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能否識別障礙物的能力與環境感知同等重要,如何安全有效的規劃行駛路線,是自動駕駛汽車需解決的最大的難題之一。事實上,路徑規劃技術,現階段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路徑規劃之所以如此復雜,是因為其涵蓋了自動駕駛的所有技術領域,從最基礎的制動器,到感知周圍環境的傳感器,再到定位及預測模型等等。準確的路徑規劃,要求汽車要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以及周邊的物體(其他車輛、行人、動物等)會在接下來的幾秒鐘內采取什么樣的行為。
首先來說一下三個名詞:路徑規劃、避障規劃、軌跡規劃
路徑規劃通常指全局的路徑規劃,也可以叫全局導航規劃,從出發點到目標點之間的純幾何路徑規劃,無關時間序列,無關車輛動力學。
避障規劃又叫局部路徑規劃,又可叫動態路徑規劃,也可以叫即時導航規劃。 主要是探測障礙物,并對障礙物的移動軌跡跟蹤(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一般縮寫為MODAT)做出下一步可能位置的推算,最終繪制出一幅包含現存碰撞風險和潛在碰撞風險的障礙物地圖,這個潛在的風險提示是100毫秒級,未來需要進一步提高,這對傳感器、算法的效率和處理器的運算能力都是極大的挑戰,避障規劃不僅考慮空間還考慮時間序列,在復雜的市區運算量驚人,可能超過30TFLOPS,這是無人車難度最高的環節。未來還要加入V2X地圖,避障規劃會更復雜,加入V2X地圖,基本可確保無人車不會發生任何形式的主動碰撞。
軌跡規劃則源自機器人研究,通常是說機械臂的路徑規劃。 在無人車領域,軌跡規劃的定義感覺不統一。有人將避障規劃與軌跡規劃混淆了。軌跡規劃應該是在路徑規劃和避障規劃的基礎上,考慮時間序列和車輛動力學對車輛運行軌跡的規劃,主要是車縱向加速度和車橫向角速度的設定。將設定交給執行系統,轉向、油門、剎車。如果有主動懸掛,那么軌跡規劃可能還要考慮地形因素。
三大規劃是無人車最復雜的部分,算法多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這也是百度、谷歌和蘋果科技巨頭要切入無人車領域的主要原因,這些科技巨頭最擅長的就是算法的優化整合。當然傳統車廠如福特和豐田,擁有對車輛動力學的絕對優勢,在此領域實力并不比科技巨頭要差,尤其是豐田,從開源 SLAM到KITTI,軟件實力絲毫不次于谷歌。
對于全局型路徑規劃不算復雜,前提是有拓撲級地圖,這對地圖廠家來說很容易的。對于非地圖廠家是有點麻煩的,不過只能算小麻煩。
今天我們重點了解一下避障規劃,避障規劃的前提是對周圍環境有深刻的理解,有一個非常完善實時的環境理解。
在此之前不得不先要理解無人駕駛避障的含義,很明顯我們根據無人駕駛避障的過程,可以將無人駕駛避障分成三個方面:
1.運動障礙物檢測:對運動過程中環境中的運動障礙物進行檢測,主要由車載環境感知系統完成。
2.運動障礙物碰撞軌跡預測:對運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物進行可能性評級與預測,判斷與無人駕駛車輛的碰撞關系。(當你檢測到障礙物后,你就得讓機器判斷是否會與汽車相撞)
3.運動障礙物避障:通過智能決策和路徑規劃,使無人駕駛車輛安全避障,由車輛路徑決策系統執行。(判斷了可能會與汽車發生碰撞的障礙物后,你就得去讓機器做出決策來避障了)
運動障礙物檢測方法
運動障礙物檢測根據他們的sensor主要分成兩類:
一種是基于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
一種是基于立體視覺的
運動障礙物碰撞軌跡預測
這一部分與障礙物的檢測識別分不開的。無人車的感知系統需要實時識別和追蹤多個運動目標(Multi-ObjectTracking,MOT),例如車輛和行人。
物體識別是計算機視覺的核心問題之一,最近幾年由于深度學習的革命性發展,計算機視覺領域大量使用CNN,物體識別的準確率和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總的來說物體識別算法的輸出一般是有噪音的:物體的識別有可能不穩定,物體可能被遮擋,可能有短暫誤識別等。自然地,MOT問題中流行的Tracking-by-detection方法就要解決這樣一個難點:如何基于有噪音的識別結果獲得魯棒的物體運動軌跡。
運動障礙物的避障本質上它是一個路徑規劃的過程:在路段上有未知障礙物的情況下,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尋找一條從起始狀態到目標狀態的無碰撞路徑。
預測
預測模塊的作用是對感知所探測到的物體進行行為預測,并且將預測的結果具體化為時間空間維度的軌跡傳遞給下游模塊:行為決策模塊。然后行為決策模塊結合路由尋徑模塊從而進行行為決策。
這些選擇就是結合高精地圖的全局規劃,然后再通過汽車周邊傳感器感知的信息進行局部規劃,從而判斷汽車是否右轉、直行or并道。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789瀏覽量
107161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3文章
13694瀏覽量
1661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