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關于以太坊是不是區塊鏈世界的AOL的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
AOL曾是美國最大的在線流媒體公司之一,也是引起.com泡沫的導火索,市值最高沖到了3500億美金,但在.com泡沫后股價一蹶不振,2015年被Verizon44億美金收購。
1. 原帖作者Albert認為,以太坊跟AOL的非常的類似,以太坊跟AOL最大的區別在于去中心化程度,每個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寫智能合約,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的許可,而AOL是一家中心化的商業公司。
但AOL的經濟模型和以太坊幾乎一樣,都是自指模型(self referential mode ):
AOL投資了很多初創公司,這些公司讓AOL能夠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功能,同時它們還會買AOL的廣告給AOL帶來收入。于是你就看到了AOL的服務和財務收入變多。
在以太坊生態下,DeFi是目前最大的應用,大量的DeFi項目都募集了以太坊開始啟動,它們都有自己的erc20代幣,這些DeFi項目上線后,豐富了以太坊生態,以太坊也在這些項目里流通。
當.com泡沫破掉的時候,很多在AOL生態下的公司都掛掉了,于是AOL的收入和服務都有嚴重下滑,因為他們并沒有創造新的需求和收入模型,一直在自己玩自己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以太坊目前的DeFi項目除了承載投機性的價值,還有其它現實生產資料通過它完成么?
Albert認為,這些DeFi他們都很好的解決了一些問題,比如期貨合約token、借貸協議等,但這些項目自己發行的token究竟有啥用其實并不明確,這些token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以太坊上發一個幣太容易了。
我們完全有可能建立一個新金融系統的誕生,一個區塊鏈原生的金融系統,隨著系統不斷完善,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實際應用。
但另一種可能是,以太坊只是另外一個AOL,融資和解決的問題都跟同一個來源有關系,即以太坊。
2. 很明顯,這些觀點并不被所有人接受,于是在原帖下面開始了battle:
網友AOLscreenname認為AOL的失敗核心在于其封閉性,當時互聯網發展的非??欤鳤OL仍舊還是上個世界的打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對抗市場,而它的用戶需要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們需要isp、電子郵件、網站、瀏覽器等等。這些工具的組合是他們為什么上網的原因所在。
AOL是一個行動遲緩、風險偏好低且受控制的生態系統,不愿意按照用戶和潛在用戶的速度變化,而這一點都不像以太坊,以太坊在任何時候都跟AOL不一樣,除了都在某個領域都占據了一個早期開拓者的位置。
以太坊代表著開放的金融和貨幣,與之對應的是世界正因正負利率、金融機構不透明和貿易戰而深陷泥沼,而以太坊代表著的是未來的新趨勢,AOL很明顯不具備。
3. 另一位網友Matt Lucas認為原帖有一些事情是說對了的,但以太坊目前最大的價值是其金融結算屬性:
有很多公鏈在跟以太坊競爭,但它們只做了stake一件事情,沒有其它的開發者在上面做出新的東西,甚至stake都只是為了讓節點出塊。
目前以太坊大部分價值來自于投機和自我價值實現,跟現實的生產經濟活動并沒有聯系起來。
但以太坊的優勢是出現了DeFI,這讓以太坊的結算能力得到了保證,而AOL當時并沒有特別的優勢。
所以以太坊并不會像AOL一樣失敗,它是未來的金融結算系統,目前除了以太坊,你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替代品,當你想在24小時內完成數百萬美金的安全自動結算,目前以太坊是唯一的選擇。
在短期內,還沒有東西技術上比以太坊先進且能提供更加安全的結算保障,這就以太坊最大的價值。
那么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以太坊會不會變成AOL:在我們看到真正的生產經濟性活動跟區塊鏈相關之前,以太坊會失去在結算擔保方面的優勢么?
4. 對于這種觀點,作者Albert的回應是:以太坊的技術并不領先,目前新出來的公鏈,在結算速度上都優于以太坊。
于是新一輪的battle又來了:
Matt Lucas認為但共識并不是只存在于算法層面------網絡效應同樣重要。
以太坊擁有最多的開發者,礦工也對其非常認可,此外它的上市時間更早,在傳統監管層面也會更加容易被接受,這些都讓以太坊的結算更加安全和可拋。
先進的技術是必要的,但不是制作“以太殺手”的絕對條件。
Albert的回應是:
這個階段來聊所謂的網絡效應很搞笑,且以太坊未來有兩個問題:a.共識算法需要進行切換 b.DAO 會重置。
以太坊的網絡效應是否會持續,得它完全切換成PoS后才能確認。
來源: 橙皮書?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