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那么,地質學家對我國即將開啟的火星探測有著怎樣的期待?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趙文津研究員及其科研團隊——
火星探測窗口期 多國發布“追星”計劃
“地質學是與開展深空探測關系最為密切的基礎性學科之一。”早在2005年,趙文津便與多位同事從行星地質的角度關注深空探測、思考研究月球與火星的相關地質問題。在他的倡議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開展了月球遙感地質、月球重力場、月球編圖、月球與火星實驗場選址研究、微型鉆機研究等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他認為,一系列重要地質問題既是火星探測的基礎科學問題,也是探測的目標,而更加廣泛的行星地質研究,則是人類更多地了解地球自身演化以及與鄰近星球相互關系的鑰匙。“研究火星等類地行星,有助于思考地球有關的環境、資源及災難等重大科學問題。”
趙文津科研團隊成員楊宏偉博士告訴記者,人類對于火星的探測始于1960年,到目前為止,人類實施的火星探測活動已達50次,其中,21次成功進入火星軌道、15次成功登陸火星,而成功開展實地調查的僅為10次,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5月5日發射、11月27日著陸的美國“洞察”號。
基于數十年的探測數據和影像,人們已對火星的基本地形地貌、地質構造、表面及次表面巖石礦物、磁場、重力場、大氣成分及變化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比如,火星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南北半球的強烈對比:北方是被熔巖填平的低矮平原,南方則是充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地,最大的撞擊盆地為海拉斯坑,直徑達2300千米;赤道附近有薩希斯盾形火山區、水手大峽谷、艾麗斯米火山群;南北極有以干冰和水冰組成并呈旋扭形狀結構的極冠;整個星球表面由沙丘地貌、侵蝕沉積地貌和流體沖刷與沉積地貌組成。
從火星北極上空看Borealis盆地的影像 楊宏偉供圖
再比如,火星的火山和地球上的不太一樣,除了重力較小使盾形火山能長得很高不易崩塌之外,因缺乏明顯的板塊運動,火星內部的熱量只能集中從以熱點分布的火山釋放,熔巖的不斷堆積也使火山越來越高。海拔約22千米的火星最高峰——奧林帕斯盾形火山就是由于大量熔巖噴發層疊堆積而形成的。
然而,這顆紅色星球的更多奧秘還并不為人所知。
“在今年7月下半月開始的短短幾周時間內,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期。此時,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如果發射探測器,大約7個月之后就可抵達火星。”趙文津告訴記者,“這一窗口時間相隔26個月。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就要等2022年的下一個窗口期。”
也正因為如此,今年的火星探測尤為熱鬧,美國、中國、阿聯酋等多個國家都公布了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
按照之前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計劃,美國新一代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將于7月30日發射,并預計在2021年2月降落在杰澤羅隕石坑的著陸點。“毅力”號將搭載X射線熒光譜儀、紫外拉曼光譜儀、測地雷達、鉆頭等一系列先進科學儀器,重點搜索古代生命存在的跡象,在巖石和土壤中鉆取樣本,測試從火星大氣層中提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并釋放人類首架火星直升機——“機智”號小型自動旋翼飛行器,測試火星大氣層能否支持飛行。
阿聯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于7月20日發射升空,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抵達火星軌道。其主要任務是研究火星大氣和環境,以及火星液態水消失的原因。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21年到達火星后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即探測器先圍繞火星運行探測火星的整體概況,然后釋放登陸器在預定著陸點降落,之后登陸器釋放火星巡視車,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巡視勘查。
選擇最佳著陸點 瞄準火星關鍵地質問題
在多國掌握發射、測控、入軌、登陸火星能力的情況下,獲得新的科學發現和新的認知是國家綜合實力最有顯示度的內容和標志。
據介紹,長期以來,人們最為關注的是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因為,火星與地球的相似性高,使之被認為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體。但是,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生命曾出現在火星地質歷史中。所以,重新審視生命存在的條件以及火星歷史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存在的條件,成為當前火星生命探測的另一種思路。
趙文津認為,選擇好著陸點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考慮降落條件,確保登陸的成功幾率;另一方面則與火星探測行動的科學目標密切關聯。”
據楊宏偉介紹,在已成功登陸的火星探測器中,“鳳凰”號降落在靠近北極的地方,并首先在北極的次表層發現水冰;“海盜2號”選擇在北緯50°附近著陸,在火星表面直接開展土壤、巖石樣品分析,不僅發現火星上存在大量的玄武巖和硫酸鹽類礦物,還發現火星歷史上曾存在大量水;“好奇”號和“洞察”號的著陸點都在艾麗斯米火山省南部的赤道附近,“好奇”號發現了硫、氮、氧、磷、碳等生命必要元素,火星大氣中甲烷周期性增加的規律,以及古代河流的證據;“洞察”號重點了解了更深層地震波速度變化、隕石撞擊頻度,以及火星內部活動情況;另外,包括2臺火星車在內的5臺探測器則集中在水手大峽谷等多個峽谷谷口的大型沖積扇地帶。
“好奇”號著陸點地面顯示的成層巖層 楊宏偉供圖
趙文津表示,許多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地區都可以在未來的探測行動中著重考慮,如西部薩希斯大火山巖省、年代最新的奧林帕斯火山區、亞馬遜大平原、水手大峽谷、南半球的大型海拉斯盆地,以及從未探測過的南北過渡帶深部和南極地區。
在一份建議中,趙文津和楊宏偉分析提出了未來任務5個可供參考的著陸點及其科學目標:
——烏托邦平原區及四周,著重推動地下水冰探測。
——薩希斯大火山巖省南部布格負異常區,著重了解噴出的火山巖巖性和年齡及火山噴出殘留氣體等。
——水手大峽谷附近,了解巖石巖性剖面與裂谷張裂的機理,探討深部巖漿活動、巖性和年齡。
——海拉斯盆地,以盆地為中心進行探測。
——奧林帕斯山等年輕火山區的河口地帶,轉換思路探尋生命存在的遺跡。
火星探測與地球上的探測手段相同,均為重點地區探測研究與區域性的綜合調查相結合。“我們地質科學工作者應重點研發適用于火星自然條件下的地質調查技術,同時加強對深空探測數據的科學研究。”趙文津強調。
火星地質調查 六大科學熱點有待深化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趙文津認為,火星地質有6大科學研究熱點有待深化和擴展:
一是水的問題。
水,作為生命之源,始終是各國火星探測和研究的重要對象之一。那么,火星水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經歷了怎樣的演化歷史?
火星極區水冰的存在、鹽類礦物的分布、沖擊地貌、沉積環境,以及在非高緯度地區的地下發現的大量液態水,都說明了火星表面曾經有大量水覆蓋地表。一要就已發現水冰存在的地區進一步證實其為水冰或是其他地質因素引起的現象;二要研究火星的水去了哪里?為什么會消失?地球上的水未來是否也會消失?三要著手研究極區的冰帽,了解其發生、發展、變化情況。
二是火星的大氣。包括大氣成分和結構特征、火星的氣候變化等。
火星大氣結構特征、循環機制等仍是主要科學問題。火星大氣的揮發過程、二氧化碳的來源及演化過程、甲烷的來源等,都是目前關注的熱點。
三是火星生命。也就是過去和現在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火星環境的宜居性研究。
從地球生命角度來說,火星地表溫度與晝夜溫差變化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然而,至今火星的探測者們只發現了碳的有機分子、水存在的痕跡和地表黏土等現象,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火星上曾經存在生命。而大氣甲烷、歷史上的溫暖氣候、太陽風的輻射作用,以及一些地段出現的高氯酸鹽類強烈氧化劑等,都對生命的產生和存在不利。目前,美國正著力在幾個古老的火山巖區的大型峽谷口大面積沖積扇地區進一步探尋生命存在。
四是火星的地表成分、巖性特征和地質地貌特征。
美國地質調查局依據多次火星探測的資料編制了一張小比例尺的火星地質圖,但是重點地區需要有更多了解。“如在地表以玄武質火山巖為主的地區,發現了輝石、橄欖石等礦物,鹽類礦物的大面積分布也很突出,這也是我國建立青海大浪灘火星實驗場的緣由。下一步,可以重點探究奧林匹斯山、水手大峽谷側壁出露巖層、海拉斯坑底部等的巖性和年代,并加強對火星殼巖性、年代、熱狀態的探測,以便深化認識,并向深部推演。”
全火星地質及巖性特征圖 楊宏偉供圖
五是火星殼及內部結構特征。
通過火星布格重力場可以了解火星內部結構特征,但是還需要有其他數據對重力分層和深度的控制,所以很需要有地震探測數據和各大區域的典型地質斷面的建立。美國已在月球上安設了6個地震臺,取得了十分可貴的深部分層數據,而2018年發射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也承擔了地震探測的任務——安裝了一臺地震儀和一臺熱流計,開始了對火星深部結構的探測。如果火星深部存在分層現象,說明火星的演化的程度已進了一步,那火星殼、幔、核的結構和成分特征如何?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探究。此外,還需要對火星磁場特征和產生原因進行研究解譯,因為地球磁場的來源反映了地球地質歷史中內核的形成和進行的運動。
六是火星火山特征及熱狀態和演化歷史、隕石撞擊頻率及其影響。
根據已有數據,火星表面溫度在最大照度下赤道為17℃,極區降至-43℃,一個點上晝夜溫差可達到51℃,比月球的溫差要小。而火星三大火山巖省分布的眾多火山口,可能存在深部物質,加強相關探測和研究,很有可能由此揭開“火星體溫”的秘密,了解火星現在熱狀態及其熱演化歷史。
趙文津認為,作為我國邁向火星乃至更加遙遠太空的第一步,這對了解行星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我們希望在各種技術越來越成熟的背景下,天問系列能幫助人類獲得更多來自火星的第一手資料,真正開啟火星地質調查和深化認識的新階段。但任何科學目標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天問’之名,表達的便是一種堅韌執著的科學精神——對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征途漫漫、永無止境。”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19瀏覽量
72914 -
火星探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7162
原文標題:院士趙文津詳解:火星地質調查六大科學熱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cas-ciomp,微信公眾號: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