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重慶市民,已習慣了越來越“簡單”的生活:提前點餐、到店吃飯,“人在路上、菜在鍋里”;足不出戶,在APP上就可以給到訪小區的客人開門,實時查看房屋賬單繳納物管費……
重慶推動用大數據、智能化服務廣大社會民生,正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智能化和數字化,給我們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
更便捷
吃
手機“排隊”“刷臉”買單
對于很多重慶消費者來說,去餐廳吃飯,已開始習慣用手機APP提前點好美食,或者直接在手機上就開始“排隊”,實現“人在路上、菜在鍋里”。
目前“手機點單”幾乎覆蓋了重慶各大商圈里的餐廳。“我平時都是在手機里點好奶茶,到店就取。”在解放碑上班的廖先生說,現在的咖啡館和奶茶店,很多都已實現了小程序提前點單,此舉對上班族而言,非常方便,“我在辦公室點好奶茶,吃完午飯下樓到奶茶店就可以直接取走。”既讓顧客節約了排隊時間,又讓餐飲店的效率變得更高。
除了點餐更“提前”,餐后付款也更便捷。隨著智慧新零售時代到來,在重慶部分餐廳,已可以通過人臉識別進行支付了。就在本月,“刷臉支付”開始在一家江湖菜館里試運行,顧客結賬時,第一次通過人臉識別支付的顧客,會要求輸入綁定支付寶的手機號后四位數字,然后開始人臉識別,最后確認支付。而已進行過人臉識別的用戶,則可以實現“秒付”,大幅縮短了平時在餐飲店結賬等待的時間。
更輕松
行
虛擬仿真助力
家住渝中區的梁女士最近在手機“云閃付”APP上綁定了一張銀行卡,“現在乘車用手機支付,比交通卡還便宜。”62歲的她說,“現在出門帶個手機就可以搞定一切,我們老年人也要跟上時代才行。”
除了公交車已經實現手機掃碼支付,已經運行的“出租車線上支付服務平臺”則是以提供多樣化支付方式為切入點,集合智能設備、管理平臺、運營平臺、公共服務號和應用APP等多服務模式的一體化系統。不僅可以提供出租車掃碼支付服務,還可以實時了解出租車有無違章記錄、訂單情況、運行軌跡、車輛使用情況等。
乘車方便了,停車也更智能了。云凱科技龔學勇談到,傳統的停車場管理,離不開管理員的值守,這次將在智博會上展示的“逸停車”系統,就從車位發布、引導、監控到離場收費等所有流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崗亭無人化值守。目前,重慶渝北區、沙坪壩區等多個停車場都已經使用了這套系統。
今年智博會上,市民除了可以在開放道路上體驗基于5G賦能的遠程駕駛,還能切實看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51VR合伙人、西南總部負責人邱添提到,想要自動駕駛汽車更快上路,虛擬仿真測試必不可少。隨著汽車行業向智能化、網聯化、軟件化方面發展,虛擬仿真測試應用得越來越廣泛,重要性也越來越高。
邱添介紹,51VR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仿真平臺,功能覆蓋自動駕駛仿真測試的全流程,包含靜態和動態數據導入、測試場景案例編輯、傳感器仿真、動力學仿真、自動駕駛算法可視化運行與監督、測試與評價、虛擬數據集生成等,同時已應用到重慶車檢院、國家智能汽車與指揮交通(京冀)示范區等機構。
更省心
住
5G加碼讓智慧社區升級
家住九龍坡區的詹先生,給記者展示了他手機里的“社區”——只要點“手機開門”,就能打開小區的門禁;房屋賬單里可以看到小區公攤費、每個月繳納物管費的情況;如果家里要來客人,可以提前實名添加到“訪客邀請”里,客人到訪出示生成的二維碼,物管保安處就能立刻核對……除了這些基本功能,小區居民還能通過APP發布租房信息等。
詹先生所展示的只是重慶智慧城市生活里的一個縮影,這樣的智慧社區越來越多。云凱科技CEO龔學勇看來,要構建智慧城市,首先就要搭建好智慧社區這塊“基石”。而他們就一直專注于提供大數據解決方案,主要提供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挖掘、應用和可視化等全產業鏈服務。在智慧社區產業鏈中,目前他們已在重慶應用的“逸眼通”,就是一種智能通行解決方案,結合了訪客、門禁等系統,適用于高檔別墅、住宅、辦公寫字樓、醫院等多種進出口場景。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新一輪智慧城市正在建設和升級中,為智慧生活帶來了更多可能性。8月20日上午,51VR合伙人、西南總部負責人邱添展示了一套“5G版數字孿生智慧社區系統”——屏幕上是一個社區全景,有建筑、花園,還有保安在巡邏……
“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數字孿生社區,屏幕中有的花花草草,包括行人保安,在現實中都是存在的。”邱添談到,隨著5G、物聯網、VR、AI、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進化和普及,數字孿生、鏡像世界、時空大數據平臺等先進理念的持續試點和落地,圍繞智慧城市IaaS(基礎設施)底層之上的操作系統平臺,包含DaaS(數據服務)、SaaS(軟件服務)和PaaS(二次開發API)也開始了堅定穩步的落地。
目前,這套系統已在重慶一個古鎮落地,接下來將在重慶更多社區進行應用。
更智能
穿
球鞋“記錄”
用戶跑姿
喜歡運動的謝先生年初買了一雙運動鞋,這雙鞋除了可以提供各種數據記錄以及分析功能外,通過與應用程序的互聯,還可記錄和分析他的跑姿、速度控制以及步態等數據,并且給出人性化的意見。
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智能穿戴設備越來越普及了,“我女兒小學三年級,給她配了一個兒童智能手表;去年我媽媽生日,給她買了一個智能手環……”謝先生告訴記者,他平時也習慣佩戴智能運動手環,記錄每一天的步數、卡路里消耗、心率等。
根據數據統計,智能手表與智能手環兩者共占據了可穿戴設備產品形態90%以上的數量,不過,目前大部分的穿戴設備都主要集中在這兩類。
重慶市經信委曾出臺可穿戴設備產業扶持政策,以加快推進可穿戴設備產業發展。該政策意見指出,到2020年,重慶將通過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引進和培育3—5個可穿戴設備發展創新平臺,建設5—10個可穿戴設備研發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可穿戴設備知名品牌。同時,建設3—5個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引領帶動作用強的產業集聚區,形成以10家以上骨干企業為龍頭、2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可穿戴設備相關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可穿戴設備作為未來人機交互的基礎,聯接機器與用戶,目前更多的是應用在健康等領域,消費級的產品形態很少,不過,隨著生物傳感、網絡通信等技術的發展,預計可穿戴設備將會覆蓋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成為未來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146瀏覽量
268415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