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技術助力 物流升級
當阿里新零售網絡逐漸呈現規模時,物流作為基礎服務的作用開始凸顯,而無人技術正賦予新零售物流新的內涵。近日,菜鳥的無人車與無人機頻繁亮相,先是曝光可識別紅綠燈的無人車,隨后將無人機運用到傳統的茶葉運輸環節中……無人技術所構建的菜鳥網絡正驅動著新零售物流快速發展,并帶動傳統物流行業不斷迭代升級。
提升時效性實現分鐘級
提升時效性,是無人技術帶給物流最為明顯的改變。3月26日,菜鳥動用無人機運輸春茶,相較于人工配送,菜鳥無人機可將茶葉運輸時間縮短98%。今年采茶季,菜鳥無人機組成的飛行編隊會往返于獅峰山與炒茶中心之間,將新采摘下的獅峰龍井茶葉運輸下山。當地茶商表示,無人機運輸不到兩分鐘就可以將獅峰龍井運送下山,而依靠人工搬運至少需要兩個多小時,無人機的介入,使頭茶至少提前兩個小時上市,并降低了茶葉的損耗。
實際上,無人機運輸春茶提高時效只是菜鳥搭建新零售物流體系的縮影。物流作為新零售重構“人貨場”的基礎設施,阿里生態內的商業與物流業互相協同促進,已經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產生了以分鐘計算的物流配送速度。從盒馬鮮生30分鐘達,到天貓酒水29分鐘達、天貓超市生鮮1小時達,再到天貓旗艦店2小時達,如今菜鳥的無人機、無人車等技術也已經加入了分鐘級配送網絡。
基于技術升級的新零售物流體系,運輸、倉儲、配送等眾多環節已經實現智能化作業,菜鳥構建起智能化的新零售物流配送網絡。目前,菜鳥將技術能力全面開放,幫助行業從局部優化升級為端到端的全局優化,成為新零售物流網絡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菜鳥網絡認為,所謂新零售物流,即通過算法、智能供應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充分融合重構線上和線下的人貨場。線上購物完成后,通過各前置倉、商場門店、便利店發出商品,在30-120分鐘內送抵消費者手中,從而形成一個3公里范圍內的理想生活圈。
拓展場景搭建全鏈路
依托無人技術,菜鳥搭建的新零售物流網絡不斷拓展服務場景。早在去年,菜鳥已經完成全國首次無人機群跨海快遞,試飛的飛機載重可達7公斤,應對6級風,無人機會按照編程航線自動飛向既定地點降落。在后臺控制中心,所有飛行動作可監視、可控制,易于管理。同時,2017年“雙11”期間,對于島嶼、交通不便的山村等地,無人機群組將能夠解決部分地方居民的物流難題,極大提升物流體驗。
與此同時,菜鳥無人車技術已經從早期試水階段進入到商業運作階段。近日,菜鳥的無人車已經在開放道路行駛,能識別紅綠燈以及其他障礙物,意味著菜鳥從物流場景切入,率先將物流無人車投入商用。
當無人機、無人車逐漸成為新零售物流體系中的技術亮點時,菜鳥已早早完成對無人倉庫的布局與升級。菜鳥不僅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總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峰值)的倉儲網絡,更是在上海、天津、廣東、浙江、湖北等重點城市樞紐建立起機器人倉庫群。這些倉群由菜鳥自主研發的中控系統連接,構建對倉庫環節物流鏈路的全局把控。可見,無人技術已然成為新零售物流體系形成的中堅力量。
無人技術助推新物流
菜鳥ET物流實驗室有關負責人表示,新零售背后是一套新物流,菜鳥正在依托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技術對包括商家、物流公司在內的物流全鏈路進行優化,“我們的無人倉正在大規模建設中,無人車則即將投入量產,無人機也飛行在各種物流配送場景”。
無人技術推動新零售物流網絡快速成型并迭代升級的背后,是依托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進行的全鏈路布局。菜鳥對技術的運用改變了新零售時代商品的物流路徑。通過智能算法,菜鳥選取銷量高企的爆品,并對爆品在不同城市的銷量做出預測,差異化地建立前置倉,提前將商品布局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即使在“雙11”期間,包裹也能快速送抵消費者手中。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表示,連接是新零售速度的基礎。隨著連接,商家在線下賣出的每一臺產品,都可以對應到具體的門店,甚至具體到產品上的識別碼。也正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打通,商家能夠實時進行兩端的庫存動態管理,線上訂單也能自動流轉至最近的線下門店,由即時物流上門取貨配送,將包裹像外賣一樣送達。
硅谷人士眼中的無人配送:市場潛力無限但大規模應用還早
近日美團的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引發了硅谷人士熱議,就市場前景而言,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都蘊含著巨大的機會。投資者可能不關心產品是否新鮮,他們關心機器人送貨能創造多少價值。分析人士還指出,無人配送目前更多的是技術儲備和展示,真正要大規模應用為時尚早。無人配送在中國將面臨人力競爭、管控難等問題,在美國將面臨法律法規的嚴監管。
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硅谷,無人配送行業的市場愿景都被描述得激動人心。本周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的亮相,再次引發硅谷業界人士熱議。
“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是個好消息,尤其是對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數據。有了美團的開放平臺,那些加入的創業公司就可以得到更多數據來讓他們的產品進行智能學習,”曼圖資本的副總裁Tony Ng在硅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Tony Ng指出,兩年前中國投資者來硅谷考察并做跨境投資的時候很看好無人配送領域,今年雖然最紅的是區塊鏈創業公司,但無人配送行業潛力仍然非常大。
在談到美國有哪些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時,美團的無人駕駛首席科學家、無人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國的無人駕駛技術無疑是領先的,這些技術在中美都是通用的,只是在中國的道路上人車密度更高、人車混用車道的情況比較常見,所以對復雜環境感知、決策控制等技術的要求會更高。
中美市場潛力巨大
此次美團的無人配送開放平臺聯合了五類企業,包括軟件、網絡、器件、整車和地產。開放平臺合作伙伴的各種無人車也集體亮相, 這些無人車的服務范圍覆蓋了酒店、餐館、醫院等眾多日常生活服務場景。
“未來的配送肯定是全自動化,尤其是開放的配送平臺,對廣大機器人配送公司是利好,讓大家可以把技術直接投入具體的使用場景,有點Uber for robotics(機器人共享經濟) 的意思,”Bear Robotics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李方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想象一下未來會很有趣!各種低速自動車把外賣或包裹送到樓下,室內機器人再把它送到你手里,這會是城市物流的又一個巨大革命。”他說。
夏華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無人配送市場比美國更大。
“中國的消費快速升級、城鎮人口數和人口密度更大、生活節奏更快、飲食也更花樣繁多,所有這些因素都讓中國的外賣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賣市場。而服務其中的無人配送,也將面臨巨大的市場機會。”夏華夏說。
在中國無人配送領域做布局投入的不止美團,近年京東、阿里等也都陸續有相應的產品落地試運營。Tony Ng認為,在無人配送領域,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未來紅利都會很大,但中國的愿景實現會更超前。“美國人力成本高,未來如果可以真做到無人配送,紅利將非常大。而中國有很多封閉式社區,送貨公司出入受限,這種情況下,無人配送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他說。
李方為指出,在創業接觸市場的過程中,他的團隊發現亞洲市場比美國市場對機器人的接受程度高。
“我說的接受度不僅是指消費者覺得的新奇程度,這個倒不是那么重要。引入機器人需要餐館、寫字樓、酒店對基礎設施有一些修改。現在室內機器人不能百分百替代人,只是個室內自動車,人還要完成遞送任務。在把機器人引入環境的過程中,需要商家有遠見和魄力做相應修改。中國基礎設施比較新,每天都有新的餐館和酒店開業,所以引入意愿會比美國更高。”他說。
另外,他認為中美法律法規有很大區別,從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市場產生影響。例如,前段時間美國舊金山市出臺政策,室外自動配送機器人路邊測試每天有數量的上限,且每次測試要和政府報備并獲得許可證。因此,李方為認為法律法規上美國相對嚴格很多。
資本看好無人配送領域
“無人配送是理想,目前大家可能都是技術儲備和展示目的,許多技術和管理的問題還有待解決。” SVC Angel Fund的管理合伙人Roy Kong在硅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針對中國國內智能物流市場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的媒體報道,他認為智能物流和無人配送是不同概念,無人配送的大規模應用為時尚早。
“中國的無人配送困難更大,包括人力的競爭、管控的難度等。或者說中國市場的需求更弱。”他說。
Tony Ng指出,今年最吸引眼球的雖然是區塊鏈創業公司,但無人配送行業對投資人來說仍保持吸引力,其潛力巨大。
“以我接觸投資人的經驗和對美國市場的了解,大家不太在乎產品新鮮度,專業投資人會很客觀問你這個產品能取代多少人力, 大家會用很數據化的想法思考這個東西能創造多少價值。” 李方為說。“從技術上看,我個人并不覺得低速配送比高速自動車容易很多,低速環境(市區、人行道等等)雖然安全性和容錯要求小很多,可以很快投入使用,但在本土化和控制方面都有不少挑戰,離成熟還有一段距離。”他說。
責任編輯;zl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28文章
10340瀏覽量
179633 -
無人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9瀏覽量
36456 -
智能物流
+關注
關注
4文章
309瀏覽量
226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