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加速迎來、日益走近智能時代,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當前蓄勢待發的5G規模商用,將成為推進人工智能跨越式發展的又一新動能。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產生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今年5月16日至18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大會在北京召開,******向大會致賀信,參加會議的有50余名各國政府部長、來自105個會員國的500余名代表以及來自聯合國機構、學術組織和社會各界的近100名代表。會議圍繞“規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引領與跨越”這一主題,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條件下教育發展創新的思路和舉措,會議的最重要成果就是通過了《人工智能與教育北京共識》(以下簡稱《北京共識》)。
《北京共識》的形成過程,圍繞目前及未來人工智能與教育之間的關聯互動,是凝聚各國共識、匯聚各方經驗、集聚各界智慧的過程。會議召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由各國各界相關代表組成的起草小組,通過線上多次交流討論形成初稿。會議召開期間,起草小組5次召開集體會議,梳理會議各國代表意見,廣泛吸納共識,逐條逐句對初稿進行了幾輪大幅修改。最終,在會議閉幕式上提交全體與會代表討論并通過。
聯合國于2015年9月通過并于2016年1月正式啟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立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的目標4(SDG4)是“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而《北京共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個關于人工智能與教育的共識文件,指導建議會員國通過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教育議程的落實。
《北京共識》共44條,就應對人工智能給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規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對會員國、相關國際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總干事分別提出行動建議,這些行動建議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確立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的戰略共識
***主席在賀信中指出,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聚焦人工智能發展前沿問題,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條件下教育發展創新的思路和舉措,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擴大共享,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北京共識》在多方面積極響應了***主席的重大倡議。
一是強調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議各國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系統性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加快建設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促進全民享有公平、有質量、適合每個人發展的終身學習機會,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
二是強調教育戰略政策規劃。建議各國將人工智能與教育政策有機配合,通過采取政府全體參與、跨部門整合和多方協作的方式規劃教育人工智能政策,建議從終身學習的角度規劃并制定與教育政策接軌的全系統教育人工智能戰略。
三是強調教育創新實踐。支持對與新興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相關的前沿問題進行前瞻性研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進教育創新的有效實踐,以期在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構建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國際共同體。
不同技術水平國家所關注的重點存在差異
技術水平較高的國家更多關注人工智能可能給教育帶來的促進作用。
促進教育的管理與供給。通過整合或開發適合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工具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換代,運用人工智能在各類學習場景中引入新的教育和培訓供給模式,使教育的管理和供給更加公平、包容、開放和個性化。
促進教師的賦能。通過動態審視教師所需能力,制定適當的能力建設方案、強化教師培訓機構,支持教師在人工智能的教育環境中有效工作。
促進學習和評價。促進人工智能與學習方式變革深度融合,輔助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習任務,支持開發跨學科技能的人工智能工具,支持學生綜合能力多維評價和大規模遠程評價。
促進系統性研究。促進系統性研究人工智能應用于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分析跨學科辦法對學習實踐、學習成果以及新學習形式的出現和驗證等方面產生的影響。
促進高端人才培養。支持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加強課程建設和科學研究,培養本地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建立具備人工智能系統設計、編程和開發的大型本地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庫。
而技術水平不高的國家則更多關注如何解決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不均衡問題以及如何規避兩極分化的風險。關注兩極分化風險的評估,評估各國之間存在的不均衡性,關注在使用和無法使用人工智能國家之間的兩極分化風險,并特別關注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以及受沖突和災害影響的國家等。建立各類開放交流平臺,作為人工智能課程、人工智能工具、教育人工智能政策實例、監管框架和最佳做法的信息交流中心,使源代碼資源和課程向所有人開放,開展南南合作和北南合作。關注資源籌集的強化,建立多利益相關方的伙伴關系并籌集資源,確定多種籌資渠道,以增加對教育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縮小人工智能鴻溝。
從多元視角審視人工智能和教育的關系
由于各國國情和文化背景有別,各國審視人工智能和教育關系的角度各有不同,為更好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多元視角。
一是關于性別平等。強調人工智能專業人員中女性占比低,可能加劇已有的性別不平等現象,支持對女童和婦女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在人工智能勞動力市場和雇主中推動性別平等。強調在教育領域開發不帶性別偏見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同時應用程序應有利于推動性別平等。
二是關于老年人群。關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婦女的需求,使其具備人工智能時代生活所需的價值觀和技能,使較年長的勞動者具備相應的從業技能并能夠融入社會。
三是關于包容性。確保人工智能教育工具能夠有效包容有學習障礙、有殘疾以及使用非母語學習的學生。
四是關于人工智能基本素養。進行有效的人機協作不能忽視對識字和算術等基本技能的需求,應采取體制化的行動,提高社會各個層面所需的人工智能基本素養。
突出強調人工智能的使用要合乎倫理
強調人工智能的開發設計應用要合乎倫理。認識到人類智能的獨特性,人工智能的開發應當為人所控、以人為本,設計應公平、透明和可審核,部署應當服務于人并以增強人的能力為目的。要就人工智能對人和社會的影響進行價值鏈全過程的監測評估。要關注對人工智能的多元化理解、寬泛外延、各種差異較大的定義以及在不同場景中的多樣化應用及其引發的倫理挑戰。對人工智能領域深層次倫理問題進行穩妥、長期的研究。
強調教育數據和算法的使用合乎倫理。認識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可能帶有的不同偏見,這些偏見是訓練人工智能技術所使用的數據自身所攜帶的,以及流程和算法的構建和使用方式所固有的。處理好數據開放獲取和數據隱私保護之間的關系。制定全面的數據保護法規以及監管框架,保證對學習者的數據進行合乎倫理、非歧視、公平、透明和可審核的使用和重用。
強調教育人工智能應用的公平。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教育是改善最弱勢群體受教育機會的一個契機,要確保人工智能夠不分性別、不分地域、不分殘疾與否、不分社會地位、不分貧富、不分民族或文化背景地促進全民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我國正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發揮人工智能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方面的作用,推動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管理模式創新,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而《北京共識》提供了國際的共識、思路與經驗,也體現了中國主張,為我們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指導。我們要秉承互利互惠原則,進一步擴大與教科文組織、相關聯合國機構、各成員國在教育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不斷鞏固擴大《北京共識》影響,推進共同治理,實現人工智能引領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讓每個人都能共享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紅利。(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共識起草小組中方代表 任友群,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綜合處干部 劉志鵬)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56瀏覽量
237551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