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智聯的第一步是‘連接’,今天我們更希望先解決這第一步遇到的問題。”
站在2019年年關,張文杰對于騰訊在物聯網(IoT)領域的種種布局,特別強調的仍是“連接”二字。
這讓騰訊與同在IoT這一賽道中的大多數企業有所不同。
物聯網始于連接,而在近兩年,更多被圈內人強調的卻是智能。
從物聯網到智聯網,此前十年,行業經歷了聯網硬件到智能硬件的升級,經歷了物聯網到智聯網的轉變,經歷了IoT、AI,以及現在5G的強勢崛起。
如果從整個大的行業趨勢來看,2019年是AIoT融合落地的關鍵一年,也是消費物聯網向產業物聯網大規模“入侵”的一年。
對于騰訊而言,2019年同樣關鍵。
這一年,騰訊在IoT領域的全線產品陸續面世。自今年3月以來,平均每月一款核心產品的發布頻率,讓騰訊在一年內補齊了IoT領域的“云管邊端”整個體系,也讓騰訊有底氣在年底的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首次正式將自己定位為“全鏈路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者”。
而騰訊在年底發布的一款名為“騰訊連連”的超級小程序(以微信小程序為應用載體的服務平臺),再次將騰訊在IoT領域的部署帶回到物聯網“連接”這一源頭,思考如何解決這一“一直未被解決的問題”。
兜兜轉轉,回到IoT源頭的騰訊
物聯網始于連接,而在近兩年,更多被圈內人強調的卻是智能。
在物聯網到智聯網的更迭中,同為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的阿里、百度,在同樣重視云團隊的同時,不約而同地于2019年分別在云團隊名稱中加入了“智能”二字。
2018年11月,阿里組織架構大調整,阿里云升級為阿里智能云;2019年4月,百度云升級為百度智能云。對于智能的執著,阿里和百度近乎要刻到品牌上,刻到骨子里。
在這方面,騰訊似乎略有不及,騰訊雖然在“930架構調整”后提升了騰訊云在集團公司中的戰略地位,卻至今未有類似動作。
分別設于各家云團隊下的物聯網業務正是承襲了這樣的調性,阿里、百度分別布局了AIoT平臺、系統、芯片、硬件,強調數據智能的重要性;騰訊在2019年補齊IoT領域的全系產品后,轉而回到源頭,要先解決“連接”問題。
“ 我們很早就看到了AIoT的趨勢——通過連接創造數據,通過數據創造價值,再以價值服務用戶,這樣一個產品鏈條。但是萬物智聯第一步是‘連接’,今天我們更多想要先解決這第一步遇到的問題。”
作為騰訊在物聯網領域的實際產品負責人,也是曾經騰訊云AI平臺負責人,騰訊云AI平臺與物聯網產品總經理張文杰向包括雷鋒網在內的幾家媒體闡述了騰訊對于物聯網的思考。
顯然,在騰訊大規模對外官宣物聯網部署的第一個年頭,最終還是希望回到源頭,解決這一一直未被解決的連接(設備上云)問題。
也正因如此,騰訊在2019年發布的最后一款物聯網產品是內部耗時14個月研發的一款被命名為「騰訊連連」的軟件。
騰訊的IoT入口是款軟件!
2017年,在消費物聯網領域曾有一場入口之爭。
IoT的入口是什么?
是智能音箱?智能電視?
還是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
當時在這場爭論中,幾乎各類智能硬件都被冠以“IoT入口”之名,一時倒也成就了不少爆品。
至于這一爭論,最后形成的一個相對統一的答案是:未來IoT將會有多個入口(分布式、泛中心)。這一答案既體現在華為的“1+8+N”全場景戰略,也體現在小米的“1+4+X”智能硬件開放生態。
作為同樣在涉足諸如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智能硬件的騰訊,既沒有像華為、小米做手機一樣的投入,也沒有像阿里、百度做智能音箱一樣的力度,經年之后,最終在微信上尋得了生長騰訊獨有的IoT入口的土壤。
“2014年,物聯網一波浪潮興起后,設備互聯的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我們能不能從數據逆向思考這一問題:如果不同企業、不同品牌之間不能實現互聯互通,能不能通過我們的一個微信小程序這樣一個入口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甚至解決「成本、體驗、互聯」三大難題?”
被定義為“超級小程序”的騰訊連連,由此而生。
“ 騰訊連連是我們定位在服務以消費物聯網領域為起點,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的一個重要的應用入口,我們希望讓IoT離用戶更近一步。”
這是騰訊云物聯網平臺產品總監周佳鑫給出的騰訊連連這一全新品牌的品牌定位。
12月20日,在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騰訊云首次發布了騰訊連連的服務平臺以及其在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入口。
消費嫁接社交,基于軟件的IoT入口,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點子。
然而,雖說是與騰訊擅長的社交結合,這個點子實踐起來卻并不容易。
基于IoT Explorer,騰訊連連的開發團隊經過14個月的研發,最終設計出騰訊連連的初版產品,開始在第一批合作伙伴中內測。
“ 14個月里,我們從這款產品的設備定義、各種參數的定義,到整個通信規范的定義、通信鏈路的協議定義,最終實現設備連云整個開發鏈路的虛擬化,并在應用側提供小程序。”
當最終以略顯單薄的小程序呈現在微信中時,其整體觀感其實與騰訊想要為這款產品賦予的實際意義出入是很大的。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張文杰也多次強調,“ 騰訊連連雖然是一個小程序,但它不是一個普通的小程序。”
騰訊連連不僅僅是一個小程序,它更是連接B端廠商與C端用戶的橋梁,同時也是聚合騰訊內部大量優勢的品牌和內容的開放服務平臺。
亦或可以結合騰訊官方給出的標準答案加理解: 騰訊連連是騰訊云面向物聯網行業提供的一整套C to B開放平臺服務。
借助這一平臺,除去為用戶提供一個IoT入口外,騰訊有更大的野心——打通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
騰訊連連開發之初,周佳鑫和他的團隊就在考慮如何拉通產業,解決物聯網市場碎片化的問題。最終周佳鑫和他的團隊在開發模式上下了些功夫:
第一,為吸引產業合作伙伴加入,采用便捷的開發模式,合作伙伴可以在三到五天內實現產品快速上線;
第二,我們會給到一些品牌合作伙伴基于騰訊連連的二次開發的能力(提供SDK、APP開源代碼),讓品牌廠商開發屬于自己品牌的內容;
第三,我們會與騰訊連連的合作伙伴在品牌上進行合作,聚攏騰訊內部的諸如企業微信、QQfamily品牌資源進行合作。
隨后,針對這款超級小程序,騰訊云面向諸如遙控大師(遙控器)、威仕達(窗簾)、寶太電子(開關)、實新通(門鎖)、掌育科技(可穿戴)、中昱智云(教育)等合作伙伴進行了內測。
由此可見,騰訊連連是騰訊面向C端用戶打造的一個IoT入口,同時也是面向B端用戶打造的一款IoT開發平臺。
此外,騰訊連連也是騰訊在2019年年末針對IoT領域發布的“全棧產品和服務”補齊的最后一塊拼圖。
一年補齊云管邊端,騰訊忙碌的2019
毫不夸張地說, 2019年,可以稱得上是騰訊云的IoT元年。
作為物聯網領域的記者,此前一直很焦慮,為騰訊焦慮。此前五年,當阿里、百度、華為、小米等企業都在集中部分優勢資源部署IoT或AIoT這一賽道時,對于物聯網,騰訊對外并沒有做太多發聲,即使在“930架構調整”后,更多強調的是產業互聯網,是“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馬化騰在2018年的公開信中首談騰訊“930架構調整”時指出:
“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接下來,騰訊將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雖說騰訊在提的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和友商在講的消費物聯網、產業物聯網可以說只是舊瓶和新瓶的區別,但在2018年這個時間節點來看,諸侯紛爭之時,騰訊并沒有太多對外部署或開放平臺、系統這樣的“硬通貨”,讓人恍惚覺得,騰訊會不會錯過一個時代?
“ 「930變革」后,騰訊加速了物聯網生態構建的步伐。”
在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騰訊云副總裁、網絡平臺部總經理鄒賢能將「930變革」視為騰訊云布局IoT的一個拐點,這樣的加速在2019年尤其明顯。
自今年3月起,騰訊云以平均每月一款核心產品的發布頻率,在一年內“補齊”了IoT領域的云管邊端整個產品體系。不禁讓人再次想起互聯網圈此前盛傳的“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百度的技術”。
具體騰訊云IoT相關關鍵產品發布信息,雷鋒網整理如下:
2018年11月,騰訊云對外發布物聯網通信連接平臺(IoT hub);
2019年3月,騰訊云發布物聯網設備身份認證服務(IoT TID);
2019年5月,騰訊入選LoRa聯盟董事會成員,發布了包括物聯網開發者社區平臺(Tencent Things Network)、騰訊云LPWA物聯網絡;
2019年6月,騰訊云首次公開騰訊智能邊緣計算網絡平臺(TSEC);
2019年7月,騰訊云對外發布了物聯網開發平臺(IoT Explorer);
2019年8月,騰訊云對外推出騰訊云推出物聯網邊緣計算平臺(IECP);
2019年9月,騰訊云對外宣布開源自主研發的輕量級物聯網實時操作系統TencentOS tiny;
2019年12月,騰訊云對外發布騰訊連連C2B服務平臺及其超級小程序應用入口,并開放公測。
此外,就騰訊的物聯網產品矩陣而言,還有兩點值得關注:
首先,騰訊的物聯網產品矩陣中有一款名為IoT Video,被騰訊官方定位為“專注于PaaS服務的視頻物聯網云平臺”的物聯網平臺,這也是騰訊在當下備受關注的視頻物聯網領域的布局。在此之前,阿里的Link Visual、百度的VideoMind也均是各家在視頻物聯網領域的部署;
其次,物聯網平臺作為物聯網時代的核心代表,(物聯網)平臺之戰在2018年從白熱化逐漸轉向尋求互聯互通,在騰訊今年“全棧IoT產品和服務”的部署體系中似乎看不到騰訊物聯網平臺這樣的角色,據雷鋒網了解,這其實是由于騰訊將物聯網的“連接”和“開發”兩大功能分為兩部分進行了階段性發布,可以理解為“ 騰訊云IoT平臺=IoT Explorer+IoT hub”。
在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騰訊官方也公布了IoT Explorer物聯網開發平臺的最新平臺架構,如下圖所示:
騰訊在5G方面的此前部署也被關聯到這一開發平臺—— 基于IoT Explorer平臺提供5G物聯網應用開發能力,騰訊發布了5G物聯網開發套件(SDK+TSEC+IoT Explorer),據騰訊云網絡總經理王亞晨介紹,這一套件具有「遠程運維、QoS加速、邊緣計算、靈活組網」四項主要能力。
此外,據王亞晨透露, 騰訊與華為、中興、移遠合作的5G開發框架也將在IoT Explorer上開放。
2019年,騰訊真的很忙。作為架構調整后的第一年,旁觀者的視線都聚焦到了騰訊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也是在這一年,當行業中對于騰訊是否會進入物聯網這一快車道還有所疑惑時,騰訊云集中對外發布了「全棧IoT產品和服務」,終于打出了物聯網這張牌。
“其實騰訊是一家非常務實的公司,我們做了很多事情,之后會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快速做一些發聲,這是騰訊公司整個基因和文化所決定的,我覺得是低調務實。”
張文杰這一對于騰訊低調的解讀,或許也正可以解釋騰訊為何會錯過IoT最好的年華。
至于為何會選在2019集中對外發布物聯網產品、物聯網戰略,騰訊官方給出的答案是,“ 剛好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所有產品進入了逐漸成熟的階段。”
關于這一成熟在2019年的實際表現,張文杰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釋:
第一,從產業角度來講,今年是5G的元年,5G的落地讓我們看到了解決連接問題的希望,讓各類連接成為可能;
第二,從騰訊自身角度來講,我們也一直在布局物聯網產品,但是如果布局產品發布了,沒有應用場景是不合適的;
第三,從物聯網角度來講,我們一直在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用戶體驗),強調物聯網的技術如何幫助我們改變生活,這也與我們公司的整體戰略定位相吻合。
2019年,5G為解決物聯網連接問題帶來了可能,物聯網能夠帶來的用戶體驗進一步提升,騰訊自身物聯網產品體系逐漸進入成熟階段。
此外,雷鋒網認為,騰訊之所以在2019年會集中部署物聯網這一賽道還有一方面原因:騰訊架構調整后,CSIG及騰訊云在集團公司中的地位上升,以及隨之而來的產業互聯網(或產業物聯網)規模化部署發展的需求。
云部門牽頭IoT,集團軍方式作戰
2018年9月30日,時隔六年,騰訊再度進行架構調整,調整后,原有七大事業群(BG)重組整合,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騰訊為什么會進行此次架構調整?
騰訊官方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在連接人、連接數字內容、連接服務的基礎上,騰訊希望進一步探索更適合未來趨勢的社交、內容與技術的融合,推動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升級。”
這其實也可以看作是騰訊從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式過渡到物聯網時代的一個標志。
在這一過程中,在各種場合被多次提及的產業互聯網成為騰訊“下半場”的戰略目標,與此同時,騰訊云的戰略地位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毫無懸念,繼阿里云、百度云分別主導了阿里、百度的物聯網戰略升級后,這次輪到騰訊云拿起這支指揮棒。
可以說各大公司的整體物聯網戰略升級會滲透到公司的各個部門、各個層面,騰訊也不例外。
“ 我們會有產品在技術層面分工去研發,然后以騰訊云為統一出口輸出產品。”
一個產品或方案在公司內部走一圈下來會經過哪些關卡和部門?
以工業質檢為例,
從前端到后端來看,依次會涉及到銷售、架構師、解決方案架構師、產品、算法研發(包括工程算法和核心算法)。
這其中的研發工作占比大概可以理解為:算法占據30%,算法工程占據30%,產品輸出占據30%,用戶體驗占10%。
“以騰訊為例,工業質檢具體解決方案的整個研發體系中,騰訊優圖負責他們擅長的算法,并將最終算法輸出給我們(騰訊云),我們將這個算法怎樣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進行工程化,并最終負責輸出整個產品。”
“這樣面向B端應用的解決方案,是采用集團軍作戰方式,每個人、每個部門專注于自己擅長的方面完成相應的工作。”張文杰告訴雷鋒網。
藉由這樣的“集團軍方式作戰”,騰訊在物聯網領域主要部署了三大方向:
泛互,涵蓋游戲、文創、電商、物流、生活互聯、行業工具等領域;
泛企,涵蓋金融、交通、能源、電力、廣電等領域;
泛政,涵蓋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樓宇、醫療、教育等領域。
微信、QQ對于騰訊IoT的意義
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QQ兩款社交產品奠定了騰訊的江湖地位。物聯網時代,這兩位曾經陪騰訊打江山的猛將又該如何調配,是否還能陪主公繼續開疆拓土,繼續輝煌?
至少在騰訊看來,同為網絡時代,網絡社交的江湖地位尚難動搖,微信和QQ也將繼續為騰訊在物聯網領域的持續部署鋪平道路。
騰訊連連就是這樣基于微信(為應用載體)開發的,為騰訊鋪路物聯網賽道的第一塊磚。
2014年至今,物聯網領域出現了包括智能音箱、智能臺燈、智能電視在內的多個爆款智能硬件,也有不少廠商因此吃到了物聯網這場技術變革帶來的第一波紅利。
盡管如此,物聯網最基本的互聯互通問題至今未能得到解決,這使得智能硬件市場中的多數產品出現“產品銷量不錯、物聯網平臺接入規模不錯,但是用戶活躍度并不樂觀的現象。”
用戶活躍度不高,關鍵問題在于用戶體驗不好。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騰訊想要拉通產業資源,借助微信這一擁有超過10億用戶數,微信小程序日活超過3億的社交平臺改變這一現狀。
要提高用戶體驗,就要整合產業資源,解決連接問題。
“騰訊連連背后的開發平臺(IoT Explorer)本身有足夠低的開發門檻,包括通過IoT Explorer快速連接騰訊云的計算存儲資源,我們在IoT Explorer中也已經對接了行業內超過30家頭部主流通訊模組、芯片廠商,三到五天可以實現客戶廠商設備上線。”
當然,這樣的工作不只是騰訊在做。
建立物聯網生態,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廠商及品牌產品廠商,通過芯片、模組、方案、品牌產品組建起一直龐大的軍團,以覆蓋消費者日常生活中各類設備,從而解決互聯互通問題。
這是包括阿里、華為、百度、小米在內的互聯網大廠都在用的或開放、或封閉的生態打法。
騰訊在這方面有何優勢?
騰訊云團隊將優勢總結為三點: 開放性、易用性、多元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開放性。”
據雷鋒網長期觀察,包括前文提到的互聯網廠商都在向這三點發展,只是就當下而言,各家在以上三個特性中的能力略有差異。
雷鋒網認為,騰訊真正的優勢仍在于社交平臺入口帶來的超級流量和運營能力對產業鏈上下游廠商及品牌廠商的吸引,由此而來或將形成的良性循環帶來的增速和規模。
同樣作為社交領域的成功產品,騰訊是否會基于騰訊連連在QQ上建立IoT入口?
騰訊連連此次發布的產品是騰訊基于微信實現的入口級產品,因為微信、QQ面向用戶的年齡層次不同,現在所面向的合作企業群體(的用戶群體)可能會在微信中更多一些,后面 也會基于不同的用戶場景發展QQ這條線。
“騰訊接下來會以QQ、微信、企業微信輸出騰訊連連的能力。”站在發布會的演講臺上,周佳鑫也再次劇透。
十年IoT,騰訊不著急
2019年,經過“930架構調整”由劃歸全新事業群CSIG的騰訊云主導,在一年時間內迅速在IoT這一賽道以近乎每月一款核心產品的頻率進行了“全棧IoT產品和服務”部署。
然而,對于一家崛起于互聯網時代,又經歷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洗禮的巨頭企業,騰訊的步子邁得似乎慢了些:
2017年,物聯網入口之爭,騰訊未砸錢;
2018年,物聯網平臺之戰,騰訊未參與;
2019年,當AIoT已成了友商的企業戰略時,騰訊更想解決的是“連接的問題”。
十年IoT,騰訊似乎并不著急,又似乎另有野心。
就在2019年進入最后的倒計時時,在騰訊云IoT生態峰會上,騰訊首次公開物聯網戰略時的兩句話似乎給出了這一問題的答案:
“消費物聯網已經發展有十年,我們認為接下來十年是產業互聯網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騰訊連連是打通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的橋梁。”
“我們要做全鏈路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者。”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44瀏覽量
49400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82 -
IOT
+關注
關注
186文章
4178瀏覽量
1962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