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探測器探測原理
閃爍探測器由閃爍體,光電倍增管,電源和放大器,分析器,定標器系統組成,現代閃爍探測器往往配備有計算機系統來處理測量結果。
當射線通過閃爍體時,閃爍體被射線電離、激發,并發出一定波長的光,這些光子射到光電倍增管的光陰極上發生光電效應而釋放出電子,電子流經電倍增管多級陰極線路逐級放大后或為電脈沖,輸入電子線路部分,而后由定標器記錄下來。光陰極產生的電子數量與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子數量成正比例,即放射性同位素的量越多,在閃爍體上引起閃光次數就越多,從而儀器記錄的脈沖次數就越多。
閃爍探測器測量的結果可用計數率,即射線每分鐘的計數次數(cpm)表示,現代計數裝置通常可以同時給出衰變率,即射線每分鐘的衰變次數(dpm)、計數效率(E)、測量誤差等數據。
閃爍探測器的結構組成
1、閃爍體
閃爍探測器的閃爍體是能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線發出可見光子的材料。無機閃爍體(如Nal(Tl),ZnS(Ag))幾乎是100%透明的,有機閃爍體(如蒽,塑料閃爍體,液體閃爍體)一般來說透明性較差。
閃爍體在受到高能粒子激發后發射的光譜應在可見光區,在實際應用上接受光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光電倍增管,另一種是光電二極管。光電倍增管的光譜響應靈敏度在430~470nm,光電二極管的光譜響應靈敏度在500~530nm,閃爍體的發射光譜應盡可能與之相匹配,才能獲得高的靈敏度和高效率。
NaI(Tl)晶體自1948年問世以來至今仍閃爍探測器是探測X射線、γ射線和α射線最重要的閃爍體,其特點為:①密度大(3.67g/cm3),平均原子序數53,對γ射線和X射線有較大的阻止本領;②能量轉換效率高,是已知無機閃爍體中發光強度最高的材料,其分辨率在10%以下,分辨率強;③發射峰值波長為415nm,晶體在發光范圍是透明的。與光電倍增管的匹配較好,對γ射線能量大于150KeV時,效應是線性的:④發光衰減時間短。
CsI(Tl)晶體除發光效率低于NaI(Tl)以外,其它性能均優于NaI(Tl)。CsI(Tl)的發射波長為565nm,與半導體光電二極管匹配很好,在安檢領域采用較多,但余輝較長,快速檢查如車載貨物檢查,圖像模糊分辨不清。
2、光電倍增管
光電倍增管是閃爍探測器的最重要部件之一。其組成成份是光陰極和倍增電極,光陰極的作用是將閃爍體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倍增電極則充當一個放大倍數大于106的放大器,光陰極上產生的電子經加速作用飛到倍增電極上,每個倍增電極上均發生電子的倍增現象,倍增極的培增系數與所加電壓成正比例,所以光電倍增管的供電電源必須非常穩定,保證倍增系數的變化最小,在沒有入射的射線時,光電倍增管自身由于熱發射而產生的電子倍增稱為暗電流。用光電倍增管探測低能核輻射時,必須減小暗電流。保持測量空間環境內較低的室溫,是減小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的有效方法。
此外,光電二極管也是閃爍探測器常用的器件。PIN光敏二極管又稱快速光電二極管,在原理上和普通光電二極管一樣,所不同的是它的結構是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間夾著一層較厚的高阻n型硅片做i層,它具有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長波響應率大的特點。CsI(Tl)晶體的熒光光譜和光敏二極管的吸收光譜比較匹配,而且光產額較高,這樣閃爍晶體和光探測器的組合比較有利于實現對γ射線能譜的測量。實驗中使用的CsI(Tl)晶體為10×10×10mm的正方體,PIN光敏二極管是10×10mm,CsI晶體用Teflon膜包裹,提高光的收集效率,閃爍晶體和光敏二極管之間用硅油耦合。
光電倍增管探測器要求的實驗條件比較苛刻,相比之下光敏二極管探測器的體積較小,而且不要求高壓,所以可用作小型的γ射線探測器,在γ射線探測方面有很廣泛的應用前景。
3、電子分析系統
閃爍探測器測量系統,一般的電子學測量系統包括模擬信號獲取或處理,模數變換以及數據量的獲取和處理等三部分。射線經閃爍晶體后轉變成光信號,經光電倍增管(或PIN光電二極管)轉變成電信號,輸出的信號經過放大、濾波成形或其它處理后,變換成數字量才能用數字系統進行統計、分析和數據處理。現在廣泛使用的計算機多道分析器有很多的數據獲取和處理功能,數據經過分析處理,給出最后的實驗結果。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18瀏覽量
729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