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往往既是福音,也是禍根。福音是因為它能夠激勵人們參與比特幣網絡。而禍根又是因為人們會不可避免地過于在意它的指標,尤其是當“價格漲跌”時。它將復雜的金融生態系統簡化成了泡沫經濟體,在這個經濟體中,投機似乎是最重要的用例。
不過本文并不是要根據資產的增長階段將數字資產與傳統資產進行比較。本文旨在說明我們在探討比特幣時常常忽略的那些數據。中本聰在2010年寫道,維基解密在整合比特幣時捅了馬蜂窩,他可能沒有預見到比特幣的真實作用。在過去十年里,比特幣使飽受通脹折磨的經濟體找到了另一種選擇,讓那些專制政權經濟體能夠轉移財富,并在金融科技領域進行富有成效的試驗。
早在DeFi出現前,貸款、匯款和交易工具都是建立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在過去十年里,中本聰的成就告訴我,代碼也可以激發一場革命。這些想法可以為個人提供不一樣的選擇。即使你所面對的實體是一個超級大國,其軍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核武器庫可能都會讓眾神戰栗。當我們沉迷于關注比特幣價格時,我們都忽略了比特幣之前存在的范式。我們也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這個現金越來越趨向于數字化的時代,專制政權使用愈加復雜的機制來尋找、區分和瞄準異見人士,而比特幣則提供了另一種選擇。他們是否將其作為價值存儲手段或是支付機制都取決于他們,但對我來說,這就是中本聰的畢生成就。
本文利用十個不同圖表介紹了過去十年來比特幣的發展情況。為使本文更加簡潔明了,我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
地址增長——查看增加的地址數量以及它們之間的財富分配
鏈上活動——觀察歷年交易數量和轉賬金額
挖礦生態系統——觀察比特幣算力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激增,礦工如何占據主導地位以及他們所獲得的回報。
地址增長
在過去的十年里,平均有效接收方地址激增了40.676%。
我將每月平均接收方數量表示為參與比特幣網絡的用戶數量,截至2019年12月,平均每天約有51.6萬個獨立地址參與比特幣區塊鏈。在2017年12月14日,地址數量達到了約107萬個的峰值。然而,這并沒有反映網絡本身的增長。為進一步觀察,我們必須查看比特幣區塊鏈上的新地址數量。
自2017年以來,新地址平均為1.24億個。
新地址是生態系統擴張的一種措施。丟棄已創建賬戶會增加邊緣貢獻的誤差。2019年,比特幣區塊鏈平均每天新增約35.8萬個地址,遠高于2011年的7100個。從這些數據中,還可以觀察到有趣的一個點,在2019年12月14日使用比特幣區塊鏈的100萬個獨立地址中,超過80萬個是新地址。事實證明,新入場散戶很可能在當時達到了頂峰。若不去研究當時的錢包持有模式是無法得出這一結論的。
持有模式顯示出持有彈性
通過研究持有超過0、1、10到1萬個比特幣的平均地址數,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生態系統中的持有現象十分普遍。不過這一指標僅關注地址數量,因此也有可能是個人將代幣從一個地址轉移至另一個地址,或者將其代幣分配到多個不同錢包。但是,如果我們查看那些持有超過1萬個比特幣的地址數量,會發現它仍在以100%的速度穩步增長。不活躍賬戶在12月17日達到頂峰,超過2800萬個賬戶持有超過0個比特幣。到4月1日,這一數字降至2100萬,這不禁讓人懷疑這是否是同一個人擁有的多個地址(在全球許多地方,3月31日為財政年度結束日)。截至12月5日,超過2800萬個地址持有超過0個比特幣。截至2011年1月,只有約34個錢包處理了超過1萬枚比特幣。到2019年12月,這一數字徘徊在130左右。到2019年12月,擁有超過10個比特幣的用戶從5.1萬飆升至15.2萬。這表明,雖然早期采用者和“鯨魚”數量都有所增加,但推動比特幣需求增長的仍然是散戶投資者。
我從研究這些數字得到的最重要信息是,在所有持有用戶統計數據中,不管價格如何,每個細分市場的地址計數都在ATH處。按此領域中那些負面媒體消息稱,拋幣的人越來越少,而用小筆錢試水的人越來越多了。從規模上看,2011年1月持有超過0個比特幣的人數僅為7萬人。如今,這一數字已超過2800萬,較過去十年增長了400倍。
鏈上活動
4.87億筆交易已被確認……
自比特幣推出以來,已處理了超4.87億筆交易。與2011年僅有的200萬筆交易相比,數字已然十分龐大。這一數字的峰值出現在12月14日,僅一天就處理了49萬筆以上的交易。從圖中價格活動的交易頻率來看,很明顯,大量交易都是那些散戶在進行轉移。2019年比特幣平均每天處理超過30萬筆交易,而2011年僅為5000筆。雖然2017年在多項指標中位居榜首,但就交易總數而言,2019年交易量以1.11億筆位居首位。與上一年相比,比特幣交易量自2010年以來每年都有所增長。不過2018年是唯一的一個例外,比特幣交易量下跌了21.7%。從規模上講,印度的統一支付接口在一個季度中(相對于比特幣的十年)就處理了5億筆交易,超過了比特幣十年來的交易數量。阿里巴巴的雙十一狂歡節一天就處理了15億筆交易。但不同之處在于,有些交易無法關閉,因為少數企業這么決定。
轉移價值超過7.5萬億美元
討論交易數量但不說明交易總額,也沒多大意義。因此,我將比特幣交易總額以美元和比特幣的形式分別進行展示。這樣就可以看出,比特幣價格上漲可能意味著,當天有“鯨魚”向市場大量拋售代幣,從而帶來大量交易總額。此外,觀察此圖,很明顯(正如預期的那樣),數字資產的價格上漲已經改變了個人轉移比特幣的方式。自比特幣網絡誕生以來,總共有7.5萬億美元資金被轉移,其中約8700億美元在一個月內被轉移。2017年12月的數據我也不甚明了,但這一個月似乎很重要(我也很想知道原因)。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比特幣總量在2012年9月達到峰值(3.31億枚),截至2019年11月為1700萬枚。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用戶似乎更傾向于持有更多的比特幣,用于交易的比特幣數量很少。
注:每移動一枚比特幣都計為一次。由于同一枚幣可以多次來回轉移,因此這個數字將大大高于供給量。
已支付手續費高達10億美元
不考慮交易手續費的費用指標都是不完整的。在比特幣整個生命周期中,交易費用已累計花費10億美元。以比特幣計算的話,交易費用就為20.5萬枚比特幣。單日最高費用是在2017年12月22日,僅交易費用就花費了價值超2200萬美元的比特幣。若以交易金額(美元)來表示此數據,也就是每花費1美元的交易費,就有75,000美元被轉移到了比特幣網絡上,或者說大約0.01%。為提高交易效率我也可以提高交易費用。但這一概念的問題在于,單筆交易中可能會轉移大量金額,這有悖于0.01%。由于交易費用一直穩定在1美元左右,在2017年更是直接飆升至53美元,因此這并不適合小筆交易。
挖礦生態系統
自2013年第四季度以來,比特幣算力已增長了1000倍。
比特幣專用挖礦算力花了37個月才達到其首次TH/s(從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接下來的37個月里,這數字已上升至495,624TH/s。截至2019年12月,比特幣專用挖礦算力平均為9500萬TH/s。部分原因在于,最初僅是一些業余愛好者在挖礦,后來則演變成了大規模的、基于數據中心的挖礦作業。可獲得短期信貸、政府補貼以及電力等各種關鍵因素可決定當今挖礦業的贏家。
簡單來說,要計算投資于挖礦方面的資金,去計算有多少資金可投入挖礦方面可能會有所幫助。就TH/s而言,我覺得最出色的就是Bitfury的Tardis,價格為3770美元(80 Mh/s)。如果將勞動力、電力、物流、數據中心租賃等方面的成本折算在內,投入比特幣網絡的每TH/s約為47.125美元。不過數字可能要比這高得多,因為Bitfury Tardis在2018年底才發布,且早期礦工的單位經濟狀況可能更糟。在大約9500萬TH/s的情況下,低端市場應是47.125美元* 9500萬= 44.75億美元。
這一數字可能更高或更低,具體取決于
1.補貼
2.批量購買的折扣
3.老型號的TH/s較好
關鍵在于,低端市場在僅比特幣基礎設施這一方面就投入了至少50億美元。占總市值的3.65%。這種投資在傳統情況下似乎是“低效的”,因為系統管理員會隨心所欲地打開和關閉數據庫,但這卻是生態系統為去中心化管理所要付出的代價。
注:摩爾定律規定,每TH/s的美元成本將逐步降低。我算的已經是TH/s的最佳價格了。根據當時可用的模型,我們將傾向于考慮最佳TH/s每年的美元成本,再加上它可能已運行的估算時間,繪制出世界各地的租金和勞動力成本。
礦池促進了經濟增長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這種“去中心化”也伴隨著“卡特爾(多家公司聯合控制價格和限制競爭)”和統一的風險。2014年,一個礦池集合了42%的比特幣算力,差點就能發起51%攻擊。當時,一位名叫Vitalik Buterin(人稱V神)的“比特幣開發者”建議建立一個賞金池,以鼓勵開發P2P礦池。那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人們可能會說,經濟激勵措施越來越多,權益持有者都不想再嘗試類似的事情了。自2009年1月以來,礦池已向致力于該網絡的礦工發放了160億美元的獎勵。我發現有趣的地方在于,Btc.com(2018)和火幣礦池(2019)的推出很快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并相繼加入了挖礦生態系統。如Bitfury等硬件制造商也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將礦池推向市場十分簡單。網絡中“未知”池的百分比也已逐步減少。
誰向礦工累計支付了160億美元
包括交易費用在內,礦工已收到了18,318,525枚比特幣(或超160億美元)。鑒于2019年12月有18,076,100枚比特幣在流通,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過去十年里,大約有242,525.09枚比特幣被用于支付交易費用。我認為,隨著挖礦難度的增加以及減半的接近,挖礦將變得日益制度化。我們將看到更多來自便利挖礦(零售方面)、ASIC開發、制造和供應鏈(例如小米對移動電話所做的貢獻)以及專注于綠色能源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方面的新興獨角獸企業。隨著比特幣在該地區的挖礦作業顯著推動了該地區經濟的能力,我們還可能會看到政府對房地產和能源方面的補貼逐步增加。
以下是2019年挖礦費用分配表(不包括支付給未知池的費用)
這一切(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
我一直將比特幣視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實驗。它建立在密碼學40年的進步和數十年的數字貨幣試驗的價值之上。當許多人審視當今的生態系統時,他們可能會看到推特上嘩眾取寵的人們、投機狂熱以及可能是混亂的文化。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這些都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因為比特幣無法與金融科技領域中現有的范例競爭。不然中本聰就會選擇向硅谷的風投公司推銷,而不是寫郵件給密碼朋克們了。如果比特幣要成為真正的替代品,這就是一個必要條件。當我們有了一個“真實身份”或“總部”時,這些系統可能就會被摧毀。比特幣不僅僅是我們在推特上看到的熱點,也不僅僅是媒體的炒作。它是非同尋常的代碼。
看看那個貨幣在幾小時內就能夠被廢除的國家,就能明白為什么我們需要替代方案。與所有技術一樣,監管機構需要意識到,精靈已經從口袋中逃出來了。他們可以將它推到邊緣,對它進行誹謗,并將持有它的行為列為犯罪行為。但他們還不能夠馴服它。當人們在人民幣貶值、津巴布韋出現通脹危機,希臘出現債務危機或印度開始廢鈔時紛紛轉向比特幣時,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現象。重點是,人們開始意識到還有另一種替代方案的存在。正如Nic Carter曾經說道:“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最和平的革命。”對我來說,這就是比特幣的魅力所在。這些指標只是簡單展示了比特幣生態系統如何顯著增長。這些趨勢是否會在未來十年內保持不變,或者比特幣價格是否會飆到10萬美元,(對我而言)并不是值得關心的問題。只要交易得到確認,比特幣就已經解決了它自身的問題。
最后再來看看比特幣十年來的成績單。
由于當我開始寫這篇文章時,12月的數據還不完整,所以圖為11月的數據。
責任編輯;zl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