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9年6月6日5G牌照的發放,5G時代正式到來。同年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正式商用啟動5G,隨著5G商用進程的深化,eMBB、mMTC、uRLLC三大5G技術特性將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視頻、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關聯領域裂變式發展,為交通、工業、教育、醫療、能源、視頻娛樂等垂直行業賦能。5G不是4G的簡單升級,而是產業范疇的擴大和跨行業融合生態的重構。
5G重構智能終端生態化布局
相應的,終端將從4G時代以智能手機為主,快速向泛智能終端拓展。預計到2023年,國內終端市場將形成由4億多部智能手機和數億部甚至數十億部泛終端構成的數萬億到數十萬億元的市場。
IDC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9890萬臺,同比下降3.6%。而在智能手機發展處于平臺期的同時,華為(含榮耀)、vivo、OPPO、小米、蘋果等TOP 5廠商市場集中度從2018年第三季度的87.9%上升到94.9%,手機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頭部廠商亟需抓住5G時代的泛智能終端藍海發展的機遇。
手機市場的高度集中也意味著頭部廠商擁有了規模優勢、匯聚資源的能力和技術研發的實力,這為生態拓展提供了條件。在國內手機廠商中,小米率先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華為也將其AIoT戰略升級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共同引領國內手機廠商從手機到泛智能終端的生態式布局演進。OPPO于2019年年初組建了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之后,最近也正式推出IoT啟能行動,加入了構建全場景生態和服務行列。
跨平臺操作系統是大勢所趨
從分散式布局到生態式布局,在手機和泛智能終端合力構建的全場景生態和服務中,手機系統必須與泛終端系統無縫銜接,實現多設備聯動,相互協同,為不同場景提供服務。為了能以高效率和高性能保持生態內的良好互動性,手機和泛智能終端應使用跨平臺操作系統。
在這一趨勢上,蘋果已經先行成為業界的成功典范。蘋果體系的Mac OS、iOS以及新命名的Pad OS都是基于共同的Darwin系統內核,其底層邏輯、軟件生態保持一致,不會導致系統和應用的碎片化,其本質上是用單一操作系統統一手機與泛智能終端的整個生態圈。蘋果生態體系內終端跨平臺超強的互動能力大大提升了性能與效率,這也是很多用戶選擇蘋果產品并成為果粉的重要原因,這也打造了蘋果生態極深的護城河。
在這個趨勢下,由于Android是面對手機設計的,難以承擔5G時代和后5G時代的操作系統重任。Google于2016年就在開源社區開始了Fuchsia OS的跨平臺操作系統項目,計劃在未來取代Android和Chrome OS。在Fuchsia OS的構想里,手機和電腦、耳機、音箱、電視盒、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AR/VR、物聯網等各類泛智能終端的很多信息和數據可直接同步或共享,可共用一個閉環生態,實現以單一操作系統統一生態圈的期望。
國內手機廠商在從手機終端到泛終端蓬勃發展的機會窗口及Android向下一代系統切換期間,是否有機會布局一款自己的跨平臺操作系統,構建與蘋果生態系統相媲美的體系?
跨平臺操作系統市場暗流涌動
由于業界慣性及Android應用生態的旺盛,除了謀求大生態布局的玩家之外,以及除iOS之外,Android作為手機操作系統仍將在較長時期內占統治地位。這一“較長時期”的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Google的推進,以及其它廠商(比如華為)操作系統的有力競爭。
如果布局一款新的跨平臺操作系統,其可能發展途徑是從泛智能終端切入,借助未來數十億部規模的泛終端市場,促進新系統的應用,形成一定的生態規模,并通過兼容Android應用,利用Android應用生態,逐步過渡到新操作系統的原生應用生態,構成自己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個過程是逐步演進方式,而不是革命性替代的形式。
從全球范圍看,除Google自身推動的行動之外,任何試圖或可能取代Android生態的操作系統,必然難以獲得Google的支持,即便支持Android應用兼容,Google也可以禁止GMS在該操作系統手機上的使用。由于Google的GMS在歐美手機用戶中占統治地位,Google通過GMS制約可能來自中國手機廠商跨平臺操作系統的挑戰,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中國亟待智能終端的跨平臺布局
中國手機廠商必須具備足夠的技術實力,新操作系統的功能和性能要和Google的操作系統相比擬甚至更強,以及在市場上必須有足夠大的市場份額和用戶對手機品牌的忠誠度,才可能同Google在GMS的適配上進行有效談判。
IDC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市場中,華為份額為18.6%,低于三星的21.8%,高于蘋果的13%,排在第二位,小米、OPPO、vivo份額均不足10%。即便是華為這樣的市場份額要與Google平等對話還是遠遠不夠的,但華為手機目前仍然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其市場份額持續上升可期。并且,如果華為移動服務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順利發力,則能夠增強其對GMS的替代性,特別是在非歐美地區,加快導入用戶積累將可為華為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從全球市場而言,國內手機廠商僅華為具備操作系統生態布局成功的可能。
從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來看,中國有建立自主可控的技術和產業體系的迫切訴求。在手機操作系統上,同樣有推動自主可控的動因和環境。同時,國內市場不受GMS制約,更有利于新的跨平臺操作系統在手機上進行生態布局。但如果一款跨平臺操作系統是某一廠商主導,即使開源,由于競爭關系其他手機廠商也將難以信任使用其操作系統。所以手機廠商主導的跨平臺操作系統將更接近iOS的封閉生態模式,這在生態價值上有助于該廠商獲得更大的收益,但同時也意味著該手機主導廠商必須有足夠大的手機市場份額,并以更積極進取的態度拓展更多泛終端廠商,以增加其生態的健壯性,并支撐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未來跨平臺操作系統有望“三國鼎立”
IDC數據顯示,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中,華為份額為42%領跑,vivo為18.3%,OPPO為16.6%,小米9.8%,蘋果8.2%。華為超過40%的手機市場份額已經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同時,華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發力泛智能終端領域,并在智慧屏等泛智能終端上開始應用鴻蒙跨平臺操作系統,并且在技術上顯示其操作系統應用于手機或可媲美甚至優于Google的操作系統。
可以預期,華為從泛智能終端切入,借助5G時代數十億部規模的泛終端市場,進一步遷移到智能手機,從而在國內建成華為自己的跨平臺操作系統生態,其道路是清晰并且可行的。當然,鴻蒙系統能否在中國境外的其他國家延展,以國內發源的生態系統與國際領域更加寬廣的生態系統怎樣激烈競爭以便獲得共生共存?這些問題都需要繼續研究與探索。
再看小米方面,雖然其率先發力泛智能終端領域,并且在眾多單品上已有一定規模,但其手機市場份額不足,即使在泛終端領域能夠發展其自有的跨平臺操作系統,也缺乏遷移到手機的能力。
同樣的,vivo、OPPO在國內的手機份額和發展勢頭并不足以支撐vivo、OPPO實現自有跨平臺操作系統在手機上的布局。對于OPPO、vivo、小米等國內廠商,乃至于國際上三星、LG等終端廠商,在無力獨自發展跨平臺操作系統生態的情況下,擁抱Google Fuchsia OS,共同承接Android應用生態向Fuchsia遷移,是一種較為合適的選擇。
在5G時代萬物互聯大趨勢下,Android將逐步退場,華為鴻蒙或可抓住劃時代的機遇,與iOS、Fuchsia一起共存,形成三家并行發展的格局。
責任編輯;zl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07瀏覽量
118807 -
智能終端
+關注
關注
6文章
874瀏覽量
34678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70瀏覽量
5634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