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近兩年最熱的技術詞,除了 5G、AI 之外,邊緣計算也赫赫有名,是業界極為關注并且探討最多的技術之一。尤其是隨著中國 5G 的逐漸落地,持續不斷的新業務對邊緣計算的需求變得十分迫切。
從目前來看,邊緣計算已經進入到一個相對爆發性的階段,運營商對于邊緣計算也在今年正式開始從試點性的探索走向試商用。然而,如何建立適合商用的邊緣計算網絡、邊緣計算的網絡架構如何應對種類眾多的垂直應用帶來的挑戰等仍是難點。
為了理清邊緣計算與網絡基礎設施的關系,支撐運營商更好的開展邊緣計算業務,今年 9 月份,邊緣計算產業聯盟成立了 ECNI (邊緣計算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組),并在近日舉辦的“2019 邊緣計算產業峰會”現場發布了《運營商邊緣計算網絡技術白皮書》。
峰會期間,邊緣計算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組聯席主席、中國電信戰略與創新研究院 IP 與未來網絡研究中心主任雷波以及邊緣計算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組聯席主席宋軍博士接受飛象網等記者采訪,分享了白皮書的具體內容,并就邊緣計算網絡存在的問題以及邊緣計算網絡技術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邊緣計算促使網絡向新型融合架構發展
伴隨行業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持續涌現的新業務對邊緣計算提出了新需求。而這些新的需求必然導致網絡架構的變遷。一方面網絡是邊緣計算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另一方面邊緣計算的發展和部署將推動傳統以承載南北向流量為主的基礎網絡架構,向能夠靈活調度、兼顧時延指標、利于東西向流量的新型融合網絡架構的方向發展。
“總體來講,邊緣計算的部署對網絡的融合發展主要包括三大場景:固移融合場景、園區網與運營商網絡融合場景、現場邊緣計算網絡 OT 與 ICT 融合場景。”中國電信戰略與創新研究院 IP 與未來網絡研究中心主任、邊緣計算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組聯席主席雷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電信戰略與創新研究院 IP 與未來網絡研究中心主任、邊緣計算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組聯席主席雷波
他進一步將到:“這在此次發布的《運營商邊緣計算網絡技術白皮書》中也有總結,并且白皮書還詳細分析了每個場景中邊緣計算與網絡基礎設施之間的關系。”
白皮書指出,不同類型的邊緣計算業務對網絡需求側重點存在差異性,那么,運營商提供的通用化網絡如何能滿足多樣的個性化需求?
比如,對于固移融合業務場景,需滿足移動網絡和固網同時訪問邊緣計算業務的需求,以及低時延、高可靠性連接需求,實現無縫業務體驗;對于運營商網絡和園區網絡融合場景,需求主要集中在新型移動網絡技術如 5G 的接入以及網絡的互聯、互通、互操作;對于現場邊緣計算網絡,需求主要是 OT 網絡與 IT 網絡的融合以及現場業務的確定、實時、可靠和安全需求。
對此,華為數通產品線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邊緣計算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組聯席主席宋軍表示:“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邊緣計算共性需求抽象出來,如果未來的邊緣計算網絡能夠匹配這些關鍵共性需求,就意味著能夠滿足邊緣計算 80%~90% 的需求,從而可以在個性化和通用性之間尋找平衡點。”
華為數通產品線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邊緣計算網絡基礎設施工作組聯席主席宋軍
宋軍進一步對記者講到:“白皮書在業界首次將各類場景的網絡需求,總結提煉成七大方面需求,在這些需求中,有些只要改一下網絡就可以,有些就要聯合網絡技術專家、學術機構,推動形成新的網絡架構來解決問題。”
具體而言,這七大方面包括:通過固網或移動網的多接入、可靠連接性、網絡邊云協同/跨域邊云協同、算力按需調度并選取最優節點處理業務的需求、運營商網絡和園區網融合的互聯互通互操和安全互信需求、現場異構接入網絡,以及確定性時延/低時延、高帶寬、高并發網絡的需求。
5G MEC 網絡建設仍存四大挑戰
談及 5G 網絡對于邊緣計算的應用有什么影響,目前 5G 邊緣計算網絡的建設存在哪些挑戰時,宋軍坦言,目前運營商 5G MEC 網絡建設仍存在四大挑戰與六大關鍵點,建議在 5G Ready 的基礎上推進 MEC Ready。
具體而言,這四大挑戰分別是:一、L3VPN 覆蓋挑戰,UPF 的下移需要無線核心網的業務端口下移,增加了 L3 VPN 的覆蓋需求;二、邊云協同挑戰,UPF 需要和中心云中的 5GC 控制面和管理系統通信,對運營商承載網提出了邊云協同需求;三、固移融合接入挑戰,MEC 需要提供無縫的 FMC 業務,需要 ECA 提供多接入,跨越無線網絡和固網的連接;四、現場 MEC 挑戰,企業園區里的基站和 MEC 需要低延遲的直連,且保證企業重要業務數據不出園區。
而建設 MEC Ready 的運營商網絡六大關鍵點則分別是:最短 ECA、低延遲分片、ECN 中路由器的集成通信能力、ECI 多點通信、邊云協同、運營商網絡和企業網的安全互通。
首提邊緣計算網絡技術體系
雷波指出,白皮書除了弄清楚規模部署 MEC 存在的網絡挑戰之外,還在業界首次提出了邊緣計算網絡技術體系,將相關的網絡基礎設施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 ECA (Edge Computing Access,邊緣計算接入網絡)、ECN (Edge Computing Network,邊緣計算內部網絡)、ECI (Edge Computing Interconnect,邊緣計算互聯網絡)。
現場,雷波也對這 ECA、ECN、ECI 這三大部分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邊緣計算接入網絡(ECA)是邊緣計算網絡技術體系區別于云計算網絡技術體系的重要部分,需要具備融合性、低時延、大帶寬、大連接和高安全等特征,因此 ECA 需要在現有網絡上進行演進升級,其核心思路主要是縮短 ECA 的距離,即將邊緣計算系統無論在物理上還是在邏輯上都盡可能接近用戶系統,減少流量在網絡中的繞行。
“以前我們是從網絡的視角來看邊緣計算,現在我們要站在邊緣計算業務的視角來看網絡,我們通過這個視角重新定義了 ECA。”雷波說。
邊緣計算內部網絡(ECN)更強調架構簡化、功能完備、無損性能以及邊云協同的集中管理體系,因為邊緣計算系統規模遠小于云計算系統,因此扁平架構、融合架構等方案成為 ECN 的發展方向。
邊緣計算互聯網絡(ECI)相對數據中心互聯網絡(DCI)更為復雜多變。雷波稱:“邊緣計算系統涉及與多種類型的系統連接,包括云計算系統、其他邊緣計算系統、用戶自建的系統等,因此 ECI 連接的對象變多,且屬于不同運營方,如用戶本身、云服務運營商、其它邊緣計算運營商等,同時還需要考慮到邊邊協同的基礎上繼續提供低時延的網絡性能,這使得 ECI 從基礎設施布局、管控架構以及業務產品等層面上實現邊、網、云的高度協同。”
此外,白皮書指出隨著未來新型業務應用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基礎設施自身價值定位要求的提高,邊緣計算對網絡的智能化、低時延、大帶寬、海量接入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將推動邊緣計算網絡技術向新的方向發展:從有損網絡到無損網絡、從“盡力而為”到確定性、從流量啞管道到算力智能網絡、從 IP 尋址到內容尋址、從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從能力受限的接入到隨時隨地的接入。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80瀏覽量
563448 -
邊緣計算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070瀏覽量
486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