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后,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么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 Image : Killzone: Shadow Fall Review by Zac Davis )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將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讓你在15分鐘內了解清楚:
- 區塊鏈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三大巨變。區塊鏈面臨的兩大技術挑戰。
-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脈絡。
-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聽起來很蒙圈?別急,后面會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來一一解釋。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后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舉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W先生全家,包括 W 先生,W 夫人,W 爺爺, W 奶奶,各自的賬本上都記錄了大家的開支。因為 W 先生全家互相不信任。W 先生自己勤勤懇懇每個月養老婆,可W 夫人可能會收到1000塊錢卻記收到100,那豈不虧大了?
用區塊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假如某天 W 先生給了1000塊給 W 夫人,他只要在向全家人大吼一聲—— W 先生給了 W 夫人1000,請大家在各自的賬本上記下“W 先生給了 W 夫人1000”,就OK了。
于是 W 先生全家每個人都成了一個節點,每次 W 先生家的交易都會被每個人(每個節點)記錄下來。
每次晚上誰洗了碗(工作量證明)之后就可以在公共賬本上結賬,而且洗碗還有報酬,必須在前一天大家都公認的賬本后面添加新的交易,而且其他人也會參與驗證當天的交易。
自然會有人問,能否進行惡意操作來破壞整個區塊鏈系統?比如不承認別人的結果,或者偽造結果怎么辦?
比如 W 夫人某天忽然說 W 先生沒給她1000,那么全家人都會站起來斥責她。如果 W 夫人某天洗完碗想在結賬的時候動手腳,其他參與驗證的人也會站起來斥責她(除非她能收買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被發現作假會導致她那天的碗就白洗了,報酬也會拿不到,很可能第二天還要繼續洗碗。
最后那個公認的賬本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后續加入的家庭成員都會從最長的那個賬本那里繼續結賬。
總結一下,區塊鏈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
別看區塊鏈好像看起來很簡單,但區塊鏈可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第一:機器信任
過去網絡上流行“怎么證明我媽是我媽”的新聞,這其實是一個直接用區塊鏈就能解決的問題。
過去,我們的出生證、房產證、婚姻證等,需要一個中心的節點比如政府備書,大家才能承認。但一旦跨國,你就會遇到無窮的麻煩,跨國以后合同和證書可能就失效了,因為缺少全球性的中心節點。
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用創建方式,通過數學原理而非中心化信用機構來低成本地建立信用。我們的出生證、房產證、婚姻證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公證,變成全球都信任的東西,當然也可以輕松證明 “我媽是我媽”。
人是善變的,而機器是不會撒謊的,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
這個意義有多大呢?
回顧歷史,人類文明是建立在信任和共識的基礎上搭建起合作網絡,從而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
最早智人為什么能夠戰勝其他人種,從而統一人類?其實是因為語言的出現和講故事能力的提升,人們能夠以極其靈活的方式與陌生人進行大規模的協作,而其他人種因為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無法更高效地聚集起團隊,于是很快就分崩離析。
直到今天,互聯網也是新一代 “大型合作網絡”,互聯網上的領袖就是超級信任節點,他們的信任靠的是長時間的積累。
傳統金融的合作網絡建立在鋼筋水泥的大廈上,所以銀行都需要蓋大樓,讓大家相信他們是值得信任的。政治上的信任構建也大體如此,需要大量的成本。
從個人信任進化到制度信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制度的產生源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通過對符合制度規定的行為進行認可與鼓勵,對違反制度規定的行為進行懲戒,引導人們將自己的行為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達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但制度和國家機器等中心節點為我們建立信用的成本偏高,因為需要很多人來維持這個體系。不管哪個時代,需要大量的人來維持的體系成本必然很高。
區塊鏈技術則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 —— 機器信任,我們不需要相信語言和故事,也不需要有鋼筋水泥、中央機構為基礎,不需要靠個人領袖背書,只需要知道那些區塊鏈上的代碼會執行,也不需要擔心制度會被腐敗掉,就可以做到互相協作,低成本構建大型合作網絡。
機器信任其實是無須信任的信任。人類歷史將第一次可以接近零成本建立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網絡,這必將是一場偉大的群眾運動。
第二:價值傳遞
人類正處于一場從物理世界向虛擬世界遷徙的歷史性運動中,而不能否認一個事實,人類的財富也將漸漸往互聯網轉移,這已經是既成事實。
傳統的互聯網不是為傳遞價值而生,互聯網上信息的傳輸,本質是信息的拷貝。而現實中的貨幣流通要依靠中心化的組織做背書來維護運行,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等。但現在有哪家公司能活1000年以上的嗎?所以,依靠中心化的方式實現價值傳遞,弊病很多。
而區塊鏈是第一個能夠實現價值傳遞的網絡,區塊鏈技術有望帶領人類從信息互聯網過渡到了價值互聯網的偉大時代。
這個意義有多大呢?
在人類社會中,價值傳遞的重要性與信息傳播不相上下。
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傳播手段實現了飛躍,信息實現了高效流動,但互聯網價值傳遞的效率依然很慢。當前互聯網上的電子貨幣本質上依然是傳統的紙幣,跨國支付也依然是個大問題。
而區塊鏈的誕生正是人類構建價值傳輸網絡的開始。它將使人們能夠在網上像傳遞信息一樣方便、低成本地傳遞價值,這些價值可以表現為資金、資產或其他形式。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應該按照兩層意思來理解:
第一層是簡單的價值傳輸,我們可以發送一個比特幣給任何一個人。代幣的全球性流通,讓價值傳輸無比便利。
這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意義可能是巨大。我們這么來看,微信、支付寶小額移動支付的便利激活了一個萬億級別的知識付費行業(方便地打賞和購買),這是支付的便利帶來的行業變革,而區塊鏈帶來的價值流動的便利性必然會對全球帶來更巨大的影響。
第二層則是代幣的流通或者說代幣經濟學帶來的價值吸納。
首先,代幣發行讓融資更加便利,這個在很多海外項目 ICO 的瘋狂上就可以看到。
其次,代幣的流通會吸納價值。購買代幣背后不是簡單的購買服務,而是購買了整個生態。
舉個例子,比如基于區塊鏈的內容平臺 Steemit,發行了代幣 STEEM 來獎勵內容生產者。Steemit 平臺上每一個內容資產的增加,都會帶來新價值的產生,又會吸引更多的用戶,用戶越多,STEEM 代幣的消費也增加了,STEEM 代幣的價值也相應增加,可以吸引更多的內容生產者,這種正向循環,從而形成生態效應。
由于代幣STEEM的限量流通,代幣STEEM能夠吸納整個Steemit生態的價值。
對于價值傳遞,價值流動越快,社會就越有活動。因為價值互聯網,人類社會也必將迎來一場更完美的革命。
第三:智能合約
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是條款以計算機語言而非法律語言記錄的智能合同。
智能合約讓我們可以與真實世界的資產進行交互。當一個預先編好的條件被觸發時,智能合約執行相應的合同條款。
一個典型案例:爺爺生前立下一份遺囑,聲稱在其去世后且孫子年滿18周歲時將自己名下的財產轉移給孫子。若將此遺囑記錄在區塊鏈上,那么區塊鏈就會自動檢索計算其孫子的年齡,當孫子年滿18周歲的條件成立之后,區塊鏈在政府的公共數據庫等地方檢索是否存在爺爺的一份離世證明。如果這兩個條件同時符合,那么這筆資產將會不受任何約束地自動轉移到孫子的賬戶之中,這種轉移不會受到國界、外界阻撓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并且會自動強制執行。
智能合約的潛在好處很多,比如較低的簽約成本、執行成本和合規成本等,是低成本的契約實現方式,尤其適用于大量的日常交易,所以需要昂貴的法務或者公證參與的紙質合同和契約,都能用電子化的智能合約來實現。
人類文明已經從“身份社會”進化到了“契約社會”,而在區塊鏈有望帶領人類從契約社會過渡到智能合約的社會。
這個意義有多大呢?
智能合約能夠替代所有的紙質契約,而且更重要的是,區塊鏈能夠完美的連接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
比如, 要真正地實現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共享經濟社會,區塊鏈技術就是最優的解決方案:把租車人的身份和汽車的身份都登記在區塊鏈總賬上,那么租車就像下樓開自己的車一樣方便,車輛的出租方也能在區塊鏈上以秒級時間確認租車人的身份,如果再加上智能合約,一切都自動完成,擁有它與使用它也就完全沒有區別了。
利用智能合約我們未來也可以實現可編程經濟。
比如一位媽媽想限制未成年兒女的零花錢支出,她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設置這些支出的規則,如不可以購買垃圾食品、不可以一次性花光等,子女每發起一筆交易便可以觸發一個智能合約運行,只有符合事先設置條件的交易才可以得到順利執行。
那這三個特點如何依賴區塊鏈實現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區塊鏈的起源。
國內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火幣網 COO 朱嘉偉告訴我們,“區塊鏈”和“比特幣”來源于密碼朋克(Cyberpunk),比特幣可以說是一群不信任全球政府和現存金融體系的互聯網極客的產物:用先進的技術和自由人的自發結合,對抗全球的現行體制。
這樣一種出于不信任某種中心體系而做出的行為,最終卻推動了一個信任機器的開動。區塊鏈的內涵不僅僅是比特幣或者是某種貨幣,還包括智能合約等一系列基于信任的應用。
這些應用的一個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由中心化的體系來保證某種東西的價值是不可信的,中心化體系那些自我監督的花言巧語更是不可信的,唯一可信任的是信任本身。在這個系統中,每一個節點只需要根據自身利益行事。出于“自私”的目的進行的競爭,最終造就了保護系統安全的基礎。
這有兩個比較強的發明和構造:一個是上層的原生數字資產,大家稱之為“代幣”,比如比特幣 BitCoin 和以太幣 Ether,以及基于零知識證明的 Zcash 等。
另外一個是底層的網絡,在上面可以用其去中心化的特性進行各種結構體系的設計。比如說比特幣采用了基于互聯網的P2P (peer-to-peer) 網絡架構。P2P 網絡的節點之間交互運作、協同處理:每個節點在對外提供服務的同時也使用網絡中其他節點所提供的服務。P2P 網絡也因此具有可靠性、去中心化,以及開放性。
代幣的總量、流通和消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俗稱“Token Economy”),而網絡結構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共識機制的設計。那么,什么是共識機制呢?
共識機制
我們以比特幣為例,簡單說一下它的共識機制和鏈的生成和構造。
比特幣的共識機制叫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工作量證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挖礦,通過計算出一個滿足規則的隨機數,即獲得本次記賬權,發出本輪需要記錄的數據,全網其它節點驗證后一起存儲。
在這種設計里,每次新的交易都會向全網廣播,每個節點都會將收到交易信息記錄到一個的區塊中,然后鏈接到現有的區塊鏈上。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整個循環過程生成的最長的鏈條就是現在的比特幣公鏈。換句話說,比特幣的鏈就是一個不斷增長的賬本。
W 先生的例子,已經很好的說明了工作量證明機制。工作量證明是通過洗碗來實現的,而洗了碗的人擁有了記賬權。每次交易都廣播,賬本也在不斷地增長。
工作量證明只是區塊鏈世界中共識機制的一種,還有權益證明機制(POS)等。
接下來我們詳細解釋一下“機器信任、價值傳遞、智能合約”這三大美好愿景的技術基礎。
如何實現機器信任呢?
共識機制其實就是構建機器信任的保證,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都可以核查,也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
既然大家都嚴格遵守規則和共識,加上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構建了信任的基石。區塊鏈天然能夠低成本地建立信任,構建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網絡。
在上面 W 先生的例子里,他們全家之間可以完全不信任,但是只要區塊鏈技術在那里,大家就會相信那個記賬的結果。
如何實現價值傳遞呢?
在互聯網上進行價值交換,需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如何確保價值交換的唯一性。怎么理解?要知道互聯網里信息可以被無數次地復制,然而價值交換不能多次記賬;
二是如何確立價值交換雙方的信任關系;
三是如何確保雙方的承諾能夠完成依靠網絡的自治機制而自動執行,而無需可信第三方的介入。
區塊鏈這種新型的去中心化協議,鏈上數據不可隨意更改或偽造,因而提供了無需信任積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唯一性的問題通過嵌入時間戳和區塊鏈唯一性簽名信息就可以解決,而共識機制保證了網絡的自制。
那么如何實現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看上去就是一段計算機執行程序,滿足條件后即自動執行。
如何簡單的理解智能合約呢?可以這么簡單的理解,過去在比特幣上大家達成共識后執行的都是“記賬”的動作,現在我們把記賬的動作換成一個簡單的程序即可。
簡單的理解,智能合約是條款以計算機語言而非法律語言記錄的智能合同,讓一個預先編好的條件被觸發時,智能合約執行相應的合同條款。同樣的,單獨一方就無法操縱合約,因為對智能合約執行的控制權不在任何單獨一方的手中。
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位媽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設置女兒的支出的規則,如不可以購買垃圾食品,子女每發起一筆交易便可以觸發一個智能合約,只有符合條件的交易才可以執行。
那么為什么用傳統的技術為何很難實現,而需要區塊鏈技術等新技術呢?
傳統技術無法同時實現區塊鏈的特性包括:
第一是數據無法刪除、修改,只能新增,保證了歷史的可追溯,同時作惡的成本將很高,因為其作惡行為將被永遠記錄;
第二是去中心化,避免了中心化因素的影響。比如說我們如果依賴于第三方公司,公司效率會大大降低
為什么我們需要區塊鏈?
區塊鏈的誕生可謂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當前互聯網正處于過度中心化的階段。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互聯網的歷史。1989年,Tim Berners-Lee (伯納斯-李)提出要建立一個全球超文本項目——萬維網(WWW),讓所有人都能順利地從網上獲取并共享信息。他肯定沒有意料到自己的構想會影響到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他肯定也沒有想到,在28年后,他卻要為互聯網的過度中心化現狀感到深深的憂慮。
互聯網已經被巨頭壟斷了,大家高頻使用的網站或者APP,就那么幾個。中國人就是 BAT 系列,美國人就是Google / Facebook / Amazon… 這幾乎是全球同步的趨勢。
互聯網過度中心化之后,用戶的利益就容易被侵犯。過去內容分布在互聯網各個角落,你想干掉它們不太容易。過度中心化一大的壞處就在于,比如,即使你不喜歡 BAT,你基本也不得不使用它。
中心化也可能導致互聯網不再開放,Facebook 是封閉的系統,微信也是封閉的系統。這些封閉系統制造了信息的孤島,嚴重阻礙了信息的流動。用戶在這里創造了數據,理論上說用戶是擁有它的,但實際上用戶拿不到它,甚至沒法備份它,只能被企業所用。
而社會的發展近似一種螺旋的前進,在社會發展的早期,由于個人的力量相對單薄,為了推動社會的快速發展,個人將一部分權利讓渡給一個中心化的體系,由這樣的中心化體系來保證系統資源的高效運轉。
隨著社會的進步,個人所能創造的價值已經極大的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心化體系往往踐踏個人的權利,比如壟斷企業在不斷侵犯消費者權益,比如一些濫用壟斷地位綁架消費者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去中心化將給我們一個更自由,更透明,更公平的環境。以去中心化比特幣為例,任何人都可以發起一筆交易,任何人也都可以參與驗證交易,任何人也都可以同時讀取區塊鏈上的所有信息。
底層技術架構決定上層建筑
為什么現在用戶創造的數據的卻不屬于用戶?很簡單,因為你的數據存儲在別人家的服務器上啊!你的數據寄人籬下,宿主能不能給你自由的權利就完全依賴于宿主的仁慈。
在現實世界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中,底層技術架構決定了上層建筑。Tim Berners-Lee 在設計www(萬維網)的時候,它本來就是個去中心的結構,每個人都可以建設自己的網站,現在互聯網卻變成中心化結構了,為什么?因為服務器是私有的!
物質決定意識,數據不能脫離服務器,而服務器的私有屬性本質上決定了數據的最終控制權將屬于服務器的控制者,也決定了數據很難被自由的流動和遷移。
服務器是私有的,所以互聯網的現狀就像極了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走向寡頭壟斷。區塊鏈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公有計算平臺,則有望實現數據、計算和存儲的“共產主義”。比如Filecoin,以點對點的分布式協議實現了全球剩余儲存空間的共享。要知道,從硬盤到數據中心,全球約有1/2的儲存空間未被完全利用。
公有區塊鏈(public chain)是一個可信的公有計算設施。這種新的底層的技術架構讓我們擁有了新的可能性。比如,讓用戶能夠輕便的控制自己的身份和行為數據。所有的個人隱私數據,均可以通過用戶自己來擁有,并在需要的時候有限地授權第三方使用。基于區塊鏈,我們有望免于寡頭的“數據剝削“。
在巨頭壟斷的時代,你無法重建一個 Facebook 去打敗 Facebook,但是區塊鏈這種新的底層技術架構為彎道超車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基于區塊鏈的新的用戶數據隱私形態,為創業公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契機。
區塊鏈是個超級平臺
區塊鏈本身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平臺!
我們先退后一步先來看互聯網平臺,當前互聯網的服務平臺,本質上是(信任)中介。比如淘寶這樣的平臺(Marketplace),除去線上買方和賣方流量,他們其實解決的是其實就是幾大問題,一個是信任和安全(Trust & Safety),一個是支付,還構建了一個買和賣的網絡平臺。
而區塊鏈上構建機器信任、價值傳遞和智能合約在商業上帶來以下特性:
第1大特性:接近于零的信任成本。
互聯網企業構建其信用需要周期的時間極長,比如淘寶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在區塊鏈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碼、算法和規則,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極低。
第2大特性: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
傳統的資產想用于交易,需要大量依賴第三方,要投行、銀行、證券所等來包裝、背書等,而且費用和門檻極高。有了區塊鏈,這些都不會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屬性還天然解決了支付的問題,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從上述角度看,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平臺,接入流量、資產和服務,就能夠幫助產業平臺化、金融化。
區塊鏈甚至帶來一種新的商業文明——我們姑且叫做“區塊鏈經濟”,從傳統的基于熟人之間信任關系的合作網絡,變成了基于透明規則的開放式的合作。這種新商業規則有別于傳統,因為它允許任何規模的商業機構創造一個完全可信和被完整執行的規則體系,扁平化了大小機構構造商業信任的能力差距。
區塊鏈的技術挑戰
區塊鏈雖然看起來前途如此美好,但是當前我們區塊鏈面臨幾個嚴峻的挑戰:
1:“自行車”級的性能:
目前公鏈網絡(也適用于大部分私鏈)的吞吐量極其有限,而且不具備向外擴容性。這樣的性能顯然無法支撐起“世界電腦”所需要的大型計算能力。
2:鏈無法自主進化,而必須依賴“硬分叉”。
區塊鏈平臺像一個生命體,它需要不斷地自我適應和升級。然而今天的大部分區塊鏈沒有任何自我變更的能力,唯一的方式是硬分叉,也就是啟用一個全新的網絡并讓所有人大規模遷移。
這些致命問題,都是當前區塊鏈需要解決的。
此外,我們始終也要清楚,區塊鏈技術這種去中心化并且需要全局共識的計算方式,在效率上會一直低于中心化的實現方式。所以中心化能夠完美解決的場景,很難用區塊鏈技術去顛覆。
即便如此,區塊鏈的應用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在金融、物流、公共服務等領域都有大量案例。
(來源: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
1: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在國際匯兌、信用證、股權登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領域有著潛在的巨大應用價值。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中,可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比如Visa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 Visa B2B Connect,它能為機構提供一種費用更低、更快速和安全的跨境支付方式來處理全球范圍的企業對企業的交易。要知道傳統的跨境支付需要等3-5天,并為此支付1-3%的交易費用。
又比如納斯達克推出基于區塊鏈的交易平臺 Linq,Linq 的具體應用場景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管理和股權交易。
Visa 還聯合 Coinbase 推出了首張比特幣借記卡,花旗銀行則在區塊鏈上測試運行加密貨幣“花旗幣”。
火幣網 COO 朱嘉偉表示,區塊鏈將成為金融行業核心生產系統的基礎平臺,金融業面貌必將煥然一新。此外,他最看好區塊鏈在跨境支付領域上的應用,由于各國之間天然缺乏信用中介,無法方便地中心化清算,而區塊鏈解決了這個問題。
2: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并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Skuchain 創建了基于區塊鏈的新型供應鏈解決方案,實現商品流與資金流的同步,同時緩解假貨問題。而倫敦的區塊鏈初創企業 Provenance 為企業提供供應鏈溯源服務,通過在區塊鏈上記錄零售供應鏈上的全流程信息,實現產品材料、原料和產品的起源和歷史等信息的檢索和追蹤,提升供應鏈上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實性。
德國一個初創公司 Slock.it 做了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鎖,將鎖連接到互聯網,通過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對其進行控制。只需通過區塊鏈網絡向智能合約賬戶轉賬,即可打開智能鎖。用在酒店里,客人就能很方便地開門了,這是真正的共享經濟!
3:區塊鏈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領域都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目前這些領域的中心化特質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可以用區塊鏈來改造。
例如,烏克蘭敖德薩地區政府已經試驗建立了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在線拍賣網站,通過該平臺以更加透明的方式來銷售和出租國有資產,避免此前的腐敗和欺詐行為的發生。
西班牙 Lugo 市政府則利用區塊鏈建立了一個公開公正的投票系統。
愛沙尼亞政府與 Bitnation 合作,在區塊鏈上開展政務管轄,通過區塊鏈為居民提供結婚證明、出生證明、商務合同等公證服務。
歐洲能源署則利用區塊鏈使得公民在能源零售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能源零售市場的智能化(Micro-Generation Energy Market)使得消費者可以讓多余的電量在市場上進行交換和出售,并顯著降低電費開支。
4:區塊鏈在認證、公證領域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所以在認證和公證也有巨大的市場。
Bitproof 是一家專門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文件驗證的公司。區塊鏈初創公司 Bitproof 已經與霍伯頓學校(Holberton School)開展合作,該校宣布將利用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向學生頒發學歷證書,解決學歷造假等問題。
5:區塊鏈在數字版權領域的應用前景
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鑒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作品在區塊鏈上被確權后,后續交易都會進行實時記錄,實現數字版權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為司法取證中的技術性保障。
例如,Ujo Music 平臺借助區塊鏈,建立了音樂版權管理平臺新模式,歌曲的創作者與消費者可以建立直接的聯系,省去了中間商的費用提成。
7.區塊鏈在預測市場和保險領域的應用
在保險理賠方面,保險機構負責資金歸集、投資、理賠,往往管理和運營成本較高。通過智能合約的應用,既無需投保人申請,也無需保險公司批準,只要觸發理賠條件,實現保單自動理賠。
典型的應用案例 是LenderBot,是 2016 年由區塊鏈企業 Stratumn、德勤與支付服務商 Lemonway 合作推出,它允許人們通過 Facebook Messenger 的聊天功能,注冊定制化的微保險產品, 為個人之間交換的高價值物品進行投保,而區塊鏈在貸款合同中代替了第三方角色。
8.區塊鏈在公益慈善上的應用
區塊鏈上存儲的數據,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適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
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于區塊鏈上,并且有條件地進行透明公開公示,方便社會監督。
例如 BitGive 平臺。BitGive 是一家非營利性慈善基金會,致力于將比特幣及相關技術應用于慈善和人道主義工作中。2015 年,BitGive 公布慈善 2.0 計劃,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公開透明的捐贈平臺, 平臺上的捐款的使用和去向都會面向捐助方和社會公眾完全開放。
區塊鏈的未來發展的三點判斷?
第一,當數字貨幣普及,價值載體順暢的搬遷到線上,區塊鏈應用就會大規模爆發。
雖然當前區塊鏈領域創業非常熱鬧,但是大眾對數字貨幣的用戶認知依然不夠。這會嚴重阻礙區塊鏈技術的落地。雖然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但是在用戶認知上,急需要數字貨幣的用戶教育。
第二,區塊鏈需要一個殺手級應用,數字貨幣才能普及。
區塊鏈的應用大體可以分為四大類:
第一大類,是利用代幣的特點,純粹是發行代幣,把代幣作為產品流通的手段,比如 Kik 發行的 Kin。
第二大類,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匿名和加密特性,比如做加密的即時通訊,這類應用取決于政策和市場接受難度。
第三大類,是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比如做版權和公正等。
第四大類,是利用智能合約,基于智能合約做應用,比如新共享經濟等。
相對而言,前兩類的落地難度低于后兩類,提前爆發的可能性也更大。不管怎么樣,目前區塊鏈領域急需一個殺手級應用,才能普及數字貨幣
第三,區塊鏈突破點會在中心化服務做不好的地方。
區塊鏈由于天然需要在全局網絡達成的共識,和中心化的應用相比,必然要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對區塊鏈的應用落地上,必然要考慮這一點。
火幣網COO 朱嘉偉表示,他不看好當前階段把區塊鏈應用于中心化服務已經能做好的場景,區塊鏈的首先落地的場景,必然是要解決當前中心化方式解決不了的問題。
區塊鏈:2017,全球區塊鏈高速發展年
在過去的幾年中,區塊鏈因其巨大的應用前景而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區塊鏈甚至被預言將引領人類互聯網進入第三次巨變。
區塊鏈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并成為一場全球參與競逐的 “軍備” 大賽,包括美國、英國、日本都認識到區塊鏈技術巨大的應用前景,開始從國家層面設計區塊鏈的發展道路。
2017 年,區塊鏈及相關行業加速發展,全球正在跑步進入“區塊鏈經濟時代”,更多成熟應用在加速落地。
此時此刻,中國面臨重大機遇,硅谷Live、硅谷密探聯合國內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火幣網,聚集中美區塊鏈頂級專家資源,發起有史以來最為系統全面的中美區塊鏈學習風暴(請在微信公眾號搜索中搜“硅谷Live”,即可找到課程報名入口),其中第一波是火幣網COO 朱家偉,同時也是清華大學區塊鏈培訓講師為大家帶來25節音頻課的《從0到1,全面學透區塊鏈》。讓更多對區塊鏈有興趣的華人可以學習到更為系統的行業知識,讓中國可以在區塊鏈領域走到世界前面。
不可回避的是:區塊鏈,將重新定義世界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