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域網優化解決方案
廣域網WAN一般最多只包含OSI參考模型的底下三層,而且大部分廣域網都采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數據交換,也就是說,廣域網是基于報文交換或分組交換技術的(傳統的公用電話交換網除外)。廣域網中的交換機先將發送給它的數據包完整接收下來,然后經過路徑選擇找出一條輸出線路,最后交換機將接收到的數據包發送到該線路上去,以此類推,直到將數據包發送到目的結點。
廣域網可以提供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兩種服務模式,對應于兩種服務模式,廣域網有兩種組網方式:虛電路( virtual circuit)方式和數據報( data gram)方式,下面我將分別討論廣域網的兩種組網方式,并對它們進行比較。
廣域網不同于局域網,它的范圍更廣,超越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達到全球互連,因此具有與局域網不同的特點
廣域網優化解決方案
如今的世界高度互聯,調研公司揚基集團的首席執行官Emily Green稱之為“隨處革命”。這個現實證實了一點:Sun公司幾位創始人的思想在當時超前了幾十年,因為他們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這個著名的口號:“網絡就是計算機。”要是沒有網絡,計算機只不過是過于復雜的小型取暖器--因而,正是網絡的普及,在促進無線、寬帶和企業無線局域網的迅猛發展。
盡管網絡容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為遠程辦公人員或分支辦事處的員工提供類似局域網的網絡應用體驗卻面臨挑戰。此外,擴展網絡以滿足新應用永無止境的需求是一項艱巨任務:不管投入多大的帶寬來解決需求問題,你總嫌不夠。
說到應對這樣的性能和擴展問題,廣域網優化設備可以說是一種越來越流行的方法。雖然說有幾項基本的技術是任何一家像樣的優化廠商都會提供的,但沒有一份標準的核對清單適用于所有顧客和各種情形。再說了,實施方面的細節差異也很大,這意味著貌似相近的功能在實際操作和運行起來可能大不一樣。
選擇標準
市場調研公司TRAC Research的總裁兼首席分析師Bojan Simic表示,顧客對各種優化產品和規格單認真進行技術分析之前,必須先評估自己的應用需求和網絡復雜性。他說:“說到評估廣域網優化廠商,沒有什么標準的手段可言。設想一下,一家公司有成千上萬個網絡站點,運行特定的企業應用,而另一家公司只有10個網絡站點,每個站點運行對時間敏感的語音和視頻,那么兩者的需求全然不同。”
伯頓集團的高級分析師Eric Siegel表示,廣域網優化需求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注重帶寬的目標,其中提供足夠吞吐量面臨的成本或難度是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另一類是注重性能的要求,這方面的問題在于網絡應用性能不夠高。比如說,一個零售網點很分散的商家可能會發現,要是在某些地方不使用衛星鏈路,就很難獲得足夠的帶寬;由于軌道往返時間,衛星鏈路的延遲非常嚴重。同樣,遠程災難恢復站點或高可用性站點可能需要經常傳送來自主數據中心的大量數據;這樣一來,連高速帶寬都面臨很大壓力。
雖然在許多情況下很容易找出廣域網存在的主要缺點,但Simic還是建議對網絡流量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看看哪些應用在大量耗用某些鏈路上的帶寬。他提醒,進行簡單的協議分析還不夠,因為75%的流量可能是HTTP流量。因而,有必要使用分析評估工具,找出具有第7層功能的優化解決方案。Simic說:“如果企業能了解第7層的情況,就可以將獨立規則運用到不同的應用上。”Siegel補充說,廣域網優化廠商通常非常樂意幫助潛在客戶分析其流量的特點--沒有先進網絡日志工具的小企業應該牢記這一點。
技術選擇和架構
查出廣域網性能問題的根源有助于縮小潛在廠商和解決方案的選擇范圍。Siegel指出,一些廠商提供的專業技術專門針對特定的應用或協議,比如視頻流或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加速。不過他建議,在細致深入地了解技術功能之前,應該關注廣域網優化產品如何與你網絡的其余部分集成起來。集成是個重要問題,因為廣域網優化產品通常會改變數據包報頭和有效載荷;因而,Siegel建議要弄清楚優化產品給網絡透明性、路由和管理帶來的影響。
實際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廣域網優化產品插入到網絡中,通過它們來路由轉發流量:一是隧道,即將流量封裝在優化設備之間的點對點連接中;另一個是透明“網橋”,優化設備可瀏覽和檢查所有流量,找出已經過優化或需要優化的流量。這兩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隧道方法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方法,不需要改動或標記數據包,就能從全部流量當中找出可以優化的流量;可問題是,隧道遮掩了通過它們傳送到其他任何網絡服務(如流量監測、安全策略和服務質量檢查等服務)的所有流量。顧名思義,采用透明模式的優化產品并不遮掩經過優化的流量,但是的確為數據包報頭或數據增加了標簽。Siegel強調,遺憾的是,這些細微的數據包改動會引起某些應用或防火墻無法正常工作。
在評估諸解決方案時,廣域網拓撲結構和可優化鏈路的總數量是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方面。Siegel指出,如果一家大企業在使用廣域網優化產品,確保使用網狀網的主數據中心之間網絡鏈路的帶寬最大化,而另一家企業部署了集中星形拓撲結構,即從一兩個中心場地向外連接至成千上萬個遠程辦事處或零售網點,那么兩者的需求截然不同。
評估環節的下一步就是,了解幾種常見的優化技術以及每家廠商是如何實施這些技術的。最常見又最安全的功能是:數據壓縮、高速緩存、TCP/UDP優化(比如協議欺騙和窗口擴縮)、流量整形/服務質量、流量均衡、速率或連接限制、遠程文件優化和Web內容加速等。優化強度更大、因而風險更大的技術包括:重復數據刪除以及針對特定應用的那些技術,比如Exchange、SharePoint、SQL事務、IP語音傳輸(VoIP)、媒體流或虛擬桌面這些應用。
優化可能會對應用的行為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Siegel表示,因此任何解決方案必須能夠區別對待多組網絡流量,并且建立應用白名單和黑名單。不能使用哪些技術,或明確要用哪些技術,取決于具體的應用。
初步性評估過程的目的是,篩選出集成和功能特性配合最佳的少數幾個廠商。考慮到廣域網優化技術很復雜,書面分析對你的幫助僅限于此。Siegel強調,什么都取代不了實際動手測試一番。Siegel說:“最保險的做法就是試一試。廠商們都會將設備租借給你試用;你在試用過程中還會發現遇到問題時,廠商會多么積極地幫助你。”
解決方案還一定要具有成本效益。要計算的兩項基本成本是添加廣域網帶寬的成本,以及優化解決方案本身的成本。不過,Simic建議不要一味關注短期的前期成本,結果采用了應急解決辦法。他說:“你一定要著眼于未來。要是添加更多的帶寬能夠解決眼前的問題,那么再過一年半載后,它仍能解決問題嗎?”相反,應考慮解決方案在整個生命周期的總體擁有成本。
文章要點
數據中心合并等IT戰略和更多的遠程員工依賴足夠高的廣域網性能。廣域網優化產品能解決這些問題,但若想找到一款稱心如意的產品,先要了解給網絡鏈路帶來壓力的那些應用,并找出具體的瓶頸。
一些廣域網的帶寬很有限,而另一些廣域網提供的交互性能很差勁。由于現有的優化技術多種多樣,解決方案適合各種情形的能力有所差異。
由于優化需要對網絡流量進行強行改動,網絡管理人員還必須考慮優化產品如何與現有架構集成起來,到底是透明解決方案還是隧道解決方案最適合自己的網絡。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
相關閱讀:
- [電子說] 外貿專用網絡有哪些? 2023-10-24
- [電子說] RUCKUS Wan Gateway如何一站式解決網絡問題? 2023-10-23
- [移動通信] 如何解決局域網ip地址不夠用問題? 2023-10-23
- [電子說] GITEX Global 2023 | 構筑極簡智能的廣域網絡,加速邁向智能算力時代 2023-10-21
- [電子說] 廣覆蓋丨看LPWAN界“六邊形戰士”如何煉成 2023-10-20
- [電子說] 深耕低功耗廣域網,全面布局Sub-GHz和Wi-SUN技術 2023-10-20
- [電子說] 百度發布文心大模型4.0挑戰GPT-4,工信部推動IPv6協議在無線局域網設備中的應用 2023-10-19
- [電子說] IDC全球SD-WAN基礎設施市場報告:SD-WAN采用激增25% 2023-10-18
( 發表人: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