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了“關于美國出口限制的進一步消息”的公告,針對此前在9月26日網上流傳的中芯國際遭美國限制的傳聞做出了最新的回應,確認了美國已對中芯國際實施了出口限制。
中芯國際確認受到美國出口限制!
據我們了解,此前北京時間9月26日網上曝光的美國商務部文件,是由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9月25日簽發,由于文件被曝光的當天正好是周末,所以相關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商國內的工作人員也對此事并不知曉。同樣,中芯國際對此也應該是并不知曉的。
所以,在9月27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否認收到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官方消息,并重申只為民用和商用的終端用戶提供產品及服務。
在9月28日上午,我們獲悉,某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已開始限制其工程師為中芯國際進行裝機或維護。不過,在上海市政府的抗議之下,又很快恢復了。這也可以確定,至少在當日,中芯國際可能仍未收到相關文件。
考慮到國慶假期的因素,以及港股9月30日正常交易,明天則是港股國慶節后的開盤首日,如此看來,中芯國際應該是在10月1日-10月4日之間收到了美國方面的相關文件,確認了此事。
中芯國際在公告中稱:經過多日與供應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后,該公司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 EAR744.21(b)向部分供應商發出信函,對于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后,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顯然,中芯國際的最新公告,等于是確認了此前在網上流傳的美國商務部簽署的針對中芯國際進行出口限制的文件的真實性。
而根據此前網上曝光的文件內容顯示,美國商務部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進行臨時限制的理由是:“在美國政府依據EAR(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美國出口管制法)的第744節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進行審查之前,向中芯國際或其子公司的出口可能構成轉移到中國的軍事最終用途的不可接受的風險。”
因此,任何物品的特定出口,再出口或國內轉移(出口)都需要許可證,因為存在將其用于“軍事”或“軍事”轉移的風險。
據某匿名相關內部人士向我們透露,此次美國調查中芯國際的產品涉嫌用于“軍事”或“軍事”轉移或與中芯國際某客戶——“X芯”有關。通過搜索引擎可以輕松查詢到“X芯”相關芯片被應用于軍事領域的新聞。而“X芯”的部分產品確實曾有在中芯國際代工。當然現在來追究是哪個客戶的產品被用于軍用意義已不大。
特別是在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修改了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刪除了原《出口管制條例》中民用最終用戶的許可例外(CIV),并且擴大了對中國等國的軍事最終用途或軍事最終用戶的出口審核。同時,提議縮小額外出口許可例外(APR)的使用范圍。將對中國的許可要求擴展到同時包括“軍事最終用途”和“軍事最終用戶”,擴大了許可要求和審查政策適用的項目清單,并擴大了“軍事最終用途”的定義。這也使得中芯國際之類的廠商的客戶的產品更容易涉及“軍事最終用途”。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專門賣美國的汽車零部件的公司,你將零部件賣給了汽車維修廠,而某個維修廠一不小心在某天用了你賣的美國零部件給一輛未掛軍牌但是有給軍方送貨的貨車做了維修,這就涉及了“最終軍事用途”,相信你肯定是一臉懵逼,這關我啥事啊。不好意思,按照美國最新的規定,就是違反了出口管制條例。
不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這份文件只是表明美國政府正在調查中芯國際,而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美國企業在向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出口在出口相關產品之前,需要申請許可證。但是,并不是說美國已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或完全禁止向中芯國際出口。
而截至北京時間10月5日,美國商務部網站也并未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
中芯國際在此前的澄清聲明當中就曾強調,“美國商務部多年來針對中芯國際進口采購的設備,也已經核發多件重要的出口許可。”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美國設備廠商對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半導體設備或材料等,本身就是需要出口許可的,而在這之前,中芯國際也是一直順利拿到許可的。
不過,隨著此次美國針對中芯國際的新的出口限制措施的出臺,美國出口中芯國際需要許可的產品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而且難度可能會升級,周期也會拉長。
對此,中芯國際在最新的公告當中也表示,“針對該出口限制,本公司和美國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已經展開了初步交流,公司將繼續積極與美國相關政府部門交流溝通。”“公司正在評估該出口限制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基于部分自美國出口的設備、配件及原材料供貨期會延長或有不準確性,對于本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可能會產生重要不利影響。”
部分客戶已開始加速轉單
自去年以來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一直維持較高水平(97%-100%)。特別是自去年14nm工藝量產之后,中芯國際拿到了華為海思的大單,使得中芯國際無力服務更多客戶。這也使得去年下半年,已經有部分客戶開始將部分訂單轉至其他晶圓代工廠。
而隨著今年5月,美國進一步升級對華為的制裁,使得中芯國際9月15日之后無法繼續為華為海思代工芯片,中芯國際也等于丟失了華為海思這個大客戶,14nm工藝開始缺少大客戶的支持。不過即便如此,在28nm及以上制程上,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仍是維持較高水平。
在外界傳出美國政府正考慮制裁中芯國際消息影響下,部分中芯國際的客戶出于供應鏈安全考慮,開始計劃將部分產品轉單,交由其他晶圓代工廠生產,以降低因中芯國際受美國制裁而導致的供應風險。
對于中芯國際的客戶來說,受美國出口限制的影響,萬一中芯國際后續無法獲得相關許可,或者獲得許可周期拉長,那么勢必將嚴重影響到中芯國際的生產,這也將直接影響到客戶的芯片能否如期交付,從而對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的產品規劃和市場規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不少客戶也不得不想辦法轉單,以規避風險。而這也必將導致其他晶圓代工廠產能的進一步緊缺,以及價格進一步上漲。
9月22日左右,就有國外媒體報道稱,美國高通公司正在尋求將給予中芯國際的部分芯片代工訂單轉移給其他廠商,已接觸包括臺積電在內的部分廠商。資料顯示,高通是中芯國際的第二大客戶。
隨著美國對中芯國際進行出口限制文件的曝光,部分中芯國際客戶開始加速向其他晶圓代工廠(比如臺積電、三星、聯電、格芯、華虹等)進行轉單。在該文件曝光后,聯電、華虹半導體的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上漲,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這一問題。
某位知名國產芯片廠商的董事長告訴我們:“我們有產品在中芯國際代工,雖然老產品目前沒有打算轉單,但是新產品就不得不做考慮了,尤其是28nm的產品,應該是別無選擇了。”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各大晶圓代工廠的產能也都比較緊張。特別是8英寸晶圓訂單火爆,產能非常緊張,業界預計2020年下半年8英寸晶圓交期延長至3~4個月,價格將較上半年調漲5~10%,2020年四季度急單價格調漲10%,預計2021年8英寸晶圓代工價格將會年增10%左右。在此背景之下,中芯國際的部分客戶如果之前沒有布局,想要在短期內轉單到其他晶圓代工廠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也有一些客戶選擇將部分產品繼續保留在中芯國際生產。
“我認為中芯國際可能不會順利拿到所有許可證,比如多數設備可能拿不到許可。但是能夠拿到部分生產耗材相關許可,以便可以持續生產成熟制程,這樣也可以給高通、博通等美國芯片廠商調整時間。我認為中芯國際的產能緊張應該是非常短期的,因為歐美大廠為規避風險必須轉產,因此中芯國際很快會有產能空出來,而這時候我們去其他晶圓廠搶產能可能會更難,所以我們的部分產品會繼續在中芯國際生產。”某知名國產芯片廠商負責人說到。
不管怎么說,受美國出口限制的影響,中芯國際的四季度業績或將受到較大負面影響,但是應該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嚴重。
制裁落下,中芯國際該如何應對?
正如前面所說的,雖然中芯國際受到美國出口限制,但是目前中芯國際的情況還未到最糟糕的時刻。目前美國并未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也仍有望順利獲得部分的許可,以使得部分成熟的制裁的生產能夠維持。畢竟高通、博通等美國芯片廠商也有不少產品在中芯國際代工,美國政府應該會考慮本國企業的利益。至少在他們轉單完成之前,確實是有很大可能繼續讓中芯國際維持運轉。
另外,根據中芯國際的公告來看,對于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后,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其中并未提及對于中芯國際極為重要的來自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
10月5日上午,我們就此咨詢了某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內部人士,對方表示:“目前能否去給中芯國際做技術支持還得等待公司的批復。但是,需要更換零部件的裝機維修應該是沒法做了。不過,我們在美國以外生產的設備,應該可以繼續向中芯國際供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旗下的中芯北方和中芯紹興并未在受限企業的名單當中。這也意味著這兩家子公司的生產目前不會受到影響,可以繼續政策運轉。
資料顯示,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7月,是中芯國際與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資設立的12寸先進制程集成電路制造廠。擁有兩座月產3.5萬片的300mm晶圓廠。第一座晶圓廠主要生產40納米和28納米Polysion工藝產品;第二座晶圓廠具備28納米HKMG工藝及更高技術水平。其中使用28nm多晶硅柵極工藝與高通合作生產的驍龍處理器,是國內代工廠率先實現量產的28納米系統級芯片。
中芯紹興成立于2018年3月,首期總投資58.8億元,擁有一條芯片年出貨51萬片的8英寸特色工藝集成電路制造生產線和一條模組年出貨19.95億顆的封裝測試生產線。今年1月已經開始量產。
顯然,如果中芯北方和中芯紹興不在限制名單當中,那么中芯國際旗下的這兩家企業也就不會受到美國出現限制的影響,中芯國際的部分業務仍然是可以維持運轉。
當然,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國政府的“仁慈”或“疏漏”上。一旦美國對中芯國際進行全面封殺,那么中芯國際該如何應對?
對于中芯國際來說,其目前仍嚴重依賴美系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包括美國美國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科磊、泰瑞達等。所以,首先需要考慮的則是,如何維持足夠長時間的運轉,以便能夠支撐到不受美國制約的去美化產線的建成(并不是實現了去美化就不會受到制約,比如在美國的脅迫下,可能還將面臨來自日本的半導體設備、甚至是材料上的制約)。
此前,美國將福建晉華列入實體清單之后,晉華立刻就陷入了癱瘓,其關鍵在于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商立刻中斷了支持,而且很多設備都還沒有完成安裝調試,立刻成了“廢鐵”。那么,一旦中芯國際無法拿到相關許可,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商停止了對中芯國際的支持,中芯國際會面臨與晉華一樣的局面嗎?中芯國際的美系半導體設備會被遠程鎖死,變成“廢鐵”嗎?
對此我們咨詢了某知名半導體設備廠商的內部人士,對方表示,所謂的“遠程鎖死”是謠言,設備并不會立刻變成“廢鐵”。但是,晶圓廠要想產線上的設備能夠持續運轉,離不開設備廠商的技術支持。
從硬件端來看,“因為設備使用一段時間,采集的信號就會產生偏差,沒有設備廠商的工程師做校準,就難以使用。對于很多晶圓廠來說,他們買了設備,怎么用設備這件事,都是設備商在做,晶圓廠本身涉及的較少。而且設備會損耗,需要換零件,沒有設備商提供的原裝零部件,設備也是不能用的。”
從軟件端來看,“特別是在一個新的工藝的研發階段,制程工藝的很多參數會一直在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這站工藝稍微改變,會導致下一站的工藝大變,這叫loading effect。那么反饋到設備商,設備采集的信號就會變。設備商都會用配套的專用軟件對信號進行調參建模,設置的參數/模型/程序業內稱之為recipe。當工藝變了后,recipe也要重調的。”
所以,離開了設備廠商的技術支持,晶圓廠將很難維持正常運轉。
那么,中芯是否可以通過與國內的半導體設備廠商合作,來維持相關美系半導體設備的運轉呢?
對此問題,該設備廠內部人士告訴我們:“國內同類設備廠商恐怕很難幫的上忙。首先,這些美系設備的硬件不是國內廠商自己做的,這些硬件代表著行業較高水平,至少是超越國產設備的。國內之所以做不出來,主要是因為很難有達到這種精度的零件;其次,設備的核心硬件也是跟系統設計、軟件、算法配合的。如果不知道對方系統、軟件、算法怎么做的,做出了的零件有什么tricky的地方也是不知道的。只有最初做的人踩過一個又一個坑才知道。這就像一道非常緊密的流水線環環相扣,缺了哪個環都會踩坑。而且對美系設備商的設備亂配國內零件,出了事情保險公司都不會負責的。通常這些設備都會上保險的,因為平時設備商維護的費用大的驚人,一臺設備買進去后到壽終正寢,維護費用可能達到設備一樣貴。”
如果國內設備商難以幫上忙的話,那么通過直接引進美系半導體設備廠的技術人才,是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設備的運轉呢?
該設備廠內部人士表示:“這些半導體設備的專用軟件,基本都有license或者專用的云端。設備廠商內部人員的工作其實就是在內部一個平臺上做的,各部門配合也會有技術保密隔離,每個人都是一個螺絲釘,在自己的保密權限內做事。硬件部門不會知道算法部門的內部機密。所以,即使從相關設備廠挖一些技術人員來,但是他們離開了原有平臺,能做的也相對有限。當然,作用還是有的。”
所以,為降低美國的制裁所帶來的致命威脅,中芯國際需要準備足夠的設備零部件,以便后續的設備維護。此外,中芯國際還需要積極引進設備端相關技術人才,并且積極參與到設備端的維護工作當中去。
目前最新的消息也顯示,在過去幾個月來增加進口生產設備與關鍵替換零組件,甚至與中國芯片廠合作建立中央倉庫進行囤貨。據知情人士稱,中芯國際向美、歐、日本上游供應商采購的規模,已超越 2020 年全年需求,采購項目包含蝕刻、微影與晶圓清洗機等制程設備、測試機臺,而用于維持設備運作的相關耗材采購量,也都超過一年所需。一位來自美國芯片設備制造商的消息人士表示,中芯國際迫切希望囤積設備。該公司訂購的設備也超過了目前擴張計劃所需的數量。
另外,據我們了解,作為國內僅次于中芯國際的第二大國產晶圓代工廠——華虹近期也加大了對于美系半導體設備的采購力度。
但是,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即便是提前備貨了很多設備和零部件,但還是需要有能夠對這些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和維護的人才,以及相關關鍵難題上的突破,才能夠在無法獲得美國出口許可的情況下,維持較長時間的運轉。與此同時,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也需要加速突破,幫助中芯建成不受美國限制的去美化半導體產線,才有可能徹底化解危機。
但是這里有個悖論,那就是,目前的國產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廠商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他們目前也都還需要中芯國際這樣的大的晶圓廠的扶持(別想著國外的晶圓廠能支持國產設備和原材料),如果中芯國際等國產晶圓廠受限,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追趕國外廠商的腳步也必將放緩。
而根據臺灣媒體DIGITIMES的報道,除了中芯國際之外,華虹及發展快速的長電、華天等封測廠,國內最大的NAND Flash廠長江存儲,DRAM大廠長鑫存儲,半導體設備大廠中微半導體都在美國關注名單當中。
外媒Forbes刊登的激進撰稿人Roslyn Layton的文章稱:“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必須加入實體名單,以確保美國的關鍵技術不會被武器化以對抗美國人。”
顯然,美國正在不斷的通過各種政策上限制以及心理上的恫嚇來打壓國產半導體產業關鍵環節上的領軍企業,以實現全方位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目的。如何破局,這對于中國來說將是一場極大的考驗。
責編AJX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3文章
50406瀏覽量
42184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010瀏覽量
216317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7瀏覽量
652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