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Do Engineering”就是“做工程”的意思,本文以“Do Engineering”為標題,一方面是它簡單易懂,另一方面是NI公司提倡的“Do Engineering”創新教育理念一直引領著中國工程教育的發展潮流,將教學、實驗和課后動手的創新平臺引入各大高校,對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下一代工程師有著重大的革新性意義。“NI第八屆高校教師交流會”就是在“Do Engineering”這種理念背景下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大幕。
第八屆NI高校教師交流會(Professor Day 2012)現場齊聚一堂
電子發燒友網訊: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簡稱NI)于7月19日在哈爾濱成功舉辦了第八屆NI高校教師交流會(Professor Day 2012) 。會議圍繞“圖形化系統設計助力創新型工程教學與高效率院校科研”這一主題,共吸引了來自全國22個省/直轄市、110所高校的244余名教師共赴這場年度最新技術和成果展示交流盛會。
電子發燒友網作為受邀媒體,早前已對此次技術交流盛會以圖集形式進行了現場全程實況報道(更多精彩圖片請參閱:精彩薈萃,美國國家儀器(NI)成功舉辦第八屆高校教師交流會)。為更方便電子發燒友網讀者對第八屆NI高校教師交流會進一步的了解,因此本文以圖文形式全面回顧報道這次活動。NI在這次活動中還專設了針對NI高校教師交流會的媒體聯合采訪專場,采訪嘉賓為NI亞太區市場總監 朱君和NI中國市場部經理 徐赟。十多年來,NI通過院校計劃,在中國工程教育方面進行了持之以恒的投入,并獲得了巨大成就,相信通過這次專訪,電子發燒友網讀者一定可以更為全面地近距離了解NI在工程院校進行創新性工程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以下為本次采訪實錄:
就目前來說,世界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很多常在中國開展活動的測試測量同行業跨國競爭對手們,現在紛紛撤消或減少各種活動。在該背景下,NI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加大對研發和院校工程教育的投入,眾所周知,院校工程教育的回報周期是相當漫長,NI堅持這樣做是基于何種理念?基于這種理念還能走多長?還有請問兩位對NI就虛擬儀器技術申報諾貝爾獎作何評價?
朱君:這是一個投入與平衡的關系。NI事實上是一個很特殊的公司,這里所說的特殊是指包括NI 創始人及CEO在內等很多公司高層都是工程師,這個是和做financial不一樣的,如果短期賬面報表不好就會馬上將其cut掉。NI是以遠景來進行計劃的。其中,NI的遠景首先是提供一個統一的平臺,加快科學家和工程師創新的過程,這個平臺同時可以做測試測量,從而建立一個這樣的系統。既然是遠景,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必須要從工程師在剛開始學習一個工具時就開始去投入,去貫通這個概念。實際上,NI也意識到,只有將理念和實際聯系在一起,才能對工程師吸收概念和理論更加有幫助。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加強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因此,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目前,NI不只在高校,而且在中學也有這樣的計劃。NI公司是基于長期規劃的公司,不會隨短期季度的影響。就公司的社會責任來說,NI主要為工程師群體提供各種平臺。在社會上,工程師往往很容易會被忽略,但是,實際上很多發明創造都是由工程師去完成的。問題中所問的諾貝爾獎就是為了鼓勵人們進行創作發明,從這個意義上說,NI公司便提供一個這樣的平臺來推進加快創新。
徐赟:NI公司的總裁也曾高瞻遠矚地表示,NI公司立志要做百年企業。現在他也仍然還在輔助公司各種事務。在NI的院校計劃中,大學院校計劃仍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乃至小學中學,我們均有相應的學校計劃。從孩子抓起,一步步培養起孩子對工程的興趣。美國和中國有不同的情況,美國缺乏工程師,中國工程師很多,但是中國的工程教育出現一些問題。我們提供的這個平臺可將各個階段所面臨的這些問題都一一解決。在這樣一個長遠計劃的基礎上,NI必須去做這些。這也是公司責任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虛擬技術發展這么多年,一直在不斷演變著,目的就在于給工程師一個平臺來實現他們的創新,工程師也利用了虛擬技術進行了無數的創新。只要是創新,都值得申請諾貝爾獎。如果虛擬技術本身就是被諾貝爾獎肯定的一個平臺,工程師在這個平臺上去進行創新,從而申請更多獎項,甚至是諾貝爾獎。這,也是NI公司建立以來一直追求的愿景。
上圖左為NI亞太區市場總監 朱君,右為NI中國市場部經理 徐赟
NI與工程院校合作推進創新工程教育過程中,是否會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有沒有具體的計劃?今年的活動非常盛大,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亮點在哪里?對NI以后在院校市場的推動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徐赟:很多國外公司都有大學計劃,它們更多側重于建立實驗室的數量。而NI的宗旨在于為學校的學生,乃至老師提供一個平臺。平臺和產品最大的區別在于:平臺不僅提供軟硬件,而且還提供教學課件,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還有,NI會真正投入工程師資源。NI公司大概有六個工程師的Team,專門幫助老師去實現,并把實驗室用起來。就像哈工大院長所說那樣,在合作過程中,NI的工程師會一直給學生上課和提供各種幫助,在教學中和老師一起評審,給他們做評委。NI公司投入了這樣的人力,就是力求切實保障院校計劃高質量地進行,將實驗室真正做起來。在實驗室的運作中,學生能參與到實踐中,真正動手去做課程設計,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科研平臺。另外一塊是關于學生活動,不論是競賽還是俱樂部的平臺,還有NI為學生創造各種各樣的研討會的機會,無不是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來接觸NI。NI公司每年都會為學生提供很多實習機會,讓他們能有機會到NI來實習。當然了,NI也很愿意吸納這些優秀人才。所以,將這些串起來就構成了我們這樣一個完整的平臺。某些企業可能為了取得品牌知名度,會投入比較多金錢去贊助教育部等,但是學生并沒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而NI競賽的宗旨在于,最終受惠的群體應該是學生。Professor Day已經舉辦了八年,今年與往年相比,最大的亮點是,與院校的教學合作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平臺和體系。從展示區大家可以看到,從教學方面,NI最關注基礎學科,如電子電路和信號處理,三個專業學科,如測量儀器、控制和通信。每一個學科NI都有對應的軟硬件平臺和課件。從大的平臺來說,NI有專門的實驗室和myDAQ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后教學練習。在科研領域,有PXI和CompactRIO平臺。今年在哈爾濱舉辦這次活動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哈工大實踐基地進展非常順利,在很短的時間內,兩批學生完成了虛擬項目的學習。虛擬技術大賽就是在這個平臺上做起來的。
朱君:還有NI最近一直在推的虛擬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培養出滿足包括NI在內的其他企業同樣需要的學生。具有這種虛擬平臺能力的學生,在畢業后會具有更多的機會,為社會所吸納。競賽活動,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去認真做好的。競賽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與實驗不同的是,實驗是都已經安排好的,然后按步驟去做就行。但是競賽只是告訴你要求和目的,過程由你去完成。比如,要設計一個機器人完成踢球進球門的動作。我們不告訴你是怎么去完成的,而這其實有無數種方法去實現。在這無數次的實現過程中,學生就會學到,在這之中是會有一種約束的。這里有時間的約束,有經費的約束,還有可維護性。就這方面來說,這和企業做項目其實是非常相似的。通過這樣的競賽,也可以讓學生在進入企業工作之前,能更快地做好準備,完成進入工作角色的轉換。另外補充一點,從教學到科研,若是看產品可能會不一樣,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概念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以軟件為核心,以不同模塊化的硬件,把測試和控制構造在一個系統里,我們把這概念稱之為模塊化系統設計。它更像是一個機器人,有輸入有決策有輸出這樣一個系統概念。
往年主要是以高校為主,今年新開有中學的論壇和學生的展示等。這樣就為大學和中學的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還有就是,我們是從中學、大學、科研再到產業的一體化應用的平臺。這個也是我覺得今年比較大的一個亮點。
我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NI在這次活動中由抬頭為院校市場工程師的工程師進行演講和現場展示學生作品,這是在其他知名廠商當中是很少見的。還有就是,根據NI與院校合作的豐富經驗,在大學工程教學里,從依托理論到實現一體化創新中,我們國內的學生與國外相比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差距在哪里?
徐赟:NI院校工程師分別負責不同院校方面和所擅長的專業。五個工程師負責如電子電路和信號處理等五個不同的專業。除此之外,還有區域之分。與院校老師進行溝通也就必須要求NI院校工程師必須要具備這方面的專業和專長,這樣更便于我們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能進一步真正深入課堂教學和實驗實踐之中,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朱君:這也證明了NI公司長期投入的決心。NI會根據中國工程院校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創新型教育方案。
徐赟: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平時和院校取得聯系建立實驗室都是和院長或系主任進行溝通,但是最終是老師在用。因此,NI院校工程師需要到一線工程教育中去幫助老師展開工程教育。首先要老師喜歡上這個平臺,才能更好地教好學生。否則,就會由于教師與工程脫節而導致實驗室空置的情況出現。
朱君: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這是一個閉環的過程,而不是開環,所以NI院校工程師也就應運而生了。NI一線院校工程師會很好的向公司反饋一線產品的使用情況,如老師應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等等一些實際的情況。通過這個閉環的過程,從而不斷完善和改進我們整個院校計劃。
徐赟:與國外重視挖掘孩子的創新能力相比,我們中國的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基礎。所以,在中國,學生很少有challenge(挑戰)老師的思維,這也是由大環境造成的。如果就中學和大學的工程教育質量來說,中國和國外尚有差距。國外現在基本上都是基于項目教學,所謂項目教學就是指在課堂上,會將學生分成很多小組,每個小組又會成立自己的項目組,獨立設定項目方案。學生在這里面的學習,除了知識的學習外,還有很多如項目管理,與他人合作,在一個team內如何起到自己應有的作用等等。不過,中國目前這個現狀正在改變,越來越注重學生實踐與工程項目相結合的創新工程教育方式,方向非常好。
朱君: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我是受美國教育的,在美國也曾聽過很多關于教育體制改革方面的討論。美國目前每年的工程師數正在減少,這對于美國這樣一個以創新為導向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中國的教育系統也有其好處,在很多高科技公司,就有不少中國的工程師在里面做研究。中國學生的工程理論基礎學得非常好,至于如何將教育這塊做得更好,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目前,比較好的一個方法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投入到工程實踐當中,領會何為工程。這就是我們提出的“Do Engineering”的原意,“Do”的本身就有動手做的意思。
活動及專訪后記:
從6月19日NI在海爾濱舉辦的“NI第八屆高校教師交流會”一開始到完滿落下帷幕,活動所展示的NI各種論壇和主題演講,NI院校工程師在展廳展臺處對學生作品耐心地進行演示或講解,印象非常深刻。在專訪過程中, NI亞太區市場總監 朱君和NI中國市場部經理 徐赟充滿遠見地詮釋著NI的創新工程院校計劃,在一問一答中與媒體輕松愉快互動著。
在活動中,電子發燒友網編輯便趁此機會,和一些知名院校學生進行交流。一位來自清華大學的即將步入大四的學生表示,NI高校教師交流會以及平時在學校實驗室的工程實踐中給予的支持,都為他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活動,“Do Engineering” 被真正落到了實處。
以下為NI結合大專院校推出的五大精品課程在活動展示情況,圖文并茂,以饗電子發燒友網讀者:
NI創新型工程教學之電子電路
隨著國內基礎教學改革的深入,電子電路相關課程的教學正逐漸融入最新技術,NI“Do Engineering”倡導積極動手、創新實踐并將書本理論和工業技術相連接,幫助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時,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圖為電子電路創新性教學展臺
NI創新型工程教學之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一直是通信與信息系統相關專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為了緊跟通信技術快速變革的發展腳步,順應國內教學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在通信原理授課中引入更為靈活的授課平臺,NI在助力國內工程教育中做到了這一點。
NI更為靈活的教學平臺為高校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提供創新教學思路
NI創新型工程教學之信號處理
眾所周知,信號處理類課程一直是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機電等專業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目前,信號處理類課程正逐漸往動手實驗與項目實踐方向發展,以期在加深學生理論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動手與工程實踐能力。
NI信號處理展臺一些院校學生創意方案和作品備受關注
NI創新型工程教學之控制原理
NI自動控制原理教學方案在傳統書本及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交互性與實踐性,通過軟件的交互性界面幫助學生更形象的理解概念;通過便攜或專業的實驗平臺,引入真實的信號,借助實際的應用來闡述理論。實現學生在工程思想和創新動手實踐方面的提升。
NI自動控制原理教學方案使學生理論與實踐聯系得更緊密
NI虛擬儀器技術與測試測量
從溫度測量至動態信號測量,NI數據采集(DAQ)設備可以滿足學校臺式或便攜式設備、有線網絡或無線應用的需求。從低成本的多功能USB設備直至高精度模塊化儀器,這些產品與LabVIEW組合在一起,提供了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同時還維持了易用性。
NI虛擬儀器技術與測試測量展臺,無處不在的“大實驗室”與NI虛擬儀器技術相結合,真正詮釋測試測量創新性教學
——本文系電子發燒友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