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國35所高校迎來中國第一批以人工智能為專業的本科生。自今年3月教育部批準新增人工智能專業以來,社會討論熱度不減,尤其受到考生、家長及教育界人士的關注。
從目前社會輿情來看,人們普遍認為,高校理應成為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但也應量力而行,避免虛火上升。
人才缺口在百萬級別
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人工智能專業剛剛設立就成為多所高校的熱門專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等35所獲批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在招生中都將該專業作為特色專業進行重點介紹和展示,各高校招生人數在數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多所院校的錄取分數都屬于高分段。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中國高考志愿填報與職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專業是考生家庭在新興專業中的首選,占比達33.6%;其次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占比為24.4%;第三為智能科學與技術,占比18.6%。
教育部明確,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復合特色專業,編寫50本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設50門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立50家AI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業內人士估計,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百萬級別。智聯招聘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增長近兩倍,知識型、技術型人才更為搶手,而程式化、重復性的崗位呈現下降趨勢。
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有超過20個省份發布專項政策,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落地”。不僅僅是新興人工智能企業正在瞄準專業人才,一些制造、紡織等傳統行業的企業也期待借助最新技術實現轉型升級。
“在市場上,兼備研發能力及實踐經驗的人才往往成為企業爭搶的目標。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專業會成為中國大學中最熱門的專業之一。”北京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的管理人員說。
東北大學計算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楊金柱說:“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爭奪在社會上已經呈現白熱化態勢,隨著人類社會從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智能應用正深入到各行各業,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具有持續性和長期性,就業前景廣闊。”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表示,抓住人工智能新機遇對我國而言,尤為意義重大。“我們國家處于工業化轉型期,包括產業轉型以及城鎮化過程中,會創造出大量的人工智能應用的新空間,這些空間是我們國家獨有的,人工智能的應用意味著我們能夠以新方式進行發展。”
學什么?強化數學+應用創新
人工智能專業能把過去散落在各個學科中的相關課程整合到一起,而課程核心內容實際上構成了人工智能這門學問的基石。多所高校已根據人才需求和自身的學科優勢,探索打造了一套培養方案。專家同時強調,數學和應用創新很關鍵。
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閔萬里認為,人工智能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算法的競爭,對數學掌握具有很高的要求,當今國內在這個領域中數學出類拔萃的人還不多。“下一代人工智能要取得超越性發展,必須從數學系培養人才,這樣才會具備理論創新的可能性。”
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說,浙大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生將深入學習以概率統計為基礎的數學課程。“概率、統計、優化方法、矩陣分解等以往被打包在一門《高等數學》中的內容,以后將成為人工智能專業中獨立開設的4門課。”
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專業的課堂也將更生動、有趣,更具挑戰性。在本科課程上,學生的作業是一個個人工智能設計挑戰。比如,在8×8的棋盤上用“阿爾法狗”比拼棋藝;通過搜集海量數據、訓練復雜的深度學習模型,在終端人工智能芯片上完成人臉識別、語音分析或機器閱讀。
楊金柱介紹,東北大學人工智能專業將重點培養學生獲取數學、人工智能、計算機、數據科學、智能制造等多維度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圍繞智慧醫療、工業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翻譯等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
“大學學習階段,加強高等數學、離散數學、最優化方法等數學與自然科學公共基礎類課程的學習,同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積累。”楊金柱說。
經驗人才不足,專業師資緊缺
從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的起步速度來看,我國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但還需要在培養質量上下氣力。一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大公司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招聘有很多,但大多技術應用類崗位只需要上幾個月的培訓班就能上手。高質量人才梯隊的培養,還需要從應用人才走向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與拓展,才能真正形成核心競爭力。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黎銘同樣認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水平人才,應該具有源頭創新力以及解決企業實際難題的能力。如果類比建筑行業,我們不是培養普通建筑工人,而是要培養建筑大師。
為補足教育短板,由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3月成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編委會,今年將出版《人工智能:模型與算法》《可視化導論》《智能產品設計》《自然語言處理》4本教材,相關線上課程(MOOC)也正在錄制中。
領英在2017年發布的一份大數據報告中顯示,從中美人工智能人才的從業年限構成比例上看,美國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人工智能人才比例接近50%,而中國這一比例不到25%。
與此同時,大量研究人員從其他交叉領域轉向人工智能,雖然研究隊伍看似越來越大,但專業師資力量仍然緊缺。
“在學校里面,最重要的是把未來人工智能所需的人才基礎打好,所以我們專門頒布了一系列關于交叉學科、交叉學位的政策。跨院系的教師兼職制度這一系列文件形成以后,大大調動了老師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積極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說。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彭冬亮說:“從目前來看,企業人工智能的創新能力非常強勁,對人才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我們希望企業和高校能夠一起合作攻克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70瀏覽量
237593 -
機器翻譯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9瀏覽量
14873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64瀏覽量
1373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