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生在國際市場最大的一起并購案非高通與NXP聯姻莫屬了,而就在前幾天,在半導體行業的最上游——EDA工具廠商也開始出現大的變化,過去多年一直處在被并購傳聞當中的國際三大EDA廠商之一的Mentor Graphics,終于沒有逃出人們加在他身上的宿命,出售了,而金主初聽起來卻讓人大跌眼鏡,居然是西門子!這家世界電器巨頭竟然打起了半導體產業鏈最上游的主意,這種事情在10年前,甚至是5年前是不太可能出現的,而隨著市場和技術的不斷發展,競爭愈加激烈,IT廠商對軟硬件整合,以及生態系統建設的欲望愈加迫切,這也都是被市場給逼的,使得整個大的產業鏈并購的跨度越來越大,今后出現的案例可能會更夸張。
國際并購、擴容熱度不減,國內也沒閑著。中國半導體業今年同樣處在資本高度活躍期,在這方面,如果說2015年的風頭屬于紫光的話,那么今年我們的主角似乎變成了以下這3家廠商它們是:匯頂科技、中芯國際和兆易創新。
今年,兆易創新和匯頂科技先后在A股IPO,并且都爆出了多個漲停板,延續著高科技股的火爆開局。而作為我國大陸地區最大的代工廠,中芯國際在今年的產能擴充速度和規模令人乍舌,也是多年未見的。這3家吸引了2016年中國半導體行業不少的眼球。
中芯的擴張
就在上周,中芯國際寧波公司正式成立,未來將建3座晶圓廠。這是中芯的最近一次行動,而今年其產能擴張步伐一路走來,讓人目不暇接,具體如下:
10月13日,中芯啟動了上海新12英寸晶圓產線。該生產線預計2017年末竣工,并在2018年正式投產,項目總投資675億元人民幣。這也是中芯國際的第一條14納米生產線;
10月17日,啟動了天津8英寸晶圓產能擴充項目;
11月3日,宣布啟動深圳12英寸晶圓生產線專案,中芯深圳將在現有廠區已建好的廠房內啟動新的產線建設,這將是中國華南地區第一條12英寸晶圓生產線。
另外,中芯還于6月份買下了意大利LFoundry約70%股權,該公司擁有一座8吋晶圓廠,月產能4萬片,這是中芯首度的海外購并案,主要系為布局汽車電子市場。
目前,中芯國際在國內已經擁有3條12英寸晶圓產線,其中北京2條、上海1條。不過,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下,晶圓需求量也快速攀升。
雖然中芯國際制程技術和競爭力相較于臺積電仍有距離,但中芯善于應用本土的產業鏈協同效應。2016年4月,中芯已成為長電科技單一最大股東,而中芯國際、長電科技未來產業鏈將由晶圓制造延伸至中段凸塊、后段封測,不但成為國內半導體的制造龍頭,更有利于提升雙方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在全球代工廠中,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臺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和聯電,而中芯國際緊隨其后,排在第5位。前些天,IC Insights發布了2016年全球前20大半導體公司的排名預測,其中聯電排在第20位,處于臨界點,如果中芯國際以目前的勢頭發展下去的話,雖然短時期內還難以排進全球前20強半導體公司,但在代工廠的角逐中,其在短期內超越聯電還是很有希望的。
兆易的謀劃
作為一家以存儲器起家的IC設計公司,兆易創新奮斗了多年,也曾瀕臨崩潰的邊緣,但通過堅持與努力,其生存了下來,并且在這些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8月IPO以來,便風光無限,不僅在資本市場熱得發燙,其在產業整合、尋求規模化發展方面也一直在深謀遠慮。
同樣在上周,行業曝出了兩個重磅消息,主角都是兆易創新。
首先,兆易創新正式披露了將與DRAM廠商ISSI(IntegratedSilicon Solution,于去年7月份被武岳峰資本收購)合并的消息!從9月份停牌至今的兆易創新于19日發出持續停牌公告,公告中指出,公司擬收購北京閃勝投資公司,北京閃勝主要擁有先前以中國私募基金武岳峰為首所收購的ISSI股份,兆易創新若與ISSI合并,加上現有的NOR Flash 技術,將成為Flash與DRAM兼備的綜合型存儲芯片廠商。
就在此前不久,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網站發布了一份兆易創新的招聘簡章。內容顯示,該公司正在為其牽頭開啟的合肥共建項目招聘制程整合、研發方面的工程師。
根據招聘簡章公告,2016年兆易創新牽頭開啟合肥共建項目,旨在打造集設計、制造、加工于一體的高端芯片企業。該項目一期主要目標是在合肥空港經濟示范區建造一條占地超過800畝的12英寸晶圓產線,預計2017年7月竣工。
原本是IC設計公司的兆易創新,要涉足晶圓制造業務了。
據報道,兆易創新可能會和合肥長鑫國家隊一起啟動該項目,并由前中芯國際前執行長王寧國主導。
王寧國成為了一個亮點,其把專業代工廠中芯國際和IC設計公司兆易創新聯系到了一起。如果消息屬實的話,則又一次體現了半導體行業全產業鏈整合的趨勢,也符合近兩年并購狂潮的共同點,即產業從過去幾十年的離散化,又開始向傳統IDM式的方向整合,搞設計的也要有自己的工廠,代工廠也在不斷強化自己額軟件團隊,做硬件的要搞軟件,搞軟件的也開始做硬件了。總之,都在建立更完善的生態,在目前以及今后的市場競爭態勢中,這些都成為了更有利的武器。
國內、外并購區別
目前來看,國內IC公司對海外資產的并購,更多的為了強化自身已有的業務,如兆易收購ISSI,兩家都是以存儲器為龍頭業務,整合后將進一步加強兆易在該方面的競爭力。還有如集創北方,該公司最近完成了對IML的收購,而IML是做LED和LCD驅動IC的,而這些也正是集創北方的主業,雙方聯手,將拓展集創的相關業務深度,以強化其固有業務的競爭力。
而縱觀國際大廠并購,情況則有所不同,他們收購來的資產,多數都是自身原來所沒有的,或是非傳統優勢業務,整合進來以后,就是為了拓展其產品線和應用服務領域,建立起更具廣度的生態系統,提升其多方位的競爭力。如高通并購NXP,西門子并購Mentor Graphics,ADI收購Linear,以及Skyworsk收購Microsemi,軟銀收購ARM等。當然,海外公司也有并購資產重疊程度較高的案例,但總體來看,特別是比較大型的并購案,更多體現出的是差異化資產并購趨向。
國內外并購的這種差異,歸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發展水平和階段不同;二是規模不同。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了幾十年,有的甚至是半個多世紀,其技術和工業化水平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已經非常成熟了,面對當下的市場發展態勢和競爭,其要考慮的會更多,更復雜,更系統,也是站在了產業的最前沿。而且,這些跨國廠商的規模也較大,可支配的資源也更多,從而使其謀劃的更長遠些。
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時間較之于國外先進國家和地區,則比較短。我國本土企業,無論是IC設計,還是代工廠,或是封測等,其技術積累和規模都相對有限,多數行處在發展期,其并購時,首先要考慮的還是如果先壯大自己,然后才是橫向發展問題,而且這些企業的規模大都相對較小,可支配的資源也有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并購資產大都是與自身原有技術和產品線具有較高重合度的,以實現固有實力的強化。
境外主體之間的并購往往是企業行為,境內主體海外并購絕大多數為基金主導。這從側面說明,現階段,境內集成電路企業自身實力較弱,需要投資基金支持來完成并購活動。境外企業長期占據競爭優勢,有充足的資金開展大規模的行業并購、整合活動,不依賴于投資基金。另外,各領域寡頭壟斷局面的形成也大大減少了境外投資基金的投資機會。
好在這兩年國家隊IC產業非常重視,在資金和政策方面都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相信在此背景下,不斷做大做強的中國半導體企業會逐步向國際化大企業靠攏,在縱向發展的基礎上,漸進實現橫向拓展,從而使國內產業具有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殊途同歸
前文提到了中芯國際和兆易創新,一家是代工廠,另一家是IC設計公司。前者不斷擴充產能,以滿足業務快速發展和客戶需求,后者則通過并購,以及合作的方式,不但強化自身固有的實力,還在向IC制造進軍。
IC制造成為了這兩家公司的交會點,可謂是殊途同歸,這不僅體現了整個產業環境的狀況及其發展趨勢,更是迎合了我國立足于制造業的產業發展策略,也在一個側面體現了國家意志,畢竟,在我國,IC產業以及相關企業的發展,同國家的產業發展戰略和資金、政策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大基金”重點扶持IC制造業
我國政府的“大基金”計劃,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推出兩年以來,基金投資進展可觀。
目前,“大基金”已經投資了37個項目,29家企業,承諾投資額為683億元,實現出資額為429億元,在承諾投資額占比方面,IC制造業占60%,設計占27%,封測占8%,裝備占3%,材料占2%。
而在芯片制造端,“大基金”落實了存儲器國家戰略,努力培育著存儲器IDM企業。同時依托骨干企業,加快32/28納米工藝產能建設,并提升化合物半導體工藝制造水平。
結語
無論是中芯國際,還是兆易創新,無論是產能擴充,還是資產并購,在我國的半導體行業發展水平現階段,都必須服從行業和國家意志,諸多客觀因素決定了國內半導體企業的發展軌跡和方向。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