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天下,傳感先行”是當今物聯網行業的共識。物聯網主要由感知層、網絡層、支撐層和應用層四部分構成。感知是物聯網的先行技術,物聯網的穩定運行,離不開眾多感知技術的加持,其中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便是傳感器。
作為物聯網的“觸手”,傳感器對當今信息時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經滲透進了工業生產、環境保護、生物工程等多行業多領域之中。
傳感器部署作為物聯網基礎設施,多年前就有國家提出萬億傳感器革命,旨在推動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中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并預計在2030年后將100萬億傳感器嵌入到各種場所。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未來物聯網有多大的市場,傳感器就能有多大的作為。
2019年6月,工信部發放5G商用牌照,5G的到來將物聯網推到了一個“風口”處。《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物聯網市場已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全年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預計2021年,我國物聯網平臺支出將位居全球第一。
隨著物聯網需求的增加,我國傳感器行業呈現出一種高速增長的態勢。據統計,預計到2021年我國傳感器市場將增至5937億元,未來五年中國傳感器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0%,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萬物互聯時代,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網絡,形成了最為活躍的物聯網應用市場。但與此同時,我國在物聯網傳感器方面有待突破。
沒有傳感器,云計算和大數據將“難為無米之炊”,物聯網將走向“空心化”,智能制造等實體經濟也就成為“空中樓閣”。這一切都需要性能更優的傳感器做支撐,這對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目前我國缺乏的是高端的、靈敏的傳感器。就總體水平而言,國產的傳感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中國市場上的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曾如此說到。
因此,推動高中端傳感器國產化迫在眉睫。首先,國內傳感器企業應從自身出發,加大核心高科技創新投入,繼續發揮在國內市場應用、渠道、服務、價格、產業生態系統等領域的固有優勢,推進市場化應用,這是國產中高端傳感器發展關鍵點。
其次,國家應該積極營造公平、透明的經營環境,促使應用端在采購傳感器時遵從市場價值規律,比如應該禁止在招標中指明必須使用進口產品。再次,打通科研成果產業化通道,積極、客觀、細致、持續積累國內外中高端核心傳感器行業技術,推進標準化和行業協作,助力中高端傳感器產業發展。
相信在國家和企業的共同能力下,我國傳感器產業將迎來嶄新的發展局面,未來發展被看好。新思界產業研究分析師認為,傳感器在物聯網產業中扮演著基礎性、核心性角色,未來市場潛力很大,國內在“十四五”期間仍會出臺更多的鼓勵性政策促進行業的發展,行業發展前景較好。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48文章
50678瀏覽量
752017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3文章
44275瀏覽量
3712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