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會期間,人們都會用放大鏡來看待一些新出現的概念。今年,哪個熱點最受關注呢?顯然是人工智能!本屆兩會,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了廣泛關注,也產生了人工智能可能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推斷。而連續五次在兩會上提出人工智能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無疑為此做出了很大貢獻
雖然同樣是在談人工智能,李彥宏卻創造了四個“最”
1、最具前瞻性
李彥宏是最早提出人工智能建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體現出了前瞻性的眼光。
今年兩會,李彥宏算得上是焦點人物,而且談的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個:人工智能。從李彥宏今年提交的三份提案來看,《關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幫助解決走失兒童問題的提案》、《關于打造智能交通信號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的提案》、《關于加強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構建國家創新型經濟的提案》,都集中在了人工智能身上。
去年兩會,代表、委員有關人工智能方面的建議還不多,但今年已經吸引了一眾科技界大佬的集體“跟風”。
比如全國政協委員、小米創始人雷軍提出要在國家層面進行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強人工智能科研人才培養與引進;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一口氣提出了人工智能有關的九條建議,涉及到建立國家實驗室、數據開放等主題;全國人大代表、騰訊CEO馬化騰也承認,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成為戰略上的制高點,遠比過去的人口紅利、流量紅利、內容紅利更不可逾越;就連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復星集團董事郭廣昌等企業大佬也在不同場合發表了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有人開玩笑,總理報告中提及人工智能,是因為有李彥宏這個“明星代言人”。相比其他代表、委員的“跟風”,李彥宏早在2015年的兩會上,就提出中國應該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進人工智能跨越式發展。2016年,李彥宏繼續建議加快制定與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推動互聯網提速降費。2017年,李彥宏All in One,索性一下子拋出三份人工智能的提案,
2、最接地氣
李彥宏的人工智能提案最接地氣,最具可操作性。
說白了,人工智能的建議是“政治上正確”的事。尤其是2016年10月,美國白宮專門發布兩份重要報告《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 和《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將人工智能上升到美國國家戰略高度。對于中國來說,人工智能是一場全球話語權的爭奪戰,這毋庸置疑。但空喊口號并不可取,也很難在人工智能上搶占到制高點。
李彥宏連續三年的提案和觀點都聚焦到了應用層。他認為,人工智能給這個社會帶來的改變堪比當年的工業革命或電力革命,天花板在人工智能與行業、生活的落地應用上,人工智能如果能夠和各個行業結合,將釋放出更大的社會、商業價值。如果將人工智能看作是未來的基礎設施的話,就像水和電一樣,是不得不選的標配。因此,李彥宏建議,大力推進“智能+經濟”發展,從觀念引導、制度創新、數據開放和專項支持等方面,為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構建良好的政策環境。
相比,小米創始人雷軍提出要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國家層面進行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專項計劃,建立人工智能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體;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出要構建國家級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并在數據開放與共享上構建合作機制。這些建議并沒有問題,但可能沒落到肯綮之處。
李彥宏之所以聚焦在應用層面上,是因為人工智能所處的戰略地位和顛覆性,早已被全球普遍認可。但中國能不能成功卡位,關鍵在應用層的落地上。只有將數據和場景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
3、最具公益性
李彥宏的人工智能提案最具公益性,更多地考慮到了解決社會問題,讓社會因技術而變得更公平平等。
拿今年兩會李彥宏的人工智能的三個提案來說,其中有兩個都集中在社會、民生層面。比如兒童走失、被拐賣事件備受社會各界、政府關注,但仍呈現出了“低發高破”的態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人臉識別可提升圖像偵查效率,盡早鎖定失蹤兒童或涉案人員,還能進行海量人臉數據的跨年齡對比,幫助偵破兒童走失積案;另一個則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信號燈配時優化,打造智能交通信號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當然,這種公益性還體現在更寬泛的層面,比如智能制造驅動的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優化,讓更多的企業能夠成功轉型,提升行業競爭力。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交通、醫療等垂直行業場景融合后而產生的新業態、新模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智能化、便利性體驗,如無人駕駛、生活機器人等。可以說,這些都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在公益性、社會價值上的體現和延伸。
相比,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則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另一面。他認為,科技技術再先進,也不能把所有東西都代替了,這樣的話,人就成傻瓜一個了。觀點類似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他擔心,要防止少數的工程師通過控制人工智能的設計,而左右這個社會。
其實任何技術都有兩面性,正如菜刀可以做美味佳肴,也可以殺人,是一個道理。但總是有人能看到更光明的一面,讓整個社會變得更溫暖。
4、最具實戰性
最后一個則是李彥宏的人工智能建議最具實戰性。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李彥宏與百度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布局多年,在去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還預言,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結束,互聯網的下一幕將是人工智能。隨后,人工智能幾乎成為全社會都在談的話題,各路企業大佬紛紛在這一領域發聲。但同樣熱議人工智能,不少企業在人工智能上卻缺乏實踐與探索。
比如本屆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也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建議,但自身業務可能并不涉及人工智能,或者缺乏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全國政協委員、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提交了《關于加快建設醫學人工智能支撐體系的提案》,他給出預判,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但我們的創新機制并不完善,在健康醫療等領域的發展與國外還存在差距。
相比,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卻是戰略性投入,一方面體現在技術領先性上,美國《財富》雜志(Fortune)將百度、谷歌、微軟、Facebook稱為是全球四大AI巨頭;百度語音識別技術更是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2016全球十大突破技術”,語音識別準確率達到97%;圖像方面,百度人臉識別準確率達到了99.77%。另一方面,不管是人臉識別技術在解決兒童走失問題上的應用,打造智能交通信號燈,還是在無人駕駛、地圖數據采集及智能識別、智能點餐機器人等應用方面,百度更像是拓荒者,實戰積累更具說服力。
總而言之,當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香餑餑”,從最早李彥宏一個人的“獨奏”到引來一幫大佬們的“和聲”,人工智能從陌生到寫入政府報告、話題持續發酵,吸引到了各路大神齊刷“存在感”,但無論是蜻蜓點水的泛泛而談,還是缺乏實踐基礎的高談闊論,都難免有點“打醬油”和刷頭條的嫌疑。相比,李彥宏五年時間提了5個人工智能的建議,創造了四個“最”,這樣的提案或許才更有份量,更能推動技術、社會的進步。
-
智能交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795瀏覽量
4343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63瀏覽量
237587 -
李彥宏
+關注
關注
2文章
92瀏覽量
144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