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進入2020年第三季度,臺積電5nm芯片開始大規模量產,該產能也成為了眾IC設計大廠爭奪的目標。據悉,高通、AMD、聯發科、NXP等客戶紛紛加速轉向5nm制程工藝,而且,后續5nm訂單還在不斷涌入臺積電,因此,該公司還在不斷擴充5nm產能,目前的產能是6萬片晶圓/月,南科工業園的Fab 18工廠P3工程將于今年第四季度量產,明年第二季度P4工程還會進一步增加約1.7萬片晶圓/月。據悉,隨著這些工廠的擴產,臺積電的5nm產能將從目前的6萬片晶圓/月,提升到接近11萬片/月。
而作為臺積電唯一的對手,三星的5nm量產步伐有些滯后。為了加快追趕的腳步,三星今年在5nm產能建設方面又有新動作。今年2月,三星宣布華城廠的7nm產線開始量產,且同樣在該廠的5nm產線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
就在臺積電宣布投資120億美元赴美設廠后不久,5月21日,三星宣布位于首爾近郊京畿道平澤市的全新12吋晶圓廠已經動工,預計2021下半年投產,將是運用EUV設備的5nm制程產線。
本周,韓國媒體ZDNetKorea報道稱,三星電子今年底將開始量產采用5nm制程的新一代手機應用處理器(AP)產品,除了用5nm制程制造應用處理器外,三星電子也將采用5nm制程量產手機調制解調器(基帶)芯片。
報道指出,三星電子將用5nm制程量產高通的驍龍875,以及5G基帶芯片驍龍X60,另外,還有三星自家的處理器Exynos 1000等產品。如果三星電子能按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生產5nm制程芯片,將可以進一步縮小與臺積電的技術差距。
你爭我奪
實際上,高通的先進制程芯片一直在臺積電和三星這兩家產線之間擇優選用,以驍龍875和驍龍X60為例,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顯示,高通的5G芯片訂單,特別是基帶芯片X60,除了由臺積電代工之外,還有一部分交由三星生產。
按照慣例,高通將會在今年12月發布旗下最新的旗艦手機處理器驍龍875。作為高通主要面向明年安卓旗艦機型推出的處理器產品,驍龍875將會基于5nm制程工藝。今年早些時候,91Mobiles率先曝光了這款處理器的詳細信息。驍龍875將會和驍龍X60 5G基帶芯片,以及新的射頻系統搭配,驍龍875處理器在高通內部的開發代號為SM8350。
爆料指出,驍龍875處理器將會擁有基于ARM v8 Cortex架構的Kryo 685 CPU,但目前還不能確定驍龍875采用公版架構還是會進行修改;支持毫米波以及sub-6GHz 5G網絡;擁有Adreno 660 GPU、Adreno 665 VPU(視頻處理單元)、Adreno 1095 DPU(分散處理單元)、高通安全處理單元(SPU250)、Spectra 580圖像處理引擎、驍龍傳感器核心技術、升級的Hexagon DSP、四通道LPDDR5、WCD9380和WCD9385音頻編解碼器。
除了高通訂單之外,三星自家的Exynos 1000也會采用5nm制程,據悉,該手機處理器采用了RDNA GPU技術,RDNA GPU技術是去年6月AMD授權給三星的,用以取代現有的Maili GPU。
再有,今年4月,谷歌宣布與三星合作打造自研芯片,據外媒報道,谷歌自研的SoC已經流片,將有望在Pixel系列手機上使用。這顆芯片代號叫“Whitechapel”,搭載的是8核CPU,采用三星5nm制程工藝。
與三星的5nm訂單相比,臺積電豐富得多,目前,除了華為海思之外,約有7個客戶在排隊等候臺積電的5nm產能,包括蘋果、高通、AMD、英偉達、聯發科、英特爾、比特大陸。下面來看一下這些即將出爐的5nm芯片情況。
首先,海思的麒麟9000是臺積電為華為趕制的5nm芯片,將用于下個月發布的Mate40手機。考慮到7nm FinFET Plus EUV 麒麟990 5G集成了高達103億個晶體管,麒麟9000使用5nm工藝,其每平方毫米可能有多達1.713億個晶體管。該芯片可能會采用Cortex A77架構,性能表現上將比麒麟990系列至少快30%,同時也更加省電。
蘋果是臺積電最大客戶,據悉,該公司基于5nm的A14處理器,除了擁有更多的晶體管和更高的峰值時鐘速率外,蘋果還在架構上進行了改進,預計其單核性能會提升不少。
相較于單核性能,A14的多核性能存在更多變數。首先是因為制程工藝的升級,晶體管密度能夠大幅提升,蘋果或許會增加第三個大核,或者大幅改進小核心的性能,來提升多線程性能。
圖形性能上,A13處理器相較于A12有跳躍式提升,在3DMark Sling Shot Extreme Unlimited測試中,從A12的4000分左右直接跳到了6500分左右。而對于A14處理器的圖形性能,根據趨勢曲線估計會在7000分左右。但是,MacWorld表示除非出現了新的性能瓶頸,否則A14圖形性能將可能超過9500分。
MacWorld認為,得益于升級的5nm制程工藝,蘋果將會增加Neural Engine內核,并且可能進行架構升級,以帶來更好的神經引擎性能升級。
臺積電的另一大客戶是AMD,該公司的訂單量增速迅猛。據悉,AMD的Zen 4架構CPU有望在2021年推出,將采用臺積電的5nm工藝制造。這將是業界首個5nm制程的x86處理器。而Zen 4架構的EPYC霄龍處理器的發布時間將會在2021年或者2022年初。Zen 4對AMD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代號為“熱那亞”的數據中心處理器將會采用全新的SP5接口,新的接口將顯著改變處理器的I/O,并支持新的DDR5內存標準和PCIe 5.0標準。
今年3月,AMD公布了GPU發展路線圖,不僅包含了去年夏天發布的Radeon RX 5700 XT RDNA,還闡述了RDNA 2和RDNA 3。其中,RDNA 3在功能方面能夠得到的消息還比較少,但從整體目標來看,AMD仍然希望能夠持續提高每瓦功率性能,功耗仍然是GPU總體性能的瓶頸,而更先進的制程工藝有助于提升功率效率。鑒于即將發布的RDNA 2可能不再局限于臺積電的EUV 7nm+工藝,那么RDNA 3可能會采用臺積電6nm或者5nm工藝。
另外,有消息稱,英偉達下一代Hopper GPU已經預訂了臺積電的5nm制程。AMD積極采用7nm制程的做法使英偉達感受到了壓力,作為應對方案,他們已經為Hopper GPU預訂了臺積電2021年的5nm產能。
此外,聯發科的D2000也將在第四季度開始在臺積電5nm產線投片,而英特爾自研的Xe架構GPU也很有可能于明年通過臺積電的6nm或5nm制程生產。
3D封裝跟進
5nm不僅對晶圓加工設備提出了很高要求,相應芯片生產出來以后,后續的封裝水平也必須能夠滿足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無論是三星,還是臺積電,都陸續推出了3D封裝工藝,以應對5nm,以及之后的4nm、3nm客戶要求。
近期,三星公布了自家的3D封裝技術,名為X-Cube,可用于7nm及5 nm制程。據悉,“X-Cube”取自英文eXtended-Cube 的縮寫。
X-Cube利用TSV 硅穿孔封裝,可讓多個芯片進行堆疊,制造出單一的邏輯芯片。三星在7nm制程的測試過程中,成功利用TSV 技術將SRAM 堆疊在邏輯芯片頂部,這也使得在電路板的配置上,可在更小的面積上裝載更多的存儲單元。該3D封裝技術的優點還包含芯片間的信號傳遞距離更短,以及將數據傳送、能量效率提升到更高水平。
三星稱,X-Cube可讓芯片工程師在進行客制化解決方案的過程中,能享有更多彈性,也更貼近他們的特殊需求。
三星表示,X-Cube已經在其自家的7nm和5nm制程上通過驗證,計劃和IC設計客戶繼續合作,推進3D封裝工藝在下一代高性能應用中的部署。
臺積電方面,幾年前就推出了2.5D封裝技術CoWoS,之后也陸續發布了3D封裝技術。本周,該公司推出了一種晶圓級系統集成平臺技術。
該技術平臺包含了CoWoS和InFo這兩種封裝技術。據悉,該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智能手機、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訓練等上百種產品上。在這個平臺上,還有一個比較新,更具彈性的SoIC 3D堆疊技術,如F2F、F2B,CoW、WoW、LoL,以及LOM等。在芯片制造的前道工序實現。通過這項技術,能夠實現芯片之間更緊密的連接。
與此同時,臺積電發布了全新的3D Fabric,它將SoIC、InFO、CoWoS等3D IC平臺整合在了一起,這是代表臺積電最先進的系統級晶圓集成平臺。這一新的命名能簡單表達制程整合的次序。例如前道整合,分別展現了芯片堆疊在晶圓、或者晶圓堆疊在晶圓上面。
結語
5nm制程工藝量產已經鋪開,隨著推進腳步的加快,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預估對相應產能的爭奪將趨于白熱化。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4文章
50460瀏覽量
421960 -
聯發科
+關注
關注
56文章
2660瀏覽量
254583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11瀏覽量
166160 -
5nm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2瀏覽量
260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