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大門里面是獅子還是美人,總得推開門去看看。”盡管是一名技術型人員,丁叁叁卻總能恰到好處地冒出文藝范的金句。
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軌道交通承載結構的應用可行與否,就是丁叁叁口中的“美人和獅子”。
作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副總工程師,他和團隊的使命就是探索各種可能性。在他鼓起勇氣推開那座沉重的大門前,嘲諷、質疑和各種壓力如潮水般洶涌而至。
背負重重壓力,這個團隊還是選擇了尊重內心的好奇。不過,碳纖維復合材料對于解決軌交列車輕量化問題的誘惑也確實大。
2018年9月,第一代碳纖維地鐵CETROVO在德國面世。無疑,丁叁叁和他的團隊看到的、向世人證明的,大門內確實是美人。
不過要迎接“美人”出來,卻是不易。
2年后,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成功試跑。這輛中國地面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走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該車的研發由中國科技部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技術負責,匯集國內高鐵、磁浮領域優勢資源,聯合3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關。
2019年,高速磁浮作為前沿關鍵科技被列入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但輕量化問題,是高速磁懸浮列車要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迎接美人走出大門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不是一個行業的事情,是碳纖維復合材料與主機廠兩個行業共同的議題。
協調兩個行業的步子,難度可想而知。
通過一年一次的碳纖維會議,兩個行業的智慧充分碰撞,讓滿是焦慮的他感到些許的安心。
01
高速磁懸浮輕量化 需要碳纖維
2020年6月21日,上海迎來了特別的一天。
高速磁浮試驗樣車首次在上海進行系統聯合調試。多種工況下的動態運行試驗一一開展,包括不同軌道梁以及道岔、小曲線、坡道、分區切換等,共完成七大項200多個試驗項點,對懸浮導向、測速定位、車軌耦合、地面牽引、車地通信等關鍵性能進行了全面的測試。
最終的測試結果完全滿足預期效果。
這輛高速磁浮試驗樣車設計時速達到600km/h,補充了高鐵350km/h和飛機900km/h之間的速度空白。
“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的交通網絡,對于我們國家來講是很有戰略意義的。”丁叁叁對《大國之材》說道。
中國人對于磁懸浮的執念,早就體現在上海的首條磁懸浮試驗線上,中國人渴望擁有一個全套的技術解決方案。前期磁懸浮的項目主要是以院校為創新主體,解決技術和理論問題。“十三五”重新規劃后,工廠接過項目,解決成套方案工業化生產的問題,建立起產業鏈。
另外,中國高鐵產業已經形成龐大的體量優勢。后高鐵時代,發展600km/h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借此占領技術制高點,將帶來技術外溢性,如碳纖維、磁技術、控制技術等等的發展,對于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中車四方的丁叁叁團隊,背負著重任。
對于他們而言,磁懸浮列車是全新的領域。與傳統的輪軌列車相比,輪軌列車是軌道與輪子相互接觸,列車系統都在車身上;而磁懸浮列車則是由電機牽引,電機部分在地底下,這給丁叁叁團隊帶來了列車系統全新的認識。
高速磁懸浮帶來的是控制系統的遷移和材料系統的遷移,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材料是關鍵問題之一。列車達到600km/h的速度后,將面臨氣動的問題,特別是在隧道內,列車車體承受的氣壓與速度成平方關系,因此車身強度與高鐵如復興號相比成倍增加,此外空氣阻力也會大幅提高。因此,只有滿足輕量化,才能設計出足夠強的車體。
而輕量化的材料方案主要有兩個:高強度合金材料和復合材料。
近十幾年,合金材料的潛力被逼到了極限,最早的重二十噸左右的合金材料客車車體,重量硬生生被壓縮到如今的七八噸。
剩下的方案是復合材料。
碳纖維復合材料已經在CETROVO上得到了一定的驗證,但對于時速高達600km/h,運行條件更為復雜的高速磁懸浮列車而言,仍面臨新的挑戰。
02
并非簡單的材料應用算數題
高速磁懸浮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不是一道簡單的材料應用算術題。
在高速運行過程中,高速磁懸浮列車輕量化與車身強度、剛度、噪聲、振動等因素之間,存在矛盾。“不能為了實現輕質而影響其他性能。”丁叁叁對《大國之材》說。
另外就是兩個行業協調的事情,“跨行業需要理解與包容,兩個復雜的行業的知識、認識需要形成統一。”
目前階段存在著各種矛盾。做復合材料的從業者認為軌道交通的設計結構不合理,而軌道車輛的設計人員認為,列車的控制系統、制動系統、空調等方方面面都要徹底改動,要適應新材料的結構難度很大。
“所以要盡量相互學習、交叉學習,然后相互理解對方的行業的規律,去找到技術的平衡點。”
而目前,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從高端往民用推進,規模和牽引力仍然有限。
材料應用到某個行業,就要適合這個行業的TQC(時間、質量、成本)要求。從航空航天走到軌道交通,碳纖維技術的移植,面臨跨行業的認識問題。
“形成TQC的優勢,就要產業成熟、形成規模化的效應,有足夠強大的專業裝備、足夠多的人員、足夠科學的流程,需要長期的積累、優化。這一切需要大量的人才、物力的投入。”
中車四方看到,用戶和裝備商的熱情沒有預想中的高。盡管碳纖維輕量化的項目正在嘗試,但從工業層面上看只是淺嘗輒止,并沒有大量的投入和相應數量的產線建設。
“碳纖維作為戰略材料應該由大型企業主導,形成專業的細化分工。”丁叁叁有些感慨。
所幸,對于碳纖維導入高速磁懸浮等列車的應用,民營碳纖維企業的熱情高漲。與這些供應企業合作,丁叁叁的感受頗深,有感動也有困惑。
“他們都很有情懷,開放、積極,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碳纖維產業發展不均衡,一方面市場不充分,另一方面產業技術不充分。有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約 92.6 千噸。在細分市場的應用上,風電葉片、航空航天、體育休閑及汽車領域的需求達到 68.1 千噸,占據碳纖維全球需求總量的 73.5%。
碳纖維發展仍處于高端往低端邁進的過程中,但還未接地氣。“沒有足夠的市場驅動,但也是因為沒有讓用戶為之心動的完整的解決方案。”丁叁叁表示。
“很多乍一聽很有吸引力的方案,但真正面臨應用的時候,還是很難。”
“不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歸根結底,就是規模化不足、專業化的路未通、主體缺位。”丁叁叁總結道。
主體缺位導致分工同質化嚴重,國產碳纖維企業數量達到80多家。生產碳絲的企業占不少,碳絲的型號強度也包括T300到T700不等。從行業內而言,T300到T700技術差異很大,但從另一個層面而言其實都屬于一類技術。
“同一類技術,為什么不能大家集中投資把它徹底解決呢?”站在中車四方的角度,丁叁叁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另外,不少做碳絲的企業為了找到生存空間,延伸產業鏈布局預織品等,導致未集中精力深耕碳絲工藝。“從企業生存角度而言沒有錯,但是從整個行業發展來看,不符合工業化分工的趨勢。從行業的大發展上看,我個人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去理順。”
03
抓住窗口期是關鍵
為了把“美人”從大門內迎出來,丁叁叁很重視與碳纖維企業保持溝通。
每年的“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與應用研討會”,丁叁叁都會參加,與碳纖維行業的企業和專家學習交流。“每年的這個時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對于研發機車車輛的丁叁叁團隊而言,對于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理解仍然有限,通過與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制造單位、企業一起坐下來探討面臨的難題,群策群力找到解決方案無疑是不錯的機會。
“美人”什么時候才能迎出來,丁叁叁認為,希望從政產學研用等多方面,一起達成共識,也許三五年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
作為機車車輛的研發力量,丁叁叁團隊也正用自身的力量去推動。
早前,丁叁叁的團隊定下了清晰的規劃:一是進行軌交列車材料的替代,二是在通過結構優化把技術催熟,三是憑借成熟技術進行批量化的生產和推廣。
兩年的時間,一切按照預期計劃在推進。
丁叁叁團隊做了大量低成本、高效率部件的試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高鐵的司機室,磁懸浮的很多樣件也取得不少成果,準備裝車,“可能到明年或者是后年,可能會有更大的一些東西出來,如車體、轉向架等部件。”
出于綜合性能需要,鎂合金、碳纖維及其他新型的材料技術也都在不斷嘗試。但面對越復雜的環境,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潛質就越大,“我希望磁懸浮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上能夠達到10%~30%以上的覆蓋范圍,這樣才能帶來整個列車系統的轉型升級或代際變化。”
在2020年8月的“2020第六屆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大會”上,丁叁叁這樣總結團隊的工作:經多年努力,取得長足進步,成就斐然。總體進展緩慢,應用進程到需求窗口交集動態令人擔憂。
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活力,為碳纖維的推廣帶來需求窗口。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國內干線已開通86條,3.7萬公里,在線列車3665組,運營里程及列車保有量均占世界2/3。
按照國家鐵路局的規劃,到2030年,高鐵里程將達4.5萬公里,投入使用7000組列車。城軌方面,截止2019年底,國內40市已開通208條城軌,6736公里里程,列車6966列。“預計到2025年總計再建7800公里,保有量將超16000列。”
但針對碳纖維在軌交車輛上的應用,業界能否抓住高鐵發展窗口期并披荊斬棘搭上這趟東風,著實考驗著復合材料和軌交車輛兩個行業人的智慧。
原文標題:高速磁懸浮研發負責人丁叁叁:600km/h需要輕量化 離不開碳纖維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新材料在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碳纖維
+關注
關注
0文章
84瀏覽量
11892 -
磁懸浮
+關注
關注
10文章
99瀏覽量
19887 -
高鐵
+關注
關注
2文章
121瀏覽量
16859
原文標題:高速磁懸浮研發負責人丁叁叁:600km/h需要輕量化 離不開碳纖維
文章出處:【微信號:xincailiaozaixian,微信公眾號:新材料在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