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RF技術社區
5G的快速部署,使得在基站中大量使用的功率放大器(PA,簡稱功放)芯片及其他射頻組件的需求持續增長,成為各家射頻公司爭奪的焦點。
在基站應用中,主要用于增強射頻信號的PA有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采用硅工藝的LDMOS(Laterally-Diffused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橫向擴散MOS)技術,另外一種是基于三五族工藝的氮化鎵(GaN)技術。GaN技術性能比LDMOS更好,非常適合5G高頻應用的需求,不過價格相對更貴,而且在制造上還有一些難度,導致其產能有限。LDMOS技術稍顯陳舊,有其局限性,但市場仍有需求。
快速發展的5G市場其實很復雜。僅看射頻供應鏈,芯片廠商開發制造PA等射頻芯片,這些廠商將其產品交由設備商進行系統集成,設備商利用射頻芯片及其他元器件開發出宏基站,以為蜂窩系統系統無線覆蓋。
3G基站的PA都是基于LDMOS技術,LDMOS工藝非常成熟,而且成本很低,在4G時代剛開始時是當時市場的主流射頻技術。但GaN技術在4G時代嶄露頭角,并開始逐漸侵蝕GaN的傳統領地。
當然,基站中的器件并不是只有PA,也有濾波器、射頻開關等器件,這些器件所用制造工藝也隨技術各有不同,也在隨技術發展而對器件工藝提出或大或小不同的新要求。
5G部署驅動了基于GaN的PA技術普及,中國的基站設備商在部署5G時采用了大量GaN工藝PA,其他國家的基站廠商在PA技術上跟隨了中國廠商路線。
5G頻譜分布在6GHz以下及28GHz以上毫米波的波段,頻率越高,LDMOS工藝的器件性能下降越多,這時候GaN優勢就明顯了。與LDMOS相比,GaN器件功率密度更高,而且可以在更寬的頻率范圍工作。
泛林集團市場戰略董事總經理大衛·海恩斯(David Haynes)說:“5G基礎設施對高密度、小尺寸天線陣列的需求,導致射頻系統中對功率和熱管理處理的難度大增,GaN能效高、功率密度高,適應頻率范圍更寬,有能力應對5G基站小型化趨勢。”
如前所述,5G可分為低頻段(6GHz以下)與高頻段(毫米波),在低頻段5G部署中,LDMOS還有用武之地。市場研究機構Yole分析師埃茲吉·道格馬斯(Ezgi Dogmus)說:“由于華為在4G部署中廣泛采用GaN,GaN在4G宏基站中正在搶奪LDMOS的市場份額;在5G的6GHz以下頻段,LDMOS和GaN在低功率有源天線系統中展開激烈競爭,而GaN在需要高帶寬的頻段中更受歡迎。”
種種跡象表明,GaN市場潛力驚人。Yole預測,2025年GaN射頻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7.4億美元增長到2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其中,移動通信的基礎設施和軍用雷達是射頻GaN的主要驅動力。
而根據IBS首席執行官亨德爾·瓊斯(Handel Jones)的統計,中國在2019年建了13萬個5G基站,并計劃在2020年再裝50萬個。瓊斯說,到2024年,中國的目標是部署600萬個5G基站,日本、韓國、美國和其他國家也正在大力推動5G。
上面只是射頻功放市場面貌的冰山一角。在射頻GaN中,至少還有其他因素影響:
GaN晶體管的柵極長度一般在1微米及以上。當然有些廠商在開發90納米及以下的工藝;
GaN廠商正在從4寸晶圓線(100mm)向6寸晶圓線(150mm)遷移,以降低成本。
大多數射頻GaN器件使用碳化硅(SiC)襯底。但也有數家廠商正在研究更有競爭力的硅襯底GaN。
中美貿易戰中芯片是重點領域,多家美國廠商需向美政府申請才能向華為供貨,這種因素對產業的影響尚難評估。
不斷發展的基站技術
現在移動通信基于4G LTE技術向后發展。該標準的工作頻率范圍是450MHz到3.7GHz,4G速度很快,但非常復雜,全球有40多個頻段,還要兼容2G和3G頻段。
4G LTE網絡由三部分組成-核心網絡、無線電接入網絡(RAN)和終端設備(例如智能手機)。核心網絡由移動運營商運營,負責提供網絡中的所有功能和服務。
RAN由基站組成的巨型蜂窩塔組成。RAN可視作一個中繼系統,在給定區域內可配置多個蜂窩塔。
基站由兩個獨立的系統組成,即室內基帶單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簡稱BBU)和射頻拉遠設備(Remote Radio Head,簡稱RRH)。位于地面上的BBU負責射頻信號處理功能,它充當基站和核心網絡之間的接口。
RRH位于手機信號塔的頂部,由三個左右的矩形盒子組成。天線單元位于塔的頂部。RRH處理射頻信號的轉換,而天線則發送和接收信號。
RRH內部主要由發射和接收信號鏈的芯片組成。簡而言之,在該設備將接收到的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上變頻為射頻信號,經過放大,濾波然后通過天線發射出去。
市場研究機構Mobile Experts分析師丹·麥克納馬拉(Dan McNamara)說:“較高端的4G基站都可能有四個發射通道,每座蜂窩塔有三個基站,呈扇形分布,每個基站覆蓋一定角度,因此(一座蜂窩塔)實際上有12個(收發通道)。”
、
和4G相比,5G的延遲更低、吞吐量更大、頻率效率更高。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5G戰略。中國使用3.5GHz作為5G前期部署的頻段,5G基站類似于4G系統,但是規模更大。對于5G中低于6GHz的頻段,宏基站天線的功率范圍為40瓦、80瓦或100瓦。
在RRH的PCB上有各種器件,例如PA、低噪聲放大器(LNA)和收發器等。Qorvo 5G基礎設施客戶總監詹姆斯·尼爾森(James Nelson)說:“收發器與數字基帶相連,從天線接收到的射頻信號(到數字基帶)是需要接收路徑的,我們的器件一般是基于砷化鎵(GaAs)工藝,也有基于硅工藝的器件。接收通道的放大器部分,通常是GaN器件。”
一座4G蜂窩塔有12條收發通道(傳輸鏈),而5G會有32條或64條通道。丹·麥克納馬拉表示,相比4G,5G對射頻器件的需求將是成倍的。
未來或許將會把RRH的全部或部分集成到天線中,以構成大規模多入多出(MIMO)天線系統。利用波束成形技術,大規模MIMO協同小天線完成通信功能。
美國的5G頻譜呈分裂的形態,不同電信公司選擇了不同的頻譜,有一些正在使用28GHz來部署更快的5G技術,有些則也選擇6GHz以下波段。現在毫米波仍只用于固定無線業務,當前技術上還有很多困難,仍是一個小眾市場。當運營商開始在3.7GHz的C波段上部署5G時,美國5G普及速度將加快。
GaN與LDMOS
一般,5G基站高波段用GaN工藝PA,而低波段則是LDMOS和GaN技術混用。
傳統上,基站主要用LDMOS器件,該工藝基于硅,可在8寸晶圓廠中做到0.14微米工藝,主要供應商有Ampleon、恩智浦等廠商。
LDMOS仍在不斷改進,但2GHz以上的高頻段性能下降問題現在沒有好的解決方法。科銳(Cree) Wolfspeed部門射頻產品副總裁兼總經理杰哈德·沃爾夫(Gerhard Wolf)說:“如你所見,我們經歷過900MHz的GSM,然后是1.8GHz和2.1GHz,這些是LDMOS主導的傳統頻段,不過在波段7和波段41的2.69GHz,GaN應用已經開始出現,GaN在高頻下性能比LDMOS好,尤其是3.5GHz及以上的頻段。”
GaN是寬禁帶工藝,GaN的帶隙值為3.4 eV,而硅為1.1 eV。GaN功率密度更高,也支持更高的瞬時帶寬,可以減少射頻系統中功放的使用數量。
但是GaN器件的缺點是比LDMOS要貴不少,線性度也存在問題。不過,GaN仍是當前高頻射頻大功率功放的首選工藝。
GaN技術出現卻很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RCA設計了基于GaN的LED。二十年前,美國資助了用于軍事/航空應用的GaN開發。GaN還用于有線電視放大器和功率半導體。
2014年,華為首次在基站中導入GaN工藝功放,GaN射頻市場開始騰飛。當時還是LDMOS絕對主導,但市場很快發生變化。恩智浦射頻產品發布和全球分銷經理格文·史密斯(Gavin Smith)說:“在4G剛開始部署時,LDMOS是當時的主導技術,4G后期GaN開始被測試并部署,這個技術的轉變在5G更明顯,5G時代LDMOS和GaN兩種方案都得到了應用。”
聯華電子旗下Wavetek首席技術官林嘉孚:“LDMOS在5G FR1高頻段力不從心,基于SiC的GaN現在是合適的選擇。由于其寬帶隙、高遷移率和良好的導熱性,射頻GaN器件具有寬帶應用的優勢,這是5G通信的關鍵器件之一。基于SiC的GaN適用于48V Doherty放大器,可為5G基站中的大功率放大器實現高效率、高耐用性。”
LDMOS也不會消失,中國運營商正在部署低頻5G設施,LDMOS在這些領域還能發揮作用。
如果基于毫米波的5G技術開始大量部署時,GaN的市場前景更好,林嘉孚說:“硅基GaN已被證明是28V或48V小型PA非常合適的候選射頻工藝。”
制造GaN
第一波5G基站已經完成部署,器件廠商正在開發基于GaN的新一代PA芯片,以期趕上下一波5G基站部署浪潮。
科銳、富士通、三菱、恩智浦、Qorvo、住友等在GaN射頻器件市場上競爭。Yole分析師艾哈莫德·本·蘇萊曼(Ahmed Ben Slimane)說:“中美貿易戰之后,許多中國公司正試圖為5G基礎設施應用開發GaN射頻器件,而部分美國公司丟掉了一些市場份額。”
在最近的IMS2020會議上,各企業與機構都發表了有關GaN射頻技術下一步發展的論文。其中:
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展示了工作在200GHz以上的G波段GaN功率放大器。
恩智浦介紹了一種效率為65%的300W GaN功率放大器。
Qorvo披露了其最新的90納米GaN工藝。GaN晶體管的峰值PAE(功率附加效率)為51%。
HRL開發了PAE為75%的漸變溝道GaN HEMT(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
GaN射頻技術持續改進,但成本依然較高。提高效率是另一個挑戰。還有,GaN會遭受所謂動態導通電阻(dynamic on resistance)的困擾。
作為應對,GaN射頻供應商正在通過使用更大的晶圓尺寸生產(例如6英寸)、改善工藝流程以及其他方法來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GaN工藝HEMT是具有源極,柵極和漏極的橫向器件,據Qorvo稱,柵極的長度決定了器件的速度,較小的柵極意味著器件開關更快。Qorvo的尼爾森說:“電壓與柵極長度成比例。當采用較小的柵極尺寸時,就無法驅動大電壓,從而限制了功率輸出能力。”
在GaN射頻器件中,最先進的柵極長度是90納米。現在主流GaN芯片的柵長是150納米至500納米。
每種技術都有適用場景,尼爾森說:“0.15微米(即150納米)是最先進的工藝之一。我們還有更高頻率的工藝,對于3.5GHz的基站,不會考慮用0.15微米的GaN工藝,功率和頻率參數不需要這種工藝,我們有0.5微米工藝,可以支持65V電壓,非常受雷達廠商的歡迎,0.5微米工藝也有48V版本。0.15微米工藝則可應對20至28V電壓應用。”
目前GaN的襯底主要用碳化硅(SiC),目前主流加工尺寸是4英寸,也有部分廠商能做6英寸的SiC襯底。
基于SiC的GaN導熱率高、性能好,但制造中良率較低,所以成本高昂。有些公司正在研究可在8寸晶圓廠中生產的硅襯底GaN。8寸線可使每個晶圓生產更多的芯片,從而降低制造成本。
科銳/Wolfspeed的首席技術官約翰·帕爾默(John Palmour)說:“保守地說,GaN市場95%都是碳化硅的襯底。開發硅基GaN的思路是襯底便宜,但是硅的導熱率是碳化硅的三分之一,要散發熱量就困難得多。為了彌補散熱難,必須把硅基GaN器件變大,所以最后不會真正在成本上獲益。”
泛林集團海恩斯說:“SiC基GaN將專注于最高功率和性能的應用,而硅基GaN將主要面向對成本更敏感的應用。這是因為硅基GaN具有與CMOS工藝兼容的可能,利用更大的晶圓尺寸和更先進的晶圓制造技術能力,將GaN技術與其他工藝在多芯片模塊中實現集成。”
無論襯底類型如何,下一步都是使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系統在襯底上生長外延層。
首先,在襯底上生長緩沖層,然后是溝道層,然后是阻擋層。基于GaN,生成將電子從源極傳輸到漏極的通道。
根據Qorvo的說法,基于摻雜有碳或鐵的GaN材料,可防止電子移動到襯底中的緩沖層。勢壘基于氮化鋁鎵(AlGaN),將柵極和溝道隔離。
Veeco產品營銷高級經理羅納德阿里夫(Ronald Arif)說:“頂層通常是一個薄的AlGaN層,在其下面覆蓋了幾微米厚的GaN層,以形成高速導電通道所需的2D電子氣。通過MOCVD生長GaN-on-SiC是成熟工藝,但由于成本和集成度的考慮,行業傾向于在硅襯底上生長GaN材料。但這對材料質量的均勻性和缺陷性方面提出了重大挑戰。”
下一步是在器件頂部形成源極和漏極。然后,在結構上沉積一層氮化硅。
下一步是形成柵極。在器件上,蝕刻系統蝕刻出一個小口,金屬沉積在開口中,形成柵極。但有時,該工藝可能會損壞GaN表面的底部和側壁。
因此,制造商正在探索將原子層蝕刻(ALE)用于GaN的可能。ALE以原子級去除材料,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ALE可以與GaN的傳統蝕刻工藝結合使用。
泛林集團的海恩斯說:“可能需要一套定制蝕刻工藝來解決氮化鎵HEMT和MIMIC制造的特殊困難,其中包括使用ALE實現原子精確、超低損傷以及對GaN / AlGaN結構的高度選擇性蝕刻。與傳統的穩態蝕刻工藝和表面粗糙度(相當于沉積的外延膜)相比,我們證明了使用這種方法蝕刻后GaN薄層電阻降低了2倍。此類改進直接影響改善的設備性能和可靠性。”
最后,將基板減薄,并將底部金屬化。據Qorvo稱,在基板的頂部和底部之間形成通孔,可降低電感。
結論
多年來,廠商一直在討論能否將GaN用作智能手機的PA。當今的手機用砷化鎵(GaAs)工藝PA。
GaN對于智能手機而言太貴了。但GaN在其他射頻市場越來越受歡迎,使其成為眾多值得關注的技術之一。
審核編輯黃昊宇
-
GaN
+關注
關注
19文章
1922瀏覽量
73053 -
LDMOS
+關注
關注
2文章
77瀏覽量
25181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80瀏覽量
5634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