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從傳送網開始說起。
傳送網是一個“暴露年齡”的詞。如果有人經常開口閉口傳送網,那么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老員工。
傳送網所說的傳送,最初就是指TDM語音信號的傳送。
八九十年代的網絡,主要是語音通話網絡。那時候IP還沒有流行,設備與設備之間通信不是用網線或光纖,而是中繼線纜(E1線)。那時候使用的通信體系,主要是PDH(準同步數字系列)和SDH(同步數字系列)。
▲E1線,就是以前經常說的2M線(兩兆線)
SDH針對語音設計,通道劃分的帶寬是固定的,具備QoS服務質量保證的能力(反正帶寬就這么大,獨占)。
隨著時間推移,以太網開始崛起,IP和多媒體業務迅速走紅。我們的基礎通信網絡,也逐漸開始轉型,從支持語音為主,變成支持數據為主。
SDH技術是針對窄帶TDM語音業務開發的。它的帶寬太死板,不靈活,利用率低,而且對外提供的接口也很少,非常不適合寬帶業務、數據業務。
于是,后來就有了MSTP和PTN。
MSTP,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form,多業務傳輸平臺。其實,它就是(基于SDH的)多業務傳輸平臺,在SDH增加了以太網接口或ATM接口,實現IP化接口。
PTN就是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組傳送網。
SDH傳輸的是時隙,最小單元是E1。而PTN傳送的最小單元是IP報文。SDH的電路帶寬是固定的,IP報文大小有彈性。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逐漸進入了IP承載時代。通信網的任務,從傳送語音,變成了承載多媒體。承載這個概念,開始流行。
所謂承載,那時主要是指IP承載。
承載和QoS有緊密的聯系。
早期的互聯網一度被認為是非電信級網絡,是沒有QoS功能的。后來,隨著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等技術的引入,IP承載也開始慢慢有了QoS。
4G LTE里面,我們經常說的默認承載和專有承載,GBR承載(Guaranteed Bit Rate Bearer,保證比特率的承載)和Non-GBR承載,其實區別就在于QoS的不同。
傳送網的資格老,一直以來都是支撐各類業務網絡的基礎網絡的統稱。細摳來說,承載網比傳送網更上一層。如果傳送網理解為物理層,那承載網就有點數據鏈路層的味道。
隨著IP承載成為主流,傳送網和承載網深度融合,人們逐漸把傳統的傳送網,加上IP承載網,一起統稱為“大承載網”,也就是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承載網。
至于傳輸網和傳送網,兩者幾乎90%可以通用互換。
如果放在一起,細摳它們之間的區別,那么,傳輸網更偏物理,傳送網更偏邏輯——
傳輸網:指由實際信息傳遞設備組成的物理網絡,描述對象是信號在具體的物理媒質中傳輸的物理過程。
傳送網:指完成傳送功能的手段,是邏輯功能意義上的網絡,描述對象是信息傳送的功能過程。
傳輸網和承載網的關系,可以類比傳送網和承載網的關系。不過,傳輸網的叫法目前較為普遍,有時候甚至超過承載網。
以上是從技術背景的角度來探討。站在普通通信工程師的角度來說,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律。
在通信工程師看來,承載網是和接入網、核心網并列的概念。站在移動通信網或固話寬帶網的框架下,提承載網會更多一些。
例如,當很多人在從事同一個項目(某4G或5G項目),項目組內有無線接入網、承載網、無線核心網的成員,我們互相討論問題和分配任務時,通常會說:“誒,這個由承載網負責一下。”、“那個,承載網那邊有沒有OK?”
而當數據中斷,你搞不清楚具體是哪個地方出問題的時候,就會說:“傳輸斷了,趕緊喊傳輸查一下”、“有問題,找傳輸”。
尤其是網管網絡出現問題,告警上不去,或者網管界面登不上的時候,又或者BOSS(業務運營支持系統)連不上的時候,這類非用戶數據業務的中斷,都會籠統稱為“傳輸問題”。
此外,例如光纖被挖斷(你也不知道這光纖干嘛用的,或者它影響了很多業務和網絡)、傳輸設備故障(搞不清這設備用于什么目的),也會統稱為“傳輸問題”,都是物理網絡的問題。
站在運營商傳輸工程師自身的角度,自己一般就是負責設備調試(偏維護),只要保證線路是通的就可以了,反正很多網絡在使用這個線路,所以,自稱傳輸工程師比較多一點。
設備商傳輸工程師偏向開通,有時候還歸屬于某具體項目,負責承載網設備開通調試,偏網元功能實現層面,自稱承載網工程師多一點。
當然,這些也取決于個人習慣還有企業認知差異,各個地域也不太一樣。沒辦法,這幾個概念太容易混淆,時間長了,越叫越亂,更加分不清了。
好啦,以上就是傳送網、傳輸網和承載網之間的區別,大家都看懂了沒?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385瀏覽量
171166 -
傳輸網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11815 -
承載網
+關注
關注
6文章
57瀏覽量
132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