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4月7日,張學友在江西南昌國際體育中心舉辦演唱會的時候,民警在觀眾臺抓獲了一名逃犯。現場有6萬名的觀眾,演唱會開始不久,就有民警來到看臺將一名男子帶走,據警方介紹,男子姓敖,31歲,樟樹人,是一名網逃嫌犯。
男子以為這么多人這么熱鬧的地方不可能被發現。是的,對于人眼來說要發現他確實很難,但是對于AI來說卻不難,注意到他的正是現場載有AI的攝像頭。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在電視劇《疑犯追蹤》或《黑鏡》中都出現過類似場景,如今在現實生活中也情景再現了。
據了解,此次張學友演唱會的檢票口設有幾個攝像頭,這這些攝像頭都搭載了人臉識別系統,攝取的信息能夠很快和相關的數據對接。這個系統是為了對進出檢票口的人員進行數量統計,同時對人團進行身份識別以及把控,直接與數據庫里存儲的人員進行對比。
媒體對現場進行采訪的時候,安保民警說,演唱會當天得到管控中心的消息,說有一管控人員進入了現場活動。
“有去現場人員比較多,有看臺,也有內場,總共有6萬多人,我們要在人海中進行尋找。通過自帶的手機終端,查詢到嫌疑人的面貌特征,與照片進行對比,大只的面貌特征,我們執勤人員都做了辨認。在巡查的過程中,在第三區,找到了他,并且經過反復對比,確定他就是要找的網逃人員。”民警說道。
為何在這次演唱會上會實用這一移動人臉識別系統呢?主辦方表示主要目的是為了杜絕踩踏事故的發生,減少刑事案件的發生,卻意外抓到了在逃嫌犯,也算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應用了。
?
AI人像識別運用到越來越多的警務系統
此外,早先亦有報道稱中國鄭州警察開始配備能夠進行面部識別的墨鏡,以識別嫌疑犯。該墨鏡與警方的嫌疑人數據庫相連,意味著警察可以快速掃描人群,識別出逃犯。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新款墨鏡已經幫助警方抓獲七名嫌犯。
中國公民對于安放數據獲取隱私數據一直持有非常高的包容度,中國也一直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攝像安防網絡系統”。據BBC報道,目前在中國,估計有1.7億臺攝像頭已經到位,預計未來三年將安裝約4億臺新攝像頭。其中許多攝像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進行面部識別。
“中國老百姓還是比較相信政府的。所以無論是我們的數據采集能力,還是數據控制能力會好于西方。”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告訴大數據文摘,“所以在這個層面的挖掘上,我們依托數據鏈來推進社會治理的進步遠高于任何一個美式民主體制的國家,這一點肯定看得見。”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的數據,美國有超過78.9萬張尚未執行的重罪通緝令,中國的數字也不亞于此,如果能夠通過大街上的攝像頭識別罪犯,并幫助警察抓住他們,這會大大降低通緝令的數量。從理論上講這確實能夠提供社會效益。
盡管為了這一目標,我們可能需要付出一些隱私的代價。
Facebook用戶數據泄露事件將“數據隱私”這一話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到底什么樣的數據可以用?如何使用才是恰當的?
尹稚稱,通過大數據來探索一些規律,經過數據清洗的規律性探索,其實對個人隱私的干擾和侵犯是微乎其微。
而相比美國,清華數據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韓亦舜認為中外的隱私觀不一樣。韓亦舜表示,“中國人強調主觀的多一些,中國人保護隱私特點是:我覺得這件事我不想讓你知道,如果你知道了,隱私就會被侵犯。國外強調的更客觀一些,如果生活的平靜被打擾了,或者帶來了其他的不便,那么這就是侵犯隱私的行為。” (羅欣)
用戶評論
共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