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數據多么榮光依舊,也無法掩蓋移動互聯網的勢衰傾向。
如火如荼的5G大背景下,供應鏈溯源、資訊去中心化以及分散式存儲等特性的區塊鏈技術,不久前正式定調成為國策,與產業息息相關的新型數字生態正在星火燎原,當然幣圈用不著狐假虎威,國內區塊鏈的主要方向和炒幣真心沒啥關系,更多可能是基于物聯網未來的布局發展。
集中式、分布式、分散式,技術特性本身也會驅動市場形態,Web 1.0是集中式產品制霸,到了移動互聯網,就是分布式產品天下,如今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分散式網絡,已經龍虎風云,劍指產業。
復雜的延展通常來自樸素的常識,網絡由節點組成,每個節點可以看作是一個用戶,單節點控制決策的集中式網絡,市場特征是中心化形式,Web 1.0是個由極客匯聚的精英時代,三大門戶擁有絕大多數話語權。
多個節點控制決策的分布式網絡,代表著網絡平民化時代到來,市場特征是人人擁有話語權,自由大于平等,網紅和KOL群雄逐鹿,決策權分布不均勻,大部分資源會掌握在頭部的獨角獸手里,移動互聯網多數領域市場格局也都是雙寡頭或巨頭壟斷。
分散式網絡重視平等,控制權分布在所有節點上,每個節點都擁有全部信息數據,分散式市場人人資源大小相同,機會透明均等,主要根據“工作量證明”來獲得不同權限,比如比特幣俗稱的“挖礦”。
分布式的互聯網,分散式的區塊鏈,都屬于去中心化的網絡形式,但這兩種網絡的主張卻完全不同,尤其將會體現在產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領域。云計算為代表的分布式網絡格局已經分曉初見,區塊鏈為代表的分散式網絡目前依然還是霧里看花。
區塊鏈是一種記錄信息的全新方式。
區塊鏈技術用于開發區塊鏈應用,應用可以針對社交網絡、資訊媒體、游戲、電商等用戶終端,也可以針對供應鏈管理、工作協同、金融財務等企業后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區塊鏈技術特性和互聯網非常接近,因此也被很多人稱為互聯網3.0。
分散式和分布式網絡的最大區別,是區塊鏈無需企業的中央服務器來存儲信息,而是存儲在每個終端設備節點,相同信息存儲在不同設備的所有節點中,也稱為對等網絡(P2P),因此沒有哪家巨頭可以壟斷用戶流量和信息資訊。
節點可以是用戶的任何數字設備,電腦、手機或者物聯網,信息可以采用任何形式,資金流動、所有權、電商交易、資訊發布、合同協議都可以,只需要通過網絡所有節點的驗證(也稱為共識),信息此后就不會再有任何爭議。
公平和安全是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因為信息被打包成區塊記錄在所有設備節點中,理論上不存在中心控制者操縱信息的可能,攻擊單個設備節點也不會丟失和破壞數據,這一點比特幣已經得到了很好證明,自2009年發布起,比特幣抵御住了全球各種黑客的攻擊,因此區塊鏈安全性極高。
每個區塊中包含信息被記錄的時間戳,以及上一個記錄者的數字簽名,還有一條具備唯一性的標識鏈接,這條鏈接以散列形式(號稱數字指紋)指向上一個區塊,致使兩個現有區塊之間無法再插入區塊,之后每增加一個新區塊,同時也會增強前一個區塊和整個區塊鏈的安全性,區塊越多信息篡改難度就越大。
區塊鏈不僅網絡高度透明開放,而且對用戶身份隱私保護同樣安全有效,2009年發布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到底是誰至今還是謎,他聲稱自己1975年4月5日出生于日本,其他信息就只能看到他目前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大約有一百萬個。
分布式互聯網產品使用后,都會留下用戶身份信息。
根據用戶畫像精準推送廣告和內容,這是當下大部分App的核心商業模式,因為用戶身份信息會被集中記錄在企業的服務器上,數據庫對每個用戶都會建立配置文件,企業可以隨意監視和使用,而無需經過用戶知情和同意。
對數據使用比較惡劣的結果,就是大數據殺熟事件頻出,企業打著動態定價的旗幟,背地里做著數據宰客的勾當,不能讓人容忍的還是宰熟客,而且到處口是心非的標榜用戶體驗,簡直與騙子行徑毫無二致。
用戶的隱私安全,分布式網絡產品的情況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處于更加惡化的態勢,用戶身份信息泄露和出售已經成為互聯網的最大隱患,多數用戶的賬號密碼會在多個平臺重復,泄露一個就會全軍覆沒,盜號造成的巨大損失,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
即便不是盜號這種極端行為,身份信息的灰色交易,電話銷售和騙子能夠精準掌握對象的詳細資料,這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幾乎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此類事件波及,分布式網絡安全隱患的徹底解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地步,區塊鏈技術也許是一個不錯選擇。
區塊鏈不需要網絡層身份,信息存儲也無需服務器,不僅沒有人能夠通過編輯數據對用戶身份進行單一畫像,而且結合公鑰和私鑰等加密技術,用戶只是擁有一個地址以及與之關聯的所有權,跟用戶現實身份信息也沒有任何綁定。
由于區塊鏈可以最大化的隱藏用戶身份,只要選擇“忘記”私鑰,即可確保用戶信息不被泄露,所以金融性質的炒幣,就很容易成為某些黑色交易的保護傘,因此政策主張無幣區塊鏈,極致安全其實同樣可以極致透明,區塊鏈的溯源特性假如用于責任追蹤,同樣可以使用戶身份權責沒有異議,這點對于未來的終端金融來說有很大想象空間。
基于智能合約的應用程序(Dapp),很可能是區塊鏈的未來。
智能合約是對工作的預先定義,可以完全量化工作完成條件和要求,然后在區塊鏈網絡上自動化執行,因為每個節點都可以對信息溯源,所以這種信任機制對于工作協同以及擔保性質的業務來說,效率會得到革命性提高。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創造這句廣告詞的企業本身就是中間商,智能合約能真正做到自動執行“去中間化”,尤其對于那些供應鏈流程不透明和環節較長的行業生態來說,能起到很好的協同效果。
比如家裝領域,屬于萬億級市場,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交付,家裝不僅環節多,而且透明度極差,用戶非常缺乏信任感,至今沒有一個家裝公司擁有好口碑,如果通過智能合約監控每個步驟的采購用料和施工情況,材料價格和品牌透明化,施工流程和標準自動化,這樣不僅極大提升了終端用戶信任感,而且規避了未來裝修出現問題以后的權責爭議。
除了節省“中間商”成本,業務規則轉換為自動化執行,還可以極大提升效率。比如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洪水、臺風等各種災害預設事件自動釋放理賠金,而不用再走復雜的追索流程;物流公司,貨物到達指定地點以后,可以根據傳感器確認貨物是否損壞,自動執行貨單操作,提升運營效率以后可以大大節省倉儲空間。
去中間化和自動化協同的智能合約,會成為未來各個領域新的創業機會,新的區塊鏈巨頭可能會扮演應用市場角色,不同行業特性的垂直區塊鏈平臺,也一定會誕生新獨角獸,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5G帶來的最大想象是物聯網。
安全問題變本加厲,再加上物聯網的全面到來,好萊塢大片中黑客控制交通信號,導致路況癱瘓的場景很可能在未來成為現實,物聯網的超大流量和數據交換不僅信息安全無法保障,企業服務器也會壓力倍增。
未來會有更多的智能設備,數據量也逐年暴漲,云計算市場爆發,成為巨頭當前競爭的主要戰場,但其實存儲海量數據(15.100, 0.00, 0.00%)對于多數企業來說,不僅云服務器成本更高,而且用戶信息安全隱患也更大,數據產生的負擔和風險甚至會大于價值。
區塊鏈沒有服務器成本,信息安全性也更強,這點非常吻合物聯網急需解決的痛點,智慧城市是未來最大的物聯網市場,對于政府項目來說,公共資源的安全才是第一位,交通調度、能源使用、安全響應等公共服務,信息泄露或者黑客攻擊后的損失不可想象,這大概也是區塊鏈能夠上升到國策地位的部分原因。
所謂萬物互聯,物聯網能夠釋放的最大能力是物與物之間的互動,而不是購買同一家企業的不同設備,不同企業生產的智能設備使用不同的集中式數據庫,設備之間會存在很大的互動難題,如果使用區塊鏈架構的網絡,則有機會提供統一標準的API,使得設備之間可以更好的互動。
所有智能設備相比手機都顯得不夠成熟,因此市場上多數智能設備都在和手機互動,手表、手環、電視、汽車之間自身反而不會互動,更別提跨設備互動,而這種“單機游戲”似的物聯網狀況,更多是因為在分布式網絡下手機作用已經發揮到了接近極致,用戶不需要新的智能設備代替手機,即便未來能夠代替手機,很大可能也會是蘋果手機代替諾基亞和PC的那種革命式迭代。
物聯網需要更新的網絡形式來發展,分散式網絡就是一種不錯選擇,區塊鏈不僅可以制定統一標準的API,而且設備之間先天就有互動基礎,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很可能還會誕生新型的網絡形式。
物聯網更多的智能設備,基于安全考慮來說,當前微信、微博等快速登錄方式也不適用,更好的方式就是創建基于區塊鏈網絡的身份管理API,用戶可以決定身份信息的披露情況,也可以清除數據,而且任何企業的中央服務器都無法復制。
互聯網并不會分配價值,更多時候就是共享信息。
分散化市場的區塊鏈,每個區塊的信息都有唯一性,再加上公平的共識原則,因此信息價值高且生命周期長,比如比特幣能夠保值升值。
分布式市場的互聯網,信息復制很容易,重復的信息價值會被稀釋,所以創新最重要,其次是快速度創新,共享和復制導致互聯網信息的時效性更強,生命周期較短,因此內容平臺側重新聞事件,電商平臺偏向主打新品。
信息競爭帶來了網紅經濟的繁榮,從微信到淘寶,頭部網紅的粉絲影響力甚至不亞于一線明星,兩者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目前最大區別還是生命周期,頭部網紅的生命周期遠低于明星。
隨著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停滯,信息開始被過度復制,創新價值被嚴重稀釋,新產品從此失去了發展機會,從而進一步引發了逆向網絡效應,過度雷同的產品信息快速增長,體驗正在變差,用戶流失速度加快,單用戶獲取和維護成本越來越高。
互聯網巨頭們在嘗試轉型,騰訊從企業價值觀到業務布局都在重塑,站在產品角度來看,這兩年再沒出現過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馬桶、飛聊、狐友、綠洲之流僅僅只短期博得了一點話題眼球,燒錢的閃電式擴張模式行不通了。
依然不可戰勝的微信,盡管公眾號的官方規則不斷修正,高質量的原創內容,還是會在短時間內被洗稿或者“參考”,大量優秀作者退出,用戶打開率持續降低,還能夠博眼球的只有一些新聞事件和花邊八卦,不僅新人機會渺茫,大號也已經生存艱難。
互聯網是由少數公司控制多數流量,從而控制多數財富的壟斷型結構。
微信、淘寶等大流量產品,大多都是通過提供免費服務來換取用戶信息,然后再利用這些用戶信息獲取財富,巨頭們擁有技術和信息資源優勢,因此沒有跨界壁壘,觸角幾乎覆蓋所有前沿領域,而且還是最大的風險投資機構。
騰訊、阿里、美團等巨頭為了維持增長,業務涉及范圍越來越廣,和線下企業的經營定位不同,分布式網絡下的公司坐擁用戶信息數據,擴張范圍沒有邊界,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跨界擴展性越來越強。
巨頭增長速度不可阻擋,也找不出什么抗衡力量,因此當用戶大盤增長一旦停滯,巨頭就會不斷蠶食其他領域,各大行業會遭遇災難性后果,寒冬環境下腰斬、觸底、倒閉的明星公司比比皆是。
創業者經歷百般煎熬,結果依然九死一生,不斷在夾縫中艱難廝殺,巨頭碾壓式推進則不同,背靠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2014年10月份成立,至今才5年時間,估值已經突破萬億人民幣,巨頭擴張能力可見一斑。
如今的互聯網,無論短視頻、直播的流媒體大戰,還是云計算的服務器爭雄,To C和To B,都已經成為了巨頭的戰場,依附于巨頭生態之下的創業者并不輕松,不斷學習和適應巨頭新的流量分配規則,但無論“私域”價值再高,流量還是難以自由支配,隨著競品和內容越來越雷同,終究留不下多少經濟商譽。
移動互聯網開始衰退,區塊鏈網絡剛剛起航。
Gartner研究預測,到2030年區塊鏈商業價值將達到3.1萬億美元,并且相比較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供應鏈可溯源以及去中心化程度更高,很可能成為未來連接物聯網的全球化標準。
技術尚未進化成熟的區塊鏈當前并不完美,作為刻板的記錄者,Dapp會失去很多靈活性,再加上幣圈的混亂、高能耗、交易不可逆等特性,未來還需要更多挑戰,并且和互聯網一樣,區塊鏈網絡也同樣可能成為少數幾家巨頭企業的集權產品。
互聯網擁有用戶信息就會擁有天文數字的收入潛力,信息不對稱會將大多數收入分配給產品擁有者,類似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巨頭在市場上形成壟斷時,他們會利用掠奪性定價和收購競品來阻止潛在競爭者,保持市場效率低下同時牢牢掌握著控制權。
區塊鏈網絡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創造出了新的價值維度。互聯網產品的網絡效應會導致一家獨大或者雙寡頭格局,721法則已經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驗證,區塊鏈的網絡效應所產生的價值是和參與者公平分配,加入網絡的用戶越多,現有所有用戶的獎勵就會越大,而非分布式網絡的擁有者獨占所有價值。
區塊鏈網絡開辟出來的新機會,很可能會顛覆當前很多領域的商業環境,產業互聯網和物聯網會因之而改變,分散式網絡的資源分配方式,不僅能夠最大效率的提升經濟效率,而且保證了基本的公平原則。
未來時間戳的普遍使用,多數人會在特定時間點相信某件事情的正確性,算得上是技術意義上的活在當下。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