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19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國際人工智能前沿資訊會議上在上海舉行。圍繞“人工智能發展瓶頸和突破口”主題,來自國內外的研究機構、企業、政府等進行了交流探討。討論認為,AI在過去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技術上仍然處于較為初期階段;中國的人工智能更關注應用層面。關于人工智能為行業賦能,多位與會人士認為,人工智能既要關注硬技術提升,也要不斷完善其背后的法律、文化、倫理等“軟的科學”建設。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工作人員(右)在演示一款基于5G網絡實現遠程控制的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人工智能發展處于初期,瓶頸有待突破
隨著汽車行業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探索,工商業發展對自動化的興趣越來越高,人們對人工智能未來多方面取代人工操作越來越抱有希望。
“目前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學習訓練的初期發展階段,在未來我們需要能夠去實現智能的決策。現在其實我們想要去做的就是要由人來主導和控制系統,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國際人工智能理事會理事、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會員Carles Sierra教授指出,“即便實現一種完全的自動化,我們也希望一定要由人來主導的,這樣就可以進行一些風險規避。這是目前我們AI發展的主要瓶頸。也就是說在未來開發過程中,一定確保是由人來主導的,來進行風險管控。我們現在還沒有一種好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在我們大的自動化系統自主性過程中,我們需要由人來進行配合。”
AI效率、可擴展性都是瓶頸
牛津大學計算機系主任、歐洲科學院院士Michael Wooldridge認為,“現在它的效率以及可擴展性還包括計算的資源等這樣一些需求,這些都是瓶頸。還急需我們去找到解決方案,尤其在效率提升方面,我們希望把這樣一種機器學習真正進行深層次研究。尤其是在理念認知方面,能夠進行文字的、聲音的識別,還有推理的能力。過去十年人工智能發展了很多技術,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去進行這樣的一些應用。”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的院士、墨爾本大學教授Rao Kotagiri認為,“現在AI的系統其實比較低級、原始,我們需要讓它變得更加先進、高級,需要有更多的相關背景信息以及更多的邏輯,希望AI是可以拓展的,我們希望能夠去綜合提供一些AI系統的解決方案。要保證它的安全性,這樣的話讓AI在做得比人類更好的時候能夠保證安全。”
技術倫理需要關注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此前針對Youtube涉嫌違反兒童隱私法進行了調查,并對母公司谷歌開出了2億美元罰單。AI換臉軟件Zao一時在網絡流行,與之相應的是用戶隱私安全、數據安全風險引發了思考。這些事件反映出與技術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文化、倫理等“軟性配套”并不完善。如何對人工智能技術有效地進行監管,確保技術安全,同時又能夠有效促進人工智能的市場化發展,是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
無論賦能哪個行業,公眾權益問題是人工智能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孫建軍強調,“目前我們對人工智能技術還處在探索階段,例如應用于安防領域的人臉識別技術,如果沒有妥善保管好,并明確使用規定,人臉圖象或視頻等數據的濫用將直接侵害公眾的權益。”
“ 相對來說,美國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密切關注了人工智能相關的風險,而中國更加強調技術的落地應用。美國對人工智能給社會帶來的風險進行了充分討論,和各種全面部署,建立了安全和倫理方面的風險防控機制,而中國對有關風險安全目前還有待進一提高。”上海大學殷鳳教授殷鳳說。
技術研發、完善立法、監管落地,共同突破發展瓶頸
技術發展是突破瓶頸的重要動力。提升硬實力之外,上海工程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王巖松教授認為,“ 在提升AI硬實力的同時還要關注人工智能相關軟學科的研究,比如說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技術路線圖,商業模式,應用倫理。還有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以及由此帶來的管理理論方面的變革性的問題等。”
完善立法、加強監管也是為AI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手段。“我們需要有相應的立法體制,不當行為的懲罰機制。同時也要從經濟學的理論來進行相應研究。” Carles Sierra說。
工信部在2017年頒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對人工智能發展治理提出要求,但是規則和要求的落地仍在進行中。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在《人工智能的治理與國際合作》的講話中提到,“現在的重要任務是如何讓這些規則和要求落地,形成有利于我國人工智能健康成長的良性環境。”
中國人工智能更關注應用層面
“與美國相比,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優勢更多體現在應用層面,”殷鳳認為。“同時在應用與推廣層面,現在出現了諸多問題。”
上海中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冰博士認為,“中國的優勢是在于傳統文化與應用場景的塑造,西方是在于基礎研究與全球資源的整合,如果能夠探索一種方法論,可以把中國的工薪社會化需求與大數據的治理模式相結合,智勇雙全,對于弱勢群體我們如何通過數據的這種治理和千人千面的解決方案使數據能夠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形成良方。”
真正的人工智能路途依然遙遠
人工智能應用拓展到多個領域。智能教育產品已經在數千所學校幫助老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人工智能全科醫生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近千種疾病,顯著提升基層醫療水平,促進醫療公平。越來越多的城市大腦都在累積數據,打造更高效、智慧的城市管理治理實踐。
尤其是人工智能被廣泛運用到城市管理中的實踐中,有效應對城市運行的痛點、難題等。隨著人工智能逐漸發展,很多產品、技術都冠以人工智能的名字,但是實際應用落地仍然多停留在個案環節。
“事實上人工智能離真正的智能,路還很遠,AlphaGov的例子事實上也只能是在一個特定場合,特定場景下實現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整體距離還很遠。”王巖松教授認為,“作為高校或研究院所這樣的研究機構,更多的還是要從基礎理論上做更深層次的研究。”
人工智能應用紅利生根落地要做到普惠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認為,人工智能和中國教育是體和用的關系,前者為用,后者為體,不能顛倒,不能忽略。
針對中國教育目前有三個特點是鄉村弱、城市擠、師資弱,周漢民對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結合提出了三個建議,一是建立一個全國網上義務教育平臺,是整個教育體系都可以由優質教師將其搬到網上;二是把互聯網工程和教育工程認真地結合在一起,推動互聯網遍及所有學校;三要加強教育的國際合作。周漢民說,“兩者結合的效果解決的不是高科技如何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要解決的是高科技的手段如何生根落地,惠及人民。”
同樣,AI技術賦能醫學領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不僅為醫學研究提供支撐,也為醫療服務社會帶來許多幫助。
2017年,《Nature》雜志在封面發表一篇文章:利用深度學習算法診斷皮膚癌,準確度達到91%,可以與醫生比肩。“對皮膚病學家可能要花30年時間才能夠從業,而人工智能機器只需進行24小時的培訓后就有同樣的診斷結果。”墨爾本大學教授、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Rao Kotagiri認為,“外界質疑AI會犯錯誤,但是這項技術對那些沒有皮膚病專家的國家來說則幫上了大忙。”
“人工智能肯定不能完全替代人類,但是它可以替代很多常規的、重復性的事務,將真正需要專家處理的事務留到最后。中國現在醫務人員非常緊張,AI能做一些真正的輔助工作,這就是我們希望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李軍民認為,“人工智能更多的是為社會服務。尤其像一些地區沒有這種技術,人工智能使得基層真正受益。”
如何將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應用充分落地?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方明認為,“人工智能兌現價值紅利必須要達到三個條件,首先要具備真實可見的應用案例,其次要能夠規模化推廣,最后必須可以用統計數據來證明實實在在的應用成效。”
本次會議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指導,中國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委員會 、上海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上海投資促進中心共同舉辦。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72瀏覽量
237613 -
5G網絡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35瀏覽量
42155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58瀏覽量
242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