就成立了技術專家組,分別由徠卡的Dr.Weiler和華為終端的Dr.Yi領導,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光學設計和圖像質量。
手機雖小,五臟俱全。除了尺寸小一點,手機拍照機構的每個部分都和數碼相機相對應。但手機的光學設計,有著天然的限制:塑料鏡頭的光學素質跟光學鏡片之間有差距;由于尺寸的限制,傳統光學鏡頭的設計經驗可能無法完全繼承;鏡頭模組的加工難度較大,必須考慮生產的良率、量產和成本。
所以,當徠卡專家提出鏡頭模組的光學設計指標時,挑戰就排山倒海地來了:
發展① 如何提升鏡頭模組的良率?
光學系統的設計在高中低各個頻段達到均衡,才能保證圖像的細節、層次和輪廓的品質。同時,徠卡專家在鏡頭的鬼影和炫光指標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鬼影和炫光是指在有較強的光線進入到鏡頭里,因為在鏡片間多次反射,從而在視野中形成了像骷髏頭一樣的影子(鬼影)和點狀的光斑(炫光);絕大部分情況下,鬼影和炫光的影響要通過光學系統的設計,盡可能降到最低。徠卡把他們的測試方法介紹給華為的專家和我們的供應商時,把大家都驚呆了。因為徠卡測試鬼影和炫光用的光源相當于投影機的光源,比我們平時用的測試光源強了幾十倍,因為只有在這種極端的強光源下,才能徹底暴露鏡頭在鬼影和炫光上的缺陷。徠卡堅持把徠卡鏡頭的測試標準用在手機鏡頭測試,因為這是優秀圖像的基礎。
前面說過,要做出一組符合要求的鏡頭是可能的,但是要滿足大規模量產的要求和成本要求,還要克服更大的工程挑戰。
一開始的試制良率結果是令人崩潰的,類似于每做出100組鏡片,最后只能出品不超過10套符合要求的雙鏡頭模組。我們的光學技術團隊接受了這個挑戰,事實證明在追求極致的路上華為的研發人是不妥協的,除了聚焦攻克技術難題,還與供應商與徠卡的專家并肩作戰,徠卡的專家團隊多次和我們一起拜訪生產廠家,一起討論改進方案,充分發揮他們在光學系統設計和生產上的經驗,指導我們如何調整鏡片形狀和間隔,如何考慮周邊系統對光學部分的影響。在大家夜以繼日的努力下,良率在不斷提升,終于在最終deadline來臨前,達到了量產的標準。
P9/P9 Plus的鏡頭是真正徠卡品質的鏡頭,屬于SUMMARIT系列(光圈2.2-2.5)。大家可以試一下,用手機對著一個強光源拍照,可以發現很少鬼影和炫光,光暈柔和,稍加調整,就可以拍出不錯的“吃光”作品。
試產時的每一批次鏡頭,都要拍攝大量樣張做評測。有一次,徠卡專家針對一批和某TOP品牌手機的對比樣張,給出了熱情洋溢的評測結果。仔細看了他的評測意見,主要是學習從專家的角度如何從樣張上評價光學素質;按照他的觀點,鏡頭的素質已經達到業界一流的水準。
這封郵件對我們團隊的信心提升很大,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擔心:畢竟這是專家的視角,眾多的普通消費者不會這么去看一張圖片,我們如何從消費者的角度去呈現一張優秀的照片?
發展②力出一孔,只為表現出“色”
——如何拍出有“徠卡味兒”的照片
華為負責圖像質量的專家最先和徠卡專家交流時,是輕松愉快的,因為發現在對圖像的客觀評估方面,雙方使用的測試儀器和平臺都是一樣的,這就使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但是很快我們發現徠卡使用的測試標準要高很多!比如用來測試色彩還原的色卡,我們一般測試要求準確還原幾十個色塊就不錯了,徠卡的標準是140個色塊的準確還原。要達到徠卡的標準,對手機的器件、ISP算法以及后處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像質量的測試包括顏色、對焦、紋理、噪聲、畸變、動態等很多個維度,這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同時,對圖像的評測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個部分。客觀的指標是可量化可重復的,主觀的評測主要是針對有代表性的場景。研發多媒體部有一個專門的圖像評測團隊,光是有代表性的固定場景就有100多種,還有隨機的場景。我們邀請了攝影協會的很多同事來幫我們做Beta測試,他們不僅提供了各種場景下的照片,而且即時反饋了很多的技術問題,和我們的專家一起分析;他們有精湛的攝影技術,而且給我們提供了第一批精彩的樣片。P9攝影的成功有他們重要的貢獻!
圖像測評團隊,每天不僅要拍大量的樣片,還會接收大量的Beta測試圖片,分析問題。評測團隊的幾位同事,幾乎不分晝夜地工作,不管我們在美國還是歐洲傳回有問題的樣片,他們都能第一時間答復,澄清問題,反饋解決方案。設想一下,每天他們面對的都是鋪天蓋地的問題,每個問題都要跟蹤落實解決,這是非常艱苦的工作!多媒體圖像這個團隊,包括光學設計、算法設計以及圖像質量等等,是一個真正能打硬仗的團隊!
我在16年一月份拿到P9樣機開始試用,充滿期待地拍下第一張照片,回放后,說實話內心幾乎是崩潰的。因為完全看不出這張圖片和著名的徠卡有什么關系,后來的每次升級,都有提升,到2月份的世界通信展的時候,已經足夠有信心去展示P9拍的照片了。就是靠這樣的每天的堅持,每天的進步,P9的圖像一步步向著“徠卡品質”靠攏了。
發展③ 撥云見日,水落石出
2016年4月6號,華為終端在倫敦召開P9上市發布會,向來自全球的數百家媒體超過1500名記者發布了P9/P9 Plus,和徠卡聯合研發的雙鏡頭拍照系統,成為發布會最大的亮點和關注點。發布會上,我們邀請了4位國際頂級攝影師,向觀眾展示了他們用P9拍攝的照片,并分享了使用P9拍照的心得。
4月15號,在上海,華為消費者業務CEO向中國的消費者發布了P9產品,徠卡的高層以及CEO都參加了發布會并致辭;更有意思的是,在發布會結束的兩小時后,當天下午6點,P9在全國的公開渠道零售店同步上市。當天晚上,微信和微博里就被各種P9的開機靚照和測試照片刷屏了。
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換成了P9,也通過P9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P9不斷給他們帶來驚喜:
有的朋友發現P9的黑白模式超級酷,拍出的純黑白照片特別有“徠卡味兒”。當然,P9的雙鏡頭中有一顆是純黑白感光器件,不僅承擔著雙目深度圖計算、細節捕捉、輔助降噪等功能,而且還可以作為單獨的攝像頭,拍攝純黑白照片。徠卡100多年黑白影像的調校功力,不僅用在徠卡M Monochrome上,也用在了P9身上。
黑白照片更具人文氣質,讓拍攝者更聚焦于主體、線條、輪廓、光線、明暗過渡這些最基本的圖像元素。
有的朋友愛上了P9的大光圈,P9通過雙鏡頭以及激光測距,能夠獲得圖像的深度圖,這就使得通過算法調整焦點和景深成為可能。雖然是算法模擬,但其細膩柔和的焦外虛化效果,很好地烘托了被攝主體,使人愛不釋手,回味無窮。
一些徠卡的發燒友,發現P9整體的操控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這是因為華為和徠卡的設計師一起設計了P9的操作和UI,很多操控菜單和徠卡M系列是一樣的,字體也和徠卡是一樣的,甚至按快門的聲音都是按照徠卡M相機來調校的!難怪徠卡的發燒友對P9的專業模式特別快就可以上手。
不僅媒體,很多消費者、徠卡粉絲,都有一個疑問,徠卡產品定位于高端甚至奢侈品,而華為是生產消費級電子產品的,究竟為什么會走到一起?在設計理念上會不會有很大的沖突?在P9/P9 Plus的發布會后,有記者向徠卡CEO問了這個問題,他給了很真誠的詮釋:我們認為華為產品本身具有 Premium的品質,不管是材料的選擇還是先進技術的引入,抑或是華為在軟件、硬件上的質量標準,所有這些都能夠體現高端的品質和特性。所以我們堅定地信任與華為的合作,而且我們也常常想說服Richard,希望華為到外面多去說說自己的標準,因為世界上很多人不了解華為有這么高質量的產品。徠卡是一家有著120年歷史的品牌,所以我們非常注重品牌的高端性。而且我們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也是精挑細選,非常謹慎;所以我們選擇華為作為在智能終端領域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
04總結:華為和徠卡到底突破了什么?
奧斯卡·巴納克設計第一部徠卡原型機的初衷,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拍照的愛好,同時要解決無體力背負座式相機東奔西走的尷尬。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相機的小型化帶來了攝影史上的一次革命。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小型化的相機走向社會的各個角落,用他們的視角去觀察和記錄這個世界,攝影的內容和題材獲得了極大的擴充,攝影的文化內涵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豐富。
如今,手機攝影的發展進一步降低了攝影的門檻,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手機,隨時去記錄和見證他們的生活,去捕捉每一個他們認為有意義的瞬間;這些照片構成了他們眼中的世界,雖然零亂但是真實;人們也越來越習慣,在語言和文字之外,用影像作為人際溝通和表達自我的第三種方式。所有這些海量的、碎片化、草根化的影像,構成了對世界發展社會變遷更加多元和豐富的記錄。
我們在用手機拍照,同時我們也在記錄歷史。今天的隨手一拍,若干年后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攝影的文化內涵再次面臨巨大的變化。所以手機攝影就不再是拍出一張好照片那么簡單了。
我們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難,把P9造出來,無非是想讓顏色更真實,光影更細膩,圖像更生動;當拍攝者再次看到這些照片時,能夠把他帶回當初的場景,體會到按下快門時的心境。
所以華為與徠卡真正要突破的,不僅僅是技術,而是從手機拍照到手機攝影的升華,是從影像捕捉到情感表達的跨越;華為和徠卡的合作帶給用戶的是有溫度的影像故事,有情感的自我表達,有情懷的人文互動。
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用戶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境界。
華為手機攝影的未來,值得期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