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少人對高速可能有了一點概念性的認識,但往往難以想象在所謂的“高速”情況下,會真正給實際的電路系統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這里我舉幾個實際的案例來剖析一下高速給PCB設計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A.某公司早期開發的一個產品,一直工作良好,可是最近生產出來的一批卻總是毛病不斷,受到許多客戶的抱怨。可是根本沒有對設計進行任何變動,連使用的芯片也是同一型號的,原因是什么呢?
B.某個PCB工程師Layout經驗非常豐富,設計的產品很少出過問題,但最近設計了一塊PCB板,卻發現了EMC檢測不合格的問題,改變布線也毫無效果,但以前類似的板子卻沒有這樣的問題。C.一個專業的內存模塊設計工程師,從EDO內存到SDRAM的PC66,PC100,設計過很多項目,很少出現問題,可是自從內存時鐘頻率上到133MHz以上時,幾乎很少有設計能一次性通過的。簡單分析一下上面的幾個案例,A的情況是由于芯片的工藝改進造成的,雖然所使用的芯片基本電路功能一樣,但隨著的IC制造工藝水平的提高,信號的上升沿變快了,于是出現了反射、串擾等信號不完整的問題,從而導致突然失效;B例子中,通過細致地檢測,最終發現是PCB板上有兩個并排平行放置的電感元件,所以產生了較為嚴重的EMI;
C中的內存設計師則是因為忽視了嚴格的拓補結構要求,在頻率提高、時序要求更嚴格的情況下,非單調性和時鐘偏移等問題造成了設計的內存模塊無法啟動。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個實例,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比如因為電容設計不當導致電源電壓不穩而無法工作,數模接地不正確產生的干擾太嚴重使得系統不穩定等等。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類似于以上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而且可以預見,今后還會出現更多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了解信號完整性理論,進而指導和驗證高速PCB的設計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傳統的PCB設計一般經過原理圖設計、布局、布線、優化等四個主要步驟,由于缺乏高速分析和仿真指導,信號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而且大部分問題必須等到制板測試后才能發現,這大大降低了設計的效率,提高了成本,顯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這種設計方法是很不利的。于是,針對高速PCB設計,業界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稱為“自上而下”的設計方法,這是一種建立在實時仿真基礎上優化的高效設計流程,見圖1-1-1:從上面的流程圖可以看到,高速的PCB設計在完成之前,經過多方面的仿真、分析和優化,避免了絕大部分可能產生的問題,如果依托強大的EDA仿真工具,基本上能實現“設計即正確”目的。
在整個高速設計過程中,信號完整性工程師必須貫穿于設計的始終,Cadence公司的首席顧問DonaldTelian曾給信號完整性工程師歸納了七點作用:
研究和定義(pioneeringanddefining)
分類和總結(Partitioning和Approximating)
建模和測量(ModelingandMeasuring)
設計和優化(Designingandoptimizing)
量化和驗證(Quantifyingandverifying)
減少和簡化(Reducingandsimplifying)
聯系和調試(CorrelatingandDebugging)
對于以上這七大作用的詳細闡述,可以參見1997high-performancesystemDesignConference上DonaldTelian的原稿。
-
內存
+關注
關注
8文章
3004瀏覽量
73901 -
PCB設計
+關注
關注
394文章
4671瀏覽量
85321 -
信號完整性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398瀏覽量
95392 -
emc
+關注
關注
169文章
3884瀏覽量
182891 -
華秋DFM
+關注
關注
20文章
3493瀏覽量
43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