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鏈接就有錢 靴子終究會落地,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我們需要世界,互通有無的貿易才能帶來財富流通。 不可靠清單規定正式出爐,接下來就是制裁聯邦快遞和匯豐?不,是穩住外資,美國越發瘋狂制裁華為,我們就越要讓美國企業感覺到家一般的溫暖。這不是軟弱,而是現實,2020年全球外資流量同比下降達40%,而我們的外資投資負面清單剛剛把條目從63條減少到33條,我們仍舊需要他們。
今天談的是一個萬億級的消費級市場——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甚至可以說是產業升級的決勝局。 在存量競爭的世界里多搶一口吃的,盡一切可能為產業升級爭取時間。 信息社會,信息節點成為普遍存在,甚至以往的空調都可以靠智能網關具備智能能力,比如小米空調伴侶,還比如一張NFC貼紙就可以讓設備具備通連能力,實際上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信息社會的本質是鏈接一切 在聯網成為常態的時代,幾分鐘的離線都會引發焦慮,各種各樣的設備環繞我們和遍步各處,甚至公園的椅子都有WiFi接口,自然界、人化自然和信息世界越來越融為一體。 現在世界上大概有32億部智能手機,中國用戶占了大約25%的份額,但總體上不到全球70億人口的一半,而物聯網設備保守估計有65億+,僅在2019年一年,中國物聯網模組規模314億元,同比增長34.53%;物聯網芯片規模136.8億元,同比增長12.59%,而這個數字只會增長得更快。 按照預測,手機人手兩部頂天了,全球市場規模也就140億臺左右,但是物聯網可以激活你周圍的所有物品,智慧家居如臺燈、電燈、空調、馬桶,車聯網如自動駕駛、車內娛樂設備、高速通信設備(特斯拉訂閱9.99美刀一月),此外還有智能水表、電表等等的傳感器市場。 想想就知道,這是個大市場。鏈接,就有錢。 02富裕分三步走 雖然IoT是當紅炸子雞,但也不是一面世就如此炙手可熱。
總體上來說IoT發展史分三步:從通信業起家,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未來發展還要加上5G和AI,變身AIoT(智能物聯網)。如果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成功,還可能成為全球物聯網的一部分,人類社會進入賽博朋克時代也是順其自然。 首先是通信不通聯的ICT業務。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信息和通信技術),不等同于單純的電信業務,ICT是包含硬件和軟件業務在內的,比如華為就是典型的ICT公司,思科、諾基亞等都是此類。 2009年,我國提出“感知中國”的全新概念,算是ICT發展的關鍵一步。但是此時由于技術不達標,3G還是新鮮概念,通信速度就跟不上。云計算更是行業初期,數據處理能力也跟不上。但是概念還是為IoT技術大躍進指明了方向,通信不行就發展4/5G,數據處理就發展大數據和云計算、邊緣計算。 埋下的種子總會長成參天大樹。 10年后的現在,技術已經不是問題,價格戰又變成了主流,先期培育市場后期才能獨享利潤。 華為們的目的是把一切涵蓋在內,小米發力智能家居,去小米智慧生活樣本間看看,所有設備都可聯網,米家就是中心。
☉開天辟地,希望能搞出來我們自己的OS
所謂的物聯網IoT,簡單來說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技術一點就是分為感知層,通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需要的是傳感器和計算芯片,主要是硬件需求,通信層主要負責數據傳輸,比如5G、WiFi、NFC和藍牙,數據吞吐量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平臺層主要是操作系統OS,比如華為的鴻蒙OS,騰訊的TencentOS tiny,阿里的AliOS Things;應用層主要是各類“APP”,這也是消費者能看見的部分。 類比下手機其實就很好理解,芯片是ARM的天下,通信也是向5G進軍,主流操作系統有iOS和Android,應用就是一大把了。 03技術國產化進度 我們現在國產化進度也可以簡單敘述下,芯片還湊合,制程不需要那么先進,比如芯原就有針對物聯網領域的射頻IP,目前最先進的22nm已經成功流片。 通信其實是我們的強項,到2019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全球15億臺蜂窩網絡連接設備中9.6億臺來自中國,占比達64%。5G模組華為中興均有大把專利在手,說領先世界也不為過。操作系統方面,這么說吧,國內是華為和BAT的天下,至于國外,那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預計到2022年,中國物聯網市場可達2萬億規模,聯網設備將達70億臺,如果國內公司能吃下這個市場,就可以說初步實現小康了。 問題是現在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或技術問題,而是一個面臨美國卡脖子的問題,如果芯片制裁擴大到所有的中國IoT企業,那我們怎么應對都是死撐。去美化,國產化,是行業大佬的共同夢想,再加上國家指導,動作肯定小不了。 現在這一波是芯片廉價和OS通用化培育出來的市場,預計到202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可到400+億臺以上,到那時技術發展會更為成熟,可以稍微暢想一下~ AIoT,即智能互聯網,在5G和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加持下,聯網設備會不單單是互聯,甚至可以互動,比如現在你可以叫小愛、小藝、Siri、小度,然后讓他們用智能電飯煲煮個面、開關個燈都不啥大問題,但是還需要你的指令,不夠那么智能。
就連傳統廠商都在入局,海爾的物聯網+5G已經在實際運行,如果現在買海爾的空調家電,注意下上面的i-OID識別碼,掃一掃就是聯網激活,無處不在成為常態。 這還只是消費級物聯網設備,工業物聯網更是承擔著我們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夢想。 現在都盯著阿里的犀牛智造平臺,其實早在今年5月份工信部出了《2020 年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要點》文件,要求制定涉及網絡強國和工業強國需要的800項標準,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必須超過 90%。 這也是新基建的意義,所有的新基建內容,不管是車路協同還是大數據,最終目的都是連接起來,并且標準通用,等同于快速催熟,把需要市場折騰數十年的產品在幾年內快速落地,政府做基礎通用標準,企業去上面唱戲掙錢。 要是跟印度一樣,那這個計劃只能是計劃,但是我們的計劃可以快速變成現實。 04冰期還會持續 前面都是高歌一曲唱贊歌,好像“人—物—網”三者合一的“天網”明天就會實現。 現狀是車聯網已經基本成型,智慧家居正在進步,但是說成熟,那還是八字沒一撇的事。要不然就不是美國制裁華為,而是華為吊打大統領了。 現狀IoT產業鏈都得靠服務過活,此所謂硬件軟化。谷歌Fuchsia OS2016年就上線GitHub了,可還是不溫不火,沒有復制Android的輝煌,這次谷歌Fuchsia OS不再基于Linux,而是基于Zircon架構的微內核。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鴻蒙也是微內核架構,看來大廠對未來看法還是一致的。
現狀阻礙是安全依舊是個大問題,前面說過物聯網設備需要的芯片簡單,好處是成本低,壞處就是計算能力有限,防破解能力壓根就不行,一輪暴力列舉就頂不住。 出招還得靠政府,現狀我國正在推廣的是窄帶物聯網NB-IoT,簡單來說就是低功耗、可利用現有蜂窩設備的物聯網標準。 低功耗可以降低成本,要是整天發燒光電量都是個問題。可以用蜂窩通信就是說3G/4G/5G都能用的上,要是全等5G成熟,成本最終會高企,總不能西藏阿里地區也鋪滿最高級的基站吧。 現在工信部的數據是2019年NB-IoT基站全國已達70萬個,主要是立足現有通信網改造的成果,加個模組就搞定的事。 現在主要場景是智慧水表、智慧氣表、智慧消防、智慧電動自行車四大領域。雖然聯網設備已達千萬級,但這些應用場景主要還是政府在推,真正消費級產品市場還沒被徹底激活。
而比較有內個味的還得是車聯網,基本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都被特斯拉和國產們趟過了,證實是可行的。 有機會可以單獨寫寫車聯網為何成功,看看科創板的機會都在哪。
原文標題:下一個萬億市場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創伙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3文章
44275瀏覽量
371258
原文標題:下一個萬億市場
文章出處:【微信號:chuanghuoban,微信公眾號:創伙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