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片式多層元器件類型中,ESR(Res)主要由介質層電阻、內電極層電阻、各接觸面電阻和端電極電阻等四個方面組成;其中各接觸面電阻包括端電極與內電極的接觸,不同的端電極電鍍層間的接觸等;
Res對頻率是較為敏感的,并隨頻率的增加而增加,因為:
1.接觸電阻-電極間接觸形成的間隙式裂縫是容性阻抗(Z=1/(2*pi*f*C)),從而導致Res在剛開始時隨頻率的增加而下降。
2.趨膚效應-內電極和端電極由于趨膚效應,阻抗隨頻率的增加而增加,最終將抵消接觸電阻所產生ESR下降的影響。
3.電介質極化-隨電介質中的極化定向,大量的能量被儲備,從而呈現阻抗隨頻率增大而增大。
ESR各組成電阻
1、內電極層自身電阻:
內電極層可以認為是一個給定厚度、長寬參數的金屬平面薄板,因此其自身電阻取決與L/W的比例,但由于是通過涂抹工藝(絲網疊印)制成,它有著不太規則的厚度及一些空洞區域等缺陷,這些空洞區域在低頻時呈現的高阻特性,而當頻率增大,在中間夾雜介質的分流作用下(容抗),減小了整個器件的阻抗。但隨著頻率進一步增加,到較高頻時,出現趨膚效應,導致呈現的阻抗增
加。
2、接觸電阻:
從微觀角度看,任何光滑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因此,兩個接點接觸時,不可能是整個接觸面接觸,而是有限點的接觸,差異取決于表面光滑程度和接觸壓力的大小。
真正的接觸電阻包括:
集中電阻——電流通過接觸面,由于接觸面縮小而導致電流線收縮所顯示的電阻,通常稱為集中電阻;
界面電阻——由于接觸表面所形成膜層而構成的膜層電阻或稱界面電阻。
同樣的,內電極一端與端電極的接觸面并不是很完美,這個電極接觸端面不規則,則其相應接觸電阻也會由于接觸點的電流集中及相應熱區效應而不同。工藝上應盡量避免該接觸面的不規則,不然將會降低長期使用的功率承載能力。事實上,雖然接觸表面面一些地方有兩金屬的合金生成,但大多數仍舊是“物理”的接觸,某些中間的膜層為玻璃粉,可以認為這些接點是一個具有阻性和容性的元素,因此在低頻時,阻值較大;在高頻時,又會呈現較低的阻抗。由于,接觸電阻直接受內電極層的L/W比例影響,往往把內電極層電阻和接觸電阻看成一體。
3、介質層電阻:
在電場中,介質分子極化過程中要損耗一些能量。它的大小主要受介質常數K和環境溫度的影響。
4、端電極自身電阻:
影響很小,一般可以省略不考慮。
-
ESR
+關注
關注
4文章
202瀏覽量
31070 -
陶瓷電容
+關注
關注
3文章
430瀏覽量
238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