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隨著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項目再度取得新成果,衛星互聯網也是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根據SpaceX給出的消息,當前其已成功發射900顆“星鏈”衛星,初步滿足美國西北地區的網絡服務覆蓋需求。在此基礎上,上周SpaceX給出了服務的最初定價,并開展了“星鏈”衛星互聯網的測試工作。
從概念到實測,馬斯克的衛星互聯網發展只用了短短不到幾年時間便取得如此成果,無疑令人又驚又喜。而作為從宇宙中為人們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基礎設施,其實近年來衛星互聯網建設始終受到全球的一致重視。包括我國在內,目前不少國家都已將衛星互聯網列為國家戰略。那么緣何其能受到如此青睞?未來其普及又還需多久?
發展衛星互聯網價值何在?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其實,問衛星互聯網為什么受人青睞,就是在問衛星互聯網的價值何在。而衛星互聯網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那便是通過從高空提供互聯網服務,能夠實現對現有互聯網體系的補足,為人們帶來更便宜、更快速、更全面、更持久的網絡體驗。與此同時,其還能釋放出強大潛力創造廣闊藍海,賦能經濟的發展。
現階段,雖然各國5G商用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但聯合國相關數據曾顯示,全球無法直接使用互聯網服務的人口依然達到了57%。由于地面布設光纜容易受到地形、成本、環境等諸多因素限制,很多地方沒有完善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很多人群也無法正常使用互聯網服務。換言之現有互聯網體系并不完美,這給地區的發展帶來影響。
而衛星互聯網的出現與應用,則很好補齊了這些缺口和短板。衛星互聯網部署在高空,不受傳統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因素的限制,與此同時不論是在部署成本還是服務價格方面,衛星互聯網相比傳統互聯網都具有明顯優勢,再加上其本身信號通過衛星傳輸更直接、更簡單、更快捷,因此能夠很好與傳統互聯網形成互補滿足用網需求。
除此以外,衛星互聯網發展建設過程中所營造出的廣闊藍海市場,也是其價值的又一體現。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4億美元,其中衛星制造為195億美元,衛星服務為1265億美元,地面設備為1252億美元,發射領域為62億美元。可以看出,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具備顯著經濟促進價值。
衛星互聯網普及還差什么?
綜上所述,正是源于衛星互聯網所具有的網絡服務和經濟推動價值,各國才會對其高度青睞。而現階段,不僅國家政府采取了行動,航天和互聯網領域的眾多巨頭企業也是頻頻發力,馬斯克的SpaceX就是其中代表。從SpaceX現有發展來看,盡管其“星鏈”項目進展不錯,但距離發射12000顆衛星,網絡服務覆蓋全球目標還有些遙遠。
那么在此背景下,衛星互聯網究竟還需要多久才能商用普及呢?
認為,可能還需要5-10年的時間!因為當前,不管是在衛星設計制造、發射還是運營、服務方面,都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衛星互聯網的產業鏈成熟度并不高。尤其對于我國這種剛把衛星互聯網列入新基建,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的來說,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未來,我國至少還需要解決技術、成本、人才三方面問題。
其中在技術上,我國要突破包括衛星研發設計、制造、發射等多方面的技術。衛星互聯網的前提是發射諸多的衛星搭建網絡,例如“星鏈”計劃是12000顆衛星。如此多的衛星要想設計、制造和發射,無疑需要在技術上進行攻關突破,只有具備了規模化量產、規模化發射的能力,才能更快實現衛星互聯網的基礎搭建,才算邁出第一步。
而在成本上,我國則需要盡可能降低衛星制造、發射、運營和服務的成本。降低制造和發射成本是降低運營和服務成本的前提,而運營和服務成本的降低,則是衛星互聯網能被用戶接受、走向商用普及的關鍵。目前,從SpaceX給出的定價來看,測試地區的衛星互聯網費用各種加一起每月差不多500美元,這樣的價格還是比較偏貴的。
此外在人才上,不管是衛星互聯網的研發、制造、發射還是運營、服務與推廣,都需要相對應的人才來支撐。但目前,我國通信服務方面的人才數量本就不多,再加上還要具備航天等方面的知識,這樣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就更少了。基于此,未來衛星互聯網要想走向商用普及,必不可少要加大人才培養、提升人才數量和質量,解決人才問題。
責任編輯:tzh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05瀏覽量
103015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17瀏覽量
88627 -
5G
+關注
關注
1353文章
48367瀏覽量
5633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