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索尼IMX689、IMX700、三星GN1等一代CMOS傳感器的出現,智能手機的隨手拍效果已經無限趨近于傳統(tǒng)的卡片相機,結合AI算法在超級夜景等特殊場景下的成像甚至可以媲美專業(yè)單反。但是,如何清晰記錄遠處風景依舊是手機在拍照能力方面的瓶頸。
“定焦”的長焦鏡頭
就手機那小身板,肯定無法塞進可向外伸縮的光學變焦鏡頭,因此現階段大家的解決思路,就是以主攝的25mm~28mm焦距為基準,搭配額外的長焦鏡頭,獲得變相的“光學變焦”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手機現有的長焦鏡頭,并不是傳統(tǒng)相機領域的那種依靠鏡片位移實現的畫面放大縮小,而是一種焦距在50mm~240mm不等的“定焦鏡頭”,只是它們的焦距相對主攝而言被放大了2X~10X,所以50mm焦距的長焦鏡頭就能實現等效的2X光學變焦,240mm焦距的長焦鏡頭就等效10X光學變焦。
沒錯,智能手機的光學變焦其實是依靠“切換鏡頭”,以“接力棒”的形式實現的。
以小米10青春版為例,這款產品配備了800萬超廣角鏡頭、4800萬像素廣角主攝、800 萬潛望式長焦鏡頭和微距鏡頭。其中,超廣角、主攝和長焦鏡頭的焦距分別為15mm(0.6X)、28mm(1X)和122mm(等效5X),因此官方才會用“15mm~122mm全場景、全焦段覆蓋”加以宣傳。
在實際拍照的過程中,15mm焦距(0.6X)位置由超廣角鏡頭本色出演,而0.7X~0.9X之間則是由超廣角鏡頭進行“數碼變焦”;28mm焦距(1X)由主攝本色出演,1.1X~4.9X之間則是由主攝進行“數碼變焦”;當我們放大到5X模式時,將自動切換到潛望式長焦鏡頭進行等同于5X光學變焦的拍照,而5.1X~10X由長焦(聯合其他)鏡頭進行混合變焦,而10.1X~50X則是讓長焦鏡頭進行“數碼變焦”,最終實現“接力棒”式的變焦流程。
長焦鏡頭能實現多少焦距,取決于長焦鏡頭內鏡片的安裝結構。一般來說,2X或3X長焦鏡頭都是傳統(tǒng)的垂直排列的鏡片,而5X長焦鏡頭就必須采用潛望式結構,即將CMOS傳感器和鏡片全部橫向排列。
華為P40 Pro+的潛望式長焦鏡頭比較特殊,其他手機的潛望式鏡頭里面只有1組棱鏡參與了1次反射,而這款手機的潛望式鏡頭里卻塞進了3組棱鏡,在取景拍照過程中出現了5次光路反射,從而讓焦距得以翻番,獲得了240mm的等效10X光學變焦。
那么,長焦鏡頭還有沒有其他演進方向?
“變焦”的長焦鏡頭
還記得2015年12月發(fā)布的華碩ZenFone Zoom嗎?這款產品可謂是“潛望式鏡頭”的鼻祖,其鏡頭模塊內配備了10枚鏡片,其中部分鏡片可以通過馬達進行位移,實現1X~3X之間的光學變焦。
沒錯,1X~3X都是真正的光學變焦。
vivo在年初展示過APEX 2020概念手機,這款產品主打特殊“四群組鏡片組合”結構的潛望式長焦鏡頭,內部的鏡片群組可以隨著相機APP界面放大和縮小進行相應的位移,可以在5X~7.5X的范圍里進行連續(xù)的光學變焦,和早期華碩ZenFone Zoom的攝像頭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好消息是,類似APEX 2020這種的,內部鏡片可以位移,實現真正意義上光學變焦能力的潛望式長焦鏡頭模組已經看到了量產的曙光。
昨天歐菲光正式宣布了研發(fā)史上最薄潛望式連續(xù)變焦模組,模組厚度僅有5.9mm,在手機內部堆疊、布局不變的前提下,搭載此款模組的手機厚度將進一步降低。
據悉,歐菲光的這套潛望式連續(xù)變焦模組的鏡頭由“1GMO6P”3個群組構成,光圈為3.1~5.1,等效焦距達到85mm~170毫米。
以主攝常見的28mm焦距為基準,85mm焦距相當于等效3X,170mm焦距等效7X,因此歐菲光的這款鏡頭可以實現3X~7X之間的連續(xù)的光學變焦,這種由鏡片位移帶來的畫面放大效果,將遠遠優(yōu)于數碼變焦。
據悉,潛望式連續(xù)變焦模組還引入了長軸壓電馬達技術,可有效提升lens在驅動器內驅動的平穩(wěn)性、反復性和精度,在長焦段內、長行程的情況下,可以讓lens在驅動器內移動的更加精準、更加迅速。
不過,考慮到OPPO Find X2 Pro的“定焦版”潛望式長焦鏡頭的焦距就已經達到了170mm,華為P40 Pro+更是擁有240mm,潛望式連續(xù)變焦模組的最大意義就是保證變焦中途階段的畫質,超過7X之后也將進入數碼變焦階段。
不過,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任何技術的演進都需要不斷的優(yōu)化和積累。今天潛望式連續(xù)變焦模組就能實現3X~7X之間的連續(xù)的光學變焦,也許明年它的進化版就能帶來3X~10X,誰知道未來又能否繼續(xù)打破視野的邊界呢?
-
光學防抖
+關注
關注
0文章
40瀏覽量
12412 -
CMOS傳感器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8瀏覽量
24495 -
光學變焦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瀏覽量
10902 -
AI算法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7瀏覽量
1223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