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1 點,忙碌了一整天的李曉明終于到家了,這是他戰疫的第 84 天。走進家門,7 歲的女兒已經熟睡。
“我出門上班的時候她還沒醒,我回來的時候她已經睡著了,這是近三個月來的常態。有時候我們連續一個禮拜睡在同一個房子里,但是她都沒有見過我,也沒有聽過我的聲音。”說起家人,李曉明有很多歉疚,聲音低沉。
▲每條數據,有 81 項信息。
大年初一準備戰斗 24 小時內開發出每日一報系統
談起自己的防疫工作,李曉明馬上來了精神。和我們想象中測體溫、查健康碼的防疫工作有點不同。李曉明的戰疫工作基本上是在電腦上和手機上完成的,他來自福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數據規劃管理科,“大數據防疫”是他的最新課題。
1 月 24 日,武漢宣布封城。原本和家人計劃春節出去旅游的李曉明感覺疫情越來越復雜,取消了出游計劃,開始計劃如何利用大數據監測疫情變化。
大年初二這天,李曉明和同事們接到了區領導布置的開發疫情每日一報系統的緊急任務,他們通力合作,不眠不休。在不到 24 小時的時間里,一個全新的防疫信息報送系統宣告上線,48 小時之后全區推廣。福田區“科技防疫”的第一個腳步落的很快。
李曉明介紹,每日一報系統主要面向流行病防控排查進行數字化應急管理,從防控工作統計上報、轄區居民登記排查、防疫物資調配管理、社區封閉管理檢查等方面入手,搭建有 PC 端及移動端 H5 入口,提供移動端采集、批量數據導入、人員數據去重統計等便捷功能,建成 16 個統計報表功能,形成了疫情一張“大報表”,減輕基層工作負擔。
“建立這樣一個系統,各個街道需要報送的數據通過這個系統來錄入,然后各個職能部門需要取的數據統一從系統里取。”李曉明說,“區領導這個頂層設計的規劃思路,就是盡可能地發揮信息化系統多方參與、高效協作的這種能力。”
據了解,該系統目前已累計開通用戶超過 6000 余名,建立了“春節來深、臨時來深、14 日內來深、納管人員、湖北旅居史、i 深圳自主申報、公安大數據、以及境外 20 多個國家旅居史等 15 類臺帳。
▲各系統互相促進,互為補充,協同運作,有力的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效率。
不會當廚師的程序員不是好公務員 ”云上核查“顛覆巡查方式
去年初,李曉明剛由區編辦調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重大信息化項目建設工作。記者提出,面對大數據分析和程序開發這樣高度專業化的工作會不會有點難?
”其實我本科是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所以對于數據清洗和數據流設計這些行業術語還是比較了解的。“李曉明笑著說。
他告訴記者,數據收集過來以后,并不一定都能用,需要清洗和篩選分類等,處理完成之后才能給到相應的部門進行針對性的處置。據了解,在短短一個月內時間里,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收集的相關數據就超過 2000 萬條,純 EXCEL 表格的數據超過 200G,涉及人員 100 多萬。
” 2000 萬的數據直接按街道社區分發給他們嗎?他們是沒有處理能力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把這個數據在我們這兒,形成一定的篩選,過濾出有用的東西給出去。“李曉明說,”這么多人員如果采用土辦法全覆蓋排查,需要的工作量是無法想象的,但是大數據可以幫我們找出哪些人是高風險的,必須排查,哪些人風險較小,可以暫時放一放。“
李曉明喜歡把自己比作數據廚師,面對海量的原始數據,數據廚師要把這些數以千萬計的紛繁復雜的數字和文字處理成合格的菜品(產品),給到衛健部門和街道社區等基層防疫部門。”他們才能有的放矢,精準地找到疫情防控網的關鍵點,最大限度的降低全區乃至全市的疫情蔓延風險。“李曉明說。
據了解,福田區的”云上核查庫“通過大數據精確匹配分析,根據判斷疫情高發地、密切接觸、發熱干咳、行程等條件進行判定是否屬于福田區疫情防控納管人群。碰撞出待核查人員,并與 GIS、標準地址庫、塊數據相結合,把人員信息落實到社區-小區-樓棟-房間,根據屬地管轄原則,通過每日一報系統派發到基層工作者逐一核查。基層工作者只需照單核查,并根據核查結果采取防控措施,工作推進有跡可循,有數可依,使防疫工作更為精準高效。截止到 3 月上旬,系統篩選出需要核查人員 50309 條,有效支撐疫情防控工作,改變了全覆蓋的巡查方式。
▲福田區物資調度管理系統對物資入庫、出庫、配給進行全流程追蹤。
大數據賦能社會治理 為疫情防控按下”提質增效“鍵
說起大數據在防疫中的作用,李曉明感慨,大數據已經慢慢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而在當前,大數據對于提升政府的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能力也相當明顯。
他舉例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福田區提前謀劃,提前布局,通過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極大的提升了疫情防控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福田區通過一張數字化疫情指揮圖,所有防疫關鍵元素可視化,清晰明了。疫情可視化分析同時也促進了疫情防控問題及時發現和防疫力量精準投放。
例如確診病例以及所在小區樓棟、居家隔離人數及小區分布、街道排查、人員排查情況等數據一目了然,區、街道、社區的疫情壓力清晰反映,區委組織部根據各街道社區疫情壓力情況,在動員第一批機關黨員干部自愿申請參與一線防疫后,根據數據展示的疫情發展情況,又及時抽調第二批黨員干部增補一線力量。
李曉明還介紹,物資供應是疫情防控指揮工作的重要環節,自己和同事們開發的福田區物資調度管理系統對物資入庫、出庫、配給進行全流程追蹤,實現對全區防控物資的集中管理、統一調配、預警分析,確保防疫物資使用透明、規范。目前,福田區防控物資的出庫、入庫情況一目了然,物資的來源、數量、價格、使用單位,需求明確、申請快捷、分配陽光,每一件物品可查可溯,全區統一調配,確保好鋼都用在刀刃上,有效防止挪用、私自節留,杜絕浪費。每類物資實現 7 天黃燈、4 天紅燈警示,重點預警醫療防控物資情況,為政府采購提供參考。
此外,福田區在做好疫情管控的同時,早部署早謀劃早開發”福田企業復工復產服務系統“,供企業用戶和政府主管部門用戶同時使用,織就包括企業復工信息匯聚、防疫情況監測、訴求反饋、政企溝通等功能的多維度網絡聯通體系,保障防疫與生產兩不誤。
為了凌晨四點的深圳燈籠 加班值得!
每當人們聊起程序員和代碼,話題都離不開加班和熬夜,哪怕這是一個會寫代碼的公務員。
”加班是常態,不加班是意外。“李曉明哈哈大笑。他回憶,加班到最晚的一次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四那天,區疾控中心需要做一個疫情處置流程圖。
”比如一節車廂里有一個確診病例,那么這個車廂就得進行積極的處置,做流行病學調查;公安也要派出警力做周邊的警戒;周圍的交通要疏導,然后旅客要交通局安排大巴轉運;疾控中心要去做咽拭子取樣核酸檢測。這個流程要怎么確定,我們跟衛健、公安的幾個同志一直畫到凌晨四五點。“作為一個理工男,李曉明打開微信翻起了朋友圈確定準確的時間,記者在他的那條朋友圈下看到”大年初五,凌晨 4 點 47 分。“
工作這么辛苦,是什么支持著自己堅持下來?”是家人和責任感。“李曉明回憶,前一陣有一天女兒起的特別早,她會抱著我說”爸爸今天晚上早點回來,陪我玩玩具吧。“我只能說”好,我盡量“。
”偶爾回去早了,女兒還要給我拿拖鞋,然后還要給我倒水啊,感覺像是幫我做這些我就可以經常早一些回家,感覺很暖心又窩心。“聊起家人,酷愛打籃球的東北大漢李曉明有無限柔情。
家人曾經問他,做這份工作,每天沒日沒夜的,大多數老百姓也看不見你的辛苦,值得嗎?
李曉明在那條朋友圈作出了回答:”你看過深圳大年初五凌晨 4 點的燈籠嗎?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幾個部門的同事搞到現在。之前還說基本不可能加班到后半夜,很快被打臉了。深圳的燈籠,好看,值得!“
-
數據收集
+關注
關注
0文章
72瀏覽量
11154 -
計算機科學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2瀏覽量
11357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64瀏覽量
1373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