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證當事人上傳文件和證據防止篡改
◆?驗證已存證訴訟證據解決取證認證難
◆?保證上鏈證據真實解決互相信任問題
◆?在證據材料完整性真實性上優勢明顯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迅速崛起。當前,這項技術已從數字資產向票據管理、產品溯源、存證取證、版權保護、數據共享、智能制造等眾多領域延伸拓展,開始在司法辦案工作中嶄露頭角。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習近平***的重要講話為區塊鏈更廣泛應用指明了方向。近日,記者采訪北京、江蘇、浙江等多地法檢機關,探訪區塊鏈技術在司法辦案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及其發揮出的重要作用。
有效服務司法辦案
“區塊鏈技術幫了檢察工作的大忙?!苯K省宜興市人民檢察院技術工作負責人史俊強告訴記者,不久前,宜興檢察院剛剛利用區塊鏈技術成功起訴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
2018年,鄧某等3人在未依法辦理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經事先共謀,至宜興市西渚鎮篁里村石門組附近違法采挖礦石,造成開采區域地質環境及土地資源受到破壞。
宜興檢察院接到相關案件線索后,技術人員和檢察官一起到達案發現場,利用無人機拍攝涉案地點礦石被非法采挖后的現狀,迅速錄入公益訴訟線索評估管理系統。
承辦檢察官在全面審查證據材料、犯罪事實及危害結果后發現,案件的難點在于確定礦區原始面積以及非法采礦前后對比情況。
史俊強說,雖然可以通過3D建模技術構建出被挖礦區立體模型,通過對模型相關點位進行定位,測量估算模型內采挖坑洞,但模型數據不足以作為證據認定犯罪。
一番思考之后,承辦檢察官想到何不試一試區塊鏈技術?
宜興檢察院立即聯系委托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運用區塊鏈和衛星遙感技術調取案發前半年內礦區衛星圖片,生成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情況報告,8張附哈希值(SHA1)的數字正攝影像圖客觀呈現了涉案礦區地形地貌動態變化過程,分析得到的礦區地貌變化時間與嫌疑人供述的犯罪行為持續時間基本吻合。
最終,上述電子證據被法院采納,3名被告人被判賠償國家礦產資源損失費21.5萬元,連帶承擔環境修復費用36.1萬元。
“此案是無錫首例針對非法采礦案件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錄入公益訴訟信息數據庫,成為以后辦案的參考。”史俊強自豪地說。
除在檢察工作中大顯身手外,區塊鏈技術在法院工作中的應用也毫不遜色。
近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法院借助區塊鏈加密技術,對一起區塊鏈存證的刑事案件進行宣判。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3日,被告人王某在江蘇、浙江、江西等地,以借款方式騙取他人財物176起。被害人眾多、分散于全國各地,且單筆犯罪數額小、數量多,如果將相關證據通過光盤形式記錄,很可能發生光盤毀損導致數據丟失,或光盤內數據被篡改等情況。
上虞區司法機關以區塊鏈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證據流轉和比對貫穿于偵查、公訴、審判全過程,得到各方認可,審判效果良好。
如今,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實際應用,為司法辦案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辦案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司法紅利持續釋放。
具有強大應用優勢
去年12月22日,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由其主導建立、產業各方積極參與的電子證據開放生態平臺——“天平鏈”電子證據平臺,引發廣泛關注。
“‘天平鏈’創立之初就吸納了司法機構、行業組織、大型央企、大型互聯網平臺等18個節點共建,吸引來自技術服務、知識產權、電子合同、金融服務、第三方存證等25家應用單位接入。”北京互聯網法院辦公室副主任孫偉告訴記者。
“天平鏈”在實際司法辦案工作中究竟是如何應用的呢?孫偉介紹說,應用接入方在產生或者接收到電子證據后,及時對其進行摘要處理并廣播到可信聯盟鏈網絡,存證成功后“天平鏈”返回唯一的存證編號;當有訴訟發生時,當事人即可向北京互聯網法院訴訟平臺提交電子證據和存證編號;北京互聯網法院訴訟平臺根據訴訟編號向可信聯盟鏈查詢存證內容;根據存證內容,自動摘要對比以驗證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存證時間。
“簡言之,‘天平鏈’一方面可以對當事人上傳到電子訴訟平臺的訴訟文件和證據進行存證,防止篡改,保障訴訟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對進行過‘天平鏈’存證的訴訟證據進行驗證,解決當事人取證難、認證難的問題。”孫偉說。
據介紹,截至目前,“天平鏈”已協助驗證跨鏈存證數據2468條,涉及案件512件。經庭審質證,無一當事人對區塊鏈上存證、認證的證據真實性提出異議,應用效果良好。
“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具有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笔房姼嬖V記者,雖然目前對于區塊鏈的標準定義各界仍存在一定爭議,但區塊鏈所具有的上述鮮明特征已經得到普遍認可,有人形象地稱之為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趙志剛看來,證據是訴訟的核心內容,證據的真實性來自于源頭的偵查取證,來自于中途的存儲及移交流轉。無論是在源頭還是在中途,證據都有被篡改的可能性,這不僅是檢察工作關注的重點,也是困擾各類刑事、民事、行政訴訟參與主體的問題。
“如何保障證據在源頭、中端以及后端的真實性?區塊鏈技術可以擔保證據上鏈后的真實性,解決信息交互中互相信任的問題,以其真實性擔保和上鏈不被篡改的技術特性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契機?!壁w志剛說。
史俊強認為,區塊鏈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共識機制與分布式記賬等技術特征和智能化、極難篡改的特性,都與保證司法辦案工作的公平公正息息相關,尤其是在證據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上,區塊鏈技術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肯定區塊鏈技術在固定證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史俊強提醒,如果僅將區塊鏈技術理解為司法辦案過程中的證據固定技術未免太過狹隘,因為區塊鏈技術在司法辦案工作中的應用遠不止于此。
史俊強的判斷并非無根之水。
今年10月,智能合約在北京互聯網法院落地應用。在一起網絡侵權糾紛案件中,原、被告經法院主持達成調解協議:被告于2019年10月16日之前支付原告賠償金3.3萬元。法院在談話中告知原、被告雙方,如被告在履行期內未履行義務,將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自動執行。調解書生效后,在當事人端、法官端均出現“智能合約”字樣,表示這個案子與普通案件有所不同。
孫偉告訴記者,截至10月17日,被告仍有兩萬元賠償金未履行,原告點擊“未履行完畢”按鍵,案件直接進入北京互聯網法院立案庭審核,通過后,隨即進入法院執行系統。
“其實這與傳統執行立案步驟大不相同。”孫偉進一步解釋說,在傳統執行案件辦理模式中,當事人需要確認是否按期履行,核對申請執行期限,申請執行,填寫、上傳相關信息、執行申請書、執行依據等信息材料。而在區塊鏈智能合約嵌入調解書案件中,當事人只需要點擊“未履行完畢”按鈕即可。
“這得益于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自動抓取功能,從而輕松跳過那么多繁復的程序,還能夠確保不影響公平公正?!睂O偉說。
業界普遍認為,在區塊鏈領域中,智能合約是一段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代碼,這個代碼在區塊鏈數據庫中被寫入和讀取,由區塊鏈交易觸發。
今年10月24日,杭州互聯網法院上線應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王江橋的一段話發人深?。骸皡^塊鏈智能合約技術應用貫穿了網絡行為從發生到糾紛解決的全過程,應用代碼算法率先揭開了未來互聯網空間行為邏輯和行為規則的面紗?!?/p>
“不過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區塊鏈的技術底層并不完善,很多基礎理論問題還沒有突破。因此,我們還無法窺探到未來區塊鏈在司法場景應用的全貌?!壁w志剛說,區塊鏈模式的核心在于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建立多元主體之間的信任關系,這對以證據為中心的各類訴訟工作和覆蓋訴訟全流程的檢察監督事業具有重要價值。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