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4月1日報道,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面部分析正在幫助研究人員更客觀地評估心理健康,它依靠的是檢測行為生物標志物的算法,而不僅僅是主觀檢查。
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路易斯-菲利普·莫朗西(Louis-Philippe Morency)是研究此案的科學家之一。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他及其同事已經建立了十幾種行為生物標記物,用于治療抑郁癥,創傷后應激障礙,精神分裂癥和自殺等疾病。
“我們為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礙建立了這些行為標志的字典,”莫朗西對《華爾街日報》說。“該技術為您提供了這些行為標記的摘要,我們可以將其用作治療的一部分,以查看該人今天與一個月前相比的表現。”
哥倫比亞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其他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該試驗旨在測試智能手機是否可以檢測出青少年中的某些生物標志物。預計將有200至300名青少年參加為期六個月的試用。
當被教導識別某些標記時(例如,沮喪的人不會說出太多的元音,而用呼吸語說話的自殺患者比用緊張的聲音說話的人更有可能重新嘗試自殺)智能手機可能能夠提供一些客觀數據,以幫助患者進行最終診斷。該技術旨在作為傳統醫生評估的補充工具。
莫朗西說:“這并不意味著如果你突然發出呼吸的聲音,那是自殺的。” “這表明醫生在評估時應該能夠使用。”
-
算法
+關注
關注
23文章
4599瀏覽量
9264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6859瀏覽量
2375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