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天極網)
作為顛覆產業的新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說白了就是小型化的LED。憑借著在對比度、反應時間、能耗、可視角度、分辨率等各方面指標均強于LCD以及OLED,它可以將微縮的LED做成陣列,批量轉移到電路基板上,然后加上保護層和電極,封裝好以后制作成顯示屏。再進一步來講,它的體積約為目前主流LED大小的1%,每一個畫素都能定址、單獨驅動發光,將畫素點的距離由原本的毫米降到微米級,甚至于比一根兒頭發絲的寬度還小。
該技術最早是在2000年由來自德州理工大學的Hongxing Jiang和Jingyu Lin兩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所創造。2012年,日系大廠索尼推出了一款名為Crystal LED Display的55英寸全高清分辨率電視,當時,這款電視搭載的顯示技術正是Micro-LED,曾一度引起市場眼球,但因為技術困難、成本太高,并未造成長時間的關注。直到在 2014 年蘋果收購 LuxVue,并買下高通先前在***設立的龍潭廠,專攻 Micro-LED,甚至自設實驗測試生產線才真正被大家所熟知。
理論上來講,Micro-LED與OLED原理基本相通,都是采用自發光技術,且獨立顯示顏色,并且也都能夠達到4K及以上的畫質表現,甚至于要比OLED更為優秀。最常見的,OLED由于自發光的物理特性使其具備優秀的能耗,于Micro-LED亦是如此,它能夠比OLED更為節能,效率也更為出眾。據說其能耗還是OLED屏幕的50%;壽命上,得益于Micro-LED是無機材料,且結構簡單,因此它的壽命要比OLED(有機)更耐用。
再一個,由于Micro-LED是由微小的LED陣列組成,除具備上述能耗低,壽命長的優勢以外,它還能夠做到高亮度、高解析以及超高像素數。Micro-LED因為效率更好,所以發光源的面積可以很小,因為光源小所以間隔可以拉開,不但讓真實對比的表現更好,更留下PPI往上走的巨大彈性。這一點可以參見美國Ostendo發表的5000 ppi的Micro-LED chip,像素密度是如今VR旗艦的十倍。
此外,我在開篇說過,Micro-LED 每個像素都可以單獨定址,單獨發光,加上 LED本身特有的高亮度,Micro-LED能夠實現超高對比度,并且可以呈現出非常絢麗的畫面。另外,Micro-LED 還可以實現無縫拼接,它能夠對任何尺寸、形狀的要求都有良好的適應性,同時也兼具挑戰性。確切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首先,我們來講不得不提的“巨量轉移”技術。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項目,除了技術上的艱難復雜以外,該技術還對容錯率有著嚴格的要求,至少須達到99.9%以上的水準,甚至是99.999%這樣更好的狀態。大家可以試著想想,無論是電視屏幕還是手機屏,其像素的數量都是非常巨大的,而像素的尺寸又是那么小,加上顯示產品本身對于容錯率的嚴格要求,相信沒有誰會愿意購買一塊有“亮點”或“暗點”的顯示屏,由此,可以想象能將這些小像素完美地轉移并實現電路連接是件多么困難復雜的技術。
其次,技術整合也是一個問題。Micro-LED是從芯片角度切入,國內小間距LED是從顯示屏的角度出發,雖然都是做小間距的LED,但是兩者的尺度不一樣。目前國內LED產業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垂直整合整個產業鏈,每一家企業都各自專注一環,做芯片的就做芯片,做封裝的只做封裝,做應用的專門做應用。而且現在大部分小間距LED集中在應用層,還沒有從應用層延伸到上游產業鏈,更沒有達到芯片層。國內能量產的小間距LED也只是在P1.2~1.5毫米,最小的是P0.9毫米。與此同時,上游有機發光材料國內基本沒有,主要被日、韓、美、德等國外廠商牢牢掌握,這一點尤為致命。
此外,根據當前市場價格來看,Micro-LED技術的成本也是非常高,打造一塊200吋以上的屏幕,價格可能要1000萬元人民幣。因此,你會發現,目前業內廠商也只是從Mini LED慢慢地過渡到Micro LED,畢竟一項新的顯示技術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
(責任編輯:fqj)
-
led
+關注
關注
242文章
23153瀏覽量
658617 -
顯示技術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035瀏覽量
730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