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傳輸速率、延遲特性以及連接數,使得物聯網、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成為可能。對消費者而言,5G的到來也使得AR/VR、藍光電影秒下載成為可能。但由此造成的,便是數據的爆發以及海量存儲需求。但高容量機械硬盤存儲市場,中國分不了羹。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聯網終端數量為148.66億臺。伴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2020年全球接入網絡的終端數將超過300億臺,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2%。
數據量指數爆發
同時我們知道,終端設備是數據的主要產生者。若這三百億的終端均為手機、電腦、傳感器等當下常見應用,其數據量仍將保持現有態勢增長。而事實則是,5G、物聯網的到來,不僅使得接入網絡的終端設備增長,更是變革了數據產生方式。
相比4G網絡,5G網絡的傳輸速率提升100倍,同時時延由4G網絡的30-50ms降低至1ms,此外連接數由每平方公里10000個提升到1000000個。5G的這些優勢,使得4G時代下提出的AR/VR、自動駕駛變為現實。
由此帶來的是,數據的產生方式發生了實質改變,其增長速度遠超4G時代下。以自動駕駛場景為例,車聯網下一輛車一天產生的數據達到50TB,可想未來幾年全球數據量將迎來怎樣的增長,根據IDC預測,2025年時全球數據量將達到175ZB。
10TB+TB機械硬盤成寵兒
如此海量的數據,自然需要對應的存儲介質予以保存。當下,市面主流存儲介質為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面對高達175ZB的數據量,盡管機械硬盤在性能、抗震性等方面不如固態硬盤,但憑借著十幾TB的容量以及成本優勢,機械硬盤將成為企業級存儲的主流。
原因在于數據通常分為熱數據、溫數據以及冷數據三種,而溫數據、冷數據的數據總量遠超過熱數據,同時這部分數據由于讀取頻率并不頻繁,因此對性能要求并不苛刻,機械硬盤的性能以及容量、成本相比固態硬盤,更適宜存儲這兩種數據。
而在大容量機械硬盤市場上,希捷、西數以及東芝三足鼎立。受存儲介質影響,盡管機械硬盤在性能上不如固態硬盤,但機械硬盤要求的技術、工藝遠高于固態硬盤,這便是為什么中國能制造固態硬盤卻不能制造機械硬盤的原因。而這一市場,在5G到來后,又是那么吸引人。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6909瀏覽量
88850 -
大容量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8788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80瀏覽量
5634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