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商用的進度被數次提前,外界的關注重點開始部分轉向5G產品大規模出貨的時間,以及其價格下降的時間乃至空間。多家手機芯片廠判斷5G手機會在2020年第一季度大規模出貨,有分析機構甚至認為5G產品已經開始逐步在部分市場大規模出貨。聯發科技總經理陳冠州近日在采訪中坦言,一年前大家還會疑慮2020年全球將會有多少臺5G設備,而現在這個數字會大于1億已成業界和供應鏈的共識。
不過5G手機較之4G產品在復雜程度上有較大提升,這也帶來成本的增加。大規模商用的初期,“貴”依然是5G手機面臨的挑戰。國內來看,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對5G手機能否降價至3000元甚至2000元以下進行了探討。陳冠州也表示,聯發科強烈希望5G手機價格能在2020年下半年下探至2000元以下,整個產業鏈會努力促成該目標。
5G的到來也并不意味著4G的離場。行業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新興設備技術(EDT)研究服務副總監Ville-Petteri Ukonaho坦言,4G有著“長尾效應”:全球許多地區還并未開始向5G過渡,此外,在可預見的未來,最便宜的智能手機依然會是4G產品。陳冠州也表示,聯發科目前在手機業務上的策略已十分清晰:“打好4G下半場,掌握5G轉換的商機。”
明年開啟第一波
“在中國,5G手機的大規模出貨預計會在明年啟動,并占據中國手機市場20%的份額。”Strategy Analytics新興設備技術(EDT)研究服務副總監Ville-Petteri Ukonaho接受認為,在全球其他地區,5G產品更大規模的出貨會在2020年第四季度,其標志性事件會是蘋果5G產品的推出。
Strategy Analytics認為,5G將在2020年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10%,并在2021年達到25%。此后,5G將2024年成為全球手機市場的“主流”,出貨量占比超過50%,而在中國,這一進度無疑會更快。
集邦咨詢(TrendForce)資深研究總監謝雨珊認為,5G在為趨于成熟的智能手機市場注入著新商機。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全球大廠對5G的終極目標仍是28GHz以上的毫米波頻段,各類大、中、小、微型基站將陸續布建,可望在2023年后持續增長。”
對手機芯片廠商來說,用最合適的產品趕上5G第一波大規模商用已顯得尤為重要。Ukonaho認為,高通依然是移動領域的“芯片領袖”,在5G規格的推進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其產品也做到了全球范圍最大規模的覆蓋;而聯發科的優勢則是在中檔智能手機領域一向有著強勢的表現,其方案更有利于5G手機價格的下降。
紫光展銳則被認為業務將主要在中國,其低價芯片有利于中國市場的5G產品更快實現廉價化。三星與華為(海思)則都有著自己的5G芯片并優先供應自家產品,這也意味著穩固的出貨渠道。
“聯發科和紫光展銳預計都將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他們最大的挑戰是在其他市場獲得更高的接受度,考慮到如今的全球貿易環境這更顯重要。”Ukonaho評論稱,“聯發科更有希望開拓全球市場,其產品已經在西歐和亞洲被采納,只是尚未走進北美市場。”
“我相信這次(聯發科)趕上了5G第一波大規模商用的時間點。”陳冠州在采訪中表示。聯發科技財務長顧大為表示,5G在2020年的大規模商用一定會對公司營收有比較正面的幫助。
他指出,5G芯片單價較4G芯片要貴,且2020年國內市場的規模將在1億臺以上,以聯發科希望達到的市占率來看,相信會對營收有幫助。“詳細的數字受限于上市公司(相關要求),明年才能公布。”顧大為說,“方向上應該是正面消息。”
5G何時降價?
在陳冠州看來,5G技術帶來的提升比4G技術要高五倍甚至七倍以上,而這也意味著對基帶處理能力的高要求。“這讓設計的復雜度變得非常高,不只是在運算,甚至在前端RF(射頻,下同)技術、天線技術,都會跟4G完全不同等級,技術難度確實高出很多。”他說。
謝雨珊也指出,相較于4G,5G必須向下兼容4G/3G等頻段,加上要保障使用者體驗,5G手機的技術含量勢必提升,同時也需要引入先進制程來提升整體的運作效能,這也意味著成本提升是必然結果。以Sub-6GHz的5G手機為例,僅在射頻前端的成本上,相較于4G手機的提升就有20%至30%。
受制于多方面的成本因素,在5G大規模商用的初期,“貴”無疑會是消費者選擇5G手機的重要阻力之一。此外謝雨珊還指出,5G在手機上尚未有“殺手級”應用出現,目前的多數應用以4G網絡也可以實現,升級至5G并不會帶來明顯的效益,因此利用價格優惠來吸引消費者買單的做法也可能有限。
“隨著高通、聯發科等陸續推出5G SoC(手機應用處理器與基帶兩者做到一起封裝的形式,下同),將有機會拉低5G手機的零件成本,但效果有限,重點還是在于電信業者是否愿意提供一定比例的補貼,加速5G手機的采用。”她表示,“較大幅度的降價大概率會在2022到2023年出現。”
Ukonaho則認為,中國會是引領5G產品走入低價區間的關鍵市場,尤其是隨著聯發科和紫光展銳方案的推進,5G手機價格可能會在未來迅速下降。不過,他同樣不認為5G手機能夠在2020年大規模進入中等價位。在他看來,5G產品較大規模進入中等價位和突破至低價位的時間將分別為2021和2022年。
盡管“強烈希望”國內市場上5G手機價格可以在明年下半年下探至2000元之下,聯發科也不認為其可以進一步快速下探至千元水平,而這也是因為5G手機的復雜度遠超4G。“先不說SoC的部分,RF的成本增加都是有的,這會讓5G手機普及到4G手機的1000元以下價位所需的時間拉長一點。”陳冠州表示。
打好4G“下半場”
5G的到來也并不意味著4G的退場。“4G并沒有在消失,許多地區還沒有開始向5G過渡。”Ukonaho表示。他預計,未來數年,4G手機將繼續在非洲、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區銷售;此外,在可預見的未來,最便宜、可負擔的智能手機依然會是4G產品。這些因素一同促成了4G的“長尾效應”。
陳冠州同樣認可這一“長尾效應”。他在采訪中指出,目前全球一年約有16億臺手機出貨,各個國家向5G轉換的進度不一,4G的使用料將會延續至2025年甚至更晚。
顧大為也補充表示,通訊的改變不見得是要“一刀切”。“雖然大家談4G、5G,但目前2G芯片還是以每年幾億的量在出貨。”他說,“4G應該不至于停止生產,我們會持續投資,只是大部分的資源會往5G傾斜。”談及是否會繼續發布新的4G芯片,顧大為表示:“我們一定會持續有新的4G芯片出來。”
另一方面的體現則是在功能機領域。陳冠州在采訪中指出,手機市場未來的方向會是現有的高端機被5G產品取代,偏中端、低端產品則會是4G。這其中也包含著低端的“功能機”。
“在我看來,不是所謂功能機和智能機,它背后的重點是可以做到多便宜。”陳冠州強調,手機的智能化是一個趨勢,即便是被稱作‘功能機’的機型,實際上也會需要具備智能的能力。“這個命題對聯發科來說很簡單,就是如何在智能化趨勢下,把東西做到便宜,而且可以滿足某些地區的需求。”他說。
謝雨珊也在采訪中指出,未來一段時間4G手機仍為主流,而傳統功能機會逐漸被低階智能型手機取代。她認為,4G手機的長尾效應預計可延續至2021-2022年。
高通公司曾經在2017年推出了4G功能機芯片,意在挖掘當時需求依然旺盛的功能機市場的潛力,而作為手機芯片領域另一重要廠商的聯發科在當時并未選擇跟進。談及當初的決定,顧大為表示,這更多是出于戰略資源的考量。
他介紹稱,聯發科在過去幾年對內部手機資源做了較大的梳理,并將大部分資源調至5G等領域。“雖然4G功能機短期可以多掙一些錢,技術上來講也沒有難度。但身為一個技術公司,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做取舍時,我們選擇面向5G。”
顧大為強調稱,這是商業的選擇,而非技術的考量。“如果日后看(4G)形成長尾效應,回頭再做還是有資源的。”他說,“反過來,如果錯過了第一波5G,這是因小失大。”
在談到聯發科在手機領域的策略和目標時,陳冠州表示,第一件事是打好4G的下半場,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第二件事就是掌握5G轉換的商機。他坦言,4G時代聯發科是“第二名”,目前公司推動5G SoC趕上大規模商用,背后的思維就是如何在5G時代把距離縮短,進一步拉近與“第一名”的距離。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51瀏覽量
157419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07瀏覽量
118805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