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三星顯示、LGD逐步退出液晶面板市場,另一方面,中國面板廠商高世代線產能持續釋放,市場份額也迅速攀升。根據群智咨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及出貨面積排名中,京東方與TCL華星位于全球前兩位,惠科也憑借近幾年的迅速擴張也躋身于全球前十。可見,隨著韓系廠商的退出,中國液晶面板主導地位將進一步鞏固,同時,這也意味著國內液晶面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而作為國內液晶面板市場上的兩大巨頭,TCL華星與惠科之間的競爭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從2017年1月至今,兩家面板廠商圍繞著專利技術和利益進行了一場的訴訟較量,雙方從原告(被告)變被告(原告),再變原告(被告),上演著一場面板專利拉鋸戰,集微網通過時間軸來解密雙方專利戰背后的故事。
專利互訴戰
關于TCL華星與惠科之間的專利互訴之戰,要從惠科三位中國臺灣籍員工因涉嫌侵犯TCL華星商業秘密先后被刑事拘留說起。2016年1月,TCL公司的網絡專業員工在公司總部通過網絡服務器監控到有人通過網絡泄露TCL華星的商業秘密。
2015年10月24日,TCL華星員工葉某呈在明知林某翔已從華星公司離職,并入職惠科公司的情況下,將包含附件“2016預算評估報告(對比2015)-TEST部-Ver.08”的郵件發送給對方,以供林某翔在惠科公司使用。林某翔還將包含了附件“TBNAN新建廠設備評估報告20140506”的郵件發送給惠科公司多名同事,以供其在惠科公司生產經營中使用。經鑒定,以上附件包含了華星公司“液晶顯示屏在線監測”及“液晶顯示屏陣列玻璃基板設計”的技術信息,內容不為公眾所知悉。
另外,因惠科公司產品實驗有異常,鄭某鴻要查詢該公司產品實驗異常的原因。王某(另案處理)得知該情況后,于2017年3月24日將其在華星公司獲取的未公開的《PI不沾-CFITO改善報告》中包含的PI不沾生產工藝技術信息,以名為“PI不沾經驗”的文件在鄭某鴻所在部門的微信群內共享,鄭某鴻則將該文件保存至其本人郵箱,并將該技術信息在查詢惠科公司產品實驗異常中進行使用。經鑒定,以上附件《PI不沾-CFITO改善報告》中的四個方面技術信息屬于“不為公眾所知悉的技術信息”。
2019年12月31日,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林某翔等三人侵犯商業秘密罪案作出二審判決,三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二審判決認為原審判決對各被告人定罪準確,但認定部分事實不清,對各被告人量刑不當,對林某翔、葉某呈、鄭某鴻分別改判有期徒刑三年至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
TCL華星與惠科之間互訴進展及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三名前員工在被起訴侵犯商業秘密之后,TCL華星也于2019年4月26日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深圳中院”)對重慶惠科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涉案的三件專利號分別為ZL200710089644.2(專利2007)、ZL200410000446.0(專利2004)、ZL200610089897.5(專利2006),其中專利2006、專利2007于原為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專利2004原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所有,并且申請訴中禁令,請求對惠科相關侵權產品進行禁售。
TCL華星起訴重慶惠科侵權的產品為惠科(HKC)23.6英寸(型號PT236AT01)、32英寸(型號PT320AT01)、43英寸(型號PT430CT01)以及50英寸(型號PT500GT01)液晶面板,基本覆蓋了惠科所有量產并銷售的主流液晶面板尺寸。據報道,惠科自2017年3月液晶面板產線投產后便大量制造、銷售、許諾銷售上述液晶面板,總銷售量超過2000萬片。
2019年11月14日,深圳中院就TCL華星訴惠科專利侵權案作出訴中禁令裁定,要求惠科應立即停止涉嫌侵害專利號ZL20061009897.5液晶顯示器發明專利權的行為,即立即停止制造涉嫌侵犯涉案專利權的惠科(KC)32英寸液晶面板(型號FT32DAT01),直到該案判決生效時止。重慶惠科隨后向深圳中院申請復議,但未能使禁令解除。
不過,重慶惠科也對TCL華星起訴的三件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今年1月1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專利2006作出全部無效和專利2007權利要求1、4-8無效,在權利要求2、3的基礎上繼續維持該專利權有效的決定,14日,作出專利2004部分有效的決定,其中權利要求1-3、5-16無效,在權利要求4的基礎上繼續維持該專利有效。
部分專利權位維持有效對惠科的市場拓展還是造成很大的影響。為此,惠科通過購買專利,對TCL華星進行反訴。2019年8月6日,深圳峰創智誠科技有限公司收購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專利號為ZL2009100514004(專利2009),幾天之后便將該專利轉賣給北海惠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北海惠科與重慶惠科同屬于惠科股份旗下子公司。
今年2月,惠科金渝分別在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對華星光電方面提起訴訟,聲稱TCL華星、內蒙古TCL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重慶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侵犯了惠科收購而來的專利2009的專利權,并向法院提出了禁令申請。
隨后,TCL華星也對惠科持有的專利2009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無效宣告申請,并于6月4日進行口頭審理,目前無效決定尚未公布。同時,TCL華星在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向重慶惠科提出反訴,起訴惠科侵害其發明專利權,索賠2000萬元。
至此,TCL華星與惠科的專利糾紛已進入拉鋸階段,合計雙方的索賠金額達到數千萬元,這場輪番上演的大戰,總要爭出個是非曲直,亦或是勝負輸贏。同時,這場專利互訴不僅僅是法律之戰,更是產業格局之戰,而最終的“勝者”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局面。
訴訟背后的較量
眾所周知,專利戰已成為各大科技巨頭們的一種“競爭利器”。在國際“戰場”上,夏普針對咸陽彩虹光電、冠捷科技及其子公司;或群創光電對惠科等均發起一系列專利侵權訴訟;而在國內,TCL華星與惠科之間也頻頻傳出專利互訴的消息。
而在專利訴訟背后,一方面是面板行業競爭加劇,若被判定專利侵權將對競爭對手經營造成重創;另一方面也凸顯了部分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技術與專利積累上的薄弱。
雖然大陸面板廠起步晚,技術薄弱是事實,但好在得益于政府政策導向及大力扶持;加之各企業積極布局相關專利及下一代技術,包含京東方、TCL華星等面板廠商在全球的影響力已大幅提升,而全球面板集中度也在持續向中國傾斜。
據群眾咨詢數據顯示,上半年大陸面板廠商出貨量在全球市場份額達到55.5%,出貨面積市場份額為59%,同比分別增長9.3%和11.9%。從分廠商來看,BOE(京東方)、CSOT(TCL華星光電)、HKC(惠科)的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分別為2300萬臺、2030萬臺、1250萬臺,排在第一、二、四名。而在出貨面積方面,京東方、TCL華星、惠科排在第一、二、八位,出貨面積分別為1440萬平方米、1290萬平方米、470萬平方米。
2020年上半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數量、面積排名(單位:百萬臺、百萬平米)
其中,TCL華星(CSOT)TV出貨規模數量面積均呈現正增長,尤其出貨面積大增42.9%,躍居面積排名第二。除55"繼續保持供應第一之外,32"出貨量也攀升第一;G10.5保持滿產稼動,產品種類布局豐富,8K TV面板也開始量產供貨。
而惠科(HKC)上半年擴產計劃被疫情影響推遲,隨著二季度內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其產能陸續恢復正常,整體出貨數量和面積雙增長,整體表現也非常不錯。
可見,隨著韓廠的退出,國內液晶面板廠商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然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而TCL華星、惠科作為國內面板龍頭企業,正在經歷一場不見血的廝殺,其競爭模式已從傳統的渠道戰、價格戰、服務戰轉向以專利戰為代表的知識產權競爭。
TCL華星作為國內面板巨頭企業,率先發起專利侵權訴訟,在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更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夠借此爭取更大的市場優勢。而惠科也是深諳其中利害關系,因此在此次大戰中積極應對,除了利用自己多年來的專利儲備之外,還通過購買專利技術以之應對此次專利之戰。
從TCL華星與惠科互訴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國內液晶顯示產業正在從產能比拼,不斷升級到技術、專利綜合實力的較量。在2019年美國發明專利公開量排名中,TCL華星、惠科股份分別位于深圳企業中的第三、六位。其中TCL華星的增長率最高,達305.06%;惠科股份的美國公開專利量也較上一年度增長了2倍。可見,雙方的專利技術較量已從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
相較于TCL華星,惠科股份作為液晶面板行業的“后進者”,存在專利技術儲備不足的問題。在其近幾年擴產項目中,惠科作為實際操盤的小股東,通常對各項目子公司收取數額不低的技術服務和專利費。
據啟信寶數據顯示,惠科對重慶惠科、滁州惠科持股50%,是眾多項目公司中持股比例最高的,除此之外,惠科在綿陽、長沙、鄭州等地項目公司持股分別為15.5556%、10%、10%,均未超過20%。這就難免讓外界質疑,惠科究竟靠什么核心能力在操盤這些動輒上百億投資的面板項目。
行業人士也表示,由于近幾年擴張迅速,惠科的融資或已出現問題,比如惠科集團北海項目,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惠科才落實16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從而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另外,今年3月,惠科綿陽擴建項目也向Charm Engineering提出了推遲設備交付的請求。而在液晶面板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大肆擴張后惠科的資金鏈是否出現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
液晶面板
+關注
關注
10文章
470瀏覽量
39972 -
TCL
+關注
關注
10文章
1715瀏覽量
88477 -
專利
+關注
關注
3文章
583瀏覽量
39186
原文標題:液晶面板市場競爭升級 解密TCL華星與惠科專利互訴戰的隱情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