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區塊鏈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也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因為是新興行業,所有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并不明確;因為是高速發展的行業,所以變化非常劇烈。目前來看,市面上很有少行業像區塊鏈這樣在人們心目當中有這么大的認知差異,一會被人們認為是傳銷行業,一會被人們認為是戰略新興行業;一會被認為是空氣無法落地,一會所有互聯網公司好像都投身了進來;這些波動對應著反應在價格上,一會兒市場整體漲幅超過10倍,一會兒跌幅又超過了90%。
在這么劇烈波動的行業發展,要想不迷失,進而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切的那個起點,我稱這個起點為:篤信。
篤信聽起來像是一個成功學里的詞語,但是成功學那邊一般說相信,不會說篤信。在我看來,相信和篤信還是有一點區別的,在很多情況下相信是沒有用的,只有篤信才有用。什么是篤信呢?用李笑來的話說,篤信就是120%的相信,即使被人打擊掉了20%,仍然100%的相信。
有篤信的人,跟沒有篤信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沒有篤信,你就只能隨波逐流,你所有的理解基本上只能來源于媒體和外部世界;有篤信的人,找到了自己在某個局部的確定性,找到了一個真正的立足點,從這個立足點出發,你可以構建出屬于你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
那么在這個高速變化的區塊鏈時代,有哪些東西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篤信呢?
二、有些人篤信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
有些人篤信科學技術,他們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有跡可循的。
正如凱文凱利在《必然》這本書里所說,“因特網的形態——由網絡組成的遍布全球的網絡——是一種必然,但我們所采用的因特網的具體實現就不是必然。因特網可能是商業化的,而不是非營利的;他可能是國家的,而不是國際的;他也可能是私密的,而非公開的。長距離傳輸語音信息的電話系統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四輪車輛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即時信息是必然的,但推特不是?!?/p>
這些“必然”的東西,就是科技發展的軌跡,是科技必定會到達的未來。
回到現實生活當中,如果說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互聯網帶給我們最大的益處是信息傳遞的成本趨近于0的話;那么區塊鏈則將這種連接更深入了一層,它最大的好處是讓價值傳遞的成本趨近于0,讓交易成本趨近于0。很多人對于區塊鏈的全身心投入,正是源于他們篤信這一點。
如果我們篤信區塊鏈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價值傳遞,是把交易成本降到零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基于這一點繼續往前推導:如果要讓交易成本變成0,那么有一個首要條件就是,資產本身一定要數字化,只有數字化的資產才能夠高效的流通,交易成本才有可能變成0。如果資產還是紙質化,或者在很多方面依賴于紙質化,資產的過戶和確權還需要線下去確認的話,那么這個成本就太高了,交易的摩擦就太大了,很難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所以通過最初始的篤信,我們大致可以推導出未來資產數字化這個方向 。
同樣的,如果要讓資產交易成本降到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資產與資產之間傳遞的時候不能有過多的阻礙,也就是說不能有太多的中心、中介。因為基本上每經過一道中心,交易的效率就要下降很多,如果一個流程需要經過3到5個中心,那么整個流程的效率可能要低幾個數量級。比如我經常舉的例子,當我們買賣股票時,要先通過交易所,再通過中央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再通過銀行,必須要等T+1才能到帳的時候,業務卡在了哪里?卡在了股票結算上。當我們跨境匯款的時候。在國內可以實時到賬,為什么跨境匯款需要這么長時間?卡在了那里?卡在了跨境結算上。
其實單純從技術角度說,這些問題都不應該存在,這些業務都應該實現秒級處理,但就是因為業務跨越了太多中心,未來如果要讓這種交易更加順暢,交易成本降為0的話,那么這些中間層次應該要大大的減少。在這種前提下,又要確保整個業務流程仍然要走通,這就要求業務相關方在業務相關的方面共有一個數據庫,需要的時候直接通過智能合約調用相關的數據就可以了,這樣數據就不用傳來傳去,不用從一個中心傳到另一個中心了。所以,通過最原始的那條篤信,我們大致又可以推導出公用數據庫這條發展方向。
其實還可以繼續往后推導,比如說當中心和中介大大減少之后,那原來的存放在中心的數據,本來所有權是屬于中心的,那現在的所有權屬于誰呢?那個時候自然而然就只能屬于用戶自己了,用戶自己掌握數據,對方需要使用你的數據的時候,需要你本人的授權,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當你找到一個篤信的時候,你可以基于這條篤信往后推導,基于這個點推出很多的方向。一條篤信可以推導出幾個方向,當你在行業中找到幾條篤信的時候,這幾條篤信疊加起來,你就有可能構建出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型和框架,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確定性。這種確定性,就是你在高速發展的行業里穩坐釣魚臺的定心丸,在變化越迅速的行業,就越需要找到這種確定性。
三、有些人篤信國家政策
懂技術的人畢竟是少,有些人不懂技術,但是他們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篤信,比如說他們篤信國家政策。
國家推動一個政策,一定是經過詳細周密的調研,一定是國家高層邀請很多智庫開會研究討論,并且多次實地項目考察之后才確定的,在很多情況下,國家的理解要比我們自己的理解要靠譜的多,嚴謹的多。
像區塊鏈這種能夠從國家層面來推動的行業,而且把區塊鏈上升到了國家發展創新的高度,這表明國家對這個行業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已經認可它未來的價值。如果我們普通老百姓既不懂技術,也不懂那么多高深的術語,這個時候,我們只要篤信國家的政策,篤信國家的力量就行了。
這一點有很多通過新聞聯播炒股的朋友相信都知道,就不用我多說了。
四、有些人篤信時間和反脆弱性
在塔勒布的《反脆弱》這本書里面說道,“一個已經存在100年的公司,很有可能會繼續存在100年;公司發展所有艱難險阻都體現在時間里;公司存在的時間越久,代表了這家公司的生命力越頑強”。
這些話應用到區塊鏈上也是一樣的,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已經存在了10多年了,10多年相對于整個人類歷史來說當然是很短的時間,但是相對于對于科技互聯網行業來說,已經是不短的歷史了,要知道整個互聯網也不過最近幾十年真正發展起來的。
這十幾年當中,比特幣經過了非常多的困難,無數次被美國政府封殺,無數次的被宣布死亡,中間也遇到過很多的技術上的BUG,當時都引起過重大的恐慌,也遇到過分叉、隔離見證等這些造成社區大討論和大分裂的情況,中間也有無數次價格跌幅超過90%,但是這一切的艱難險阻都沒能真正打敗比特幣,每一次比特幣都能強勢反彈,強勢回歸,而且其勢更烈。
按照反脆弱里面的說法,如果一家公司已經存在了10年,那么它有很大的概率還會繼續存在10年。像比特幣這種已經存在10年的項目,我們當然有理由相信它還會繼續存在。
而且比特幣的前10年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關鍵的10年,這當中遇到的困難可能會比未來要遇到的困難多很多,大很多,而現在比特幣的市值、生態、影響力已經這么大了之后,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接下來還至少會繼續發展10年,而且會越發展越壯大,這些最原始的想法也確實是某些人最簡單的篤信。
五、有些人篤信數學
有些人不喜歡什么政策、反脆弱性,技術發展的必然之類的概念,表示聽不懂,他們唯一篤信的是數學,他們認為只有數學不會騙人。
其實在區塊鏈領域投資也能找到數學,比如“定投”這種投資方法背后的原理是數學里的調和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在數學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等等這些平均數里面值是最低的,應用到生活當中,它能夠保證你的投資長期持有成本盡可能的低,這就是為什么定投這種投資方法長期來看能打敗很多其它投資方法的原因。
而且從歷史的統計數據來看,不光是數字貨幣市場,基本上所有的投資市場都是這樣,都是牛短熊長。熊市的時間越長,相當于我們的定投的成本可以越拉越低,這個定投的數學本質,加上定投背后的數據統計,構成了在這個行業投資的數學基礎,
當然了定投也有前提,前提就是你定投的是一個長期看好的行業,定投的是有成長性的公司。比如在股票市場提到定投基本上只指指數基金定投,而不會說股票定投,比如如果你定投的是樂視網,或者某家ST公司,幾年之后你的本金還在不在都難說,這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
六、結語
不管外部環境怎么劇烈變化,別人怎么激烈的質疑,有些人總能內心平靜淡定,堅定的去做事,根源就在于他們內心有篤信。
找到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篤信,這個篤信經過了自己很多的思考,經過反反復復的論證,直到它成為你生命當中的確定性,成為你整個思想和行動的起點。
更奇妙的是,當你擁有了真正的篤信之后,你是一定會要求自己按照這個篤信去行動的,而不會僅僅滿足于停留在想法層面的。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