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歲末,深圳的冬天依然溫暖。殼牌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和美國的技術總監來到了深圳南山區智恒產業園19號樓,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拜訪一家高科技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擁有木星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殼牌高層在參觀完木星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后,他們對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龍訊達)總經理龍小昂豎起了大拇指,對他說,“你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殼牌是你的合作伙伴”。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2018年工業互聯網火熱,巨頭紛紛入場。騰訊提出由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戰略升級;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登陸A股;阿里推出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supET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三一紛紛孵化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互聯網,就是把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時,曾如此描述。
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按照2017-2020年18%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預計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這個萬億規模的市場,也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入場。
2019年,工業互聯網熱度持續不減。工業互聯網這個概念在2012年提出,七年后,虛擬照進現實了嗎,工業互聯網在國內的落地情況如何?
萬物互聯時代
8月30日,工信部軟件司巡視員李穎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截至7月底,中國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達65萬臺、工業APP數近2000個、工業機理模型數突破830個,注冊用戶數突破50萬人。
這組數字背后凸顯的是中國工業互聯網行進的如火如荼。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落地的核心。
“整個智能工廠的架構現在是由智能設備、工業控制、工業通訊和工業軟件組成,首先一個物聯網,把工廠所有機器的數據拿上來,第二個是智能設備,把這個設備變成智能,把管理變成智能,最后把服務變成智能,通過大數據、云計算、AI技術,使我們的數字工廠得到應用。”龍小昂認為。
數據采集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沒有數據的工業互聯網將是無源之水,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采集數據的數量和質量。
2017年,IBM商業價值研究院聯合牛津經濟研究院對來自112個國家的12854位高管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統計結果表明,這些高管認為企業的數據只有20%是來自互聯網,80%是企業自身擁有的生產經營等環節數據,這些數據被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處理后,可使傳統企業具有超過互聯網公司的優勢。
數據非常重要,那如何把所有的數據采集上來?一般的認知是給設備裝上傳感器,采用通訊模組,讓傳感器去收集數據就好了,似乎沒什么難點。龍小昂不這么認為,他已經在軟件行業奮戰了二十多年,知道知易行難。
“數據采集實際上就是很多企業真正心里的痛,多個協議、萬個設備,怎么了解它,控制系統有西門子、歐姆龍等日系、歐系、美系和中國的產品,怎么打通這些系統,打通數據傳播渠道,了解和分析生產過程中產生每個數據?”龍小昂闡述。
華龍訊達十多年努力,開發出一款Ceres智能設備,能夠兼容多國的協議,它是一個積木式的,同時又是很多網關,和不同的控制系統相連,世界上80%的控制系統都認知,這個采集程序能自動辨識設備自動化控制程序、自動的采集這個設備的數據。
每臺機器安裝好Ceres智能設備,從木星云端下載相應的采集程序,網絡線接到PLC通訊端口,接上之后一秒鐘,機器數據全部傳到云端。
搭建“數字孿生體”
接下來就是工業數字化,通過人機交互,才能在全球任何地方都知道這些設備正常運行的狀態。數字孿生是工業互聯網中工業數字化中最重要的一步。
“實際上我們看到的物體是一個物理的世界,云上是虛擬的世界。當物理的世界的數據傳到云端時,云端還原物理世界,形成數據雙胞胎。當傳感器和控制系統驅動物理世界的機器運行的同時,云端虛擬世界的機器同樣是由傳感器驅動模擬它的整個生產過程。”龍小昂描述。
華龍訊達利用騰訊云的支撐能力,構建了連接物理實體和數字虛體的智能工廠,通過采集物理實體屬性構建虛擬化的數字化交互模型,當物理實體狀態變化時能及時的反饋到數字化模型上來,實現完全同步。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通過“數字孿生體”實現交互。
華龍訊達將采集到的工業數據上傳到騰訊云,通過設定參數閥值來檢測異常點。比如,企業可以針對生產過程的條件設定溫度參數,在150-160攝氏度的條件下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而低于和高于這個溫度則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
當出現異常現象時,每一個停機故障會精準定位這個故障的傳感器在那里,問題在那里。同時本地化的報表、分析,云端大數據分析也會現場展示出來,異常現象會通過移動APP實時推送給當天在工廠的設備、質量、物料、生產的主要負責人員。
“我們最希望的是八級、九級、十級的工人來維修設備,因為新員工可能把A問題當成B問題,問題會越修越大,通過在云端匯聚知識庫、問題庫、專家維修指導視頻、故障的數據孿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指導如何去維修,使三年的師傅干八年經驗的活。”龍小昂解釋。
顯然,機器的智能化可以彌補了年輕技術工人經驗的不足。但這并非一蹴而就。
華龍訊達在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沉積了30年,有著深厚的工業系統實施與改造經驗,可以打通各種不同廠商的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在智能工廠實施與智能化系統改造方面有著專業的技術和豐富的產品線。
同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亦是如此。
工業互聯網溯源
工業互聯網這一概念提出后,據咨詢機構IoT Analysis的調研結果,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云平臺、大數據平臺、物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
第一階段,以亞馬遜AWS、微軟Azure為代表的云計算平臺;第二階段,以SAP HANA和Teradata Aster為代表的大數據平臺;第三階段,以亞馬遜AWS IoT、IBM Watson IoT、微軟Azure IoT為代表的物聯網平臺誕生。第四階段,以GE Predix 、西門子MindSphere、ABB Ability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如文中開篇所述,在國內,工業互聯網于2018年爆發,為什么是2018?
資深分析師陳紹元撰文《拆解萬億工業互聯網賽道,尋找下一個GE》,文中指出,國家推動是工業互聯網2018年火熱的直接原因,把國家推動分為,政策引導、資金補貼、規范標準、政府行動;而市場需求是工業互聯網長發展的驅動力。
2017年底,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2月,工信部成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部長苗圩擔任組長,后續又推出一系列政策,啟動實施工業互聯網的三年(2018~2012)行動計劃。
中國工業企業普遍面臨人力成本高、訂單不穩定、設備閑置率高、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消費端對產品定制化、更高質量、更低價格等一系列需求,也反向施壓給工業供給側,還有減排環保要求等等。這些因素都驅使著企業的改造升級。
另一面是技術服務商,他們掌握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技術,急需尋找合適的落地場景,產生變現。工業體量足夠大,有掘金的想象空間。同時,傳感器、帶寬、云服務等基礎設施的成本不斷降低,也促進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工業互聯網落地的核心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如華龍訊達的木星工業互聯網平臺。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定義,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5個核心層——邊緣層、PaaS層、SaaS層、IAAS層、安全層。上文提到華龍訊達的數據傳輸,“數字孿生體”,屬于邊緣層、PaaS層、SaaS層。
此外,原本封閉的設備一下子聯網了,必然會面臨很多網絡安全問題,所以還需要工業安全防護層來貫穿整個平臺架構。
工業互聯網轉型云平臺
PaaS層、SaaS層,都需要服務器設備、云服務等承載其全部的計算、存儲需求,這個承載體就是IaaS層。作為華龍訊達的合作伙伴,騰訊云平臺致力于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轉型。
2013年9月,騰訊云才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隨后,騰訊云從游戲、視頻等優勢場景出發,開始不斷拓展業務。
2018年,騰訊云+未來峰會上,騰訊云企業業務部總經理蔡毅表示,目前騰訊云正在與華龍訊達開展深度合作,將企業微信的強大鏈接功能融入到華龍訊達的解決方案中。最終實現微信與生產現場的連接。
蔡毅強調,工業領域是騰訊云關注的重點。除了在與華龍訊達這樣的國內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領導企業積極合作之外,騰訊云與富士康也在就工業互聯網平臺展開合作,幫助富士康解決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通過與這些行業領先企業的合作,騰訊云正在積累豐富的工業服務經驗,利用強大的連接及服務能力向工業領域輸出。騰訊云的目標是做一個能為制造企業解決問題的平臺,推動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蔡毅認為。
針對媒體提出的企業對于公有云平臺的安全顧慮問題,蔡毅指出,騰訊云的服務形式有很多種,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選擇構建。對于企業普遍關注的數據安全問題,騰訊云也有實力來解決。
而這種對安全的自信與騰訊云的發展相關。
騰訊在2018年的年度財報中首次披露了騰訊云的全年財務業績,其2018年收入高達91億元,同比2017年增幅超過100%。根據國際數據公司報告顯示,2018年騰訊在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排名第二,在全球市場位列前十。
騰訊云的收入數據一經公布,便引起業界巨大關注,要知道,在云計算領域具有較大先發優勢的阿里云在2018年的營收規模也只有213.6億元,2017年為111.7億元。
目前,騰訊云在全球25個地區,運營53個可用區,數據存儲規模達到EB級別。在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中間件、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與安全等領域擁有超過200種IaaS、PaaS與SaaS產品,超過90種行業解決方案。
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
鮑莫爾成本病是美國經濟學家威廉 鮑莫爾在1967年提出的。他認為,生產率的不同增速使經濟生產被分成兩個門類,即生產率“停滯部門”和生產率“進步部門”。
相對于生產率“進步部門”,購買“停滯部門”所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費用將越來越高。因此,工業互聯網對于工業企業的最大意義之一,是打通自身的生產制造與周邊配套環節,提升“停滯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龍小昂認為,要實現企業業務的快速發展,企業上云是必然過程。以華龍訊達為例,在與騰訊云合作之前,華龍訊達的人力資源只能同時服務10個客戶,而通過與騰訊云的合作,現在可以同時服務10000個客戶。
以云南曲靖卷煙廠為例,其在引入華龍訊達實施的“中國煙草總公司的試點示范項目”基于CPS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后,率先成為國內首例工廠級整體應用“數字孿生體”虛擬模型的仿真技術的經典案例,樹立了全國“兩化融合”智能工廠的示范。
“曲靖卷煙廠每年的運維費用,維修費用,全行業是60多塊,而曲靖卷煙廠的費用是40多塊;每年生產100萬箱,光是運維費用就節省了2000多萬,”談到這個數據,龍小昂頗為滿意。
不僅僅是本土企業,外資企業也受惠于木星工業互聯網平臺,其是華龍訊達已經與騰訊云合力打造。
龍小昂指出,木星工業互聯網平臺IT基礎架構是基于騰訊云平臺架構,上層架構是基于華龍訊達自主可控的以CPS為核心的數字工廠建設技術,兩家企業以各自的專業技術合力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能非常好的切合工業企業的應用需求。
2018年,殼牌公司制定了一個年度計劃,要把中國的煉鋼廠、煉油廠、裝備制造廠的集中供油系統的油品監測數據上云,實現遠程監控管理,當時的定調是從全世界主要物聯網平臺進行測試。去年6月份,華龍訊達和騰訊云開始介入到這個項目,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成功做了出來。
華龍訊達和騰訊云幫助殼牌建立了精準管理設備檔案、一站式管家服務、One Stop在線服務的一站式智能閉環管理,依托騰訊云大數據能力而建立的殼智匯LubeMaster智能潤滑管家,借助線下硬件設備,為客戶提供人工智能問答、設備情況跟蹤查詢、換油自動提醒等定制化智能管理服務。
殼牌的用戶通過這些服務,不用再需要擔心油品狀態,只需一步手機就可以跟蹤油品的質量、設備的使用狀況,極大地縮短了因更換潤滑油、油品維保的時間,提升了用戶體驗。
此外,華龍訊達正在努力把高端的技術“平民化”。為助力工業企業制造企業數字化改造,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服務能力,華龍訊達將以木星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點,幫助企業真正上云用云。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00瀏覽量
94051 -
萬物互聯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3瀏覽量
14108
原文標題:14年后再看李敖對香港的忠告,佩服!
文章出處:【微信號:PCBshijie,微信公眾號:PCB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