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國際標準組織3GPP宣布R16標準凍結,這也標志著5G第一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該標準將進一步推動5G的大規模商用。
本以為,R16標準凍結后,包括運營商、設備商和手機廠商在內的產業鏈各界會跟著進行一系列動作,但現在看來,R16為5G行業帶來的熱度并不如想象中高。
好在,5G終于有點實質性進展了,雖然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這個實質性進展還是有點看不到,摸不著,甚至對大部分人來說,3GPP、R16和演進版本標準,分著看都認識,但連起來就看不懂了。
首先, 3GPP是國際組織”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簡稱,這個組織是負責制定3G以來的通信標準的。
其次,自3GPP于2001年凍結R4版本的3G標準后,持續以R+數字編號的方式發布新版本標準,數字越大,版本也就越新。
比較標志性的時間節點有:2008年凍結了4G第一版R8,2018年凍結了5G第一版R15。而本次凍結的版本為R15的增強版本,也是在R15基礎上演進而來,所以被稱為R16。
關于R16對于產業的意義,業界總結了一句話就是讓5G從”能用“變成”好用“了,更為具體地,中國移動首席專家徐曉東用了三個詞來進行了總結,那就是”能力擴展“、”潛力挖掘“和”降本增效“。
R16標準究竟是什么?
猶記得2018年R15 SA標準剛凍結時,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這個消息刷屏了。雖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R15背后的意義,但一個事實是,這個消息確實出圈了,并得到了消費者的關注。
作為5G的首個凍結標準,R15成了運營商、設備商前期建設5G基站,終端廠商生產終端的重要參考。換言之,正是因為有了R15,全球5G建設才能開始啟動。
而如今的R16,看起來則只是為行業內帶來了短暫的狂歡。究其原因,可能因為其新增部分,更多的是對企業級市場帶來的改變。
眾所周知,在5G概念興起之初,業內就明確定義了5G應用的三大場景: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和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
其中R15主要是對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的支持,也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消費級場景,包括超高清視頻、AR/VR等。而R16版本主要是對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的支持,即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場景。
如果說,R15是整個5G建設的基礎版本,那么R16就是5G建設的增強版本,具體來看:
能力拓展方面,R16支持了更高要求的URLLC能力,并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支持工業級時間敏感網絡服務能力,面向車聯網應用,支持V2V、V2X通訊能力以及面向行業應用支持空口定位的能力;
同時,據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孫滔介紹:”R16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超過60%的工作都與面向行業的能力有關,例如低時延高可靠的場景、企業本地局域網等。“
潛力挖掘方面,包括提升5G頻譜效率,網絡利用率,包括大規模天線增強、載波聚合增強、切片技術增強等。拋開這些專業名詞,簡單來講,這些能力在R15中已經有了明確的定義和應用,R16只是將具體的功能進行了完善和增強。
降本增效方面,主要聚焦于如何減少人工介入網絡運維、網絡優化的可能性,從而有效降低運營商的人工成本和運維成本。
在孫滔看來,R16標準的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5G“能力三角”的完善。
“R15標準是定義5G的第一個版本,給出了5G的基礎架構,主要關注5G最初期、最迫切的應用,即eMBB(移動寬帶增強)和URLLC(高可靠低時延通信)中最基本的功能。但R16標準的一個主要的特征就是除了eMBB之外,對URLLC、mMTC這兩類重要的場景和能力進行了補足,把ITU提出的5G‘能力三角’的另兩個角補充完整?!?/p>
所以,用一句話總結R16標準,那就是:5G最基礎、最核心的標準已經完成。
與此同時,R16標準的凍結也帶來了兩個問題:其一,按照R15部署的網絡和終端會受到哪些影響;其二,R16能為B端行業應用帶來怎樣的機會和挑戰。
關于第一個問題,業內專家表示,R16不會影響現有5G建設和終端使用,但需要對原有系統升級改造,而系統升級主要以軟件升級為主。
此外,R16對終端節能也有幫助。針對終端在實際網絡中的用戶體驗,進一步提升了小區邊緣頻譜效率、切換性能,使5G終端更省電等。
行業應用或迎來爆發?
不可否認,R16標準的凍結,是5G應用從2C轉向2B的一個轉折點,但R16帶來的改變究竟能有多大,并不好做預判。
在5G概念誕生之初,在各種5G相關的大小會議上,那些發言嘉賓都會不約而同地向外界傳遞同一個信息,即5G帶來的巨大改變和機會,不在C端,而是在B端,在萬物互聯。
于是,人們也開始憧憬著遠程醫療、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一切應用的可能,伴隨著業界的不懈努力,一些諸如遠程醫療示范案例,工廠部署5G網絡示范區,智慧城市示范點等各個領域應用的報道也層出不窮。
讓人遺憾的是,這些應用都邁不過同一個門檻——大規模商用。當然,這背后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R15標準并未具備支持5G局域網和專網的能力。
5G應用,標準先行。
或許是因為缺乏標準可依,所以B端的行業應用一直不溫不火。那么有了標準,行業應用就一定能快速發展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關于這一點,可以參考5G在C端的應用現實。
當前的手機市場,5G版本的手機價格已經下探到了千元左右,據統計,第一季度,國內5G手機銷量1406萬部,占總出貨量的28.7%。
在5G用戶數方面,據運營商2020年5月經營數據顯示,中國移動5G套餐客戶數累計達5560.9萬戶;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累計3005萬戶;中國聯通雖未公布5G用戶數據,但據行業人預測,國內5G用戶或將已超1億戶。
一個事實是,雖然市場上5G手機越來越多,5G用戶數也在逐月增長,但我們身邊用5G手機的人卻沒有隨之增加,就算是買了5G手機,大多數人還是依舊用著4G套餐,4G網絡。這也就是說,5G在C端的普及還存在一定的阻礙。
至于5G在C端的應用,更是寥寥無幾。即使各個廠商都在爭相推出各種5G概念應用,但截至目前并沒有一款應用是顛覆性的、爆發性的。
在很早之前,一位行業人士曾談到:“我們預計5G應用會在C端率先爆發,但3G、4G的經驗告訴我們,一般這樣的預計都不會準的?!?/p>
沒想到一句看似玩笑的話,在如今看來,竟然還有那么幾分的道理。當下的5G市場,C端應用尚未興起,B端的標準又大步趕來,到底哪個市場先爆發,倒是有點說不準了。
據介紹,R16標準的優化和增強,能夠為豐富場景的5G產業化提速。
例如,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R16引入新技術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時延、99.9999%可靠性和靈活的終端組管理,最快可實現5毫秒以內的端到端時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業級時間敏感。
面向車聯網應用,R16支持了V2V(車與車)和V2I(車與路邊單元)直連通信等,實現V2X支持車輛編隊、半自動駕駛、外延傳感器、遠程駕駛等更豐富的車聯網應用場景。
面向行業應用,引入了多種5G空口定位技術,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達到米級。
但同時,挑戰也比較明顯,孫滔稱,實際上R16是CT和OT融合的第一個版本,第一個版本也意味著里面的一些技術都會相對比較復雜,成本也會比較高。比如面向確定性能力的時延敏感網絡,它本身在工業場景里面,就是一種新技術,在引入新技術時,不可避免地就會增加成本。
當然,總體來看,B端應用在技術和標準上面臨的機會還是要比挑戰多,所以,很大可能今年會掀起行業應用浪潮。
這樣一來,C端應用與B端應用,倒是有點“龜兔賽跑”的意味了。
責任編輯:gt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2瀏覽量
44387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09瀏覽量
118823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80瀏覽量
5634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