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T社區
科多分享的大數據分析學習與研究的新挑戰:對于習慣結構化數據研究的統計學來說,大數據分析顯然是一種嶄新的挑戰。
挑戰來自何方?來自于大數據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涌現性三個方面,其中復雜性最為根本。
大數據的復雜性
復雜性是大數據區別于傳統數據的根本所在,它主要表現為類型復雜性、結構復雜性和內在模式復雜性三個方面,從而使得大數據的存儲與分析產生多方面的困難。對于大數據的類型與結構的復雜性這里不再贅述,但它們決定了數據模式的多樣化,使得刻畫數據特征的模式不斷變化、呈幾何級數增加。統計學盡管長期以來研究復雜現象的數量特征,但所涉及的數據是結構化的,模式是固定化的,比起大數據要簡單得多。
因此,學習大數據,我們不僅要熟悉各種類型的數據模式,還要善于把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與作用,善于綜合利用各方面的知識(包括文本挖掘、圖像處理、信息網絡技術、心理學、社會學等等)加以研究。已有一些學者提出利用網絡來描述異質數據間的關系,同時提出了目標數據的“元路徑(Meta-Path)”概率刻畫模式。同時,由于非結構化數據通常比結構化數據包含更多的無用信息和垃圾信息,因此需要運用特定的方法來去偽存真、去粗存精,例如通過搜索引擎從非結構化數據中檢索出有用的信息等等。
大數據的不確定性
網絡大數據通常是高維的,以往的統計學習方法往往難以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復雜性必然帶來不確定性。
大數據的不確定性表現為數據本身的不確定性、模型的不確定性和學習的不確定性,從而給大數據建模和學習造成困難。數據的不確定性既包括原始數據的不準確,也包括數據處理過程中由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在不同維度、不同尺度上的不確定性。例如阿里巴巴數據官曾經介紹,區淘寶網上購物者的性別特征就可以有十幾種判斷。雖然傳統的統計學方法主要研究不確定性數據,但傳統數據的不確定性明顯不同于大數據的不確定性,面對海量、高維、多類型的不確定性數據,傳統的統計方法顯得力不從心,無論是數據的采集、存儲、建模還是查詢、檢索和挖掘,都需要創新方法。大數據的不確定性必然帶來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型的不確定性,但要解決這一點非常困難,有人提出了“可能世界模型”,認為應該在一定的結構規范下刻畫出數據的每一種狀態,但這同樣極其困難,在實際應用中不可能存在這樣一種通用的模型結構,只能采取簡化的模型,例如獨立性假設、同分布假設等等,尤其是概率圖模型已在數據相關性建模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模型的不確定性又必然帶來大數據學習的不確定性,使得模型參數的學習很難找到最優解,找到一個局部最優解都很困難,通常只能采用近似的方法來替代。
隨著多核CPU/GPU的普及以及并行計算框架的研究,碎片化方法被普遍認為是解決網絡大數據問題的可行方法,但需要做的工作仍然非常多。近些年來,統計學習領域的非參數模型方法提供了一種自動學習思路,但計算過程依然復雜,如何應用到網絡大數據以及大數據培訓中仍然是個問題。
大數據的涌現性
涌現性是網絡大數據有別于其他數據的關鍵特性,是大數據動態變化、擴展、演化的結果,表現為模式的涌現性、行為的涌現性和智慧的涌現性,其在度量、研判與預測上的困難使得網絡數據難以被駕馭。
涌現性的背后是各種信息的交互作用,是產生新的人類行為方式、以及社會經濟規律的重要基礎。模式的涌現性是指網絡數據由于多尺度、異質性而表現出來的、在屬性和功能等方面既存在差異又相互關聯的特定模式特征,這種涌現性結果對于研究社會網絡模型、理解網絡瓦解原因具有重要意義。行為的涌現性則與數據的時序性有關,是社會網絡中個體行為基于時序分布的統計結果,表現為較大相似性個體之間容易建立社會關系,使得網絡在演化過程中自發形成相互分離的連通塊。這種涌現性對于研究更多的社會網絡模型、理解行為涌現規律具有重要意義。例如,著名網絡科學家巴拉巴斯(Barabasi)通過研究發現,人們發送郵件的數量存在著特定的時間分布特征。智慧的涌現性是指網絡數據在沒有全局控制和預先定義的情況下,來自大量個體的自發語義通過互相融合和連接可以形成為有特定意義的通用語義,整個過程隨著數據的變化而持續演進。這種涌現性對于理解網絡語義的形成與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而言,盡管近些年與大數據研究密切相關的數據庫、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智能工程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由于大數據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涌現性,使得相關研究成果難以被直接應用于學習大數據的分析研究之中。傳統的分析方法不能準確表示網絡大數據在異構性、交互性、時效性和突發性等方面的特點,傳統的“假設—模型—驗證”的統計方法受到了質疑,而從“數據”到“數據”的第四研究范式還沒有真正建立,因此亟需一個新的理論體系來指導,建立新的分析模型。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64瀏覽量
1373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