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人成在线_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_国产在线视频国产永久2021_国产AV综合第一页一个的一区免费影院黑人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阿里云和騰訊云后 誰是云計算的第三名

汽車玩家 ? 來源:全天候科技 ? 作者:全天候科技 ? 2020-04-11 10:40 ? 次閱讀

不要問誰是云計算的第三名。“不要問,問就是第三名。”這已經成為云計算行業的一句暗語。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上,阿里云以超過40%的市場份額,牢牢占據著第一的位置,后來居上的騰訊云也基本站穩了第二名;但在各個不同機構發布的統計報告中,第三名有時是亞馬遜的AWS,有時是華為云、百度云或金山云。

“每家機構統計方法不同,有的只計算當年收入、有的是簽單收入甚至服務收入,當然,也有些排名本來就是這些云計算廠商贊助的。”一位云計算行業人士這樣分析。

“第三名”的爭議,或許來自上述企業原本就相差不多、互有勝負的業務格局。在IDC對2019年中國公有云市場的統計中,華為云、百度云和金山云的份額均為5.2%,難分上下。

阿里云和騰訊云后 誰是云計算的第三名

但第三名的位置又如此重要。“公有云市場一定是寡頭市場”,這是諸多云計算從業者的一致判斷。

在以硬件資源為基礎、邊際成本遞減、并呈現出規模經濟的公有云市場中,大玩家將占據成本、品牌、技術的多方面優勢,同時存在的另外一個現實是,中小玩家正陷入被擠壓的窘境。

“只有前三名或前四名才能活下來,其它都會慢慢消亡”。這已成為云計算甚至更多科技行業的共識。

從過去數年的發展來看,這種變化或許不會像To C的互聯網和消費品市場那么快速,僅1、2年便可能更換天地;在云計算、尤其是公有云市場中,這是一個漫長的上升和下降過程,“或許會是5年、10年”。

今天,“第三名們”已開始出現分化。

“第三名”的分化

2020年第一季度,云計算“第三名”企業中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

3月初,百度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對百度云進行架構調整。“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組”被整合進“百度人工智能體系”,原百度智能云總經理尹世明和副總經理張志琦另做調整;百度云計算、智能金融、智能客服、渠道生態等業務負責人直接向CTO王海峰匯報。

巧合的是,此前一個多月,華為云也放出了一則組織架構調整的消息。華為Cloud&AI升至業務群級別,位居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之后,成為華為第四大BG。此前,Cloud &AI部門級別為“業務單元”,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同屬BU部門。

同樣是組織架構調整,卻顯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

對于華為云來說,本次調整是地位上升。在過去三年,華為云經歷了多次業務調整,可以說,每次調整之后,這一業務部門的地位就會上升一步。

在一年前的那次調整中,華為將IoT、私有云團隊并入Cloud BU。“這是為了加強對云業務的支持”,當時,華為云總裁鄭葉來這樣解釋調整目的,“這個組織的核心,是從整個數據中新能源到服務器、到云服務,構建起云業務基礎設施的競爭力。”

“在份額差不多的這幾家云廠商里,華為是最積極的,”在一家頭部云廠商任解決方案架構師的王子盛(化名)分析,“為什么這么說?你看一家云推出服務的速度、迭代速度、數據中心建設情況,都可以得出這樣判斷。”

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里的新動作也印證了這一點。

2019年,華為云先后發布服務器芯片鯤鵬920、AI計算處理器昇騰910,并基于此推出彈性云服務器、裸金屬服務器、云手機、云游戲管理平臺和智能云操作系統。在一年之內,人們在華為的發布會上看到了從芯片、服務器等硬件產品,到云服務、解決方案乃至生態的全套產業。

在2019第一季度與百度云、金山云同樣錄得5.2%的市場份額后,第二季度,華為云份額增長至6.7%,在變化緩慢的云計算行業中,這一增速堪稱顯著。

華為云尚未具體披露過營收數據。在3月31日的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云當年的業績增長“超過3倍”,“已經駛入快車道”。

另一個變化是,在2018年及以前,華為云計算被歸類為企業服務中。但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2019年,華為云已從企業服務中獨立出來,暫列“其他”項目。

財報顯示,華為云所屬的“其他收入”在2019年實現了30.6%的增長;在華為云尚未歸屬該類目之前的2018年,“其他部分”收入顯示下降26.1%。

華為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王子盛和其他幾位云計算從業者透露,在年初提升為BG后,華為Cloud&AI正在籌劃組織內部更具體的架構調整,“有在華為云工作的朋友向我咨詢組織架構的事情,想作為華為云調整的參考”。

與之相反,百度云的調整,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其業務地位的降低。這在一年之前便已有跡象。2019年3月,負責百度云業務的原百度副總裁張亞勤宣布退休,不久后,百度云更名為百度智能云,“云”被列在“智能”之后;再到最近一次調整,云計算被并入AI業務。

“簡單說,我們原來是獨立的,匯報給總經理尹世明,”一位百度云內部人士說,“現在獨立性被取消,統一匯報給CTO王海峰,他是AI的老大。我們自己也能感覺到,百度云在公司內部的地位已經下降了。”

尹世明和原副總經理張志琦主導銷售,在過去數年中,他們為百度云帶來了可觀的營收,甚至有內部人士透露,“百度云的大客戶基本都是他們兩人拉過來的”;而作為CTO的王海峰則是技術出身,并不注重銷售工作。

在前述內部人士看來,此次調整或許意味著“百度云已經無心在市場競爭了”,調整之后的方向,則是將云作為AI的附庸,“因為做AI繞不過云,所以把云作為AI戰略的一個技術支持,變成AI戰略的附庸”。

百度云不是互聯網云計算領域唯一的“撤退黨”。在百度組織架構調整后不久,美團宣布徹底放棄云業務,其官網公告稱,將于5月31日0點起停止對用戶的服務與支持,并回收資源。

蜂擁而上搶蛋糕

科技企業對待云計算的態度,總是在不斷變換。

在十多年前,阿里云剛剛誕生時,它和創始人王堅被許多人視為“騙子”。當時,王堅讓馬云承諾每年投資10億元,堅持10年,這一行為使人們越發認為,王堅或許只是個“大忽悠”。

但在五年以前,當阿里云首次披露營收,宣布2015年全年收入超過12億元,并以31%份額位居市場第一時,其所在的公有云IaaS+PaaS領域,突然成了科技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幾乎所有人們耳熟能詳的“國內科技巨頭云”,都起步于2015至2017年,比如華為云、百度云、美團云、京東云、網易云,不一而足。

“互聯網企業做云計算是很自然的事,”王子盛分析說,“云計算的本質是主機虛擬化,互聯網企業大多都購買了大量主機硬件,平時業務用不完,放著也是放著。看到阿里云做得挺好,就都跑來做這個業務,思路很簡單”。

在如今的“第三名”中,金山云起步最早,增速也快,在這一波熱潮的初期,已迎來高速增長。2014年底,作為金山軟件兼小米董事長,雷軍強調“云服務的窗口期已經到來”,他宣布在未來3到5年,將向金山云進行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

這筆投入的效果顯著。2015年,金山云即實現了256.1%的高增長,增速位居行業第一,并首次躋身市場前五名。

阿里云和騰訊云后 誰是云計算的第三名

與阿里云覆蓋全互聯網行業客戶不同,金山云以游戲和視頻為切入點。當時,國內有90%重量級游戲發行商在研發上與金山云達成合作;在視頻領域,金山云也覆蓋了9成以上視頻類企業,包括快手、愛奇藝、bilibili等。“游戲、視頻最適合云計算,”一位從業者分析,“一則因為團隊對技術熟悉,業務對接很快,其二是流量大,為云計算帶來的營收多。”

很快,在2017年,金山云營收增至6839萬美元,在IDC統計中,以6.5%市場份額位列第三。

正是在這時,市場上涌現兩位強勁的對手。

相對于早早起步的阿里云,此時進場已經有些晚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巨頭們進入公有云市場的“最后機會”。

華為和百度幾乎同時做出了這個判斷。在當時的百度云計算戰略發布會上,李彥宏、張亞勤和尹世明,共同為百度云定下了“做國內公有云領頭羊”的目標,而在同一時期,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多次牽頭閉門會議,決定將云計算作為戰略方向。

一個個獨立的云計算團隊相繼成立。

2017年8月,華為云所在的Cloud BU被升級為集團旗下一級部門,雖未提升至BG級別,但已不再從屬于某一BG。不久后,華為云宣布了三年進軍世界前五的目標;在百度當年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智能云事業部被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同年,網易云服務全線升級,7月份,網易還在杭州舉辦了首屆云創大會。

阿里云和騰訊云后 誰是云計算的第三名

華為云所在Cloud BU被升級為一級部門 圖片來源:華為2018年財報

“從2015年到2018年,是國內公有云市場的一個爆發期,”一位供職于頭部云計算廠商的人士介紹說,“這一波最主要的就是互聯網企業在上云,他們的形態適合上云,業務靈活、方便,所以整個市場增長得很快。”

這樣一個上升時期,意味著大部分參與者都會分到蛋糕。

即使是已經出局的美團云,也曾在當時迎來過“高光時刻”。2016年,美團云連續發布了一系列公有云產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上線了餐飲云、酒店云、旅游云三個行業解決方案,僅僅一年后,美團云的用戶就從2萬上漲至4萬多。

當時的美團云相當激進,不僅宣布AI云計算資源全線免費,而且在2017年9月進一步宣布GPU產品永久降價50%,強調“達到行業最低價的3至8折”。

重投入的百度云更是收獲頗豐。在2018年,百度云營收同比增長超過410%,市場排名首次躋身前五,百度云也首次披露了其營收數據——2018年Q4營收突破11億元。

“2018年,百度云的營收將近40億,我們自己都挺意外的,”前述百度云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內部覺得這個業務還挺好,計劃2019年重點在云計算上發力,所以定了‘百億營收’這個目標。”

難度升級,撤退還是堅守?

互聯網企業做云計算,最早的一批“原生用戶”往往來自自家體系,這也是起步時高增長的重要原因。

例如,金山云一直被認為是“小米系”,不僅小米參與了其天使輪融資,而且小米集團、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均使用金山云。在起步早期,小米系企業為金山云貢獻了超過7成收入,即使到2018年,來自小米集團的收入仍然在其營收中占比約四分之一。

“頭部互聯網公司都有比較龐大的生態體系,” 張易(化名)分析說,“阿里、騰訊、百度、京東,他們在產業鏈上話語權很大,他們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被投企業上云,都是上自己的云,所以他們獲得第一批客戶是很容易的。”張易供職于一家SaaS公司,他們公司與阿里云、華為云等企業均有合作。

不過,容易賺錢的日子總是會很快過去。

2018年結束后,云計算公司的苦日子開始了。在互聯網的頭部企業和其體系內公司均已上云之后,增量空間快速下降。行業中普遍流傳的一個說法是,今后的重點在挖掘傳統企業和政務市場,公有云進入了慢速發展時期。

阿里云和騰訊云后 誰是云計算的第三名

“現在行業里還有大量中小互聯網企業沒有上云,”張易補充說,但這些企業并不能帶來合適的增長。據他分析,一家頭部企業的單個項目,即可“成千上萬地購買虛擬機”,每年為云廠商帶來上千萬元收入,“但中小企業一家才訂購不到10臺虛擬機,一年貢獻幾萬塊錢,甚至都無法覆蓋營銷、談判成本。”

由于工作需要,張易常常與云廠商的代理們交流。最近一年,他發現,代理朋友們的抱怨日漸頻繁,“能開拓的客戶越來越少,有一定量的客戶越來越少。”

如今,大型傳統企業與政務客戶是云廠商們想要挖掘的增量方向,但他們與此前互聯網客戶的特點卻不盡相同。

一些從業者認為,政企客戶的推進速度慢,簽下一單往往需要數月、甚至超過一年,這是云廠商在業務拓展時遇到的最大困難。

“不僅是慢,而且服務政企客戶和互聯網客戶的思維不同,”一位前京東云客戶經理表示,“互聯網大廠的思路是To C的,即使有To B業務,也是自己掌握話語權,是甲方思路;而服務客戶需要的是把自己當做乙方的工作方式。”

在他曾經參與的投標工作中,常常遇到其他部門無法理解和配合的情況,“那都是投標中很常見的工作需求,但在甲方思維下,他們不理解為什么要配合客戶,為什么要順從對方的時間安排。”

隨著政企客戶的重要性提升,思維差異越發成為互聯網云計算公司難以跨越的一道坎。為了改善這一點,“第二名”的騰訊云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組織調整,目的是更加適合To B業務。

但對于更多的互聯網企業來說,云計算這樣一個推進困難、且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的業務,已經逐漸從之前的香餑餑變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在頭部廠商之外,“撤退”成為大勢。2018年,美團云進行內部調整,砍掉公有云業務,最終導致該業務在2020年被關閉;網易云、京東云的聲音也逐漸走低。

相比之下,沒有靠山的創業型云廠商更加緊張。“Ucloud現在的目標是盈利優先、增長為輔,”張易透露說,“最近幾年青云現在基本放棄公有云了,他們現在對公有云的KPI目標定得很低,主要改做私有云和混合云。”

“第三名”們的態度亦由此出現分化。

前述百度云內部人士表示,2019年,百度云未能完成此前制定的“百億營收”目標,“差不多做了70億,公司內部對此還是挺不滿意的。”為了達到百億目標,在這一年開始時,百度云被上升為重點戰略業務,計劃擴招2000人,人員翻倍。

“很重視地做了一年,沒有達到目標,這可能是今年百度云出現調整的原因之一。”該人士分析說,在他和一些同事看來,在未來云計算的“寡頭市場”中,百度云或許已難躋身其中。

華為云被多位從業者視為最有希望成為“第三名”的一家。“華為云有兩個優勢,一個是投入大,擁有戰略地位,其二是To B思維強,符合云計算業務特色,”王子盛說,“金山云現在是比較模糊的,他們的劣勢在于靠山不夠大,能投入的資源有限,目前金山云的目標就是沖擊上市,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生態為王,但前路漫漫

戰略上重視、并加大投入,被視為云計算廠商能夠躋身頭部玩家的首要因素:前者代表意愿,后者代表能力。

“可以把云視作電,就像當年建發電廠一樣,開始全部是投入、虧損,直到某個時間點之后,才會變成源源不斷的收入和利潤。”王子盛這樣比喻,而那些能量不足或意愿搖擺的玩家,早在這一時間點到來之前,便已被迫或自愿出局。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規模經濟業務,前期對于研發、硬件、人才的投入巨大,即使是穩坐龍頭位置、占有4成市場份額的阿里云,至今也尚未扭虧。只有持續擴大規模,方能攤薄成本,實現盈利。

在目前能夠看到成功希望的國內云廠商身上——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無不以戰略高度、組織架構安排表明了決心,且因大手筆投入而展示了能力。將業務范圍擴大至全球,排名前三的AWS、微軟Azure和谷歌云,也展現了同樣的特質。

那么,對于擁有意愿和能力的頭部廠商來說,繼續比拼的方向是什么?

行業給出的答案是“建生態”。

價格戰已經成為過去時。“互聯網客戶的技術能力強、業務扁平化,他們的需求以云基礎設施為主,更看重價格;但到了傳統企業和政務客戶,業務復雜、技術能力弱,需要更完善的解決方案,單憑價格,是無法打動這些客戶的。”一位云計算客戶經理表示。

“生態”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例如,擁有更多的SaaS伙伴,使云廠商能夠提供的產品更為豐富,就像人們使用智能手機時,會更看重能夠使用的App數量;再例如,在許多垂直行業的供應商,可以幫助云廠商更深入地理解某些行業,如工業制造、醫療教育等,以便于共同為客戶打造解決方案。

相對應的,生態化同樣是“寡頭市場”的鮮明特征,只有大玩家才能吸引更多合作者以擴大生態;中小玩家的影響力越弱、生態越弱,從而惡性循環。

頭部廠商們正在加重生態的建設,阿里云棲大會、騰訊云+大會、華為全聯接大會,均已在行業內形成了“風向標”的地位。

阿里云在最近兩年推出“云市場”,將其定位為“云上淘寶”,邀請各家服務商入駐,并將其整合進阿里云的服務中;在剛剛結束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中,華為更新了面向開發者的沃土計劃2.0最新進展,華為云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介紹,華為云開發者目前已增長至160萬。

阿里云市場頁面

不過,對于整個云計算行業來說,“生態”儼然還在發展初期。

“不止阿里和華為,騰訊、百度、金山,也有自己的云市場,”張易介紹說,“但除了阿里稍微有些流量,其他都很不活躍,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作為SaaS從業者,張易所在公司屬于云廠商的合作伙伴之一,他對云廠商的“生態”并不滿意。在他看來,將自己公司的產品接入“云”,目的是為了能夠借此獲得更多流量和客戶,以增加收入,“理論上這應該是供應,但實際上,他們對合作伙伴的扶持太少了,能導過來的流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透露說,盡管已將公司產品發布于阿里、騰訊、華為、金山等多個云平臺,但公司的營收仍幾乎全部來自原有的IT服務業務,“那我們為什么還要上云呢,因為人家是巨頭,不敢得罪”。

相應的,云廠商對一些合作伙伴也不盡滿意。“一些SaaS服務商就是想借助我們導流,”一位供職于頭部云廠商的客戶經理抱怨說,“其實我們更需要那些深入垂直領域的服務商,或者客戶關系強的合作伙伴,很多SaaS服務商,至少在我的業務上,價值不大。”

每一家云廠商都正在推出更多對合作伙伴的扶持、合作和激勵計劃,希望能夠形成多贏的局面,但看起來,這并沒有那么簡單。

在云的生態中,每一個參與者的角色都是復雜的,可能互為上下游、又互為甲乙方。“比如一家SaaS服務商,當他提供服務時,是云的合作伙伴;當他們的業務跑在云上時,他是云的客戶;而當他推廣云端服務時,又可能成為云的分銷商。”王子盛分析說。

在錯綜復雜的合作關系中實現共贏,比想象中更難。

“現在,各家的狀態都是在跑馬圈地,但圈進來的還是荒地。”王子盛這樣比喻,生態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即使當下面臨著種種問題,優勢也未能凸顯,“但如果你不做,有一天大家要種糧食了,你會發現自己連地都沒有。”

至于當下,多位云廠商的客戶經理反映說,“生態”大小、完善與否,并非客戶在選擇購買云計算時的考慮因素。

“現在市場同質化的很厲害,除了阿里云有品牌效應,其他層面上,各家技術、價格都差不多,不影響客戶選擇。”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當下,真正影響購買決策的,往往是“人際關系”。

他們中的一位講了一個熟悉而俗套的故事:某家頭部云廠商希望談下一家大型客戶,推出了免費試用一年等多種方案,另一家云廠商則劍走偏鋒,邀請這家客戶的多位高管去往一個度假山莊交流。

兩周之后,后者贏得了這家客戶。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

    文章

    7743

    瀏覽量

    137208
  • 騰訊
    +關注

    關注

    7

    文章

    1645

    瀏覽量

    49400
  • 阿里云
    +關注

    關注

    3

    文章

    941

    瀏覽量

    42971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GoTo集團攜手騰訊阿里強化印尼數字基建

    作為印尼數字科技領域的佼佼者,一直致力于推動印尼的數字經濟發展。此次與騰訊阿里的合作,將進一步強化其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布局。通過
    的頭像 發表于 11-13 11:13 ?251次閱讀

    GoTo攜手騰訊阿里推動印尼基建與人才培養

    該國的基礎設施、資源建設以及新投資項目的開展。不僅如此,騰訊還計劃在印尼建立其第三座互聯網數據中心,以進一步提升印尼地區的
    的頭像 發表于 11-12 10:45 ?182次閱讀

    印尼GOTO、騰訊阿里簽署合作協議

    近日,印尼知名科技公司GOTO與中國的騰訊阿里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此次攜手合作,旨在共同推動印尼數字經濟的發展,為當地企業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的頭像 發表于 11-11 14:32 ?207次閱讀

    一庫打通所有平臺!合宙IoT_CLOUD之【騰訊

    ? 眾所周知,市面上有很多云平臺,阿里騰訊、中移OneNET、華為、百度、TLink
    的頭像 發表于 10-15 16:08 ?288次閱讀

    阿里巴巴計算入股蘇州語靈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近日,國內計算巨頭阿里巴巴計算有限公司(簡稱“阿里
    的頭像 發表于 08-30 18:03 ?1710次閱讀

    獲50家芯片企業合作!加碼芯片賽道,騰訊靠什么?

    “目前,騰訊正在從傳統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我們在To B的場景里面做了不少的投入。無論是芯片的設計、芯片的制造,還是芯片的封測,我們都希望通過騰訊的技術平臺,推動產業鏈創新需求的發展。”
    的頭像 發表于 08-26 18:20 ?5624次閱讀
    獲50家芯片企業合作!加碼芯片賽道,<b class='flag-5'>騰訊</b><b class='flag-5'>云</b>靠什么?

    如何理解計算

    計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計算和傳統IT技術的區別? 華納如何幫助您實現
    發表于 08-16 17:02

    阿里設備的物模型數據里面始終沒有值是為什么?

    如上圖,不知道講清楚沒有。 IG502自定義TOPIC 上發到阿里沒問題。采用阿里物模型的格式來上發就不行。請大佬指教!
    發表于 07-24 07:49

    請問esp8266會開放使用第三服務器嗎?

    如題,esp8266會開放使用第三服務器嗎,如百度,阿里服務器?
    發表于 07-12 11:40

    網絡與計算:有什么區別?

    則關注的是應用程序之間的連接如何管理和交付。 計算 計算將企業工作負載托管從傳統的內部或共置數據中心轉移到服務提供商 ( CSP )
    的頭像 發表于 06-25 11:43 ?473次閱讀
    <b class='flag-5'>云</b>網絡與<b class='flag-5'>云</b><b class='flag-5'>計算</b>:有什么區別?

    阿里 all in AI 的決心

    “第一個提出MaaS的阿里,能否成為廠商在AI時代變革的新范本?”如何抓住AI的機會?這是進入大模型時代,面對新的起點,各大廠商在不
    的頭像 發表于 05-17 08:04 ?323次閱讀
    <b class='flag-5'>阿里</b><b class='flag-5'>云</b> all in AI 的決心

    阿里全面降價,釋放了什么信號?

    元宵節剛過,阿里就放了一個大招——今天(2月29日)上午,阿里發布通告,宣布全線下調產品官網售價。這次降價涉及
    的頭像 發表于 04-16 08:05 ?145次閱讀
    <b class='flag-5'>阿里</b><b class='flag-5'>云</b>全面降價,釋放了什么信號?

    阿里為什么能降價?釋放了什么信號?

    今天(2月29日)上午,阿里發布通告,宣布全線下調產品官網售價。這次降價涉及計算、存儲、數據庫等在內的100多款產品,平均降價幅度超過20%,最高降幅達55%,屬于
    的頭像 發表于 02-29 17:37 ?1045次閱讀

    阿里裁員50%:精簡項目制業務及硬件集成業務

    此前報道指出,阿里在今年11月份內經歷了一次組織架構的戰略性調整。根據集團在財報中的披露,目前全盤考慮暫不對智能集團進行完全拆分,而將大力注資阿里
    的頭像 發表于 12-29 10:06 ?625次閱讀

    【ELF 1開發板試用】+ 8.2 MQTT開發——連接騰訊【原創】

    MQTT開發——連接騰訊 前文我們基于文檔中提供的項目教程,復現ELF 1連接阿里物聯網平臺,進行了MQTT開發,復現,筆者就想“為何
    發表于 12-15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