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你得到一個金屬盒子并被告知不可能知道盒子里的內容。你可以嘗試鉆它,燒它,用 X 射線照它,搖晃它,打破它以及其他各種手段,但是你永遠無法打開它或者知道里面是什么。
這個盒子里裝著的就是“客觀”,人類可能永遠都無法真正理解“客觀”。
探索未知,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源動力
人類對事物的理解總是伴隨著矛盾的情緒。一方面,一旦了解了什么事物,人們常常會覺得它乏味平庸,甚是無趣。另一方面,神秘未知的事物總是令人著迷,持續吸引著人類的注意力。這些我們不知道或不了解的事物激發著我們的興趣,而那些我們無法知道的事情更令我們心馳神往。這種對于未知的研究和探索,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最終催生了科學和哲學兩大研究領域,并幫助人類建立文明,發展至今。
可以說,科學和技術的發達程度可以作為衡量文明的標準。科學和技術越發達,相應的文明越先進。我們的文明被認為比原始社會更先進,這要歸功于我們取得的所有科技成果。相比之下,如果某個外星文明造訪地球,我們的文明就會被認為是原始的,這幾乎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它們掌握了星際空間的旅行技術,而我們沒有。使用科學和技術作為衡量標準的原因在于:這些活動是人類文化的各個方面中唯一以自身為基礎進行構建的。后人蒙前人福蔭,繼往開來。迄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艾薩克·牛頓對此做了十分精妙的表述:“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只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學的發展是這樣一種持續不斷的積累,因此它很適合作為比較不同文明的標尺。與科學和技術形成對比的是,人類文化的其他方面如藝術、人際關系、文學、政治、道德等,都不能說是以自身為基礎進行構建的。
衡量文明的另一種方式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摒棄了不科學和非理性的觀念。現今社會更加先進,因為我們已經將煉金術當作傻乎乎的夢想丟進了垃圾桶,轉而潛心研究化學。幾個世紀以來的占星學論著都被視為胡言亂語,但我們保留了對天文學的研究。隨著文明的進步,它會將自身的觀念和神話置于邏輯分析的框架中,拋棄超出理性范圍的內容。
在進步的過程中,文明使用的工具是理性。理性和推理是社會進步使用的方法論。某種文化若合乎理性,它就會進步。當它偏離理性,或者跨出理性的界限,它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已知的邊界之外,盡是未知
從柏拉圖到康德再到海德格爾,人類從純粹哲學角度對理性的探索已經持續了很久。千百年來,哲學家們一直在反思和爭論哪些東西是人類有能力知道的,又有哪些東西是人類不可能知道的。這個探討人類知識及其邊界的哲學門類就是認識論(Epistemology)。中世紀起,哥白尼、牛頓等科學家推動數學和科學逐步發展和成熟,科學家和數學家已經加入哲學家的行列,從數理角度討論人類認識世界之能力的局限,以及人類已知知識的邊界。
許多學者透過哲學、科學和理性向我們揭示了令人驚嘆的事實,還有一些人探討的是哲學、科學和理性尚未徹底解釋清楚的主題。美國科學家諾桑·亞諾夫斯基在其新書《理性的邊界》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研究哲學、科學和理性所定義的不可能被揭示的事物,即為哲學、科學和理性劃定一個邊界。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他致力于探索關于人類理性認知底層的問題:
什么是無法被預測或了解的?
什么是永遠不會被理解的?
什么是被計算機、物理學、哲學和我們的思維過程所局限的?
什么在理性的界限之外?
在這一研究過程中,他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對我們關于宇宙、人類理性以及我們自身根深蒂固的觀念提出了挑戰。
《理性的邊界》
(美)諾桑·亞諾夫斯基 著
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11月出版
知識是有局限的
亞諾夫斯基在《理性的邊界》一書中寫到: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將研究需要數萬億個世紀才能解決的簡單計算機問題;思考結構上無懈可擊但毫無意義的句子;了解無限的不同層次;進入匪夷所思的、奇妙的量子世界;討論計算機永遠不可能解決的具體問題;與帶來暴風雪的蝴蝶交朋友;思忖在不同的派對上同時起舞的粒子;認識悖論和自指悖論;看一看我們對空間、時間和因果關系的樸素認知在相對論面前會得到怎樣的教誨;理解哥德爾關于邏輯局限性的著名定理;探尋一些無法解決的數學和物理學問題;探索科學、數學和理性的真正本質;探究為什么這個世界看上去對人類來說如此完美;并檢視我們的思維、理性與物質世界之間的復雜關系。
在探索各個領域的終極問題時,我們不難發現認知的種種局限性。亞諾夫斯基把種種局限性匯總后,發現眾多不同方面的局限性擁有相似的模式。
這些局限表明,我們對自身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的樸素直覺是錯誤的。我們對宇宙及其性質的思考方式必須升級。每個物體都有一個客觀定義,這是我們的一條基本假設,但它需要被重新評估。古典哲學家齊諾(Zeno)表示,我們對空間、時間和運動的常規認識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量子力學已經教會我們,知道者和被知道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并不簡單。物理學的這一分支向我們展示,世界比此前設想的關聯更緊密。研究者發現,我們對于無限的簡單直覺是錯誤的,需要修正。相對論表明,我們對空間、時間和因果關系的認知是錯誤的,需要更正。物理學家指出,不存在對長度或持續時間的客觀測量。我們、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用來描述世界的科學和數學,這些事物之間的關系并不簡單。
矛盾、模糊、片面的人類思維
物質世界是無矛盾的世界,因為物質世界真實存在并運轉至今,無論人類是否誕生,物質世界都在自己的表盤上精確運轉。同樣,科學也是不存在矛盾的,因為它一直被定義為對沒有矛盾的物質世界的準確描述。類似地,數學和邏輯學也是如此:由于它們是用來描述真實世界和科學的,它們不能含有任何矛盾。
然而,有一個地方的確會發生矛盾:人類思維的內部。我們所有人都充滿矛盾;我們渴望矛盾的事物;我們相信矛盾的觀念;我們還預測自相矛盾的事件。任何曾經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對一個人又愛又恨是什么感覺。我們想吃蛋糕,又想要苗條的身材。人類的思維不是完美的機器。我們總是矛盾重重,充滿困惑。類似地,表達人類思維狀態的人類語言一定也有矛盾。當我們說“我愛她也恨她”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奇怪的。
不存在矛盾的物質世界與我們虛弱無力的人類思維和語言之間的關系導致了許多更有趣的問題。人類思維如何能夠理解世界的任何一部分呢?人類組織出來的語言如何能描述世界呢?科學法則是不是客觀存在,又或者它們只存在于我們的思維之中?人類如何辨別科學理論正確與否?就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筆下所寫的那樣,“世界的永恒謎團是它可以被理解”。在沒有矛盾的物質世界和充滿矛盾的人類思維之間,存在著一片充滿模糊的地帶——人們總是在使用模糊的概念,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與之相伴的人類語言充滿了模糊的陳述:有時候我們說站在門口的人在房間里,有時候我們說他們不在房間里。
后人會見證前人的愚蠢,一切交由時間
千百年來,哲學家們提出了理性的許多不同定義并討論了它們的性質。哲學家們還將許多筆墨花在如何區分理性及其相關概念上,如智力、才智、推理力、理解和智慧。還有很多區分人類理性與動物推理和計算機推理的嘗試。
然而大部分思想家都認為理性擁有一種性質:不能用理性推導出矛盾和虛假的事實。無論何時,只要我們假設某些概念然后推導出矛盾,我們就立刻知道假設是錯的。宇宙就是不會允許矛盾。一種性質不可能既是真的也是假的。類似地,如果我們推導出了為假的事實,我們就知道某些假設或推導過程是錯誤的,我們的推理就是毫無價值的。
由于我們不知道什么會導致錯誤,什么不會導致錯誤,所以我們對理性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時間。曾經被認為合乎理性的東西將來可能會被發現導致矛盾。實際上,縱觀歷史的長河,曾被認為是科學的東西后來被發現是謬誤,這種情況已經出現過許多次了。相比之下,一些觀念剛開始被認為是愚蠢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成為理性和科學的一部分,這種情況也發生過很多次。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得到與理性、科學和數學有關的更多經驗,也就更加了解理性的邊界。我們更加了解錯誤的直覺以及導致謬誤預測和矛盾的過程,于是理性的邊界和定義也就變得更加清晰。
當當購書鏈接:https://u.dangdang.com/9NJi
比肩《世界觀》和《為什么》的科學哲學通識!硬核、燒腦,探索科學的極限,挑戰人類對宇宙、理性和自我的根深蒂固的信念!我們對世界了解得越多,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就越清楚。
內容簡介:
從亞里士多德、牛頓到愛因斯坦、玻爾,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源自科學家對人類知識極限的不斷探索,對客觀、理性和自我的深刻問題的一次次挑戰。
有許多書解釋了人類已知的科學,而這本書則聚焦于我們不知道的知識。研究領域橫跨數學、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美國科學家諾桑·亞諾夫斯基,希望通過探索未知,指出人類知識邊界,并找到突破極限的方法。
亞諾夫斯基解讀了量子的奇異性、相對論的意義、混沌理論的誕生過程、無限大的不同層次、無法用正常方法解決的數學問題、正確但無法證明的事實,為我們展示了知識的極限,并找到了制約人類認知的核心原因——隱藏在思想、邏輯和語言中的矛盾性。亞諾夫斯基認為,總結這些矛盾的共性,就能更好地理解理性的結構,找到突破知識極限的方法。
讓我們閱讀《理性的邊界》,順著亞諾夫斯基的筆觸,遙望理性邊界之外的未知領域,跳脫現有的科學體系,重新思考世界,認識自身,理解人類思維與世界的復雜關系。
作者簡介:
諾桑·亞諾夫斯基,美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紐約城市大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教授。他繼承數學大師塞繆爾·艾倫伯格“范疇論”的衣缽,并在量子力學、哲學和語言學方面發表了大量研究論文,獲得了美國科學和數學界的多個獎項。他還著有《元范疇》和《計算機科學中的量子計算》等書。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421瀏覽量
87715 -
物理學
+關注
關注
1文章
28瀏覽量
9884
原文標題:你認識的世界與客觀世界間差了N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