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器不斷的閉合和斷開有兩方面原因:(1)正常的閉合和斷開。它是控制電路本身的控制要求;(2)非正常的閉合斷開。繼電器出現故障。
一、正常的頻繁通斷:在要求負載頻繁的得電、斷電時,繼電器的控制電路就會控制它頻繁的吸合和斷開。例如震蕩電路控制繼電器時,繼電器就會不斷的閉合和斷開。
二、繼電器因故障的頻繁通斷。繼電器吸合后,為了確保其吸合的可靠性(不會因為外界沖擊而斷開),有一個重要的衡量參數即繼電器的A壓力。繼電器的A壓力必須大于規定的最小值,這樣才能確保它可靠吸合。不同種類的繼電器,它的A壓力值不一樣。如果,繼電器的A壓力值過小,吸合就不穩定,如果,外界存在間隙的外力沖擊,就會造成繼電器不斷的通斷。造成這個原因,主要是磁鐵表面有異物或者嚴重磨損不平。
三、繼電器工作原理:繼電器是由電能產生磁能,再轉換成機械能輸出的電氣元件。它是由線圈、鐵芯、銜鐵、反作用彈簧、簧片和觸點組成。當線圈通電,鐵芯產生磁力,克服反彈簧吸合銜鐵并帶動簧片和觸點閉合。繼電器主要技術參數:吸合電壓(一般在額定電壓的75%-50%) ,釋放電壓(一般在額定電壓的30%-10%),跟蹤,A壓力,B壓力,觸點間隙,功率,觸點間接觸電阻,絕緣電壓。
我認為應該是繼電器的電源電壓過低造成的。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12v的繼電器接到電路后,給了12v電壓閉合,電壓降到4v后為什么繼電器不斷開呢?
發表于 08-29 09:53
CD4013是個雙D觸發器,設計初衷是想通過D觸發器翻轉功能,控制繼電器的斷開與閉合,從而實現對另一電路的電源狀態控制。現在問題是,無論D觸發器Q1輸出端的電壓是12V還是0V,繼電器
發表于 10-18 21:12
我現在做的按鍵切換電路如下圖,要實現功能如下;按鍵為非自鎖式按鈕,按一下按鈕,繼電器閉合并保持 ,再按一下斷開并保持,如此反復。現在的問題如下:繼電器由
發表于 03-04 06:35
做的一個20A左右電流的板子,繼電器用的施耐德的RXM2AB2BD,實物原理圖電路圖如下問題是,繼電器斷開的時候,觸點經常不關閉,查了下有人說是高溫或電弧導致觸點粘在一起斷不開。有什么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嗎
發表于 09-04 01:36
采用繼電器閉合報警電路圖
發表于 06-10 08:35
?2515次閱讀
繼電器不斷的閉合和斷開有兩方面原因:(1)正常的閉合
發表于 09-13 17:09
?2.5w次閱讀
從得到輸入信號(線圈的通電或斷電)初步,通過必定的延時后才輸出信號(觸頭的閉合或斷開)的繼電器,稱為時刻繼電器。時刻繼電器的延時辦法有
發表于 09-28 14:20
?4444次閱讀
? ?原因: ? ? ? 在電機起動時負載過重或運行遇到沖擊負載時電流增大,達到或超過繼電器的動作整定值,從而使繼電器動作——觸點閉合,接通保護回路中的電磁執行元件來達到
發表于 08-17 15:57
?3.2w次閱讀
,使觸點閉合或斷開,實現電路的通斷。 其中,線圈中的電流決定了電磁繼電器的工作狀態。在沒有控制電流時,繼電器處于靜止狀態,常閉觸點閉合,常開
發表于 06-20 14:23
?7699次閱讀
功放繼電器反復跳的原因? 功放繼電器反復跳是一種常見的音頻問題。它通常表現為播放聲音時,功放繼電器會不斷開關,導致聲音不穩定和雜音。這個問題
發表于 09-13 15:29
?5542次閱讀
問題的發生。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開關,通常用于控制和切換電路的電源。當控制信號到達繼電器時,觸點會閉合或斷開,從而開關電源。繼電器通常使用交流
發表于 03-05 15:48
?763次閱讀
的通斷。在低電壓繼電器中,動斷觸點是其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其狀態對繼電器的工作性能有著重要影響。 在低電壓繼電器中,動斷觸點通常是指在電磁鐵吸合時,能夠實現電路斷開的觸點。其狀態可以分為
發表于 06-21 10:26
?2103次閱讀
繼電器是一種用于控制電路的開關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實現弱信號控制強電流的目的。繼電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電磁鐵的吸合和釋放來控制觸點的閉合和斷開,從而實現對電路的控制。然而,在實際應用中,
發表于 06-28 11:05
?1127次閱讀
的控制。開關可以分為機械開關和電子開關兩大類。 機械開關是通過機械動作來實現導體的連接和斷開,如按鈕、撥動開關、滑動開關等。電子開關則是通過電子信號來控制導體的連接和斷開,如繼電器、晶
發表于 08-25 09:50
?3667次閱讀
,吸引銜鐵,從而實現觸點的閉合或斷開。 工作原理 :當線圈通電時,產生磁場,吸引銜鐵,使觸點閉合;斷電時,磁場消失,銜鐵在彈簧作用下返回,觸點斷開。 固態
發表于 09-27 15:40
?340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