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今天周報這個標題,我猜肯定會有人沖上來給橙皮書留言說:是因為被套牢了。
這個答案充滿了典型的自嘲,也算這個圈子里特別獨特的韭菜文化吧。不過今天這個標題確實是最近我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注意,我這里說的是“留在”,而不是“加入”。
圈子每天當然都會有很多新人進來,但如果我們把“留在這個行業”定義為那些真正“從事建設的創業者和從業者”——我更感興趣的也是這部分群體,因為他們是行業未來能否創造價值的中堅力量。換句話說,如果你只是單純持有一些幣,然后坐等幣價上漲,并不參與到行業的發展中,那顯然你不能被稱為“留在這個行業”——也許我們會看到一些更有趣的答案。
這個問題也是我最近切身遇到的問題。有朋友問我為什么要留在這個圈子里,我之前很少認真思考這一點,于是我仔細想了想,說:
如果回頭看2000年那批互聯網的弄潮兒——他們大部分都成了今天最有影響力的人——固然他們有自己的努力,但更多是踏上了一股過去20年最迅猛的發展機遇——這種機會一個人可能一輩子只能遇到一次,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于是他們順著大勢完成了人生的冪次增長。
我的朋友對我這個答案顯然很不滿意:但你就那么相信區塊鏈是下一次浪潮嗎?如果不是呢?你一次都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判斷嗎?
我又仔細想了想,其實恰恰相反,我可能每天都在懷疑這個判斷。因為行業早期的特點就是泡沫和創新彼此混雜,風險與紅利并存。在一片大霧中,甚至還沒有人探索出一條可重復的道路。你每踏出一步,都不知道前面是一片風景還是一個坑。
那么為什么還要留在這里呢?雖然這個行業充滿了騙子,但我看到的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他們既不炒幣也不割韭菜,而放眼望去,除了交易和挖礦都看不到任何可靠的商業模式,沒有真正落地的應用,自己創業的時候還要常常被當作騙子,為什么他們也還留在這里?
后來我想到了一個比較膚淺的答案:可能是因為有趣。
我認識的朋友,不管是coder、hacker還是創業者,他們有許多是第一次接觸到密碼學相關的東西,有大量需要學習的新知識,新技術,還有最新的思潮——這些思想與觀點不一定都跟技術緊密相關,但毫無疑問都代表了打開更大世界的可能。你能想象一個普通的計算機系畢業生第一次接觸到“code is law”、“智能合約”和“DAO”這些概念的時候,那種思想的沖擊嗎?
這種沖擊我相信就是“有趣”的代表。對我周圍認識的大部分朋友來說,工作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暫時餓不太死的話,每天總得做點什么,如果做的事很無聊,是很難受的,但如果一件事很有趣,大都還是可以接受的。
利益驅動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嗎?肯定是。但利益很多時候并不明朗。相比利益,我相信“有沒有趣”并不是一個幼稚的判斷維度,也許它的力量比你想象中的來得更大。說得更好聽一點,也許“有沒有趣”背后涉及到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之所以存在的意義。
不信的話,我現在可以說一件肯定會賺錢、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去干的事:長期持有比特幣,然后什么事都不做。
大部分炒幣者是不是絕對的利益驅動者?那么從利益得失的理性分析來說,長期持有比特幣難道不是一件比炒短線山寨幣更好的選擇嗎?為什么人們不愿意這么做呢?他們真的這么盲目嗎?
我認為原因是——這樣做的確太無聊了。相比之下,炒幣也許給予了他們短期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樂趣。在追殺漲跌中,這更像一件徜徉在數字世界里與其他人斗智斗勇的游戲。而游戲的本質是“有趣”。話說回來,股票的本質不也是這樣嗎?
當然我的答案很可能也是錯的。所以我很想聽聽別人的想法。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1. Arwen:讓中心化交易所變得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一樣安全
https://www.arwen.io/
@Leon:Arwen想解決的是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兼顧的交易的安全和高效?技術上Arwen的思路類似閃電網絡,不過現階段相比支付,交易可能是一個更值得解決的大問題。
2. Evil is the root of all money
https://www.princeton.edu/~kiyotaki/papers/Evilistherootofallmoney.pdf
@想想:一篇極佳的探討“錢”的論文,來自兩位宏觀金融大家于2001年在牛津的演講。和常見的從歷史源起角度探討錢的功能性的文章不同,這篇論文中兩位經濟學家從美第奇銀行史中得到靈感,回歸事物本質,用極為簡練的模型得出了極有意思的結論:money may eventually disappear - it may be driven out by ultra-liquid, privately-issued securities that earn interest.
3. 智能合約到底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3wXDWQWdrVTTjCtf9Xdssw
@Jolestar:智能合約是個有爭議的概念,它到底是程序還是合約?把互聯網應用跑到鏈上的想法是否可能?智能合約的未來有哪些方向?本文試圖重新思考和定義智能合約。無論如何,智能合約的意義堪比幾千年前人類把文本作為法律刻在石頭上。如果試驗成功,就可能構建出獨立于國家主權的法律體系來。
4. Bitcoin has got geeks excited. What about economists?
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11/06/16/bits-and-bob
@蔣新:著名的經濟學人雜志早在2011年就撰文對比特幣專門進行了分析,在文章的結尾評論道:“比特幣有可能會便于交易商品,但是貨幣的借貸卻沒有辦法實現。如何保證在虛擬環境中儲戶的資金安全,而借貸方會按時還款呢?”我想這個問題隨著以太坊智能合約、Defi生態的繁榮,已經有了初步的答案。對了,當時的比特幣價格是人民幣198元。
5. 比特幣:會計革命
https://medium.com/@permabullnino/bitcoin-an-accounting-revolution-40efcb903d7b
@李畫:我們相信比特幣是一場貨幣革命,但也許更重要的是,比特幣還是一場會計革命。本文即是站在這個角度來分析比特幣。
會計被認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顛覆性技術,作者在考察會計的發展歷史以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分析了比特幣為什么會給會計技術帶來革命性的進步。文章并不是單純的提供觀點,它有著細致且嚴謹的論證,值得一看。
6. Why Cryptocurrency Diversification Makes Little Sense
https://medium.com/@jimmysong/why-cryptocurrency-diversification-makes-little-sense-62e1cba711fa
@阿劍:Jimmy Song 是個硬核的某神教教徒,但總是能夠說出一些道理來,雖然這些道理似乎不是終極的,但在思考上你會覺得他是個不錯的伙伴(對手),要么戰勝他,要么變得像他一樣專注同時又出人意表
7. Ways to earn Passive Income with Cryptocurrencies
https://medium.com/@stakingrewards/7-ways-to-earn-passive-income-with-cryptocurrencies-8de66090628d?sk=87c7da34a278e3d536006d964dcfd87f
@鐵拳:Stakingrewards這個網站寫的“通過加密貨幣賺取被動收入的7種方法”。在過去的加密貨幣領域,我們聽得最多的是HODL,而隨著Defi和Staking Economy的興起,在這個開始這個空間內,持幣者逐漸聽到和意識到更多,除了HODL更多的一些應用和體驗場景。
文章一共介紹了Staking、Work Tokens、Lending、Market Making Liquidity、Payment Channels、Security Tokens、Algorithmic Trading這7種通過加密貨幣賺取被動收入的方法。所有上述機會都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旅程還很早。隨著DeFi和整體區塊鏈采用率增長,我相信新的方法會不斷涌現。
8. 藍牙 20 年期望落空,通信技術失敗多少都有類似的原因 | 好奇心商業史
https://mp.weixin.qq.com/s/-6WW5PUmVv0ZTC4Ttg2pfw
@Leon:藍牙曾經夢想能成為連接所有硬件的通信標準,20年后這個目標只實現了很小一部分。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協調適配眾多廠商本來就很難,其二是硬件廠商主導的技術,很多時候不是直接面向用戶的,可用性非常低,反倒是一些由軟件公司主導的看似低級的技術,比如二維碼掃碼,更容易普及。
聯想到區塊鏈的話,如今大熱的跨鏈技術會碰到類似的困難么?跨鏈需要應用層來主導推廣么?為什么Wifi和3G的普及相對更順利呢?
9. PoS 機制、哲學、遠大前程和現實挑戰
https://mp.weixin.qq.com/s/pLiE7qGUQRYWifIqN1Z0aQ
@阿樹:此文講解 PoS Staking 背后的博弈與機制設計,講述由于公地悲劇的博弈問題,衍生出執劍人機制,進一步導致用戶將會面臨質押物流動性問題(贖回周期長)。
質押物流動性,已經成為多家主打 Staking 金融服務公司試圖解決的痛點,但其中多數選擇使用中心化的方案解決。這看起來有點滑稽,我們在試圖通過中心化的方案解決一個區塊鏈問題?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