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消息,中芯國際2020年一季報顯示,第一季度營收9.05億美元,環比增長7.8%,同比增長35.3%,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凈利潤6416.4萬美元,環比下降27.7%,同比增長422.8%。財報顯示,中芯國際今年一季度產能接近滿載,高達98.5%,中國區收入占比超過了61.6%。值得一提的是,其14nm FinFET工藝在一季度的收入占比上升到了1.3%,較去年第四季度的1%有小幅提升。
公告顯示,一季度銷售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晶圓付運量增加。與此同時由于付運量增加和產品組合變動導致銷售成本也隨之同比增長22.8%,以及毛利同比增加91.4%。毛利率從2019年同期的18.2%增長至25.8%,也高于2019年第四季度的23.8%。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和梁孟松表示,市場需求和產品結構優于預期,一季度收入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通訊、計算機與消費電子相關營收同比成長,逐步增加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以技術節點來看,14納米營收占比從上個季度的1.0%上升到1.3%,28納米也增長至6.5%,不過,出貨仍以0.15/0.18微米、55/65納米和40/45納米為主。從區域來看,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收入由2019年同期的53.9%增長至61.6%。
晶圓廠產能方面,天津200mm晶圓廠、擁有多數權益的北京300mm晶圓廠和擁有多數權益的上海300mm晶圓廠的產能有所增長,而其他晶圓廠維持與2019年第四季度相同產能。與此同時,付運晶圓產能使用率同比增長29.1%,達到98.5%。
趙海軍和梁孟松表示,成熟工藝平臺產能滿載:攝像頭、電源管理、指紋識別、特殊存儲等相關應用需求強勁。先進工藝研發與業務進展順利,持續拓展通訊、手機、汽車、消費電子相關領域。中芯國際決定資本開支上調11億美元至43億美元,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
第一季度資本開支為7.77億美元,而上一季度為4.91億美元。對于上調,報告稱,增加的資本開支主要用于擁有多數股權的上海300mm晶圓廠的機器及設備,以及成熟工藝生產線。
對于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給出指引為季度收入環比增加3%至5%,毛利率介于26%至28%的范圍;非國際財務報告標準經營開支將介于2.4億美元至2.45億美元之間。
另外,中芯國際決定資本開支上調11億美元至43億美元,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成熟工藝平臺產能滿載,攝像頭、電源管理、指紋識別、特殊存儲等相關應用需求強勁。先進工藝研發與業務進展順利,中芯國際持續拓展通信、手機、汽車、消費電子相關領域。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博士和梁孟松博士評論稱,“由于市場需求和產品結構優于預期,公司一季度收入達9.05億美元,環比增長8%,同比增長35%,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通信、電腦與消費電子相關營收同比成長,逐步增加市場份額。”
上述報告中,中芯國際宣布將在5月14日上午舉辦業績電話會議。
上調全年資本開支 追趕臺積電進行時
晶圓代工是典型的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以全球龍頭臺積電為例,其2019年的資本開支達149億美元,研發投入為29.6億美元。中芯國際在一季報中提出上調全年資本開支至43億美元,雖與臺積電動輒超百億美元的規模仍有不少差距,但已是其2019年的2倍。
中芯國際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5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宣布擬于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約40%的募集資金用于12英寸芯片SN1項目。
據了解,中芯國際SN1項目是中芯國際在上海建設的12英寸晶圓廠,整個項目投資達百億美元,分為SN1和SN2兩個廠房建設,專注14nm及以下工藝和制造技術,目標產能每月7萬片,兩廠各3.5萬片。
中銀國際證券指出,根據中芯國際公告,2019年至今累計采購應用材料、Lam Research、TEL的工藝設備達27億美元,如果考慮光刻機、絕大部分量測設備在內,總設備采購金額估計超過35億美元,表明中芯國際工藝設備采購逐年進入高峰。
據中芯國際網站介紹,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港交所股份代號:981,美國場外市場交易代碼:SMICY)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集團,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中芯國際總部位于上海,擁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務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200mm晶圓廠,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進制程晶圓廠;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進制程晶圓廠;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江陰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塊加工合資廠。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臺灣設立營銷辦事處、提供客戶服務,同時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代表處。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和梁孟松說,由于市場需求和產品結構優于預期,達成一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期內通訊、電腦與消費電子相關營收同比成長,逐步增加市場份額。“我們有信心帶領公司重啟成長,在許多不確定的變化下專注競爭力的培養與建立,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全面的技術與業務平臺解決方案,把握半導體產業的成長機遇。”
以應用分類,中芯國際一季度通訊業務(含手機)占比為48.9%,環比提升4.5個百分點;其他業務分別為消費(35.4%),電腦(5.1%),汽車/工業(2.9%),其他(7.7%)。以技術節點分類,公司最先進的14納米產品營收占比為1.3%,依然較低。
信達電子首席分析師方競認為,前期中芯國際14納米產線主要跑的是RF Transceiver(射頻收發器),產能利用率不高,但預計在華為麒麟710芯片充分放量后,14納米營收占比將顯著提升,帶動公司業績。之前華為把麒麟710芯片交給了中芯國際流片,采用14納米技術,搭載麒麟710芯片的榮耀Play 4T已經上市銷售。
方競認為,中芯國際第一季業績表現上佳,同時第二季指引亦大超預期,充分展示了公司的長足競爭力。“我們此前在點評中多次強調國內及海外需求回暖大幅超預期,在國產替代,14納米放量,下游需求轉暖的合力下,我們有理由認為中芯國際第二季業績仍有望繼續超越預期。”
國產化替代背景下 產業鏈迎黃金發展期
近年來,中國晶圓廠建設進度加快,國產化大趨勢日益凸顯。芯思想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近年來總計34家Fab工廠籌建、投產或新增產能,其中規模較大的22家主要Fab中,2019年有4家在建廠完畢逐步投產,14家在建,4家在規劃中或新增規劃,預計約有2455億-2600億的增量設備需求。
國信證券指出,大陸半導體產業要崛起,從設計到代工、封測都要自主化,因此大陸芯片設計公司尋求大陸代工是必然趨勢。2019年初開始,芯片設計巨頭以及中小型公司都盡可能將代工轉向國內,這種代工訂單轉移逐漸成為業內共識,且趨勢正在加強。中芯國際作為國內代工龍頭將明顯受益,看好國產化替代大背景下的大陸代工廠崛起。
在半導體國產化的大趨勢下,中芯國際加深與國內客戶合作,多家半導體產業鏈公司高管都有中芯國際的身影。據財信證券統計,長電科技第二大股東實控人為中芯國際,公司多位高管曾任職中芯國際;北方華創現任高管吳漢明和劉越曾經擔任中芯國際高管;今年4月底中芯國際原CEO邱慈云出任滬硅產業公司總裁。
隨著中芯國際14nm進入量產,財信證券指出,其14nm工藝擴產首先利好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至純科技等晶圓制造設備供應商,以及下游封測廠商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而大陸IC設計公司中,兆易創新、全志科技等廠商與中芯國際聯系緊密,中芯國際的高端制程產能落地將導入更多大陸IC設計公司客戶,推動晶圓制造訂單向大陸轉移。
中芯國際近年和大陸國產設備、材料、設計廠商密切合作,成為了國產IC產業生態的“航母型公司”,將帶動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長。中信證券強調,國內半導體板塊核心邏輯是十年維度的自主可控,建議關注科創板優質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近期首推中芯國際、睿創微納,擇機關注國產替代相關設計公司、設備公司,如兆易創新、瀾起科技、北方華創等。
責任編輯:gt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51瀏覽量
157412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841瀏覽量
12779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