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已經到了新的階段。整個過程中,全國的醫療力量都在使勁,其中就還包括各個互聯網醫療平臺。
作為線上與抗疫最“對口”的領域,互聯網醫療被認為是這次疫情中為數不多逆勢爆發的行業之一。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漲幅接近160萬人。
包括以實體醫院為主體的線上化、民營醫藥O2O平臺的線上醫療,成了抗疫的另一個陣地。“現在是行業的窗口期。”這也是業內目前主流的觀點。那么互聯網醫療是如何對抗這次疫情的?疫情過后,能為這個行業留下什么?
線上,抗疫的另一個陣地
其實對于這次疫情的爆發,醫療體系有著并不低的敏感度——春節前,在公眾還沒有對即將到來的疫情有所認知的時候,互聯網醫療領域就已經有所反應。
卓健科技創始人尉劍鋒就告訴虎嗅,春節前的疫情就在醫療圈已經引起了足夠的警惕。“我們能感受到情況還是比想象中要嚴重很多,因為人傳人的特性明確了之后,在醫生圈里就能感受到比較大的壓力了。”早在20號開始,就有重點客戶醫院找其做技術的搭建。
也是在同一天,丁香園也開始在內部響應這場抗疫。距離鐘南山公開表示新冠病毒會“人傳人”還有幾個小時,丁香園組建了新冠肺炎應急項目組,共集結了包括內容、產品、技術、市場、運營、大數據等部門的50多名員工,將應急方向分為了兩路:一路負責建立實時疫情的信息匯總,一路負責科普辟謠。
而此刻更為重要的,還是多家互聯網醫療相關平臺都緊急上線了最基礎的功能:線上義診。
感染初期,癥狀和感冒以及普通流感難以區分,疫區醫療資源和物資又極其緊張,在線義診可以初步幫助用戶對病情進行預判,同時緩解線下醫院的接待壓力,避免不必要的就診,減少交叉感染。
卓健的業務是為實體醫院提供線上化的方案。尉建鋒介紹了實體醫院的線上問診的表現,在早期的時候大家比較恐慌的情況下,可能是以發熱和心理咨詢兩個科室為主,隨著疫情的變化,一些慢性病病人在這個時間窗內也會有就診的訴求,后來又慢慢的上線了綜合門診。
丁香醫生蘇提供的問診則更多的是圍繞相關的知識科普,對于大眾來說,在沒有親臨這樣的疫情時,關于新冠病毒的科普內容,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從診斷、治療、生活建議、預防等維度幫助用戶自我預判,并且消除恐慌焦慮。
1月26日,在抗疫真正被大眾所重視的關頭,京東健康也宣布啟動免費在線問診,向市民提供免費的醫生咨詢和心理疏導服務。京東健康CEO辛利軍曾在接受虎嗅的采訪時介紹過,其免費在線問診平臺是京東健康團隊加班加點,于兩三天之內就做成上線的。
可見線上問診已經成為互聯網醫療平臺最基礎的功能,但早期人們并不信任這種線上的形式,無非是因為隔著屏幕問診的準確性問題。
辛利軍向虎嗅解釋道:“醫生在互聯網上的尺度其實和線下尺度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比在線下更謹慎。在沒有掌握你的資料的情況下醫生不會輕易下結論或開處方。如果無法判斷,線上的醫生也會建議你去線下面診、做檢查。對于大部分的輕病,比如頭痛、感冒、發燒、拉肚子,在醫生充分掌握用戶情況的前提下,是能夠進行一些專業處理和建議的。”
同時在病情預判之下,心理以及情緒也是問診的重要一部分。
就在抗疫期間,隨著確診人數和疫情地圖等熱點之外,還有一個“老是懷疑自己得病”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前排。虎嗅接觸的多家互聯網醫療相關平臺都表示,出乎外界人的想象,情緒、心理問題同樣是用戶咨詢最多的問題之一,而心理問題并非病患、宅在家進行自我隔離的普通市民,更多的還會發生在醫護人員的身上。
按照辛利軍的說法,京東健康開通心理咨詢和疏導這一服務并不是憑空想出的,“這種焦慮和緊張情緒就是存在的,是普遍現象。”就在春節期間,京東健康幾乎每天接待近10萬用戶的在線問診,其中武漢居高。
醫生在線接診
數據已經側面印證了人們對線上問診的信任度的提高:截至2月5日,丁香園疫情期間的在線活躍醫生總數共計約1.5萬名,總問診量達60萬,丁香醫生在線問診平臺用戶環比增幅215.32%,問診量環比增幅達134.91%。卓健方面也表示,在疫期,其合作的醫院的問診量級都有著倍數的增長。
而除了在線上開放現有的醫師資源,具備藥品流通屬性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和醫藥電商平臺膠著的點更在于醫藥用品的供應。
在疫情期間,緊缺急需的醫療物資,除了藥品,還有防護類、監測類的醫療器械,京東健康本就負責京東零售醫療器械類商品絕大部分的供應資源,在特殊時期,京東健康和零售其他部門之間也跳出了部門隔離,“京東健康現在可能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民用醫療物資的供應鏈平臺,即使是這樣,此時的物質也是非常奇缺,就像口罩就處于緊缺的狀態。你如果能夠找到一些口罩資源,你就先趕緊解決問題,因為這個時候有就不錯了,應該把需求放在第一位。”辛利軍說。
為醫院的能力升級
線上化,是出于抗疫的需要,也是醫療信息化的趨勢,這在疫情有了更明顯的體現。
目前,和卓健合作的醫院已經達350個,在這次的疫情中,還不斷涌入新的醫院來接觸尉劍鋒團隊,試圖趁著這次抗疫完成線上的轉移。不過,即便如此,全國還未進行線上化的醫院依然是巨量的。
據尉建鋒介紹,已經和線上有所接觸的醫院,用互聯網這種手段去觸達醫療業務的深度其實并不一樣——目前接入了簡單線上問診的醫院占比在10%左右;問診之后可以幫助患者繼續通過互聯網這種手段預約檢查并且開出處方的,也就是將真正的醫療資源轉移到線上的,不到2%;接下來還能對患者進行全程管理的,“可能1%都不到”。
他認為依托于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療最終愿景,是基于某一個地域的醫療體系,實現對病患的全面管理,在解決其續方續診和續檢的過程中,可以為患者對治療過程主動做出拆分。
尉建鋒表示,從行業的角度看,互聯網醫療其實還沒有到爆發時間,而這次的疫情則要求互聯網醫院的一些應用迅速投入到抗疫當中。“在此之前,對很多醫院來說,互聯網平臺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系統,但是這次,醫院對互聯網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效率將有嶄新的認知。互聯網醫療系統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補充,而成為一種必要。”
另一邊,民營互聯網醫療力量,也在和傳統醫院進行對接。抗疫期間,京東健康縮短了原本三五天的周期,快速搭建了“防范阻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平臺。
辛利軍十分看重互聯網醫療對醫療行業起到的作用。首先,老百姓終于認識到在網上可以處理很多輕問診以及一些輔導性的工作,不需要非得去醫院里面。在他看來,助力實現分級診療,就是互聯網“醫改”的核心。
其次,醫療體系的供應鏈會越來越平民化。原來的醫療體系包括藥品是有著比較復雜的流通體系,現在互聯網成了最容易觸達用戶的方式,“我相信藥品供應鏈未來會對互聯網平臺更加重視和傾斜。原來的供應鏈其實是割裂的,醫院有醫院獨立的供應鏈,零售方面有零售的供應鏈,后續會有更大的普及性。 ”
最后,用戶的行為也會發生逐漸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他們對互聯網醫療和醫藥電商的認知也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對于互聯網醫療是否能對現有醫療體系帶來有價值的啟發,丁香醫生方面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丁香醫生方面表示,目前醫療體系的最大問題是醫療資源分配還不均衡,國家衛生管理系統提出的明確策略是分級診療,但事實卻是大部分患者集中涌向了三甲醫院。在線問診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疫情期間多種矛盾的集中爆發用沉重的代價完成了一次初步的用戶教育,大部分用戶第一次知道在線問診及其可以提供的價值。
而互聯網手段的引入也可以使社會醫療資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化。比如當在線問診有望發展成為常規醫療的補充渠道,輕癥患者可以通過在線問診平臺進行首診,同時又能把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應該得到救治的重癥患者。
不過要完成這樣的愿景,互聯網醫療本身還任重而道遠。
疫情過后,成長空間在哪兒
目前,以醫藥O2O流通為主的互聯網平臺,和實體醫院的互聯網方案解決者發揮的作用并不太一樣,但是這次的疫情,給了他們同一個方向,那就是健康業務,提供的得是全方位、全鏈條的服務。
辛利軍坦言京東健康的核心應該是提供一體化的閉環服務。“大家對京東健康的信任是來自商品的供應能力和物流的履約能力,但其實健康卻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專業服務,他對安全的要求極其高,如果給你問診的醫生是一撥人,買藥品又是另外一個平臺,藥品的供應和配送又是其他的公司,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沒有人能夠付得起責任。”
他認為,疫情讓行業里的人看到了機會,但對大部分的做互聯網醫療的公司來說,最要緊打造的還是從問診到購藥到履約全流程,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全場景的整體閉環能力,否則用戶信任和使用習慣就很難建立起來。
尉建鋒也認為,從行業的角度看,他一直認為互聯網醫療行業其實還沒有到爆發時間,而這次的疫情確實是一劑催化劑。“在此之前,對很多醫院來說,互聯網平臺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系統,但是隨著這次疫情出來以后,醫院會對互聯網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效率有嶄新的認知。互聯網醫療系統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補充,而是一種必要。”
不過,他也認為互聯網醫療還面臨一些障礙,從行業角度來說,還存在醫療數據的歸屬、標準化以及安全性;醫保的線上支付額度;用戶教育等等這些行業中正在被討論的問題。同時,互聯網醫療本身還存在很多值得做的方向——
第一,未來或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遠程配合醫生來做篩查這一醫療項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第二,未來要用互聯網的手段來消除老百姓的恐慌情緒。因為輿論環境復雜,老百姓往往不能客觀、科學的去看待問題;第三,互聯網手段也可以解決醫師間對于疑難病的會診,醫療體系間的遠程教育和培訓。
“互聯網+”作為實體醫療的補充,它的作用與最終目的是最大化提高醫院與病患雙方的效率。但總之,事關生命和健康,疫情過后,整個行業既要快速發展,且還要如履薄冰。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05瀏覽量
1030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